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是他而非我--郭強生的「夜行之子」
(一)
前人有「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縱然有司馬相如那樣的驚才絕豔之筆,也有無法表述的情。)之嘆,我看郭強生的「夜行之子」,心無此憾。
這書真好,看得人很沈重,卻是多年未有的心有戚戚;好像一陣悠悠的二胡聲遠遠地傳來,流入心底,那麼細細的,勾起人無限感慨,好多忘了的事仍沒想起,情感卻一一復生。
(二)
不得不說一開始對這書是不甚喜歡的。拿到書略翻,談的都是同志的故事,我非此輩中人,亦不好耽美之風,未開讀即畫地自限。前幾篇說的一群年輕同志,懷著追求美好人生的願望,奔向同志天堂--美國,無奈夢碎心脆,一掰兩折。啊,原來又是「失落」的他人故事!
一開始,我是這麼看的。從貼了隔熱紙的車窗內,看窗外嘩嘩流逝的景,可見不可嗅,遑論停留。
然後故事開始有了跳躍,穿越古今,涉足中外,遊蕩人鬼殊途。獨白的述說,採訪的文體,玄幻的魂兮歸來,不是如行雲般易懂可以瀏覽的文字,我只好緩步其中,看著這個說事,那個辨駁,像看舞台劇一般忙碌,這下故事活了過來,就在眼前一幕幕;再然後,渾然其中,故事寫的不再是「他」,而是「我」。--那「我」或許有種種名字,卻是眾生一相。
不管是葛優的霸王別姬、莒哈絲的中國北方來的情人、維吉尼亞的歐蘭朵、佛斯特的墨利斯和克里夫,還是凡賽斯,抑或公園中六十歲的提琴手和昔日戀人,流連酒吧訪舊情的鬼……,怎麼這麼熟悉,感覺自己同步他喘息的節奏,在他心弦抽痛時,自己的心也漏跳一拍,眼前是黑夜靜巷,霓虹漸落,風颳起一陣塵和葉,還有滿地打滾的塑膠袋和一些不知什麼;遠遠的人們不知的大樓角落裡,一個小酒吧,世人皆睡而獨醒,透出一點光和音樂,藏匿一群人不可揭密的身世,促成短暫迷離的性,和不能驗證真假的愛情。……
(三)
撇開同志的身份不談,愛情都是一樣的。人們在愛與不愛間猶疑,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因為有所追求,盯著未到手的目標,不知覺中就錯失了一輩子可能最珍貴的擁有。醒來,往往是在多年之後,是在失去之後,是在一身蒼涼驀然轉身的時候,但來不及了。於是滿滿的書頁中,是不間斷的嘆息和眼淚,是用殘生去執著刻描的記憶。
「我不知道把自己放在那裡」是他們的迷惑和努力,又何嘗不是我們的。
關於愛情與生活,故事各個不同,心事卻相彷彿。
(四)
然而在同中又有異。異的是「執著」真愛的程度。
他們在傷害與欺騙中因疲憊而墮落,卻仍在尋覓,最初的夢會褪色卻永不消逝。因為畢竟是少數,人際關係中不斷要做的,就是試探和揀擇,在這之中,不免仍抱希望偷偷找著。而我們呢?性向與多數人同,沒有壓迫、不被質疑,眾人都說「好」,慢慢自己也會麻痺,思想被輾平,社會每天強化催眠,久而久之,大家的理想竟然並無二致,光鮮亮麗、衣錦榮歸、五子登科是為大幸,在別人羡慕的眼光中我們眩然欲醉,脫卸了自我,成為眾人,直到退休或垂垂老矣,終於完成一切追求,坐在公園嗒然若失,卻想不起丟了什麼。(又或者畢竟長了些歲數和智慧,在最終看透一生盲目的追求,而能惜取夕陽餘暉之光,也就算幸運了。)
(五)
真愛,是年輕人的權利嗎?我們這一生找到親密愛人了嗎?遇上一個不錯的人,我們有沒有感到「好不容易」而特別珍惜?在老伴死去時,嚎上幾嗓子,是為了愛、還是為失去了最後一點寂寞的安慰劑?
又,真愛,難道只限於愛情?知己、興趣、信念、怪癖呢?
(六)
寫著寫著,好像離初衷甚遠。也是很自然的吧!一本好書如果能打動你,那往往不會只在一個方面,總是會有許許多多可以談的。不必然一千個讀者才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讀者的再讀再再讀都是不同的,心得再寫再再寫當然也流動不居,所以才有藏書的必要。
蘇軾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本十多年觀察積澱出的書,中間有多少變,人物從22歲到91歲,跨度真大啊!心得又怎能一篇道盡。
(七)
有人看了此書說不喜歡,因為太真實。是的,真實總是很殘忍。可是我愈到後面,心中愈輕鬆,看完後天馬行空寫到這裡,竟溢出一絲絲歡喜。因為看清了才能放下,正如郭強生說「能夠知道真相是什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
這是真的,這本書不知為何,對我有種療癒的效果。
(八)
「夜行之子」,是沈重無奈的,如果顯得瀟灑,那是裝的,沒有人會希望一輩子暗夜行路吧!祝福所有夜行者,都能走在陽光下。
ling 民國99年6月16日 端午節
「還有些什麼是我們必須交換的呢?除了曾經駐留的美好與溫暖」。席慕蓉這般自問自答。如果深夜你也在忙完一天的事後,喜歡在燈下氤氳的茶香中靜靜品讀一本好書,那我們必是可以「交換」美好與溫暖的同類。
我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fain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