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吞噬了所有存在的夢境……」──伊格言《噬夢人》
前陣子聽到一種說法:台灣一些小說家,例如朱氏姊妹,之所以近年不如以往勤於筆耕,而將多數時間投注在他們所關心事物的實務之上(如街貓問題),原因在於現實變動得太快,事件往往於他們尚在構思、提筆之時,甚至之前,就已結束並倍數繁衍出或許結束得更快的議題。我不知道伊格言是否在意識到這點的前提下進行創作,但就內容和敘事時間來看,他或許提出了一種足以對抗時間的書寫可能。
乍看《噬夢人》似乎是本賣弄偽造知識之能力、語感近似翻譯而來且質地生硬的科幻小說,但究其敘事時間安排其實充滿著興味。《噬夢人》是一本書中之書,出版於距今近三百年後的2290年代;置於這個時間點來看,書中現在進行式為2219年的《噬夢人》反倒是本歷史小說了。在正文中,一方面順敘主角K在必死之刻來臨前所見的種種虛實難辨的景象,一方面精巧地運用跳接鏡頭穿插倒敘K其人其事、所處年代的世界,以及他一路追尋自身存在之幽暗核心的過程。除此之外,伊格言行文間更佐以註解中龐大的偽知識,與正文共同架構出更為立體的未來式建築。
伊格言在鎔鑄過去、現在、未來於一體的、龐雜的敘事結構中時而闡述時而詰問著,在一個夢境可以被採集、保存、播放、剪接、植入,進一步能虛構記憶、干擾人類分辨虛實之能力的未來世界裡,何謂歷史?何謂記憶?何謂愛情、藝術、上帝?何者是人類存在的憑藉?人有何意義?小說中作為體制對立面的反抗者,為了創造人與人造之人和解的可能性以對抗體制之惡,製造出短暫存有的畸變之物──K。為此,K有如伊格言在註解提及的行動藝術「Kitty吃吃吃2號」中被灌食的基因改造無嘴貓咪一般,被植入大量設計過的夢境,藉此讓K窺知人類存在的全景,寄望他成為有別於,甚至超越人類與人類所造之人的存在。
對於想要產製一個窺得全景從而超越人類的存在之物(梵?神?)因而創生K的人而言,意圖成為人類且因負載過於龐大的歷史必死的K當然是失敗的實驗品;將自身製成K的備用品、本該無情而堅硬的實驗主持者,其情感甚至早K一步先行潰堤了。小說進行至此,伊格言導出了這樣的結論:「……『全景不存在』這件事……意味著任何人類所作、宣稱『可窺知全景』的所有設想都不存在。……所以上帝不存在。」「……唯有藝術能在其自身之中同時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性。『現實』的『所有可能』……」
能否將位於「可窺知全景」位置的上帝拿掉並置換成能探測、呈現「現實」的「所有可能」的藝術,是很可疑的。就我的認知,無論「可窺知全景」之物存在與否,那本非人類所能設想,只能選擇相不相信其存在;能呈現「現實」的「所有可能」的,也僅止於藝術的可能性而非藝術本身。但回到小說書寫,我認為《噬夢人》無論內容的選擇(人的本質與存在的意義)、敘事時間的安排(呈現所有時態)都相當程度回應了當前小說書寫的困境。
在小說之外,萃取出自身夢境分享給讀者的伊格言也猶如經過「逆鏡像階段」一般,掏空自己換來內在巨大的空虛、疲累。噓……小心,別把伊格言給吵醒了;且安靜地等待他充盈,等待下次或者更為精采深刻的,夢境之反芻。
------------------------------------------------------------------------------
閻正宇,1987年生,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畢,現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部落格:一個人的讀書會http://blog.udn.com/rainwood424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