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詞古已有之,其在文獻上最早起源於西周武王時期,或指一國的都城京師,或指處於一國中土的位置。以後因年代久遠,記載互異,含義演變更大。從中國歷史文獻中,「中國」這一稱謂大抵可以分辨出多種不同的含意,可指京師、指帝王都城之地、指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諸國)、指春秋齊、宋地以及三國時魏國等。以上「中國」詞義,基本上指地理、政治和文化意義。在華夷觀念下,「中國」一詞並不具體指代任何國家,而是一種尊號。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界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2]。
《尼布楚條約》也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以對等方式談判達成的平等條約,該條約也被指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條約中的「中國」指蒙古和東北在內的整個清帝國[1]。
《尼布楚條約》以拉丁文、滿文和俄文為正式文本,拉丁文是基準。滿文本中沒有使用大清國(Daicing gurun)一詞,而是使用漢語「中央之國」的直譯(Dulimbai gurun)。條約(拉丁和滿文本)中還規定要使用拉丁文、俄文和「中文」(Dulimbai gurun i bithe)鐫刻界碑。翌年碑成,一面是拉丁文和俄文,另一面則有滿、漢、蒙三種文字。另外,清方所指的「中文」不是單一文字,而是包括了漢、滿、蒙三語的複數中文(Dulimbai gurun i bithe).
現今你們有些台灣人.他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不是漢人的後裔,純粹是要搞獨立運動,建立台灣國,自立為王,只可惜他們到目前為止,都未知歷史的真意義與現時國際局勢,對於台灣的影響與發展,因為台灣地區有3不政策,內亂,外患,與獨立,中國就不以武力攻擊台灣收復台灣省?
這些都是過去式,對於台灣不管用,如今的中國全力發展國防,經濟,外交,用孫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收復台灣省,2017-2020.2021-2024.2025-2030.分3大階段封死台灣的經濟,外交與國防.
你們台灣人的日子將愈來愈不好過,就是難以渡日,物價飛漲,小老百姓哀莫大於心死,哀聲嘆氣,也無法度,因為選錯了執政黨,後悔莫極,無可奈何的死馬當活馬醫,愈來愈多的有錢人,將在未來的3年內(2017-2019)申請移民他國,將資產轉移債留台灣,外資企業也將實際的分階段撤資出走,因為台灣政局極度不穩,無法獲利成長,只有選擇離開台灣,良禽擇木而棲實屬正確的選擇,你們台灣地區根據情資顯示2016年底前,將有大規模的裁員關廠效應出現? 親愛的讀者們是否有因應對策面對未來的挑戰?
新台幣與人民幣任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