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位好的解說員(志工)
(此篇為本人參加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解說訓練講習的心得報告)
近年來由於台灣生活水準的提高,加上陸客的增加,台灣很多觀光遊憩資源也逐漸的開發出來。所以除了國家公園、風景區、名勝古蹟、自然生態等都需要解說員(志工)來介紹及導覽之外,一般民營的遊憩及休閒設施也需要解說員(志工)的工作,而解說員(志工)是否稱職攸關遊客對於觀光遊憩資源的滿意程度,更是解說成敗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見解說員(志工)的養成及其訓練的重要性了。
美國國家公園認為「公園的解說志工」(Volunteer in Park),是國家公園內的重要人物-VIP。對於風景、史蹟、文物、風土、民情、文化等,在各種不同的介紹與說明的方式如影片、型錄、說明書、海報…等等之中,人員解說可以說是這些方式中最直接而且最有效的一種,顯示解說志工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
而且解說員(志工)既是人與環境的橋樑,也是遊客的好夥伴,由於透過解說員的引導介紹,使得民眾對環境(風景、史蹟、文物、風土、民情、文化等)才能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因此使得民眾對環境有了新的體認,而產生了興趣與情感,進一步提升對環境的愛惜與保護。由此可知,解說員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工作的重要性。
解說員(志工)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條件呢?當然豐富的知識、多年的經驗、熟練的技巧三種都要好,但是,最重要的卻是擁有熱忱的一顆心,也就是說解說員(志工)要有喜歡服務他人的精神、快樂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這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熟練的技巧要優先於豐富的知識及多年的經驗。因此,解說員(志工)要能以快樂的心情出發,做好解說的技巧,再加上豐富的知識以及經驗,如此必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解說員(志工)。
但如何做好解說的技巧呢?首先解說員(志工)要確立解說的主題,並且要能組織解說的重點,然後針對不同的主題與對象加於規劃,以快樂的心情出發,清楚而深入的介紹,過程當中感性與知性並重,創造互動的情境,以生動的解說,有趣的導覽,自身的體驗與遊客作分享。除此之外,解說員應避開解說的一些禁忌,如應等人員集中到齊再解說(不要邊走邊談)、勿作不實或錯誤的解說、意見或觀點不同避免與聽眾爭辯、而且不談對於有關政治、族群、宗教與管理單位的敏感話題,如能做到以上幾點,那麼有朝一日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解說員(志工)了。
鄉土是根;母親的名叫台灣!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