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閱讀心得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心得
 瀏覽1,436|回應0推薦1

ginaliao1989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樂沁

《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心得

1126  天氣晴

        空白,純然一若雪的白,在腦海大聲叫囂,桌上,是那本厚厚的《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看著桌曆,截稿是下個月的二十號,如果現在補看村上春樹的作品還來得及…

 

        松風一揭,日曆已從十一月下旬旋至現在,一個月前,會選擇讀這本書,原因只在於希望這次藉口不再,一償閱讀村上春樹小說的「宿願」。說是「宿願」其實很弔詭,「村上春樹」這個名字在國小就已經聽過,也知道《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國中學校的圖書館裡常看到被翻到長毛邊的小說,高中圖書借閱排行榜前十名的小說常客,雖常聽到同學對村上小說的評價很高,但總緣慳一面,每次去圖書館借書,不是目光被其他書吸引走了,就是村上小說完全被借閱一空,村上春樹小說,到最近為止,一直是只聽其聲不見其「文」的存在,。

        十一月底,《挪威的森林》依然不見芳蹤,《海的卡夫卡》在預約書架上微微打鼾…它們,都不能對外借閱,圖書館裡,應放村上春樹作品的書架不知為何冷冷清清,尋尋覓覓後,在悽悽慘慘悽悽的彼端,找到上下兩冊的《舞‧舞‧舞》借閱。乍讀《舞‧舞‧舞》,指覺得文字淺顯純淨,但如果再仔細點,就會發現裡面些不是常見的語句。起初也不以為意,過去曾聽說有一種文學手法,主張對渾渾噩噩、雖生猶死的閱讀麻痺狀態進行反抗與突圍,因而要求作品的陌生化(不同於平常語言),使用有別於日常生活的語言文字寫作,以達成讀者閱讀審美的延長。每每讀到不通順的地方,總以為是這種文學手法的表現,或者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翻譯小說不通順等常見的問題,所以起初對讀不懂的地方不以為意。

然而看了《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才發現事實好像並不盡然是這個樣子。書裡有一段提及谷崎潤一郎的觀點:「語言學上系統完全相異的兩國文章之間,擁有永久無法踰越的隔牆。」從文化差異來看,有些人認為跨越文化鴻溝,村上小說會在台灣大紅,是因為賴明珠女士的關係,因此她翻譯的村上春樹小說文體也多依名字稱「賴明珠體」。然而,或許是由於太忠於原作,有人以「翻譯機」批評她的翻譯,可賴明珠女士卻不這麼認為,她說:「…我認為自己的譯文不像翻譯機翻譯出來的文字,而是自己揣摩作者口氣的結果,是一種貼近作者的譯法。譯文有時順、有時不順,才能凸顯村上春樹的特色。」也或許是因為貼近原著的主張,造成許多讀者偏好她翻譯的村上春樹小說的原因,設從此方向可推測是因為貼近原作者的主張,以致讀者喜歡這樣的作品。看似喜愛翻譯者的文筆,實則由於譯者貼近原作,使原作廣為流傳,讀者喜歡的,其實是村上春樹原有的文風。

再從村上春樹日本的原文版而言,書中有此評述:「村上春樹的文字很特別,如同日本評論家征木高司所說,他是一位「和魂洋裝」的作家,用的是偏英文體的日文…」而賴明珠老師在翻譯村上春樹小說時,所持的態度則為「翻譯的人就好像是白開水,才能泡出不同咖啡的原味。」這兩種風格配在一起,初讀之下,會以為村上小說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是由於村上春樹的文風本造成。然而在深思之後有了這樣的疑慮:不管譯者是多忠於原著,文化之間的藩籬總是會造成疏離感,要將本身即有文差異的小說翻成人人可接受的小說,翻譯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吧?要在文化差異裡找到共通,譯者的努力、文筆其實也不容忽視,那麼該說該是賴明珠女士的譯筆導致村上春樹小說得流行。

有人說,村上風,是由譯者創造出來的,但張明敏卻要告訴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村上春樹!是封底的最後一段話,因為讀者不同,對小說的詮釋更是萬殊,但不管如何,對文學的喜愛應該是不變的。

 

 

    米吉,目前就讀於中央大學,小時候喜愛看書,常在課堂偷看課外書,每每被老師發現而遭沒收讀物,但仍樂此不疲。個性懶散,並不常寫文章,是個文藝大菜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73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