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一定有這種「怪性格」的人,但,你自己可能也有︰
◎人多的場合就焦慮?逃避社交場合,只喜歡跟一兩個熟人在一起
◎或是相反︰愛感官刺激,要眾人把關注焦點放你身上?
◎最常見到的︰坐不住、很難專心。與人交談時,常無法把對方的話聽完
◎這種人不多︰做事總是要求完美,對細節重視到讓人抓狂
◎容易生氣、緊張,總是對於還沒發生的事非常擔心
◎或者你可能:自視很高,不耐煩與比較鈍的人相處;或者︰很難睡好,思緒總是轉很快;或者︰篤信無形事物、神、鬼,堅信某些儀式可以帶來好運?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定義,上面說的這八種性格,都「不正常」。你一定見過:父母帶著孩子四處求診,只因老師說孩子過動、坐不住、上課老是干擾別人。醫生說「有ADHD傾向」(注意力不足),於是孩子吃了一種可能妨礙發育的專心藥……
作者雅契醫師提供你八種性格問卷,幫你找出自己的「正常」與「不正常」。
社會要求我們「正常」,於是,很多被專業診斷成有社交焦慮、廣泛焦慮、過動、躁鬱傾向的人,被視為「不正常」甚至在服藥。至於有強迫症傾向的人則被說成 有做事有潔癖難相處、戲劇性人格的人被說濫情愛現、自戀傾向的人則不知不覺讓配偶孩子同僚受不了、而「覺得有聲音在對我說」的感覺則會被疑為精神分裂……
但是,看看這些人︰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都有社交焦慮症,籃球之神麥可喬登、在奧運拿下十九面金牌的泳將菲爾普斯被認定患有過動症,足球明星貝克漢承認自 己有強迫症,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影星梅爾吉勃遜則有輕躁症,鋼鐵大王卡內基有躁鬱症,至於一出場就驚世駭俗的女神卡卡,更是典型的戲劇性人格……
經常接受美國電視節目訪問的著名心理學家戴爾.雅契醫師,列舉了八項最常見的性格弱點。他指出,大多數人都擁有超過一項,甚至全部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但許多性格弱點與症狀在今日卻遭到汙名化,蒙受過度評價、診斷及過度治療,讓許多人以為自己心理不正常,必須看醫生或是服藥才會好。事實上──
經常,有大毛病反而能成就大事,正常的人就只能做「正常」的事。
如果這些性格是不適合生存的重大缺失,那麼,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這些缺陷應該被排除在DNA之外,但是遺傳反而把這些「缺陷」留了下來。為什麼?雅契醫師提出了進化觀點的分析。
其實,最重要的是︰
你要學會辨視自己的性格,屬於哪種特質?
雅契醫師提供你八種性格問卷,幫你找出自己的「正常」與「不正常」。
然後,了解這些性格特質可能帶給你哪些麻煩?關鍵是
如何善用這些特質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上?活出最好的自己
.如果問卷自行檢測的結果顯示,你有注意力不全過動的傾向(1到10的10分,超過可能就真的是病,但未必得吃藥)︰這代表你不適合久坐,不適合坐在教室裡接受教育。但你熱情、活力十足,適合從事冒險性質的工作,例如導遊或是自行創業。
.檢測結果顯示有強迫症傾向︰這種人做事一定重視細節,你可以把這種要求完美的吹毛求疵,變成精確完成的高標準態度,像是製錶、機械設計,或是檢查員這類需要鉅細靡遺的工作。
.朋友都受不了你的愛現、搞怪,不妨就朝演藝圈發展,因為你有魅力,更有娛樂別人的能力,這是一個歡迎戲劇性人格的時代。很多律師、補習班名師,都具有戲劇性人格,而優秀的領導者往往也有這種特質。
想了解自己到底哪裡正常?哪裡不正常?本書的「性格」檢測,可以找出你八大性格當中的正常與極端:是冒險勇敢、完美主義、生性害羞、高度警覺、自信自 戀、還是具有表演天分的戲劇性人格,或是老是天馬行空……,只要接受自己的個性、特質,並加以發揮,你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因為「看來不正常」,是你最 可貴的稟賦。
專業推薦
精神科醫師兼作家 王浩威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兒少精神科權威 吳佑佑
國策顧問暨極地超馬好手 林義傑
各界推薦
在這本好書當中,作者雅契博士挑戰傳統想法……
他討論基本性格特質,證明這些特質不是單純的有或沒有,而是有程度上的差異……
──《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雅契認為許多性格種類與症狀在今日得到過度評價、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本書的核心訊息十分明確:「良好的心理健康,來自於接受你在生活各領域的真正自我。」這絕對可以替所有讀者打氣……
──《書單網站》(Booklist Online)
對今日「過度診斷、過度服藥,但治療效果低的社會」感到不滿,雅契嘗試去除八項常見心理疾病的汙名,將這些性格特質劃分等級……
雅契以創新手法糾正大眾對這些特質的看法,必然會引起讀者的注意……
樂觀及創新的評估……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耳目一新的方法及有趣的觀點,雅契將常常被視為不正常的性格特質正常化。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前言
大毛病做大事,正常人做「正常」的事
「醫生,我正常嗎?」
我是一個心理醫生,這個問題我已經聽過無數遍,多過你的想像。親朋好友、病患、點頭之交、甚至初次見面的人,都這麼問過我。在現今的世界,人們懷疑自己的想法、感受,甚至自己的行為,是否被認為是「正常」。
所謂的「正常」是什麼意思,正常到底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在孩童時被教導說,每個人都擁有某些特殊才華和能力,使我們跟別人不同。如果正常是指跟其他人都一樣,人生有什麼樂趣呢?難道我們不應該選擇與眾不同,接受原來的自己嗎?
不過,談到心理健康時,我們仍會擔心:
.我不時感到不耐煩,有時注意力不集中,這表示我得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嗎?
.我自視甚高,喜歡別人注意我,我算是自戀狂嗎?
.我偶爾會情緒波動,可能得了躁鬱症嗎?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問題的答案:才不是!
有些人格特質屬於正常性格,但表現到極端時,就可能是不正常,給人們造成麻煩,甚至需要心理診斷。這些是人們最擔心的特質,但這卻彰顯了每一個人的特色。這些特色有可能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甚至身價非凡。
人人都有怪個性,只是程度不同
本書所談的八項特質都是最普遍且最具影響力的。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擁有超過一個特質,甚至全部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本書要讓你學會辨視主導你的是哪些 特質,同時了解這些特質有可能會帶給你哪些麻煩。最重要的是,希望讓你學會:如何善用你的特質在有益的用途上。舉例來說:
你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冒險天性,發揮在專注及生產力的用途嗎?
或者你總是忙東忙西,卻永遠沒做完一件事?
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你可以把這股高昂的能量,轉化為生產力與創造力嗎?
你會焦慮嗎?焦慮驅使你採取行動或者讓你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
仔細檢視你的人格組合可能讓你震驚。起初,或許是自己不喜歡看到的弱點,這弱點可能讓自己擔心或使周遭的人──包括子女、配偶、朋友或同事擔心。或許會 把自己當作是媒體常描繪的恐怖案例,看似正常人,結果「暴發」了。你開始考慮,或許自己應該接受精神評估、尋求治療,甚至吃藥,以壓抑你的完美主義;控制 冒險的天性,或者用更合乎邏輯的做法取代天馬行空的想法,好讓自己「變得跟其他人一樣正常」。至少,變得更像你心目中所以為的正常人。
二十五年來,我一直和病患討論這些問題。我也會問自己這些問題,尤其是在人生與事業的轉捩點。我知道這並不容易,因為這通常需要改變,意思是你需要思索用新方式生存。很多時候,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接受自己是「正常」的,而不想跨出大步,去接受真正的自我。
誤診,造成更多精神病
二十年前,人們只有真正麻煩大了,才會去找心理醫生。當他們嚴重憂鬱、瘋狂或是重度精神病,讓他們無法正常生活,心理醫生才會是最後的手段。
但現在,我有許多病患在我開始診斷時根本稱不上是「病患」。不是說他們沒有什麼問題,而是他們通常不需要治療或服藥。我記得一名病患在他的母親過世後沒多久就來找我。他覺得悲不自勝、黯然神傷且鬱鬱寡歡。我慣例提出一些問題。
「你睡得好嗎?」我問。
「嗯,我睡眠品質還可以。」
「那你的體力呢?」
「不錯。」
「你可以工作嗎?」
「當然,我每天都有去上班。我和老闆、同事的相處還不錯。」
「你的胃口還好嗎?」
「我的飲食沒什麼改變,」他嘆了口氣。「只是我真的、真的很難過。」
「嗯,你的母親剛過世一個禮拜,」我說。「在父母過世後,覺得悲傷甚至憂鬱是很正常的。我看不出你有任何需要治療的症狀,也沒有什麼生理症狀,應該不必吃藥。其實,我認為你把這個情況處理得很好。悲傷是生活的一環,當我們失去所愛的人,是很難面對的。」
他又嘆了口氣,「是啊,沒錯。我只是想說吃點藥或許會有幫助。你知道的,像是抗憂鬱藥?」
於是,我們聊了如何專注在他和母親共度的美好時光,以及如何紀念母親的人生與回憶的方法。然後我告訴他:「你要不要試試看一個月的時間,看看情況怎樣?如果情況變糟了,你再回來這裡,我們重新評估。」
結果他沒有再回來。事實上,幾個月後我巧遇到他,他說:「你說的最棒的一件事是,我不需要吃藥,這過程是正常的。我努力做好每件事,雖然我有時仍會感到憂傷,但我的狀況很好。」
屈服於正常,你將失去自我
本書因此問世了。完成此書是我生涯裡最具挑戰、也最有滿足感的一件事。不僅重燃我對心理學的熱情,也為我帶來新機會,宣導以理性、負責任的態度面對我們的心理健康。
寫作本書的同時,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充分運用我的人格組合。了解到,自己很會玩撲克,實際上是因為我的主導特質,不過,玩撲克並不是最適合我特 質的工作,也沒有讓我真正得到快樂。雖然我沒有病,但撲克已讓我造成困擾。反之,協助病患,向大眾宣揚理念,推廣運用更好的方法來思索人的個性,這些工作 把我的特質運用在正面用途,讓我不斷前進,因為我相信這是值得做的事。
希望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得到和我一樣的領悟。我相信,如果你屈服 於 所謂的「正常」──否認自己的特質,或試著服藥加以消除,你便失去力量與獨特的來源,而這正是你個人發揚光大的基礎。沒錯,你就是你自己──只要接受自己 的個性,挖掘自己的特質,並加以發揮,你的人生便能達到圓滿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