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谷崎潤一郎《夢浮橋》
虛實交錯真相迷離的夢浮橋?
◎林水福
這本《夢浮橋》其實包含小說〈夢浮橋〉,雜文〈文壇故事〉、〈不孝的回憶〉、〈四月的日記〉、〈高血壓症的回憶〉。
〈四月的日記〉、〈高血壓症的回憶〉可說同性質文章,縷述對抗高血壓的過程。如文中所言,或許有人會覺得無聊。不過,從現實生活,與生命拉扯、搏鬥過程,或許也提供我們一些參考。
例如,如果谷崎早早放棄對抗疾病,任由疾病侵襲,那麼至少《源氏物語》沒有新新譯版本出現,也看不到《瘋癲老人日記》。有才華、有抱負的作家還得注重養生,多活幾年,或許可以為世人留下些好作品。
〈文壇故事〉,讓我們「偷瞄」到島崎藤村原本人緣並不佳;谷崎的好吃、一如往常;日本文壇作家向出版社預支稿費,原來這麼稀鬆平常;生田長江種種令人討厭的背後,其實有著一顆極為溫柔,百般呵護女兒的心……。
〈不孝的回憶〉,讓人讚歎谷崎散文的一流功力,也告訴我們谷崎對電影、戲劇方面的傑出鑑賞力。而最有趣、最樸實無華的是對自己過往、年輕時候的不孝的真誠告白。
「孝道」,無論儒家或受武士道深深影響的日本社會,卻視孝為非常重要的「德行」,「不孝」罪名何其大?
谷崎年輕時候曾有過放蕩歲月,長期和父母沒聯絡,父親找兒子,得問報社或出版社。不過,在表面「這些」不孝的行徑背後,對父母、親人的關懷並沒有忘記,只是過於「執著」或投入「當下」的工作,疏於以一點點心思表達關懷之意罷了。
有時表面的「現象」,不一定就是內心的「忠實」呈現。
不諱言,敢披露自己的劣行──諸如到煙花巷、染性病──,似是臺灣少見的。其背後如果深入思考,或許與傳統觀念,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夢浮橋》最先於《中央公論》(一九五九年十月)發表,翌年二月由中央公論社發行。在《夢浮橋》前後谷崎兩次譯《源氏物語》:
《潤一郎新譯源氏物語》一九五一年十月由中央公論發行,全集出版完畢。
至五九年《潤一郎新新譯源氏物語》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由相同出版社發行,至翌年十月全集出書完畢。
可以說,大約從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四年之間,谷崎沉浸在《源氏物語》的世界裡。〈夢浮橋〉原為《源氏物語》五十四帖,最後一帖的帖名。
就內容而言,似乎也與源氏相彷彿。
以「我」第一人稱敘述的《夢浮橋》,容易讓人以為谷崎寫的是自己的生活史。一直到故事完結之前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不是自傳。
主角的「我」六歲時,生母逝世,後來父親再娶。在父親刻意「營造」──要我把繼母當成生母,生母與繼母不可分為兩人;生母與繼母名字相同等等──下,我與繼母沒有隔閡,沒有距離。在合歡亭吸奶這件事,父親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之下還讓「它」上演,就是默許。
父親與繼母生下一子,叫阿武,故意把他送到離家遠遠的鄉下地方,只為了維持對「我」的全部愛心?
「我」後來和澤子結婚,一家的焦點依然在繼母身上,有一天繼母被蜈蚣咬死,小說中影射可能有人故意安排的,讓人懷疑就是澤子,為了從繼母那兒把丈夫搶回來。
然而,繼母逝世後,「我」把阿武弟弟帶回家,和澤子離婚。
我和阿武,是同父異母兄弟?或是血緣上的父子關係?如果是父子關係,跟光源氏與繼母藤壺產下的孫子,後來繼位為冷泉帝的情節安排,豈不相似?!
《夢浮橋》裡父親臨終前說「考慮到自己死後,讓母親和我的關係更為密切,告訴母親父親死後要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還說:
大家都說你的臉跟我的臉非常像,我也這麼覺得,你年紀越大越像我,媽媽有你在,如同有我在,你要讓媽媽有這樣的感覺,要把它當成是在這世上你唯一的作用,其他的幸福都不要,可以有這樣的心嗎?
因此,為了讓媽媽幸福,你必須娶媳婦,這不是為你娶的媳婦,而是為了服侍媽媽娶的媳婦。……
父親逝世後,母親的反應如何呢?
母親在我面前從未表現出那麼悲傷哀嘆的樣子。……是將心中的悲傷收藏在那發福的圓滿裡嗎?……
種種安排,讓人覺得父親希望他逝世後,「我」能「子代父職」盡一切照顧媽媽,就連媳婦也是娶來照顧媽媽,而不是為「我」而娶的。
《夢浮橋》裡存在著「母子通姦」等問題。谷崎潤一郎的小說,既迷人,又讓人物議,充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