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閱讀心得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9尋找書虫」網路活動開始徵件囉!即日起到8/31截止!【散文組】
 瀏覽10,197|回應34推薦11

pooh3254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1)

鳶尾
夜函
吳嘉陵與傳統藝術
Ameei
蛙仔
墨痕
飛行船
燕(休息中)
葉莎
秋曼

more...

2009尋找書虫」網路活動
           ─
你「閱閱欲試」了嗎?


你有一日不讀書就會死掉的病嗎?讀了書就想把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的衝動嗎?如果你是這樣的重度閱讀者,就是我們要找的對象了!我們徵求愛看書、愛寫作的你,一同加入閱讀心得小組的行列,只要是散文、小說等華文創作閱讀心得皆可,成為聯合文學城市部落格閱讀心得小組一員的你,每月可以獲得聯合文學出版的新書一本哦!



2009尋找書虫」活動辦法

1.
期間:即日~2009831日止

2. 分為散文組及小說組,不限主題和選讀書目,字數約1000字內,嚴禁已發表(自己的部落格除外)或抄襲。

3.
參賽基本資格:1.愛看書和寫作到無法無天的地步。

                              2.想勉勵自己寫下讀書心得以增加閱讀功力。

                              3.閱讀心得書目需為華文創作

                              4.須為聯合文學市民。

 ‧已是udn會員者:請於左上角聯合文學logo旁點按「加入本城市」即可成為市民。
 ‧尚未成為udn會員者:請於本城市右上方點選「加入會員」,填妥基本資料即可。

4.
每人每組限投一篇文章,一次得獎機會。

5.
投稿方式:直接回應本文,即完成投稿

即投稿於此頁面網址→https://city.udn.com/78/3537385?tpno=0&cate_no=0
如未發表在本頁面之中,比如另開主題投稿者,將不列入參賽資格。
討論區發言以「UDN網路城邦發言守則與禮節」為規範。


6.
市長保留最後的裁判權,得獎稿件聯合文學城市享有刊載權。

7.
得獎公佈:2009915

8.
得獎贈品限寄台澎金馬地區。



收穫


成為閱讀小組的一員 (每組各3,共6)

每月可獲得聯合文學出版的文學類新書一冊 (每月平均有四本文學類新書)



耕耘


將每月收到的一本指定書目讀畢並化作一篇閱讀心得


請每月將你的閱讀心得發表於本站「udn聯合文學城市部落格」,為期半年,若2次未發表即取消資格。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37385
引用者清單(1)
2009/08/03 19:06 【ACT@網路城邦】 活動》2009尋找書虫,你「閱閱欲試」了嗎?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得獎名單│2009尋找書虫,徵選「聯合文學」閱讀小組
推薦1


rainstrea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親愛的聯合文學市民: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與喜愛,
我們已從各位的投稿心得中選出「聯合文學」閱讀小組成員:


【散文組】

正取三名 (投稿作品/暱稱)

‧且聽我娓娓道來-<阿盛精選輯>讀後心得 / vicky綺
‧時間長巷【心得節錄】 / 竹筴魚
‧終於入世的大佛︰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 樂沁

備取兩名 (投稿作品/暱稱)

‧女性與其虛擬情人-汪芸的《你-我創造的你成為我的唯一》讀後感 / 綠羽松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讀後感 / 安雪麗


【小說組】

正取三名 (投稿作品/暱稱)

‧王文興《家變》/ 米吉
‧悅讀:《殺鬼》/ kuomama
‧ "風箏家族"一段段破碎卻完整的異次元城市物語 / 松林 涵

備取兩名 (投稿作品/暱稱)

‧花凋於春末-吃眼睛的女人讀後感 / 寧岢
‧《台北卡農》讀後 / 海殤君



煩請以上得獎人,於9/27(日)前,至本城市部落格的「訪客簿」中,
以「悄悄話」的方式,回覆您的以下資料:
‧得獎組別
‧投稿作品名稱
‧投稿時的暱稱
‧真實姓名
‧聯絡e-mail
‧聯絡電話(周間白天可聯繫之電話)
‧收件地址


從9月底起,我們將寄給以上正取小組成員聯合文學每月出版新書3本,
從中指定一本閱讀書目,
希望各位於下月20日前於本城市部落格張貼您的閱讀心得。
(您亦可同步發表於您的個人部落格,但必須張貼全文於本城市部落格。)
建議您張貼閱讀心得的篇末,寫上您的個人簡歷,約200字內,並可附上您的個人部落格。我們將擇優於聯合文學電子報中刊登。

小組成員如有按期張貼,我們將於下月底再寄出新書,以此類推,為期半年。
如中間有中輟或意願不足,我們將以備取遞補。




以上,再次感謝以上投稿者的參與。
並期盼閱讀小組成員的加入,更豐富華文創作的討論與交流,滋潤更多人的心靈。



聯合文學  敬上
2009.9.15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614296
美麗與哀愁—《夏濟安日記》
推薦0


algernon82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對夏濟安的印象來自張愛玲。而後讀到《夏志清文學評論集》,總覺得屬於他們的歲月好悠長,細細慢慢地說,要熬著性子讀,曾存在過的一切,就由夾雜於其中的書目與文字紀念了。

我對於文學大家的想像是這樣的,來自其他人對於他們的紀錄:和氣的說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色彩淡去、埋首於自己的志業,對於感情,多數時間是寥寥數字,說中國文字簡潔深韻也不是,在文學上沒有討論的必要,姓名與肉身抽離,
自己的名字不再是自己的,成為歷史洪流中的單詞。

讀《夏濟安日記》有種快意。身處於同樣環境,留下的印象未必相同,人們總是會下意識的記下自己認為是重要的事物。對於夏濟安,李彥是獨特的,在自己的日記中揣摩、不安,想要將情緒宣洩出,同時又不斷自我策反,他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但面對感情也不免膽怯。這樣的夏濟安,有血有肉,讓我不由自主的被他的文字中所記錄的自己所吸引。憂國憂民的情操被愛情所包覆,在日記中他只需要做自己,在亂世洪流中,情感同樣純粹。

就把它當作是一部戀愛史來閱讀吧。面對愛情,沒有人會是絕對的贏家,社會地位、生活背景或許能左右一時,但最後是否能修成正果,又有誰能說的準?

每讀一次,總能體會出慢步調的情懷,單戀的癡和間或的稚氣,甜蜜的惱與說不出口的痛,面對自己的心總是反反覆覆地看,深怕一個閃神而破壞彼此的平衡,
或許今天和夏濟安相遇的是另一名氣質相同的女性,但怎能抵過愛情的幻想?

夏濟安用另一種方式成全了自己。日記中的李彥,永遠屬於他,同時,永遠年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我所尋覓的尋覓--讀流離後有感>
推薦1


ninini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竹筴魚

<我所尋覓的尋覓──讀流離後有感>

  與之相遇。就彷彿收到無屬名迢遞餽贈的禮物,或許是一瓶紮有華麗蝴蝶結的紅酒,訴說著不能說的秘密意義。我合掌將這本不厚不薄的書捧在手心,嗯,沉甸甸的重量壓抑了隨時四散飄浮的可能,應該是它那無法紮根的名字導致。我莫名飢渴地想從封面就開始品嘗。但,必須溫柔。


  咀嚼,這印染了酒紅系的封頁讓目光醉得迷亂。紅,粉紅桃紅艷紅深紅紫紅黑紅,紅得媚惑。沉香溢出,打從那細軟指尖可以觸摸得到的浮凸細黑小字:
「我越來越無法分清事實與夢境的分野,我獨自經歷了夢裡的一切……反覆與你辯證對答關於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義務責任、關於誠實與虛假。」腦中快速切換出的畫面很黑白,是個來回流浪在現實與幻境邊界的旅人呢喃兜著無法跳脫的迴圈,沙地上足跡混亂卻個個踏得很深很篤定。我所尋覓的尋覓呀──目光一顫,那兩個蒼白的字從這本醉出酡紅的封面鏤空而出,探不到底的,一個淒美太甚的名字。


  流離。黃宜君說。

  你來的正是時候。我說,靈魂因為震懾而蔓生細微的裂痕,從左胸口。

  
 那竟是我所尋覓的呀!心中驚疑且竊喜。那樣的場景、光線、氛圍和氣味。那樣練習漠視時光走竄的口吻、那樣熟練蒐集日常與私生活的繁複敘事與絮語、那樣秘密試探奢侈卻易碎的書寫自由。那樣的絕對寂靜。那字、那句、那答案。原來我所神往欣羨的是流離。


  讀的起初我認為我正擁抱著,擁抱那些日漸壞毀於生命之飛沙走石的美好,斑駁而被時光掩埋的面容;擁抱在我眼角餘光緩慢歪斜傾倒的世界,戀人般兀自叨絮的斷簡殘章。我認為自己反覆做著《夢的練習》試著習慣失去時間的縱深,優雅地抵癒《死亡的疾病》以便維持住拘謹而不崩塌的姿態,細數著《來日》與《續集》的光影挪移並趁機抹掉眼角流淌過剩的執念和感嘆。我以為。


  後來我才恍然明白我懷中所緊緊擁抱的,就是我自己。明白之際喉頭不斷湧出想望哽咽卻難以出聲。曾經我想築一座城,讓湍急奔走的時光圍繞城護城河,如此我可以邊癡情書寫永不泛黃的遺情書,邊坐擁我所珍視而不捨的記憶。我想駐守。我想停留。我想抓握住什麼。


  而今我發覺自己早就落入時光凍結的禁咒,魔幻似的歲月漩渦,我顫慄著,闔上流離此書的最後一頁,錯覺結尾未結,過去還過不去,未來尚未來。而時間流河噴濺卻溽不濕我的襪履,徒染一身淡淡哀愁的氣息。這樣多好。


  從此我不可抑止地覆寫她與她的文字。學會剝去多餘的裝飾,去聆聽內裡每一聲輕嘆的故事。我尋覓到了我所尋覓。生命是唯美的擱淺,然後再次流離。

              <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88453
書本:用心法則 心得
推薦1


支持母語教育化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竹筴魚

從這本書中,你可以找到許多問題的答案,不但可以讓你比別人更慢老化、工作再怎麼久也不會累、更有創意、更能接受多元觀點、更瞭解自己的價值,還有最重要的,更享受生命。這一切的好處都指向一個答案:用心。

 

作者是哈佛大學心理系的教授,他沒有研究過宗教,卻以科學的角度來證明佛教的「萬物唯心造」,而且以非常紮實的舉例來說明他所研究的理論,告訴我們不用心的代價和用心的好處。

 

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講工作的用心。乍聽之下,可能會讓人懷疑:該不會又是一個叫人用心工作到天荒地老的文章吧?其實不但不是,而且書中還講到一般人對於「過度勞累」的迷思,作者提到,會產生過度勞累,其實是「不用心」造成的。可能又有人要反駁:「你說過度勞累是不用心的結果?如果一個人每天花了14小時工作,為了公司犧牲自己的個人時間,這叫做不用心嗎?」其實,會產生勞累的原因,並非因為長時間工作的關係,而是「當一成不便的確定性成了每個工作天的性質,以及為了餬口而不得不工作的情況,使得工作者漸漸失去自我操控的能力。」

 

而要使得工作不勞累的方法,就是在感覺到疲倦之前,變更不同型態的工作,或改變一下工作環境,讓自己處於新的脈絡之下,就可以產生新的能量。

 

舉個例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可能你工作一整天了,都在處理同一件事情,下班前,正想要回家好好睡覺休息的時候,朋友卻打電話來,邀你去哪裡玩樂,這時候你的疲倦感可能都消失了,並且在玩樂的時候,精神又恢復了。如果真的是因為體力問題而產生疲倦,那你就不會在聽到玩樂的邀請後就恢復精神。這代表著只要變更一下環境或任務的脈絡,就可以讓人恢復元氣。

 

而工作和玩樂的不同,在於工作時常伴隨著理所當然的想法而不用心完成,但是「玩樂」幾乎都是在用心進行。而且在玩樂的時候,人們享受不確定性的感覺,想像自己猜著比手劃腳的答案,或是想像看電影的時候,如果自己已經知道答案或劇情沒有轉折,這種「確定性」的玩樂就不再有趣。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的冒險,使得玩樂會產生快感。如果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能對不確定性採取開放的態度,而且時時讓自己處於新的脈絡下工作,那麼工作就可能變成一個可以玩耍的地方。

 

我想這一章的重點在於提醒人們,不要將工作產生的過度疲勞怪罪於雇主或客戶,其實你有能力改變你的工作方式,讓自己以更「用心」的心情工作,誠如作者所說,「用心」本來就是一件讓人很興奮的事情,它從不讓人感到疲倦。

 

本書的另一個重點,是「用心是過程導向的,而非結果導向的」。

 

太過關切結果,會讓人變得不用心。而且「一個完全以結果為導向的人生,是毫無樂趣的」。作者以打高爾夫球為例,一開始自己不斷嘗試不同的姿勢,桿數也不斷降低,但是如果有一顆全新的球被發明了,可以讓你每次都一桿進洞,這種感覺真棒!但是仔細一想,這算什麼比賽?久了以後,自己也會對這種毫無挑戰的運動感到無趣吧。

 

我們從小都被教導以結果來評斷過程的價值,可是「如果我們能夠以著重過程為主,那就表示我們明瞭了凡是都是先有過程才會有結果的道理。也就能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享受過程。」

 

最後提一下書中的抗老秘方,簡而言之,同樣是用心過生活,並且不要侷限自己對於老人該有的樣子,也許你從小只接觸了虛弱的老人,就認為人一旦到了某種年紀,就會開始行動不便、四肢退化,可是如果能夠去除自己對於老人這種「草率的認知」,那就有可能在自己老年時,不受到年紀的侷限。

 

作者用實驗證明,自己感覺年輕的老人,在各種活動表現都比較有活力。以我個人看過的老人來說,有六十幾歲還在橄欖球場上衝撞的,也有登山的步伐比年輕人還快的,他們都是用心的經營老年的生活,並不被僵化的老人印象控制。這證明譚永麟「永遠的25歲」這招很有效,可以好好學起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88260
閱讀心得投稿 打不倒的孩子
推薦1


keita8071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昕哥~他奶奶

                 閱讀心得         打不倒的孩子

                 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後,蘇麗文成了眾人心目中的偶像,大家看到了她的精神,她的努力,將她視為效法的對象,因此她也不負眾望,出書來和大家分享她的歷程,我很期待看到她的書,因為我想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才剛買兩天我就把她看完了,我覺得她把她的故事用詼諧的言語來表達,從她小學開始談起直到現在是大家心中的偶像,她,並不驕傲,而是認為自己還需要更努力,不能到此就停歇,一頁一頁用文字帶讀者回顧她的人生。


                這本書講的是她親身經歷和經驗分享,要當上國家代表隊的選手是個難追求的夢想,不僅是個榮耀,也是一種自我實現,一個成功的運動員是經歷多少血和淚,背負多少壓力與期望,心酸與絕望,無數次想放棄的念頭,但是又堅強的爬起來,這些都是無法體會的,當無力感湧起時,真的會想放棄目標,因此在運動這條艱辛的路上,沒有恆心與毅力是無法成功的。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成就的光采,卻不曾深入探索他們付出的努力,蘇麗文也不是一開始就受人矚目,也是一場又一場的比賽,這樣走過來的。書中談到家人希望她在課業方面多下點功夫,不要成為大家所定義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於是家人要求要運動可以但要用成績證明,自己能掌握自己要做的事,受到家人的影響,也讓她養成堅持把事情做好且不輕易放棄的個性,在跆拳道這條路上,是艱辛與痛苦的開始,即使流血受傷,她仍不畏懼,總是在大家休息後還不斷在練習,因為怕自己一旦鬆懈,就會落差別人很多,而且也不自己設限,因為即使今年拿下了奧運金牌,下次出賽,每個選手這四年會增長到什麼程度,增進到多強,都是無可預知的,她所定義的第一名,就是不斷超越自我。


                   書中的她,是個好動又堅強的人,總是很堅持,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就如在北京奧運的表現,完全展現運動家精神,讓各國的人都欽佩她的精神,她認為只要在台上就有希望,一直努力不懈就能成功。她也很客觀的看待比賽,在場上任何事都可能發生,也許裁判判定不公,或許在比賽中嚴重受傷,蘇麗文也不肯屈服,也相信判決不公是因為自己贏的不夠多,自己還需要更努力,受傷了只要自己還可以,她也一定堅持到最後,這都是源於從小倔強的個性。而奧運代表國家出賽,心態很重要,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在強的技術,也是輕易就被破解,因此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學習她的心態,她的精神,不管跌倒幾次,只要還可以,就要持之以恆,她在奧運也完美畫下句點,讓大家看到所謂的運動家精神,也在書中看見了所謂的蘇麗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86296
吃了故事流了淚
推薦0


柴契爾夫人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書名:吃朋友

作者:簡媜

那日,在文藝營裡,台前的簡媜老師分享著她的著作《吃朋友》這本書。八個故事,八次的宴席,如同書面簡介中的一句話「這是一本讓人流口水、也流淚水的書」。簡媜在「序」裡寫道:「三五好友圍坐餐桌,不談政治不問財經不搬弄是非,只樸實地輪流說出自己的故事,桌上擺的都是家常菜,每一道菜對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餵飽肚子的珍饈是擅長廚藝的黃照美女士用心用對朋友的感情所烹煮而生的;填飽心坎的是好友們真情真意的人生故事。

最扣我心弦的是書中的第一則故事——『菊妹一生的情債』,乍聽之下原以為會是一場淒美絕倫的愛情故事,然而故事會令人動容之處,往往就在峰迴路轉出人意料的發展。讓我感動的是這位堅強的女性不僅背負了一生的情債,也一肩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說盡了母親的慈愛與堅忍不拔的毅力,還有人性善良與寬恕的容貌。

菊妹的么女黃照美女士,準備了十一道佳餚,每一道都訴盡了對母親深深的感情。而其中最令我發淚的卻是那最不起眼的「紅豆發糕」。

我是六年級中班生。出生於六O年代的我,從小的生活背景卻似四O年代時的貧瘠與悲苦。小時候吃的是地瓜簽稀飯、菜脯及鹹菜。那一碗稀飯是以九成的地瓜簽僅混雜一成的白米熬煮而成的。小學時每當午餐時刻,每位同學大方地翻開便當盒,大快朵頤地享受豐盛且香味四溢的排骨、雞腿飯時,我總是遮遮掩掩的怕讓人瞧見那見不得人的菜色,便當盒蓋總是半開半闔的偷偷嚼著裡頭的菜脯與酸菜。心裡的不堪與委屈比那酸菜還令人難以下嚥。猶記得一次,母親準備了一顆鹹蛋讓我下飯,我竟將鹹蛋一同放進便當盒吹蒸,待中午打開飯盒,只見融化的鹹蛋整個糊在白飯和菜色上面,在同學尚未發現之前我快速地將便當盒蓋上,用報紙包起藏進書包的最底層,當時的我恨極了那讓我羞愧抬不起頭的也嚥不下喉的午餐。從此我害怕帶便當,心裡縱使有怨懟,但是家裡的窮困與貧瘠讓我不敢在母親面前顯露。儘管粗茶淡飯地瓜配菜脯,卻是母親用著她的雙手在醫院當清潔工以微薄的收入給我們溫飽,即便日子苦,吃著蕃薯也一樣長了那麼大。

書中黃姐說母親菊妹喜歡吃粿,所以特地爭了一籠「發糕」。當簡媜老師介紹這一段故事時,惹得我內心情緒激動地偷偷擦著淚水。

那是我二姐跟我說的一段童年記憶。二姐小學時,班上有個同學生日,他邀請很多同學到他家裡開生日派對,當然也包括二姐。

二姐從同學的生日派對回家後,一臉的幸福滿足與快樂,她衝到廚房拉著母親說:「我同學有好大的生日蛋糕喔,我第一次吃到那麼好吃的蛋糕。」這是一種羨慕與嚮往。我們家不僅沒吃過生日蛋糕,更不可能邀請同學到家裡開生日派對。但是母親卻跟二姐說:「等你生日,阿母也做生日蛋糕讓你請同學來家裡吃。」二姐興奮的在屋子的前後跳躍奔跑,嚷嚷著「耶!我有生日蛋糕了。」

二姐生日那天,母親允諾地在廚房準備點心及蛋糕,平常就鮮少零食的我們現在竟然有蛋糕可以吃,狂喜的程度全顯露在流著口水的嘴角上。當母親汗水淋漓地從廚房端出生日蛋糕時,每個小朋友都發出了不可思議的驚呼。擱在餐桌上的竟然是一個很大的「發糕」,上頭還不忘插著幾根蠟燭代表著這是生日蛋糕。

這是二姐的第一個生日蛋糕。二姐才說完我們姊妹兩都大笑了起來,可眼淚卻由心底緩緩的爬出了眼眶,聽起來像是個好笑的回憶,但卻是我們小時候的心酸。

在課堂尚未結束時,我已經無法再待在教室,心裡的激動讓我全身顫抖不能自己,我匆匆地逃離現場,躲進廁所放肆地掉淚。

三天的課程結束後,我迫不急待地買了《吃朋友》這本書,此書道盡了許多長輩一生的成長苦難與勇氣,我想現今的年輕人甚至與我同輩的朋友還是有許多人是無法體會那種在困苦中求生存求一席溫飽的滋味。

翻開這本書的同時,我被拉回童年的情景,淚水數次的滴落在書頁中。我曾經厭惡吃蕃薯簽的日子,而今我卻愛極了地瓜稀飯配菜脯或豆腐乳,那是我對家的滋味。小時候的苦日子現在可以當笑話闡述,但是要想再吃到媽媽親手做的「生日蛋糕」卻是不可能再有。我的母親如同菊妹女士般用著堅強與不服輸的性格不向命運低頭。二十八歲的寡婦,獨自撫養五個孩子,用她那做清潔工的手餵養我們,卻在她五十五歲時被肝癌奪走了她的生命。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及慈愛的表徵,都讓人尊敬與崇拜,我只想告訴朋友們別忘了跟媽媽說「我愛妳」。因為我還來不及說,她就不告而別了。

別讓遺憾跟著她入土,也跟著自己一輩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80858
資深失眠者的夢醒時分
推薦1


altoman72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竹筴魚

幾乎是淚眼婆娑看完了這一本散文集。

屈指一算,我仰仗安眠藥入眠的日子,已有了八年,不長不短。失夢的感覺為何?我試圖這樣比擬以貼近敘事的核心,一種喜悲交加,睡之本質純粹濾淨至只為了恢復疲勞的感覺。常於凌晨醒來,一心忖度是否因為飲食或藥物搭配不佳所以導致了睡眠時程的縮短,心是不會倦憊,但仍感覺到牆角有藤蔓鬼影一蕨一蕨地攀爬繾綣而生,我知那是一種恐懼,在一年一度的鬼門大開時分,尤其明顯。

或許,是一種永無治療痊癒可能的P.T.S.D.【創傷後壓力癥候群】。但也笑,我們上一代經歷民族大遷徙的顛沛流離,莫可奈合的生離死別,或恐那些悲傷基因是已經深深雕鏤、刻鐫在我們的生物迴路之中。

所以,我們一生唯有不斷實踐「棄」、「傷害」、「結痂」若無其事餘活下去的過程嗎?

或許不是。

只有飄流者的下一代,才得以在民族與民族融融扞格且試圖鎔鑄為一體的金屬聲息,得以析離出那些精巧璀璨如花火迸然一炸的轉瞬間,熾白亢熱的美麗結晶。他看見了,別人因客觀時間流動的短暫,忽略漠視的吉光片羽。

不想贅筆以添此一文本本身的華麗狀觀,但建議於旅次顛簸,睡前心事浮沉前吞用,效果奇佳,宛若告解完可以繼續下一個週期的救贖效果。駱以軍的新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原發表網址:http://blog.udn.com/altoman725/3244610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79815
寫詩的溫柔超人——我讀李敏勇《溫柔些,再溫柔些》
推薦3


sam102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葉莎
貓太后
竹筴魚

我總是過於輕易地閱讀別人的深刻經驗,與感時懷憂的激昂。尤其,對於李敏勇這樣一個深具sense的詩人,我的囫圇吞棗,是否構成了褻瀆?

寫詩、評詩、譯詩...李敏勇一生的志業,皆與詩有關。尤其在引介它國詩人作品上,李敏勇更是依著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的認真態度,始終如一地從事著。從《亮在紙頁的光:39位世界詩人的心境與風景》、《綻放語言的玫瑰:20位台灣詩人的政治情境》(以上皆玉山社,1997),到《台灣詩閱讀探觸五十位台灣詩人的心》(玉山社,2000),再到《溫柔些,再溫柔些:40位世界詩人編織的聲音情境》(聯合文學,2005),李敏勇一貫以他獨具的慧眼,為讀者開闊了更為寬廣的閱讀視野,進而認識了因為語言隔閡可能甚難接觸的眾多好詩人,及其好作品。

《溫柔些,再溫柔些》的封底寫著:「有如錄音師舉起麥克風探勘宇宙視野,詩人李敏勇收錄著同樣動人的聲音。這雖為廣告文案,卻是極為貼切而美麗的意象譬喻。因為無法聽見能力所及以外的八方眾音,因而,李敏勇的存在,正如收音良器一般,為我們篩羅了來自各地,值得認識的百家詩聲。

然而,有其自家文學傳統的寰宇諸國何其多,李敏勇如何看見並從中擇選出熠熠發光的珠玉小品?我想,他所憑者,乃一顆「良心」——一顆發乎關懷國家、關懷政治、關懷社會、關懷人民的良心。

綜觀《溫柔些,再溫柔些》全書,發現李敏勇所選譯作品,多數來自於經歷過革命、殖民、佔領、戰爭等殘酷事實的國家,諸如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波蘭、立陶宛、孟加拉、尼加拉瓜...等。彼間作品,會如此引起李敏勇注目與喜愛,我想,當是作品背後所呈現出該位作者所處的國政脈絡、社會情境,與其人格意識,相當程度地引發了他的共鳴。有共鳴,才有感悟;有感悟,因而感動;因為感動,所以決定推廣示眾。

在〈我的夢會緊握你夢中的手〉一文中,李敏勇自言:「我是從詩人的視野去接觸思想家、接觸其他領域,想要追索人的意志與感情歷史。從某種層面來說,我常常從詩人的角度,去測探當下人類歷史的聲音和影像,摸索著留在語字的各類意涵。」正是詩,拉拔了李敏勇的閱世高度,也讓他得以站在較高之處,為我們指點可能的行進方向——不管是關乎閱讀,或是關乎人生。

詩,對李敏勇而言,是超脫的、獨立的「詩不是為了歌頌權力,而是為歌頌土地;詩不是為了讚美權力,而是為讚美自然。」就在歌頌土地、讚美自然的過程中,詩更形完整存在了。「即使在反抗統治的暴力,詩人仍然以詩呼喚著愛,並且釋放愛的力量,盡其可能地以溫柔的心去對應一切。」

於是,讓我們寫詩吧。寫詩的溫柔超人,一定教人既感動又深深喜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77237
Dear柴契爾夫人
    回應給: 柴契爾夫人(tyccc_bio_5) 推薦0


pooh3254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Dear柴契爾夫人:

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沒關係喔,字數在1000字上下,超過一點點沒關係的!

期待看到你的作品喔!

大太陽 敬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74131
女性與其虛擬情人-汪芸的《你-我創造的你成為我的唯一》讀後感
推薦1


提梭杬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竹筴魚

參加組別:散文組

 

書名:你-我創造的你成為我的唯一

作者:汪芸

出版者: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出版時:2003

頁數:210

ISBN 986-7691-67-9

女性與其虛擬情人-汪芸的《你-我創造的你成為我的唯一》讀後感

作者:綠羽松  2009-08-16

小說史上最早人為創造出的人,首先出現於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1797~1851)的《科學怪人》。日本著名漫畫《棋靈王》中,鬼魂藤原佐為以sai之化名上網下圍棋,則以另一種形式在網路中復活。

《你-我創造的你成為我的唯一》書中獨白的女子,則以對一個男人單向寫信的方式,創造出她的虛擬情人。這情節讓人想起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 Women)。但該信中受到仰慕的男人,無緣認識寫信給他的已逝女子,《你》書中的收信者則與寫信女子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在書信中很容易隱藏真實的自己。《你》書集結了50篇以「信」稱之,卻非書信體的散文,抒寫一個女子檢視內心因對一位男性筆友長期強烈的感情渴望所產生的幽怨情懷。《你》書中男人可能因被愛的虛榮,而寬容女子的行為,讓她一廂情願以為兩人是戀人。但男人深知事實並非如此,當他不願再持續此關係時,不但否認自己是她的情人,甚至企圖終結女子的懷想,因而逼使女子必需正視自己的欲望,以釐清內心最深處的想法。

隨著女子與收信者關係的變化,女子發現自己是利用寫信來滿足「去愛一個男人」的欲望,也滿足自認為被愛的需求。書中還衍生出兩個虛擬女子,代表寫信者的不同面向,如三面夏娃般和別的角色辯論,檢討男、女對感情的看法。

本書以女性角度探討愛這個行為,對「愛是盲目的」詮釋得漓淋盡至,針對女性情緒變化的描寫,及對愛的哲理之申論,都相當精闢。女主角像個宅女,幾乎是活在自己的書信裏。然而書中所安排的事件和想法,均為現實中可能會發生的事,很容易讓生活單純的都會女子,在浪漫的遐想中產生共鳴。顯然作者對女性心理有著深入的觀察,掌控文字的功力也是一流。

《你》書每封信均以故事引發不同議題加以探討,有些像美國單元劇《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的手法,只是後者以議題導出故事,著重於情節。若抽離散文所特具虛無飄渺之情緒特寫,本書的小說式骨架便顯露無疑。它故事完整,事件層出,穿插大量對話,更因情節變化緊扣人心,使原本可以斷章閱讀的散文,讓讀者開卷後難以釋手,同時享受到看小說的樂趣。

讀著《你》書時電視上正播放莫拉克颱風救災實況,一張張原住民的臉掠過螢幕,個個如梨花帶雨,讓人驚見臺灣深山藏著如許多美女。她們的男性族人若非去救災,就是還留在山上陪著尚未脫離苦難的族人。翻開書中第48封信,內容竟與桃源鄉那瑪夏諸地所發生的事神奇地相互呼應。

大部份女人平日默默地存活在世界的角落裏,由信函所創造出的男人,為何會成為書中女人的唯一?在第50封信,也就是最後一封中,談到人們渴望瞭解與被瞭解,寫道:「我們必需透過言語來相互取暖,來證明我們並不孤獨。」作者以水中的浮沈形容這種渴望:「我們要的是永遠、永遠擺脫溺水的威脅,永遠呼吸著清甜的空氣,喜孜孜的,在氧氣充足的天堂裏享受永遠。」

山中福地裏的受災女性,有如折翼的天使。書中的女人寫著信,期待她心中所愛的男人,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她打破障壁的動力。看著電視裏哭倒在男人肩膀上的女人,想著這溫柔單純卻又萬分堅強的願力,無論發出時是悲是怨,都能強烈地讓人感受到女性追求幸福的力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3573532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