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十二大願 的「方便」精神
密宗經典《大日如來灌頂經》講:「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大乘佛教不管顯教、密教,講禪、講淨,都要以這個為標準。
甚麼叫「菩提心為因」呢?菩提心就是要發廣大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大就合乎菩薩的「悲智行願」:大悲、大智、大行、大願,祇有具備這四個條件,才為廣大。
要有大智慧、大悲心、大願力、大修行,這是菩薩的條件,就要以這個為因。不以這個為因,你就不能普度眾生,就不能成佛。成佛就是從眾生中來成佛,不是離開眾生來成佛。這個菩提心就等於樹的種子,樹根根一樣,那麼樹根根要成長,要發芽,要開花結果,沒有雨水就不行,大悲心就是雨水,就是甘露水,以大悲心來滋潤樹根,樹根就可以發芽,開花結果。所以說「大悲為根本」。《華嚴經》裡面講:「諸佛菩薩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得成正覺」。
大悲心生起來離不開報四恩,上報四恩,下濟三途,報三寶恩、報父母恩、報國家恩、報眾生恩。如何報恩呢?就要念眾生恩,這就說到自己父母親身上了,知眾生苦,發菩提心,從眾生就想到自己的父母親,父母親對我的恩德很大,我要知恩,要報恩,由此推廣整個眾生界,報眾生恩,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六親眷屬,我必須要報父母恩,這個修法也是從大悲心來的,所以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就是要廣行方便,要契機,就是要適應各種根機、各個地方、各個時間、說各種法、修行各種方便,來恒順眾生。既要使眾生解決生活的問題,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同時也要使他得到法身慧命,使法身慧命能夠得到增長。也要使他離開恐怖,要安全,要安靜。
財施、法施、無畏施,以此來推行各種方便。方便就是使他能夠實現大悲、饒益有情的一種手段,一種實際行動,就是對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個根機以實際行動使他能夠得到益處、使他能夠得到解脫。不擇各種手段來救度眾生,象觀音菩薩一樣,現三十二應身,現各種化身,對待某種根機說法,以方便來達到圓滿,達到實現這個目的,達到究竟。
這三句話很重要,不管你是顯教、密教、圓教、頓教、漸教,你不以這三句話為標準,不以這三句話來行的話,就不是真的大乘精神,成佛也沒有基礎。離開這三句話,要實現人間佛教也不可能。《藥師經》就完全通於這三句話,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就是講發菩提心,以大悲心對待眾生,廣行方便,使生命安靜、身體健康、遠離恐怖,同時另一方面,又可以恢復法身慧命,這就是以方便來達到圓滿、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