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我才認真思忖這個問題:除了童書寫作,作家在創作一部作品前,是否先預設過特定的閱讀族群。是否有些書,其實並不適合理解能力不足、思考邏輯不全,諸如我類的一般讀者閱讀。在當今文壇颳起一陣超級旋風,引起數十位名作家聯名推薦的書;相關力薦文章琳瑯滿目的當下,身為才疏學淺、再普通也不過的讀者我,若有機會詢問上帝,只希望祂能明確指點,接下來我還能如何表達讀完後的感想。然而,有鑑於作者伊格言的勇於表現自己,我也決定當個誠實的普通讀者。
雖然不愛讀科幻小說,可也並非沒讀過,喜歡推理小說,但自知不是內行人。就此作《噬夢人》,確確實實是部科幻兼推理小說,複製生化人的題材,恰巧我也讀過,只是未及此作氣勢磅礡的大陣戰。尤為甚者,書中優美的詞藻、詩境的營造,更是以往科幻小說中所未見的。形文字裡行間,皆能讀出作者用字遣詞的錙銖必較,甚且常讓我誤以為在讀翻譯小說中譯者的刻意造作。許是太久沒接觸華文作家(本土作家)的創作,竟對作者的小說語言感到些許彆扭。
踏入故事門檻,恐怕得耐心尋找主軸。姑且先把開頭的間諜審訊視為引子。身為國家安全部情報總署下,技術標準局局長的生化人K,就審訊叛逃被捕的情報員,並從此人的情人Eros拍得A片告別作《最後的女優》,將故事帶入人類與其製造的生化人的抗爭。生化人透過「夢境植入」在製造過程中,於其心智內灌注知識技能、建立生化人的身份認同(製造日期、出廠編號)、並進行人格社會化等等,直接將其心智結構格式化。一個與正常人類幾無二致的生化人,其製作過程中獨缺「情感」成份的置入……。
人類為完全掌管生化人而研發出各種篩選法,生化人的「生化人解放組織」也因長期受威脅而開發出「自體演化」功能,與人類抗爭到底……。
故事直到進入諜對蝶的情報網絡,多了推理成份後,才漸漸看出較為明顯的主軸,最後走向K的身世解謎,則完全始料未及。
兩百年後,一個只剩「理性」的未來世界,人類以「情感的抽離」為手段,以利於社會的掌控,更以「夢境的植入」建立記憶製造成長背景,來進行意識的管理。書中所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其漫長的教養所耗費的大量資源與時間,顯然不符合社會對人力資源的經濟效益。因此,故事中的生化人生產,則跳過胎化過程,直接製造十八歲的成人。是以不難感受到作者對現今社會情感淡薄、道德失能的極盡諷刺,至此也引起我對故事的興趣與投入。
然而,書中數不清作者原創的科技專有名詞,其竭盡所能負起解說的「偽維基百科」──兩百年後的維基百科──極盡創意與編造之能事,卻讓我幾近抓狂,也不禁令我懷疑兩百年後的人類,若非有雙「秒殺記憶眼」(功能如同掃瞄器,當然是我瞎掰的),會有耐心在搜尋時讀完這長篇大論嗎?這足以集結成冊的「維基故事」,所發揮的輔助效果相較於讀故事的流暢性,其功能似乎顯得薄弱了許多。想來作者不僅喜歡說故事也深具野心;且即便未達某種程度的自戀,至少比自我感覺良好更勝一籌。
話說多年前,我曾經上過「故事的思考與討論」課程。故事的討論有很多方式,其中一種「插嘴式」的討論法:說故事者為了活絡現場氣氛,可於講故事的過程中與聽者提問討論,但切記不宜過久,否則之前營造的故事情境很難拉得回來。
這本書最困擾我的莫過於故事中穿插的干擾,讓閱讀過程時不時被打斷,直到讀至三分之二──在我的理智尚未失控前──決心放棄讀註解,才總算找到自己的閱讀節奏,也才發現這部硬梆梆的科幻小說,其實極富感性與人性,結局也令我相當感動。
未來世界的預言,我能讀到作者伊格言對二十世紀最佳預言小說《一九八四》的致敬,說他已在二十一世紀跨出跟進的第一步,倒不如說他已上路了。
此文同時發表於個人部落格:布布為營.書影為林http://tw.myblog.yahoo.com/young570611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