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扮演,認同?不認同?不苟同?同意?
截至這個世紀,公認不正常感情的故事常處在陰影的色度裡上演。
感情,偷的?藏的?暗示?明鬥?上演的腳本好多種,結局卻是極端的不理性。
郭強生的《夜行之子》以同志的話題為主軸,時空從美國繞過日本拉近台灣。
文字是洗練過的吸引人,故事的鋪陳如蒙太奇般跳躍。
本書的故事分三條線交錯進行,可以一氣呵成看完,卻也適合不按牌理的隨手翻閱。我選擇後者的讀法。
這樣的讀法,暫時讓我擺脫作者營造的同志氛圍。文字的張力在失去劇情連貫的斷層上,有若張大的世界之網,一思ㄧ縷反織著的是人心,是人性。來看看這幾句-
包容了你的欺騙後,我卻無法容忍自己的軟弱。(悲喜p259 )
相認或許仍有瞬間的驚喜,但中間相隔的一大段歲月的空白,以及人生轉折過程中早已練就的一套自我防備,讓重逢是一種殘忍遊戲的本質立刻被揭穿。(迴光p75)
你沒打探過我的身分,我也從不透露對你的好奇。。。。我討我的生活,你做你的生意,大家社會上打滾,不必相認點破。(轉世p117)
全書十三篇,讀來不乾澀,心情卻如鉛錘般重。本來眾生百態,擦身算是某種不計較的緣分,可以零負擔而行,可是書中的你我,卻在命運的扣環中,綁死在情慾愛戀的掙扎和社會既定的鄙夷眼界。痛不欲生,反而是生命的重擔。
然而,真實的人生,總就是這樣不容置疑的呈現。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