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遇刺,總統拜登和川普共同降溫,齊喊團結。川普更改寫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演說內容,強調將重新凝聚全國團結,治癒嚴重分裂的美國社會。不過,川普終究是川普,一顆子彈改變不了川普的攻擊本性。川普話鋒一轉,就大肆抨擊民主黨用司法對付政敵,讓美國政治對立達到史上最嚴重程度;他痛批美國史上最糟糕的十位總統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拜登造成的傷害;連台灣和整個亞洲籠罩衝突陰影,都是拜登無能造成的。
川普遇襲,各方強烈譴責政治暴力。然而,那顆子彈不僅來自廿歲槍手的半自動步槍,而且來自美國仇恨撕裂的社會;那顆子彈也不僅劃破川普的右耳,更擊中了美國失靈的民主體制。就像川普才強調團結的重要,力稱不該把政治上的分歧妖魔化,轉頭就指責民主黨政治獵巫;川普也避免直接提到拜登的名字,而以「現任政府」取代,刻意展現比較溫和的演說基調,卻仍忍不住點名拜登糟糕無能,然後欲蓋彌彰表明「只提一次」。
從辯論氣勢輾壓拜登,到遇刺倖存成為英雄,或許就像川普說的,「上帝站在我這邊」,並且把共和黨選舉氣勢衝到新高點。民主黨選情堪憂,拜登原先堅稱除非上帝現身或醫生說明健康問題,否則競選到底,如今已面臨更大勸退壓力,甚至外傳可能很快宣布退選。但不論民主黨是否換將,似乎都很難抵擋來勢洶洶的川普。問題是,遇刺後改採溫情競選的川普,真能彌合美國分裂的社會嗎?
民主黨固然攻擊川普是危險分子,拜登也曾說要把川普「置於靶心」,被共和黨指責煽動暴力,應為川普遇襲負責;但川普言行更處處可見鼓弄民粹、仇恨動員與極端政治的影子。川普常浮誇說謊、私德有虧,卻以「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和限制移民、貿易保護、孤立主義等政策,帶動美國和全球的民粹風潮。二○二一年初更因不肯承認敗選,鼔動極右支持群眾衝進國會山莊,製造了一場政治鬧劇與民主悲劇。雖然美國民主基礎深厚,很快恢復政治秩序,但民粹主義、社會對立與極端政治的趨勢並未改變。如今美國民眾對兩黨總統候選人持負面看法的比率達歷史新高,仇恨動員讓選舉變得愈來愈可怕。
而美國民主的自我完善機制,也面臨更嚴重的威脅。在川普力求自國會山莊暴動等官司中脫身之際,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指出,總統的公務行為享有豁免權,私人行為則沒有豁免權。這有可能讓川普推翻二○二○大選的陰謀內亂罪得以免除刑事追訴,更為總統濫權開了綠燈;美國總統的權力將不再受到法律制約,甚至如自由派大法官所說,將使得總統成為凌駕法律之上的國王。這恐為美國民主與全球秩序帶來重大災難。川普逃過死劫,或有後福。但美國社會恐更加分裂,仇恨對立更為深化,極端政治更走偏鋒,成為美國民主的重大破口,甚至帶來更多仇恨犯罪;而全球各國也都要做好川普重返白宮的準備。
美國民主遇刺,民主體制脆弱的台灣更要警惕,不應煽動民粹、製造對立、進行仇恨動員,以免引發社會騷亂與政治暴力。尤其連川普都知道他競選總統是為了整個美國,而不是半個美國,因為只贏得半個美國並不是勝利;我們只贏得百分之四十台灣的少數總統,卻召喚青鳥反制國會,威脅在野黨,連立院會期結束都只謝謝民進黨團「團結作戰」,十足民粹作風,當家鬧事。賴清德說政黨要有民主精神,他卻帶頭挾民粹毀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