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疫戰亂筆
本文是關於始自 19年末的冠狀病毒爆發和之後發生的事,
作出我一些傻見兼呆見 。 為何標題不是[疫情隨筆],
因傻見之一是這非疫情而是攻擊和加速病毒進化, 更因
所寫的並不會是順序而是東講講、西說說, 所以是亂筆
而非隨筆 。
第五波攻擊地---傷港
相信諸位亦能知道, 就是剛發生不久於 傷港之病毒經
倉鼠去傳人之事。 新聞報導說這批小傢夥是上月 22號
從 荷蘭運抵 傷港。 奇怪的是在別國、它地卻沒有這種報導。
難道是全球就祗得本港會從 荷蘭輸入這些小東西 ? 如果是,
那麽 荷蘭輸出商會有何利潤、或者有人會說祗是剛巧輸港的
小傢夥染了病毒, 但問題是難道病毒亦會"擇木而棲"所以同日
輸往別處的傢夥身上就沒有病毒 。 何況類似的情形就一而
再、再而三發生了, 在內地 。
讓我澄清一點, 以上說的不是本港第五波疫情。 本港的第五波
疫情是經機組入員引入的 Omicron/奧米幹 。 我是在說
攻擊 。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
|
|
總算是平下來
昨天新聞報導說今天我們再也不用戴了口罩
才能出門 。 不過從自己的觀察所得, 街上
路人、地鐵乘客大部份皆戴上了口罩包括
自己 。 他們為何依然戴上口罩的原因
當然自己是無法得知, 但相信原因不外乎
是慣性、不肯定疫情是否真的過去了 。
自己的原因就是無法肯定疫情是真的
過去了。 如沒記錯, 政府自一月尾或
二月初始, 就再沒有經新聞報導去公佈
每天受感染人數、不幸因染上病毒而
離去的人數(不清楚是電視臺不去報導
還是政府沒有提供資料紿電視臺, 不過
不去報導的機會是微)。 所以自己便無
法去判斷形勢, 惟有仍然去戴上口罩以
策安全 。 三年了, 我們要戴口罩已經
有三年了 。 從最後一次的公佈數字中,
那時因第五波疫情而離去的人數, 是一萬
九千多 。 從政府肯撤銷口罩令去看, 第
五波總算是平下來, 但要看看本月會否有
任何突變的情況 。
|
|
|
一年多, 仍未平!
第五波疫情至今, 應有一年多但卻仍未平息 。 還好
的是, 它好像已開始轉趨稍為平淡。 莫非 老尾因新冠
病毒始終未能變出一種高傳染度、快致命率的變種, 所以
令疫情去繼續 。 我們實不能對疫情掉以輕心, 因為我們
無法去猜測出, 病毒下一次的變種其毒性是會如何 。
|
|
|
判了八星期!
今天 十二月一號星期四, 那兩位(噢, 原來是有兩人)
不跟從隔離指引而罪成的前機組人員, 僅被判刑 八星期,
這麽少 。 法官說他們是引爆了 望月樓疫情 , 但自己
卻認為是他們引爆了第五波疫情而且迄今仍未能去平息 。
八星期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
|
|
|
唉, 仍未了!
第五波疫情原本在 五月中已開始有向下的趨勢, 每天
呈報的受感染個案滑落在二百多但自放寬社交限制後,
個案在徘徊於三百多些少與二百多但自 中環酒吧個案
爆發, 回升到六百多而在 六月初則達到一千多 , 情況
實令人憂慮 。 還好的是, 不幸因染病而逝的人數沒有
攀升。 唉, 疫情五波何時了, 口罩用多少 。
|
|
|
露了一手
我國在疫情初露了一手, 就是用了 24小時我軍的
醫療兵便能集結和到達 武漢市, 相信如果是別的
兵種時, 時間會更為短些。 用了十天便能建立起
火神山臨時醫院和能使用(即是純建築是不用十天,
而在 22年初, 在 傷港亦是用了十天多少少去令一些
臨時醫院去投入運作)。 以上的在戰時可以視為是能
影響到勝或負的一些很重要因素 。
|
|
|
傷亡慘重的巷戰!
現時第五波疫情已開始轉弱但自進入巷戰至今, 因染病
而不幸身故總人數高達接近 8,900 人 , 而當中絕大部
份是居於護老院之長者、有長期病患而沒有接種疫苗的
長者, 有少於一歲和一些較為年青的人士但他們本身亦有
長期病患和或本身早有一些健康上之問題 。 不幸中之
大幸者, 這次疫情沒有醫院員工、醫護人員因此而殉職。
這波疫情的染病人數至今竟高於壹百萬, 即是本港七個人
之中便有一人曾染病 。 第五波疫情未開始前, 本港因
染病而不幸身故的累積總人數是 213人(如沒記錯), 所以
這趟真是一傷亡慘重的巷戰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
|
第三與第四波攻擊!
這篇章本是預計在今年農曆新年年初寫出, 連腹稿亦已
有但是碰上了第五波大爆發, 看著每天的受感染人數、
不幸因染病而身故之人數, 每日急增而醫療系統卻已
面臨崩潰、連醫院員工加上稍後亦有醫護人員染病的
人數也是每日攀升 , 令到自己不單止像半隔離了一樣;
差不多幾乎是足不出户連模型店亦不敢到訪外, 更連寫作
心情也沒有了 。
第三和第四波皆是發生於 2020年內而第四波應是在同年
的十一月份, 兩波皆是從 南美洲輸往我國的涷肉包裝上驗
出有病毒, 而期間之新聞報導未有提及別國有相關的情況
出現 。 難道 南美洲所有凍肉皆祗輸往我國抑或是病毒
懂得擇木而棲 ? 稍為特別的是在本月亦有消息報導, 從
本港輸往 澳門的奶類產品之包裝上, 亦驗出带有病毒, 連
澳門亦不放過 ?
|
|
|
已進行巷戰!
談回 傷港第五波疫情, 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矚目驚心 。 形象化
去說, 當受病毒感染的人數達至每天超個一千人、不幸因此而身故
的人數每天超過一百人時, 可以說病毒已突破我們城外的防線而進
入市中與我們進行巷戰了 。 每天受感染和不幸身故的人數, 實已
超出了我們醫療體系的可承受能力 。 遺憾的是, 有人竟然胡亂去
批評說特區政府做得不好而不去深究、譴責第五波疫情因何而來 。
本大將軍不是說政府做得極好, 但看得出政府和有關官員已盡了最
大嘗試去遏止這趟疫情雖然未竟全功, 但看到有關官員在直播的新聞
報導上, 疲態畢露(在今年農曆新年初之後, 猶其是那位 張姓女醫官),
而 特首亦似乎因此而變得憔悴了。 那麼誰應就這第五波疫情而被
受譴責 , 就是那位不跟指引的前航空公司職員 。 唉, 要不是 ……
…, 唉 。
|
|
|
哇, 果然搭上了!
在本月十號 星期三, 從 央視新聞報導中聽到了有關
病毒變種之消息, 但因是用普通話作拼音所以未能
完全確定會否是指 "丢它" 和 "奧米幹", 祗知是在 歐洲
出現。 在十二號 星期六從 傷港的新聞報導中, 就確
定了是它兩的變種 , 不過還好是變種的並沒有增強了
毒性。 自己並非是杞人憂天, 這足以令人擔心因難保下
趟如再變種時, 其毒性會是如何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當"丢它"搭上"奧米幹"時
|
|
推薦0 |
|
|
當"丢它"搭上"奧米幹"時
特區政府在發現那批倉鼠帶病毒而傳人後, 便呼籲
市民交出於 22號或之後所購入的倉鼠以遏止疫情,
但從新聞報導看見, 竟有人雖然為數不多去阻止市民
去交回甚至奪走那些小傢伙 。 他們難道不用上班、
如非受僱作如此, 他們豈不是在白幹兼在浪費交通費 。
先不論他們是否受僱, 但他們似在刻意去保護那些染病
的倉鼠, 好讓"丢它"能搭上"奧米幹" 。 用意為何, 不用
多說 。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