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you,
雨後的微涼夏夜,有著適宜回憶與溯往的溫度,我一遍又一遍,反覆聆聽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
How I wish, how I wish you were here.
We're 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a fish bowl,
Year after year,
Running over the same old ground.
What have we found?
The same old fears.
Wish you were here.
「我多麼希望、多麼希望你就在這裡啊,我們不過是兩個泅泳在魚缸裡的、失落的靈魂,年復一年,奔跑在同樣古老的大地上;我們又發現了什麼?只有同樣的、古老的恐懼罷了。」親愛的你,是否曾經瞭解過,這種互相舔舐、撫慰靈魂創痛的老掉牙的愛情,才是我所亟欲追求的?而這樣的愛情,不會生長於彼此愛情的幻象之上。
我希望你就在這裡,因為我無從分辨記憶的真偽,我無法說服自己曾經懷抱過那樣渴愛的滾燙般的溫度,我無法憶起你手指關節伸展的模樣、無法想起我們是否曾經牽著手走過你說的那一片幻影般美麗的草原;我的手指劃過你的臉龐,那一陣輕微的顫慄是真實的嗎?我記不起來你走路的姿態、心領神會的微笑、你的背影,我忘記你鼻子與嘴唇的線條(應該是美好無比的形狀吧),相對於你,如此記憶著我肉身的一切,我感到一陣難堪的羞赧。
但是我忘不掉你瞳孔中曾經映照的我的影像,那種穿透思緒的眼神,彷彿要把我們彼時刻的眷戀鑴刻至永恆的某處。
而今那彼此愛戀糾纏的歲月已遠颺,像是風暴過後的蔚藍天空清朗不見一絲雲氣;或者像是輪船劃過的海面,那海啊,彷彿不曾被劈開般的立即癒合了;這人聲鼎沸的現世,蒼茫大洋,我們不過都是浪濤上的水珠。
埋葬在花園深處的那些書信呢?我想像泥土裡的細菌與昆蟲將那薄脆的紙張吞食分解,想像隨著四季遞嬗、你狂熱的文字成了樹木植物的養分,我想像有著一棵特別蒼翠的大樹那麼努力地伸展迎向天空。
你以你那殉道般將自己燃燒殆盡的狂熱精神愛著我、型塑著你想像中的我,我卻害怕有一天你會發現我竟如此猥瑣不堪,你的朋友說你愛上的不過是個幻象,是的,我想你是藉由這樣的過程整理釋放你的思緒與情感,我不過是一個媒介;而或許,我愛上的也是一個幻象,我幻想你終會瞭解真正的我,我未曾到過那些你在那些書寫裡、亟欲與我分享的那些所在,也不曾體會過令人涕泗縱橫的、來自過往歷史的精神感召,我的愛情很卑微、我的想念很情慾;親愛的你,我瞭解愛情不該有高下的分別,但,「這一切多麼虛惘啊。」彷彿兩個飄渺的鬼魂走在平行的道路上,夢見自己遇見了對方。
愛情不正是源自對彼此的誤解嗎?因此,我必得在徹底瞭解之前先行轉身離去,將這一切凍結在尚且純粹甘美的瞬間;我批評你愛情的姿態是一種虛惘,而我突兀的轉身又何嘗不是一種姿態?你是美與藝術的殉道者,而我則是純粹愛情的追尋者,我無法忍受與你的愛情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瑣碎中被消磨、被同化,我無法想像與你之間走到兩人在電視機前兀自發呆的地步、無法想像我們的肉身隳壞頹圯,對我而言,你行走在美的領域,那是文藝復興的、是古典意義的美,在這一切準則與價值都行將崩毀的時代,你的微笑綻放就成了石窟佛像的永恆。
是的,你說「你將在我身體巨大的碎裂與改變中認真瞭解你眷戀我、熱愛我的原因」、你說「你不要我們的愛成為墮落和停滯的藉口」,但是這一切華美的熱情的渴望而疼痛的迫切,正是我要離開的原因,我但願摘下一朵夏日清晨徐徐綻放的花朵將它凝結,親愛的你知道嗎最譫妄的幻想猶然無法避開現實的拖磨摧殘,你能告訴我這世界會有所謂的永恆嗎?你能告訴我宇宙之間運行的星系是否與地上的卑微的肉體有什麼神秘的聯繫嗎?你能告訴我眼睛看見的不是真實,所謂的真實並不存在嗎?
我的轉身,只為成就那燦爛煙火綻放瞬間的美,我能瞭解《金閣寺》主人翁的心情,面對無法承受的巨大的美,會讓人想要親手打壞這一切,以破壞成就永遠。
親愛的,你如此執著地在道德與法律之外愛著一個理想的形象,或許,或許我曾是你的Ly’s M,我由衷感謝有人曾經這樣深刻地愛著我;也或許,我是別人的Ly’s M,或許我根本不是Ly’s M,可我感謝你,讓我看見了愛情細膩的肌理、感謝你讓我窺視你最私密的夢境與喃喃的囈語,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魯莽的闖入者,但又無法不去感嘆那燒灼的文字和情感,但有時,你對愛情的思索又宛若一條潔淨的河流:「千萬不要委屈自己或憐憫他人當成是愛,那不是健全的愛,那甚至不是愛,那是曲解了道德真正的意義時對生命病態的傷害耽溺。」
最後,我要告訴你,親愛的你,我不怕疼痛,因為在你之後,我踏過許多荊棘密佈、烏雲遮蔽、每一棵參天古樹都宛若鬼魅魍魎的旅程,歷經百轉千迴、苦痛淬煉,通過了種種試煉,我終於才瞭解了愛,原來可以有那麼多的姿態。
*本文同步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終結妄想」
http://dischanted.pixnet.net/blog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