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腸病毒感染的疫情逐步升溫,疾病管制署公布僅僅一周因腸病毒就診人數達二萬四千多人次,許多家長已經聞”腸”色變。關於腸病毒的感染有許多大家想當然爾的迷思,我幫大家整理出來:
1.腸病毒會引起腸胃炎?
答案是大多不會,腸病毒的家族之所以稱為”腸”病毒,是因為感染途徑中把腸胃道當成是休息站在透過血液跑到身體特定地方繁殖產生症狀。這個過程當中是不會引起腸胃道不適的症狀,只有小於10%有部分腸胃道的症狀。
2.腸病毒發燒才會傳染?
答案是發病前幾天就有傳染力,但是這種無症狀無發燒的感染很難去預防,所以防疫專家把開始發燒症狀出現(泡疹性咽唊炎、手口足症)之後的一周訂為傳染高峰期,感染者需要隔離照顧。過了一周後,雖然仍有可能持續3-4周在口鼻分泌物糞便上找到病毒,但是感染性減少只要注意個人衛生就好。
3.腸病毒得過就免疫?
答案是得過的那一株可以獲得十數年的免疫力。但是腸病毒家族高達67株病毒,沒得過的下次還是可能會中獎!
4.腸病毒只會感染小孩?
答案是大人小孩都會得。成人被感染重症71型的機率小很多,小於3歲的寶寶是高危險,特別是家中第二個被感染者病毒含量更高,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5.健康的小朋友關在家裡可以隔絕傳染?
答案是可以減少部分被傳染的風險。在腸病毒傳染高峰期減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或者幼稚園的確可降低被傳染的風險。但是千防萬防許多家長都忘了腸病毒也有可能會附著在成人的皮膚或衣物上持續存活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