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一早就散了,,陽光就像斑馬紋般地直透進來。在初冬的清晨,我獨自走進位於墨爾本市中心的「老墨爾本監獄」,這是一座知名的觀光監獄。由於地處便利,遊客絡繹不絕。
雖然這座十九世紀的監獄中只有一座監獄樓保留下來.但是現在監獄情景與一百四十四年前一樣生動逼真。
在略帶陰森的監獄角落,我彷彿聽見由地底空曠處響起的迴音「 他們辱罵我、欺負我,嘲笑我是愛爾蘭雜種,把我狠狠踩在腳下,要我再也開不了口。但是,我親愛的女孩,我不怕那些人怎麼說我,因為只有我寫下來的才是真實。我唯一害怕的,是無法活著看到妳讀這些話……」
老墨爾本監獄在建造時,被認為是當時最先進的監獄之一,從前關在這裡的囚犯不僅與世隔絕,而且也不許與其他囚犯有甚麼聯繫,這裡實行嚴格的沉默管制。
在十九世紀的荒獄中生活艱苦,牢房中只有一些基本的設施;囚犯到自己牢房以外的地方時,必須佩戴頭套,而且必須嚴格遵守沉默規定,開口說話會遭到懲罰。三角架和九條鞭的使用,就是為了對犯規的囚犯進行體罰。
在這個叫人心寒的環境中,墨爾本監獄曾吊死過一百三十五個人,而通常有犯人要執行死刑時,監獄會向犯人之中徵求「劊子手」,自願做劊子手的人,可減免兩年徒刑。(這條法令的創始人動機可疑?這種法令很像黑幫祕教的規矩,不太像是政府組織機構中正常的監獄法令,流傳後世簡直成為彰顯公平正義法律的一大反諷)。在吊死的犯人中最有名的就是綠林大盜奈德.凱利( Ned Kelly )。
在進入這座監獄前,我早就認識了這個著名的澳洲強盜。
Ned Kelly 的父母是第一代愛爾蘭移民,當時新移民在澳洲的生活艱難,時常被警察欺凌,Ned Kelly 更被冤枉盜馬而下獄。
一八七八,Ned Kelly 因射傷強姦他妹妹的警察而被通緝,最後成功逃脫,並聯同弟弟和兩名朋友在各地劫富濟貧。
Ned Kelly 和其他劫匪的不同之處是,他每次行劫後都會留下一封信,內容大致上是控訴對政府的不滿,並道出他和家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
當時澳洲政府懸紅獎賞擊斃他們的人,但因為他和夥伴們是下層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沒人肯向他們開槍。
Ned Kelly 是澳大利亞愛爾蘭移民和低下階層,反抗英國殖民暴政的代表人物。
到一八八零年六月,他們於格蘭盧旺酒店(Glenrowan Inn)被警察圍捕,最後Ned Kelly 被捕,而其他三名同伴死於酒店之內。
Ned Kelly 於同年十一月被吊死於獄中。他死時只有三十五歲。
據說當 Ned Kelly 踏上絞刑臺時他低聲道:『這就是人生』。
對我而言,「什麼是人生?」我望向陰森空曠的監獄長廊,歴史故事低沉的嗓音告訴我這幢監獄營有多少人被執法吊死; 某間房住過有「食人癖」的犯人; 某間房曾有人割喉自殺,或是偶爾鞭打犯人的地方至今夜半仍可聽到哀嚎之聲。
這些強盜的故事有些老套,但我對Ned Kelly的特殊「造型」,穿著鐵皮防彈衣,頭上是鐵桶面罩覺得特別有創意。
澳洲有一位馳名於世的藝術家Sidney Nolan (1917-1992),畫了一系列的Ned Kelly,每幅畫都非常怪異有趣,背景一方面,襯以傳統的地理風景;一方面詮釋著澳洲歴史傳奇的神秘性,畫作流傳至今都是國寶級收藏品,價值不菲。
這位畫家顏料的使用和作畫的技巧都十分特殊。令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就像自由女神、麥當勞叔叔、米老鼠....等凝聚美國精神的獨特標誌符號,這個穿著鐵皮防彈衣的Ned Kelly是代表澳大利亞的一種獨有造型。澳洲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Waltzing Matilda」 ,跳華爾滋的瑪蒂達,帶著鋪蓋流浪。。歌詞大意是:饑餓的流浪工人偷宰了到池塘邊喝水的羊,當警察來找他時,他寧願投水而死也不願被捕,死後靈魂徘徊水邊歌唱。
這樣一首描寫偷羊賊的歌曲竟然廣受歡迎,可能是因為這種自由不羈的精神,正符合澳洲人性格。
我自己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只覺得是很好聽的民謠,知道歌的內容後,覺得也許自己的個性也很像那個寧死也不願被補的流浪工人。血液裡隱藏著粗野叛逆。看到 Ned Kelly的造型更加有了追隨他脚步的好奇心。
偷羊賊和Ned kelly不向命運和既得利益者屈服的霸氣,一直是我生命裡缺乏的精采。也許還不夠老,偶而還會夢見遭遇電擊、被流星撞到、或在街上莫名其妙遇見對我一見鍾情的偶像巨星。平凡如我,只會對遙不可及的事物懷著欲語還休的痴妄。
紅塵滾滾,人生寂寞。
抬頭仰望,沒有道德律令,只有欲哭無淚的陰天。
活著,讚美與驕傲愈來愈少,謾罵與誤解愈來愈多。
我的記憶隨著時間,慢慢失去了形狀,没有朋友的我只好把秘密說給石頭聽,有一天石頭變成了墓碑,墓碑上是没有人能解讀的祕碼.....。
<bgsound src=http://www.tasgreetings.com/matilda.mid>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