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一艘、除美國之外的現役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翻攝自美國海軍)
法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R91)於今(2025)年1月16至19日結束與美英澳加新馬、印度印尼等在麻六甲海峽至龍目海峽間海域進行「拉佩魯茲25」(La Perouse 25),近日停泊在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西龍目島地區的吉利馬斯港。據報導,美「華盛頓號」航母(CVN-73)繼續在日本橫須賀維護;「美國號」(LHA-6)兩棲突擊艦位於菲律賓海活動;「卡爾文森號」(CVN-70)抵達泰國林查班訪問。據報導,年內仍有英國航母將再度前往「印太地區」執行遠洋部署,並與美日等軍事同盟在亞太地區聯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盤點去(2024)年美日軍事同盟在亞太活動,推斷今年共軍與中俄聯軍在亞太勢必更加嚴陣以待,軍事較勁力度可能較去年緊張。
首先,去年美日韓與美韓分別於1月、3月、4月、6月、10月、11月等,在東北亞、南韓濟州島以南東海海域,進行海、空聯合軍事演習,以應對中國和北韓在區域的侵略性軍事行動。
美日2至 3 月在日本的九州與沖繩等地區舉行「鐵拳-2023」;期間駐紮在沖繩縣的與那國島和石垣島日本陸上自衛隊部署愛國者3型飛彈(PAC-3)模擬防空。10至11月間美日海空兵力首度徵用民間機場、港灣約30處,「特定利用機場與港灣」。前者包含北九洲、熊本、長崎、福江(長崎縣)、宮崎、德之島(鹿兒島縣)以及那霸等7處,後者有苫小牧(北海道)、釧路(北海道)、鹿兒島、石垣(沖繩縣)等進行聯合軍演。
1至2月美日海軍在日本沖繩南部至菲律賓海一帶海空域進行聯合訓練演習。美日韓澳印1月份在美國關島實施聯合反潛演習。2月份美日澳加韓法等在關島舉行聯合空中演習。6月份美「勇敢之盾」演習首次與日本合作,分在關島、帛琉、日本長崎縣等地展開聯合軍演;期間美航母戰鬥群於九州南部海域配合軍演。6至8月份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主導29個國家參與「第29屆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在夏威夷海域進行聯演;期間義大利派「卡富爾號」航母戰鬥群執行「印太地區」遠航任務。
7月份法德西日在日本北部進行聯合空中軍演。7至8月份日美海軍陸戰隊分別於大分縣、熊本縣和沖繩縣內基地開始離島防衛實戰訓練,期間日本在與那國嶼部署新型地面/空中任務導向雷達系統,協助掌握共軍機艦活動。9月份日法陸軍在宮城縣王城寺原演習場和岩手縣岩手山演習場舉行聯合演習。12月份日美澳共同實施指揮所演習綜合訓練,以島嶼防禦為想定,由電腦模擬派遣假想部隊並確認協同行動,另有菲英加法印新等軍隊以觀察員身分參加。
美澳日菲法加紐等國4月份起在菲律賓巴拉望島(Palawan)以及菲律賓北中南多個基地等附近海空域進行聯演,以強化美菲等軍事同盟共同戰備能力。另目前(1月28至30日)「華盛頓號」航母繼續在日本橫須賀維護;「美國號」兩棲突擊艦位於菲律賓海活動;「卡爾文森號」抵達泰國林查班訪問與休整。
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陸戰隊進行聯合軍演,一架MV-22準備起飛,自衛隊在地面戒備。(資料照,美聯社)
其次,兩岸方面:回顧去年我總統大選後,1月份有挺台的AIT主席羅森伯格、4月份美國務院東亞局助卿兼中國事務協調員藍墨客、5月份美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新聞簡報會、6月份AIT與美國國務院(2位副助卿)及台灣外交部的代表、7月份「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第四屆年會、8月21日澳洲參議院與9月12日荷蘭國會通過一項涉台動議等,重申聯合國《2758號決議》內容「並沒有決定台灣地位」,俟後引發共軍「聯合戰備警巡」。大陸外長王毅9月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第79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其中特別就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表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明確不存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並強調在這一原則問題上,「沒有灰色地帶,沒有模糊空間」。
然去年賴清德上任總統後,連續兩次透過國內外媒體,對中國大陸傳遞「兩岸互不隸屬」、新「兩國論述」,引發共軍兩次「聯合利劍-2024A、B」軍演。後續,美台保持克制,未再刺激大陸狂展政軍與外交組合拳。但共軍仍持續在台灣周邊海域部署至少6艘。與以往4艘相較,增加2艘次,以隨時因應共機抵近進行海空聯訓。另我海巡署在2月14日因海上執法造成大陸快艇翻覆2死之「金廈事件」,引發大陸東海總局、福建海警船隊與相關海上執法單位,頻密在海峽中線進行「常態化」執法巡查,並聲稱「將堅決維護管轄海域作業秩序和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也更使大陸海警船隊藉軍演抵台灣東部海域等活動。
上述期間有1月24日美海軍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芬恩號」(DDG-113)由北而南;3月5日由南向北。5月8日「海爾賽號」(DDG-97)由北而南。7月31日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婁號」護衛艦與美海軍驅逐艦「強生號」(DDG-114)由北向南。8月22日「強生號」由南向北。9月13日德國特遣隊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F222)和補給艦「法蘭克福號」(A1412)由北向南。9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漣號」護衛艦首度由北向南;同日,澳洲「雪梨號」驅逐艦與紐西蘭「奧特亞羅瓦號」補給艦,也穿越台海。10月20日加拿大海軍「溫哥華號」護衛艦(FFH-331)和美國伯克級驅逐艦「希金斯號」(DDG-76)由南向北航行,另美軍P-8A機1架9月17日與12月13日由南往北等,執行航行自由,維護台海安全。
]共軍今年重點在亞太,防法英由歐入亞侵權(作者提供)
最後,法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戴高樂號」於2024年11月28日執行「克裡蒙梭-25」任務從土倫軍港出發,2025年首次遠赴「印太地區」。1月16至19日與美英澳加新馬、印度印尼等在麻六甲海峽至龍目海峽間海域進行「拉佩魯茲25」。近日停泊在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西龍目島地區的吉利馬斯港,後續將先後活動於南海與東南亞國家訪問、與美日韓等海軍在西太平洋及菲律賓和日本海等進行聯合訓練。另1月15日在英國訪問的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在倫敦與英國國防大臣希利舉行會談,討論日本自衛隊為2025年計畫向印太地區部署的英國航母打擊群提供保護的問題。此舉可能將引發共軍中央軍委會與外交部等高度關注,靜觀其變。
從上述與近年亞太區域安全情勢發展,日本受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戰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影響。將北約組織之英法義德等國家陸海空軍事力量引入亞太區域、英義法航母編隊由歐入亞,日本明顯有意將亞太建立一個挑戰中國大陸國家安全之小北約。另外日本已經逐漸介入與取代美國在第一島鏈在東海與南海防禦,並伸入中菲越南等南海主權爭議。
推斷,今年共軍北東南部戰區將嚴陣以待,法英美日等航母在印太地區進行聯合軍演,也相對地加速共軍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號」於今年成軍。中俄海空軍在去年既有的二次海空聯巡機制下,持續在第一島鏈間的聯巡與海上聯合訓練,也加強中俄海(含海警)空兵力維護北極洋附近海域的權益,以挑戰美加領土主權。另外,共軍北部「遼寧號」航母與南部戰區「山東號」航母打擊群也將在今年活耀於東、南海與西太平洋等海域與進行聯演,以維護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並反應北約軍事同盟深入亞太區域;由於日本在西南諸島部署反艦、防空與海空預警雷達等,將使共軍海空偵察與作戰兵力頻密活動於此。
依據中央氣象署指出,週六(初四,2月1日)鋒面接近,週日(初五,2月2日)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下週一(2月3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下週四(2月6日)冷氣團減弱。再依去年2月14日我海巡署執法失當(未攝像留存證據等)引發大陸違規快艇2死之「金廈事件」,共軍大年初五(三)1300時起與19日大年初十(一)1600時起進行兩次「聯合戰備警巡」等,共軍有可能在下周回暖擇天候適宜之際進行2月首波「聯合戰備警巡」。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16841?mode=w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