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雨不時來襲,又不得不為生活奔波忙碌的此刻,閱讀夏夏《煮海》這本小說很容易心有所感。一方面小說中沙門島人災後餘生的創傷、思索與行動,折射台灣本身的創傷經驗與記憶,而另一方面,島外日復一日令人疲憊的生活模式,也未嘗不符合我們每日所需面對、抗拒的現實。
煮海的人是誰?必要被煮的是怎樣的海洋?煮海是前往未來的信念實踐,或者逃避不願面對的過去?Chang因為臨時起意的逃避,來到多雨的沙門島,又剛好被綿長的雨季拘留於島上,不斷延宕的歸期、被隔絕的訊息,讓島與大陸的時空鍵結不再同步。在這樣特殊、非常態的時空中,Chang和阿凱相遇,在彼此依賴下很快地擦出愛的火花,阿凱甚至和Chang約定﹕不想再依循雨季不開船的慣例,即使冒著海水倒灌的危險,也要打破封閉狀態,煮乾阻礙她飛翔的海洋,前往她所渴望的未來。
然而在最後關頭Chang卻退縮了,這是一種背叛嗎?
我覺得或許無所謂背叛,因為至始至終,兩個人所欲煮的,不是同一片海洋。他們都是失落某種東西的人,渴望重新尋找到自我,但讓兩人逐漸溺水的,卻是相反的情境。小說中兩人各自代表一種生命的困局,一種是災後餘生家庭的崩解、死亡的震懾,一種是城市日復一日單調生活中,自我特色、創造力的喪失。
阿凱生長的島嶼因為巨大的災變,有許多相應的改變,為了記取大自然的警訊,許多目的性的開發停止了,不再為了外銷或量產,過份繁殖鹿群與乳汁,有意重新找到與自然和諧相處方式。這固然是朝正面的方向進行,只是有形的破壞重建了,無形的創傷卻仍需要時間了解、療癒。這份傷痛不只屬於經歷傷痛的父輩,甚至深深影響阿凱這一輩人。父親為了守護島嶼而獻身於公共事務,卻因此在妻子面對憂鬱、女兒面對死亡的時刻缺席,不在場雖然不代表無情,但對家人而言,卻是令人困惑、難以釋懷的冷漠。困惑、寒冷、無法與家人維持互相理解的溫暖關係,是圍困阿凱心靈的黑暗海洋,是她想斬斷卻無法斬斷的過去。
當心靈的困頓無法解決時,她很自然的嚮往離開,生活在此處既然如此讓人失望,希望何妨在他方?離開未嘗不是另一種面對的方式。只是她投注希望的遠方,對Chang而言,卻是分不清悲歡,也無法確認是否有價值,令人厭煩的日常,是讓他日漸迷失的無名之海,而非美好生活的許諾。
難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只能建構在如此卑微的需要之上嗎?因為過度害怕,於是伸手胡亂抓住能碰觸到的任何物品,緊緊抱著它仰賴如呼吸之空氣。
然而兩個被圍困在大海中的人,是誰也無法搭救的。
但是一旦別無所求,還會有愛嗎?(P.64)
或許我們無法否認,他們是彼此滅頂前慌亂抓住的浮木,愛情不見得因為認定誰才發生,想像中的你/妳往往才是彼此最美的情人。相信想像的真實或許沒有錯,因為那是內在渴望的反射,只是無法看見想像之外的對方,終究只能陪彼此一段,交會後繼續各自的道路,各自尋找真正面對同片海洋的伴侶。
當然,我們不免懷疑﹕陪彼此一段的愛情,究竟有沒有意義? 畢竟許多時候這樣的愛,不只一次兩次,讓人每每在疼痛中遇見自己的匱乏與恐懼。然而即使卑微,人們也難以放棄去愛,因為我們都是如此脆弱(即使不願承認),渴望能在自己墜落前被某人緊緊抓住,就算是時間限定的溫柔也好,而在走到愛情的盡頭前,誰也不會知道,原來你我面對的是不同的兩片海洋。
簡介: 月落。喜歡從別人的故事遇見自己的故事,透過閱讀,觸摸文字背後熾熱的心靈,在紛亂人世中保有一份安寧與篤定。
部落格:月落孤雲 http://blog.udn.com/irin0125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