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個最大的善意,它總會驅使你往適合你的方向前進。但是我們的自我意識受到從小到大各種經驗的影響,形成我們的價值觀,諸如:要我們做得更好,符合別人的期待…,不知不覺地成為不易察覺的習性:你往往要求自己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只為了去配合別人、甚至是討好別人而不自知。
表面上是服務他人,但是超過了自己的負荷而繼續的忍耐下去,恐怕有一部分的心態是:若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等同是自己能力不夠好。
這些都自我意識所製造的幻象:我不夠好、我比不上別人、我不被接納、我不被愛…無形中,因著認知的發展,累積許多其實需要你重新思考的人生觀。
「感知」汲取從小到大被影響的情緒感受:小時候因為需要依賴重要關係人,於是你會深受他們情緒的影響,在感知能力發展的過程中,不知覺得吸收太多有意和無意的感覺投射,例如:父母斥責時不信任的眼神、生氣時所表達的失控情緒、威嚇恐懼的氛圍…你看到了母親傷心難過,你接收了她的情緒,你開始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換來媽媽的笑容,於是這個孩子日後產生討好別人的習性而不自知。
感知與認知發展的結果,形成了我們的人格,也種下了我們將會面對的事件。
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必須覺察從小就已種下的印痕。
你對現在的人生,有哪些行為一直困擾你,一直超越不了的習性? 好好的、慢慢的探討你的感知與認知都吸取了什麼樣的經驗。
我們常常只注意到自己做不好的部分,因此我們容易自責。
這種習性讓我們看不見我們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做的很好的自己,我們沒有意識到對自己要求很高而自責的自己,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期待自己更好的一個善的意圖。
任何一個行動都會帶來改變,不管這改變是否如你預期,你都要認知到行動的背後都存在著善的意圖。這些改變都是為你接下來的生命所做的安排。
一切萬有透過每個獨特的生命展現創造的本質。創造就是行動,行動就是改變,有改變就充滿了可能性,整個生命的起源就是在一個不斷創造改變的歷程中。
人生碰到考驗,我們因病痛受罪,我們心裡受苦;若我們看到這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善的意圖,你便不會閃躲害怕,我們會慢慢探索到它的意義,只是現在還無法了解。
假如你在困境裡無法突破,我們會說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但是你要注意的是你的心態是真正有信心,還只是自我逃避的安慰?
很多人感受不到困境背後善的意圖,很難相信這些都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安排,然而一味否定的心態並未帶來更好的結果時,重新看待事件以便轉機發生的渴望依舊會出現。
這就是善的意圖,發現與解決的機會永遠等在不遠處!
試著相信,讓這句話成為你在困境中的支柱,耐心等待,等待自己想通、轉念,內境改變了,外境就跟著轉變了。
當我們被困住了,首先先要停止自責,試著信任生命,相信困境背後的善的意圖。這種正面的思考,也是生命善的意圖所配置的能力。
文章來源:http://jane.seth101.com/book-study/goodwill0312/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