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叢書文摘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陳慕純◎《打造聰明腦,快樂過生活》精選文摘
 瀏覽487|回應0推薦0

rainstrea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心智篇——開放專注


認識專注(Attention)

專注力是整個心智系統的引擎,是整個心智系統運作的關鍵因素。專注力遍及生活所有的層面。有些時候我們過得很輕鬆,但有些時候卻過得很辛苦。我們可能在前一個時刻,覺得關愛、慷慨、喜悅,但是下一刻卻覺得煩燥、敵意與冷漠。上午我們可能感到對問題的無能為力,但是到了下午,卻感到那問題無關緊要,將它拋到九霄雲外。身體某部位疼痛,在某一個時間痛到極點,然而轉瞬間,卻好像消失了。

這些改變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最基本的原因在於即時改變專注的形式。專注力形式的改變,是每日生活中隨時隨地伴隨著人們,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自己專注力的改變。改變專注的方式,也就是人們如何塑造並且引導人們的意識,在生活中是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卻未被充分認知。

選擇專注的方式與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某些專注的方式,可以迅速轉變情緒,甚至減少情緒上的壓力,某些專注的方式,可以減輕身體的疼痛。例如,人們在看電影或度假時,得到樂趣或放鬆,乃因為這些活動改變人們專注的方式。度假時,人們往往選擇開闊的自然環境,擴張了注意力,涵蓋了各種感官的意識,包括天空、草原、樹林、花草或海洋等。讓人們不再狹隘地聚焦於業績、升遷、財務、人際壓力等。

當我們專注於一種僵硬、費力而且緊張的方式時,對我們整個身心系統都會造成壓力,我們往往會透過焦慮、憤怒、恐懼、僵硬、賢力與抗拒的方式,因而過度反應。當我們專注於一種有彈性的方式時,會比較開放、舒適、健康、更具活力與創意,增添接受度、容忍度、彈性、同理心與持續力,增加對壓力的適應力。

關鍵透過專注力而改善我們的身心健康與福祉,必須釐清一個要點,問題不在於人們要專注於「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專注,「如何」形成並且引導我們的意識,以及「如何」持續某種選定的專注形式。我們受限於專注的模式,不知道將我們圍住的牆是怎麼造成的,也不知道要如何使它消失。我們知道牆是自己構築的,並且認為那些牆的形成是來自我們認知的內容,例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某些事情,或者出於一些外在的因素,從而卡在一個不斷檢視問題的內容以尋找解答的過程中,一直找不到生路。此等將我們圍住的牆,其實來自於專注模式的選擇。

首先檢視對準目標的模式。非洲大草原上,一群老虎躺在草坡上,半睡半醒,肌肉放鬆,呼吸緩慢,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然而,當一群漫游的羚羊映入牠們的眼簾時,好幾頭老虎站了起來。然而唯有當老虎注意到其中一頭羚羊似乎受傷時,才出現真正的改變。突然間,老虎岸然不動,目不轉睛地瞪著那隻瞪羚,周遭的一切,包括其他羚羊,全都被拋到腦後。老虎只聽到那隻羚羊的叫聲、注視到那隻羚羊的動作,其他甚麼都聽不到、看不到。老虎的注意力,由一種放鬆、分散的形式,轉變成一種集中、單點的視覺聚焦,肌肉緊繃、心跳與呼吸的頻率也加速,成為發動狩獵的姿態。
老虎的狩獵的專注形式為「狹隘目標」的專注或聚焦,而大多數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時間都以這種方式,投注於自己內在與外在的世界。狹隘目標的專注是將焦點集中於一件或少數幾件重要的事物,使它們成為前景,而忽略其他的事物,並且將它們推拒到背景處。既然狹隘目標的專注,有如虎視眈眈凝視目標,為方便起見,取名為「虎視」。

當捕獲獵物後,老虎就不需要聚焦於狹隘的目標(羚羊),持續的虎視會耗損更多的體力。此時,老虎的專注力自狹隘焦點脫離,啟動不再強烈區分目標與背景的分散專注。或許那群羚羊依然留在原處,老虎現在看到了牠們全部,也看到了地面上其他的要素,乃因為牠的專注已經由緊急作用轉移了。老虎的交感神經系統平靜下來,轉移到多重感官的意識,再次感覺到背上溫暖的陽光,也聞到周遭的氣味,以及聽到周遭的聲音。肌肉也放鬆了,心跳與呼吸慢了下來,血流也重新分配,身體恢復了輕鬆。
如此專注的轉變,虎視的專注鬆弛,迅速地開放專注力的範圍,如同擴大了空間,開放了其他的感官。就像地面(平面)上的鳥兒,飛上天空,進入立體的三度空間,當鳥兒俯瞰地面時,可將地面上的各種要素映入眼裡,同時亦能感覺空中的陽光溫度、風聲等。如此開放焦點的專注,較具有彈性、持續力,而較不耗損體力,同樣為方便起見,將之取名為「鳥瞰」,靈修者稱之為覺知(Awareness),亦稱為全方位專注。專注力即俗稱的心眼(Mind’s eye),狹隘的專注力即為「狹隘心眼」;開放的專注力即為「開放心眼」。



狹隘目標的專注——虎視

狹隘目標的專注,有如老虎對其獵物虎視眈眈,期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捕獲獵物。狹隘目標的專注,應當視為一種緊急模式,會快速地使腦部的電流活動頻率增加,同時也提高其他層面生理機能的刺激,例如心跳加速與呼吸加快,從而影響人們的情緒、認知與行為。雖然狹隘目標專注會使人們執行緊急任務時有很好的表現,但卻對生理與心理大量耗損,若持續維持這種專注形式,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從而累積相當的壓力。

然而並不是每件事都是緊急的事情,並非需要即刻反應、迅速處理。然而在講究競爭、速度的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在外在物質文明快速變動的世界裡,持續地使用狹隘目標的專注。人們講究迅速捕獲的獵物或資訊,例如新購買的產品,或是口沫橫飛地談論一場棒球賽足球賽,追憶每個細節,不厭其煩地講了又講;也可能談論某場電影或電視節目,甚至滔滔不絕地談論某位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於是人們的話題,充滿著無聊與無趣的內容,無關乎真正能充實生命與生活意義的內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目標導向的社會中,需要我們加以注意的事物,以等比級數增加,幾乎全部的時間,無論內在或外在,都充滿了感官的刺激,如視覺影像、聲音、氣味、味道、觸感與思想內容等。在工作中或家庭裡,排山倒海而來的任務,等待我們去完成,各色各類的電視廣告,不斷地砲轟我們,從汽車、手機、電腦、衣服、鑽戒、化妝品甚至旅行,應有盡有;商店裡充滿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們使用手機、電玩、音樂等電子商品,追逐喜愛的樂團,崇拜喜愛的偶像。我們過度看重感官物質與事物,超乎人類歷史上任何期間的人類。

需要我們注意的事物實在太多啦,光是「紐約時報」週日版的一個議題,所包含的資訊,就超過15世紀讀者所能找到的所有書寫記載。美國每年出版超過6萬冊書籍,網路上的網頁超過20億。「資訊潮流」儼然已成為洪水。龐大的資訊,到底有多少能提供真正需要的知識?龐大的知識,到底有多少能給予人們重要的智慧?

何況相當多的人生活在擁擠的大都會,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噪音不絕於耳。都會人們幾乎整天使用狹隘目標的專注,從事其工作或活動,當然也就容易引發身心疾病。這也說明都會人們,為何假日要成群結隊,往郊外有廣闊的天空與草原去放鬆減壓,去啟發開放焦點的專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433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