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民意論壇(2015.3.9)
近來針對慈濟的「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引起了社會輿論與名嘴的撻伐。然而慈濟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宗教團體之一,慈濟人的善行無遠弗屆,國際皆知,當南亞海嘯、九二一大地震、311日本福島的核震甚至於才發生的復航空難等,發生的第一時間,都能看到他們及時救難的蹤影,慈濟人從事的志業還是值得稱許的,因此對慈濟的批判應該就事論事,而非無限上綱的痛批。
前都市發展局長張景森出面指出,雖然他是第一位拒絕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案」的局長,慈濟有很多值得批評的地方,但他們也是台灣值得珍惜的資產,他「本人不贊成把反內湖開發案無限上綱變成反慈濟」。我相信很多的慈濟人,是真心在護持這個社會,更會希望台灣的這塊土地與人群,能夠永遠更和諧、更健康才對。
有關慈濟對保護區土地的開發,證嚴上人靜思語錄說過「擁有千山萬礦,不如立足之地平安」,誠哉斯言!慈濟既然在雙北擁有不少的土地,所以「內湖開發案」或保護區的開發也應該有其他土地可資利用才對,有人建議「內湖生態園區」或許可以設置為滯洪池或者與市府共商園區的未來發展方式才是。
這幾年來有人或團體質疑,說慈濟太商業化了或慈濟資產千億家大業大,還有慈濟對保護區土地的開發以及財務不夠透明化等,也都引起不少輿論的批判,或也有人歸因於「樹大招風」,但無論如何慈濟自當反省警惕才對。雖然國內的佛教界走向商業化、企業化經營者比比皆是,慈濟則應自我要求讓制度更健全、財務更透明化,並加強對國內外環保的關懷,則慈濟的宗教與志業未來的發展才能並行而不悖。
鄉土是根;母親的名叫台灣!
本文於 2015/03/09 23:37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