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閱讀心得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充滿回憶的《搭蘆灣手記》
 瀏覽1,239|回應0推薦1

fain31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牛仔3號

封面的字是我多年前寫的,配上何經泰在我部落拍攝的作品,
小女孩好像在taLu’an的門口守望,望向書的外面……。孫大川

充滿回憶的《搭蘆灣手記》
    搭蘆灣(taLu`an),阿美語,指山上或田間的工寮,是我童年最鮮明的記憶之一,也是我對「家」延伸的第二種理解。~孫大川

不只是故事的「故」事
在《搭蘆灣手記》中,孫大川(以下敬稱孫先生)寫了許多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
這些故事往往真的都是很「老」的事兒;
而且其中的別人的事,有很多已經是「故去的人」的事兒,
讀孫先生的文,可以認識很多人以及他們傳奇的一生,往事並不如煙。

文筆淡淡的。有一點哀聲,有一點追念,有很多敬佩和喜歡,還有很多不捨,
讀進心中暖暖的,不會泫然欲泣,只是有明顯的遺憾生起:
為什麼自己不曾認識這個人?
為什麼這個人,在我知道他這麼可愛、這麼優時已經不在?
不能怪自己生得晚,只能羡慕孫先生生得早!
尤其生為原住民、身為天主教徒、又曾經任職原委會(原住民委員會)、
辦「山海文化」月刊……
種種機遇是回應他的努力、他的熱情、他的理想而出現的,都是他應得的;
除了他,老天不會給別人——讀他的文,就是可以很清楚知道這一點。
因為文如其人,很實誠、很直接,
這也正是他討老年人喜歡,被朋友們圍繞的原因。

原民性格,下筆不隱諱
他的文筆很流暢,可以說漢化得很好,但卻沒有受到污染。
不鄉愿,敢於說心裡話,體現原住民性格比如徐瀛洲的女公子徐韶仁辦展覽,
向他借了父親留下、母親珍藏的卑南族年祭禮服腰帶,
這是當年祖母親手編織送給父親的禮物,豈料展覽結束,腰帶竟……弄丟了。
孫先生在文中不但敘述了上述事件,把當事人的姓名毫不客氣寫出來,
更連人家父親的名諱都連帶一提,也許是怕人不知徐韶仁是誰,
但文章讀來,卻感覺是在深深譴責對方家教不嚴。
更甚者文中說「……我成了博物館的逃兵,更對私人收藏家懷有更深的敵意」。

也許有人要批評孫先生為人不厚道,但我正欣賞這種直白。
每個人都有生命的珍藏,
那是自己屢屢撫摹,都唯恐弄壞了的、捨不得離了家的寶貝,
是情感的依託,是對亡者的最後一點念想之資。
能出借展覽,已是了不起的慷慨大方,那堪丟失?
就算道歉一百回,也彌補不了。
「丟失孫先生父親的遺物」是徐家女公子一生道德的瑕疵,
是孫家母與子的哀傷和自責!
是該見諸筆墨,以警惕犯錯者及我們這些讀文的人,以免人間再有更多傷心遺憾事。

化痛為誡,澤被他人
然而如果孫先生的作為僅僅停留在這兒,我也就不稱他一聲「先生」了。
(寫讀書心得一般就是暢所欲言,直書所感,那裡這麼重禮貌了。)
故事後續:他離開原委會前堅持要求——
——在原住民發展法研修的條文草案中,強化對原住民文物的保護。
這種積極的作為,這種化「一己之傷」成為「維護眾人」之念的胸襟,
難道不值得推崇?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書裡還可以看到孫先生對原民和台灣這片國土的關懷和奉獻,
並非自我標榜或廣告,而是思考和記述,
在對原民和台灣前途的思考,及對生者亡者的回憶記述中提及,
「我」不是重點,那些人和土地的「事」才是主角。

官可信乎?我信他
台灣選舉多,居官在位者多陷身其中,理想逐漸打了折扣、消磨其間,
新聞日日上演口水戰,
推諉塞責有之,天花亂墜有之,嘶聲吶喊有之,推嗓掀桌有之,……
但真正做了什麼事,卻沒人知曉乏人檢證,因此我對「官」的印象一直欠佳。
也許這是台灣媒體的失職、弊病,
但有什麼辦法呢?媒體就是我們這些「民」的眼睛和耳朵呀。

看這書前,我對孫先生也先入為主,保持距離,心理上不太親厚,
可是看了他的文,有文化、有涵養、重道德、講人情、見人性,
使我拋卻成見,心悅誠服,
很想找個機會親炙其人,正面領受一下孫先生的風采,
忘年之交頗多,性情中人的他,應當不會嫌棄吧!
或許看文的你會質疑,文章與為人大相逕庭者不少,
但古人說想知道一個人是怎樣的,只要看看他結交的朋友就知道了,
書中與他往來的人多有德者:
郎雄、梁弘志、劉其偉、戴國煇老師、許常惠老師、夏曼藍波安……
或老實人,如榮民之家的伯伯、眷村的阿姨和老兵,
還有很多很多原住民文學創作者。
所以我信他是個好人、也是好官。

給散文讀者
孫先生的文字很乾淨很典雅,但說故事時,間或夾雜一二句俚語口語,頗傳神,叫人嘴角不禁上揚,為閱讀增添了一些趣味。其憶舊悼亡之文,愷切陳詞,取材精到,娓娓道來,筆下之人神采具現,皆為典範之作。其餘寫人物、論事件,也十分清爽明麗,令人眼睛一亮,讀來暢心舒神。

竊以為在台灣散文作家中,這種簡淨的文風是很難得的,特別是文中流洩的君子之風,如杏花春雨,沾衣欲濕,潤物無聲,使人無形中受薰陶,一掃胸中濁惡之氣,領悟到即便頑皮處世,也能有為有守,情真不變。

Ling 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星期六凌晨

「還有些什麼是我們必須交換的呢?除了曾經駐留的美好與溫暖」。席慕蓉這般自問自答。如果深夜你也在忙完一天的事後,喜歡在燈下氤氳的茶香中靜靜品讀一本好書,那我們必是可以「交換」美好與溫暖的同類。
我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fain318

[附錄]  孫大川 母親不嘮叨 訓誨用「唱」的  【2010-09-17/聯合報/AA4版/教育】

98歲卑南族老母 不體罰孩子 說一不二 傳承部落文化 身教重於言教


「彷彿活在歷史之外」是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對他高齡98歲的老母親tivitiv的形容詞。
 
tivitiv在卑南語中是「糧食豐盈,不虞匱乏」之意,但她所處的世代曾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殖民統治、台海局勢遽變;她是遺腹女,12歲時,母親過世,她帶著4位同母異父的弟妹投奔姨婆,直到40歲接掌家業,她一直活得戰戰兢兢,但她就像一般身處邊緣的原住民一樣樂天知命,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視若無睹,「彷彿活在歷史之外」。
 
無法忍受卑南族沒有歷史的孫大川,最愛追問母親的生平往事等「歷史」。「他從小喜歡追問有關卑南文化的課題,我一一答覆,他都記下來了。」tivitiv性格剛烈又勤奮「像個男人婆」,與溫和、無大志的丈夫恰成強烈對比;她「說一不二」,是孩子們眼中的「嚴母」,但她不會體罰小孩,是位身教重於言教的母親。
 
小學中途輟學的她,最重要的身教來自卑南族傳統的「鋤草團」文化。卑南族男子從12-13歲起,即按照年齡分階加入「會所」,以完成社會化的各種準備。女子則在夏季農忙時,相約組成「鋤草團」以集體耕作、互助合作,較年長且具領導能力的婦女即出任召集人,tivitiv在少女時代即參加「鋤草團」,之後長期擔任召集人,既團結了部落、傳承重要的文化傳統,又得以用「身教」讓一群兒女領悟長幼有序、順從領導的道理。
 
在tivitiv眼中,從小認真學習、領悟力又強的孫大川是個貼心的兒子,孫大川的大姊孫慈女透露,孫大川讀小三時,有一回因為採蓮霧,不慎從蓮霧樹上摔下來,撞傷了頸部及眉骨,當母親聞訊跑來時,他顧不得自己的傷勢,趕緊報數「1,2,3…」以證明給媽媽看:「我沒事!」其實他傷得不輕,至今還留下疤痕。
 
不同於一般漢人母親愛嘮叨的老毛病,tivitiv對兒女的訓誨是用「唱」的,在卑南古調中含有對晚輩的教導及鼓勵,讓她的兒女受用不盡。孫大川有感而發:「母親的歌,我每一條都會唱! 」他強調,不只要了解母親的個性、想法和價值觀,更要了解她所處的世代、「懂她們的歌」。
  
音樂美術,必修   床邊故事,隨口編
  
「小時候,爸爸每晚睡前都說床邊故事給我聽,全是他自己隨口編的、武俠類故事居多,很能開發想像力!」原民會主委孫大川的長女、小兒科醫師孫齊說。
 
許多父母最重視孩子的課業表現,孫大川很少干預兒女的課業和性向,只要求孩子「該休息時就休息,該做功課就做功課,」從來不逼他們,聽任孩子「自己去尋找想要的」,著重孩子的獨立思考。「爸爸媽媽都學文,但我和妹妹各自選讀農、醫學院。」孫齊和妹妹都順從了自己的性向選擇專業。
 
孫大川家的「必修課」,是音樂和美術。他女兒從小學彈鋼琴、現年11歲的么兒孫亨學打擊樂;孫大川愛繪畫,從小臨摹張大千的水墨畫,開會時經常順手為旁人畫「素描」。他的兒女都跟他一樣有繪畫天分,兒子畫的百步蛇高懸在孫大川辦公室,常被誤認是專家之作。孫齊說,孫大川重視音樂與美術教育,既培養他們的藝術欣賞能力,也紓解日常生活的壓力。
 
孫大川的老大、老二都是女孩,老大與么兒相差足足20歲,他的教養之道主要是「試著用他們的方式了解他們。」唯一不同是,因為性別緣故,女兒進入青春期之後,不會跟她們有太親密的身體接觸;跟兒子則可以一起摔角、鬥劍、賽跑,好像自己也成了小男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419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