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四 由串聯中找尋詩意,從混亂中發現交集。
綠葉叢中一點紅,化龍點睛妙無窮。
心隨境轉成佳句,意動詩成法共通。
在上個單元,我們從一句詩意開始,運用想像的力量,增加綠葉和枝梗,漸次的演化出一首詩。在這個單元,則要以另類的方式,來創作一首詩。
新詩的創作要[意]與[象]共鳴。象是指具體的名詞,如貝殼、沙灘、椰子樹、鷺絲 ...。意是指抽象的名詞,如夢想、戀情、浪漫...。具體主詞+動詞+抽象受詞+衍生形容詞或副詞的型態,最能打動人心。例如:貝殼+歌唱+夢想=一場夏日的戀曲
這個單元,我們先不決定詩的主題,首先準備幾組基本文字,應該包括有具體主詞 動詞 形容詞 抽象受詞 副詞。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分類隨興的寫在紙上備用。
例如:
具體主詞:
曇花、鳥、雲、樹、石頭、松鼠、十字路口、彩虹、酒、茶、咖啡、春天、雪花、旅人、陽光、 紅血球、草原、沙漠、綠洲、黃昏、木棉、影子、海、鷺鷥、年輪、濤聲、薔薇、椰子樹、杜鵑花、流浪狗、流星、蒼穹、淚水、小雨滴、落日、蝴蝶......。
動詞:
舞動、挑逗、抱住、搖醒、放哨、轉動、粉刷、曝曬、剪、撕裂、呼吸、綻放、徘徊、萌芽、牽動、點亮、呼喚、燙、淌血、分裂、爬、呼嘯、流、扎入、穿梭、飛越......。
形容詞 副詞:
反覆地、甜蜜地、軟綿綿、暖烘烘、紅噗噗、黑漆漆、羞澀、瘦怯怯地、輕輕地、老、年輕、狠狠地、激情的、陶醉、嚮往、皺皺地、放縱地、紛紛、芬芳、典雅、浪漫、玫瑰色、 懶洋洋 ......。
抽象受詞:
夢、鄉愁、孤獨、寂寞、迷惑、回憶、綠意、溫馨、憂傷、誓言、戀曲、思念、相思、夢想、慾望、高潮......。
數字副詞:
一些 、一縷 、片片、絲絲 、三瓶 、一窩 、一輩子 、五捲 、兩輪、 四段 、八刀 、七夜 、整顆 、六隻 、九頭......。
有了這些素材,就可以開始隨意地串聯來建構詩句:
1.蝴蝶抱住杜鵑花,狠狠地舞動,一片春天。
2.酒精扎入紅血球 ,分裂一夜,鄉愁。
3.松鼠被草原淋了一身,綠意。
4.剪一段回憶,下酒。
5.春天被薔薇刺了一刀,流出玫瑰色的,慾望。
6.用一絲絲的浪漫,泡出一杯激情的,下午茶。
7.流星呼嘯而過,點亮旅人的,願望。
8.椰子樹搖醒天空,反覆地呼吸,夏日戀曲。
9.流浪狗徘徊在十字路口,曝曬瘦怯怯地,孤獨。
10.曇花挑逗月光的寂寞,綻放芬芳的,夢想。
經過隨興的串聯,篩選出基本的詩句,再運用第三單元提出的方法,漸進的演化成一段詩,甚至於一首詩。例如:
5.春風
在薔薇心口
刺了一刀
流出
玫瑰色的慾望
3.松鼠
被草原淋了
一身綠意
1.蝴蝶
抱住杜鵑花
狠狠地
舞動一片春
天
6.我用
三月的浪漫
泡出一杯
風情萬千的
下午茶
此方法不預設主題,有如天馬行空,可有效的激發想像力,是新手入門的捷徑。
單元五 跳躍式聯想
大道初成法共通,偷天換日妙無窮。
含沙射影成新律,鯉躍龍門上天宮。
新詩的創作,除了前面幾個單元所提及的「垂直串聯式」聯想外,也可以用「水平跳躍式」聯想的方式來「奪句」。
跳躍式聯想法比串聯式聯想法更需要「想像力」,方法是:隨便把自己身邊所見到的具象物體,寫在紙上。
從自己的書房、臥室到廚房、浴室、客廳開始,沿著上班的路線到公司,在路上所看到的,都可以寫下來。
例如:
檯燈、鏡子、吹風機、梳子、音樂CD、電腦、煙灰缸、掃瞄器、電視、冰箱流理台、牙膏、床、書櫃、喇叭、棚栽、行道樹、市公車、腳踏車、高架橋、市政大樓、霓虹燈、招牌、水管工人、流浪漢、路邊攤、菜市場......。
隨便找幾組毫不相干的具象主詞,開始做跳躍式的聯想思考。
例如:
打火機+棉花棒+眼藥水
如果雨珠不曾為藍天,落淚 。
兩朵邂逅的雲,就失去擦撞的,機會。
如果浪花不曾為濤聲,心碎 。
兩顆飢渴的心,終將枯萎。
石頭+槍+愛情
說什麼海枯石爛,此情不渝!
又為何舉槍對準心藏,槍殺誓言?
站在三生石上的獵人,仔細思索。
一顆子彈,能射穿幾世的,戀情。
茶葉+玻璃窗+舌頭
梅子綠茶,伸長味蕾神經,舔吻,
一夏透明的,醉意。
玫瑰紅酒,撥弄情人的唇,挑逗,
一夜激情的,戀曲。
樹+海+鳥
海,招喚鳥,慰問,樹的憂傷。
鳥,飛出樹的懷抱,跟隨大海,私奔。
樹,放出鳥,去問候海上遲暮的,歸帆。
古井+女人+流星
思君的少婦,剪下一綹髮香,繫在井邊的梧桐樹下
託付路過的流星,許願,望君早歸。
跌落在深井裡的流星雨,是女人逝去的,夢
在午夜的搗衣聲中,敲響寂寞。
青春,宛如天上一閃而逝的流星,慾望,是一口深不見底的井
思君的女人,自甘沉落,滅頂。
水彩+溼地+拱橋
陽光和小雨戀愛了!
防風林上的彩虹,就是最美麗的見證。
整隊歸鄉的候鳥,一路緊跟在後,
指控我偷了春天的,心。
渡輪+地下鐵+牙膏
喘息的氣笛聲,敲響月台的,寂寞。
思念的巨齒,茫然的地咀嚼,車窗外奔馳的,歲月。
湖畔+花瓶+下雨天
思念,凝結一滴,淚。
沿著雙眸滑落,久不開啟的,心湖。
漣漪,逐漸擴散,在滄桑的,容顏。
綻放一朵嫣然的,淺笑。
故事書+雪花+颱風夜
無論是八千里路的,蒼茫。
或是五千年歷史的,風霜。
來自,故國青山翠綠色的,鄉愁。
每晚,狂暴地撞擊我的,夢。
將不相關聯的事物,強迫連結在一起,找出其中隱藏的共通特質。「含沙射影」的水平跳躍思考方式,不失為另一種新詩創作入門之法,您,永遠有寫不完的題材。
提出個人淺見,供新詩創作的朋友參考。
單元六 詩非詩,萬般無奈總為詩。
何者為詩議不休,濫竽充數隱餘憂。
風花雪月等閒事,牽動詩心萬古愁。
何者為詩?
應該如何界定一首詩? 什麼樣的題材內容是詩? 什麼樣的題材內容不是詩? 我的作品是詩嗎? 這些問題是大部份新學作詩的人,內心常常存在的迷惑。
現代詩的爭議性一直很大,尤其是進入網路,百家爭鳴的後現代時期。如果要問現在網路上,什麼樣類型的作家最多? 毫無疑問的一定是「詩人」。
所有不屬於散文 小說的創作,都可以是「現代詩」。
因為,沒有人敢對一篇創作,明確的說:「這不是詩」。即使,成名已久的詩檀老前輩,也不敢冒此大不諱的風險。因為接下來一定會有人問:「那麼什麼樣的文章才是詩」? 這就很難回答了!
古典詩詞有格律 平仄 字數 韻腳...諸多的限制,所以界定上困難不大。現代詩,則沒有任何的規定和限制。我在「現代,是什麼鳥,詩?」一文,嘗試以這段文字為現代詩註解:
詩,不是歸宿,是澈悟!
用什麼樣的姿勢,飛
都可以
重要的是,莫要
誤觸偽裝的
陷阱,成了獵頭族的
晚餐
大義是:要如何表現一首詩都可以,重要的是不要變成「偽詩」,成了詩評家批判的對象。
任何創作,無論是詩歌 散文 或小說,只要能讓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都可以算是好的創作。即使是一篇笑話 一首打油詩,只要能博君一笑,其中都有值得借鏡之處。
同樣的道理,任何創作,如果無法讓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即使詞藻優美華麗,也只是內容空洞 一無是處的失敗作品。
尤其是沒有任何規定和限制的現代詩,因為沒有任何規定和限制,所以,創作一首公認的好詩,有時反而相對的更加困難。
舉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偽詩」,比較容易明白。
壹.如果有一天
如果有一天
戀情的花像千山外的
鳥,逐漸地凋零
跌落結霜了的湖泊
我會在寒江盡頭
牽繫一葉
孤舟,逆流而上
俯拾飄零的
詩句,駛入心海深處
載沉載浮
如果有一天
戀情的果像長河裡
那顆過熟的火球隕
落
歸鄉的鴻雁
已被獵人的
弓,緊鎖
藍星,不再
為黑夜閃爍
寄情的舟 迷失了掌上的
舵, 隨波逐流
我會在大漠的盡頭
點燃一縷狼煙
沿著長空萬里的
絲路,傳遞一縷
蜿蜒而去的思念
飄進妳的夢鄉掩飾
寂寞
貳.四季
春
突然迸出芽的
綠,觸痛
枝上被冰雪
凍傷歌聲的雀鳥
飛高一望
赫然發現
群山,已換上
一襲水藍色的
新妝
夏
椰子樹迎風
招手,揮汗如
雨
扇涼了
滿山奔竄的
綠
相思樹摘下來的
蟬聲,總是又熱
又腫
螢火蟲點亮了
雨蛙,求歡之
夢
秋
來不及絕食
抗議
蟬聲,
已掉落滿
地
山裡,
該紅的都紅
透了
除了,隔海
對岸那一大片
綠油油的
鄉愁
勸君莫上最高梯,忍聽林表杜鵑啼
冬
扣
一聲板機的時間
滿頭青絲頓成白
雪
寂寞,轟然倒
下
當最後一線
陽光,也結凍成
冰
那一隻誤點的
候鳥,來為
早產的寒流
慶生?
第一首是筆者早期的作品,文辭似乎頗為優美 典雅,就是少了一份觸動的詩意。如果這是一首詩,倒不如說是一篇散文比較適宜,我們試著把分段接起來,就可能看的比較清楚了:
如果有一天,戀情的花像千山外的鳥,逐漸地凋零,跌落結霜了的湖泊。我會在寒江盡頭,牽繫一葉孤舟,逆流而上,俯拾飄零的詩句,駛入心海深處,載沉載浮。
如果有一天,戀情的果像長河裡那顆過熟的火球,隕落。歸鄉的鴻雁已被獵人的弓,緊鎖,藍星不再為黑夜閃爍。寄情的舟迷失了掌上的舵, 隨波逐流。我會在大漠的盡頭,點燃一縷狼煙,沿著長空萬里的絲路,傳遞一縷蜿蜒而去的思念,飄進妳的夢鄉,掩飾寂寞。
所以,這是一首缺乏深度感的「偽詩」,甚至於連散文都不是。第二首是筆者近日的作品,是一首組詩。我們試著把「春]這一首,分段接起來看看:
突然迸出芽的綠,觸痛枝上被冰雪凍傷歌聲的雀鳥。
飛高一望,赫然發現群山已換上一襲水藍色的新妝。
無論分段與否,詩的本質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分段,只是為了增加文字的美感和詩的韻律感。所以,並不是「只要分段就是詩]。分段與否,不是重點。重點在詩的深度和廣度,在詩的內涵和本質 。坦白說,像第一首這類的作品,筆者至少寫了超過300首以上。
空洞,是新詩最大的致命傷。最近看過不少網路的新詩,總覺得有越來越空洞 膚淺的現象。這幾個單元,是溶合筆者創作近2000首作品的經驗(包含古典詩詞),並參考名家詩論所完成的詩詞入門教材。在此提出來供創作詩詞的新朋友參考。新手如果依照這幾個單元的理念和方法來創作,應該可以減少很多的挫折感。即使作品成熟度尚嫌不足,也不至於顯得太空洞。希望看過文章的有緣人,功力大增詩興大發。謝謝您有耐性看完全文。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