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Knowledge 知識篇(新)
 瀏覽29,481|回應322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黃金睡眠時間曝!研究:超過「1時長」容易糖尿病

轉載:三立新聞網 施春美 2025年7月13日 週日 下午5:41

睡眠攸關健康狀況。一篇研究指出,7~8小時是黃金睡眠區間。每天睡7~8小時的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低。此外,睡太少或太多都不好,短於7小時者每少睡1小時,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9%。長於8小時的人每多睡1小時,風險增加 14%。此外,睡眠過長可能與憂鬱、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素有關。

臉書粉專「生醫不科科」表示,睡眠時間的長短,也可能直接影響得到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這在2015年一篇發表在知名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的經典研究就已經發現。

該篇的研究人員分析10篇前瞻性研究、共計48萬2502名參與者和1萬8443例二型糖尿病新發病例,追蹤時間長達2.5~16年。研究結果發現:

1. 7~8小時是黃金睡眠區間。每天睡7~8小時的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低。

2. 睡太少或睡太多都不好:短於7小時每少睡1小時,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9%。長於8小時相每多睡1小時,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14%。

該研究也探討了潛在的機制:

1. 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食慾荷爾蒙失衡,進而增加體重和發炎反應。

2. 睡眠過長可能與憂鬱、缺乏運動、其他未診斷的健康問題,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素有關。

奇美醫院ICU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也在粉專表示 ,睡眠是夜間腦部的大掃除時間。深睡期有助Aβ與tau蛋白清除,減緩神經退化。充足睡眠對維持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可促進記憶鞏固與腦部代謝廢物的清除,失眠與睡眠品質差與失智症風險增加相關。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6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9181
 回應文章 頁/共3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22歲男常吃泡麵果腹!體重突暴跌10kg 一查要「終生服藥」慘了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2歲男常吃泡麵果腹!體重突暴跌10kg 一查要「終生服藥」慘了

轉載:周刊王CTWANT |網編組 2025年6月2日 週一 下午9:51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22歲男子阿桑(化名)因工作忙碌,飲食極度不規律,長期以泡麵、洋芋片和手搖飲料等速食替代正餐,近日被診斷罹患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需終生服藥控制病情。醫師呼籲大眾,應避免以速食為主食,並保持規律飲食,攝取足夠營養,才能有效維護腸道健康。

綜合陸媒報導,阿桑過去因工作壓力大,常以速食果腹,3個月前開始出現每日5至6次腹瀉、黏液血便及腹部劇烈絞痛等症狀,體重驟降超過10公斤,最終在家人催促下,才前往醫院就診。透過大腸鏡檢查,醫師發現患者的腸道已出現大面積潰瘍性病變,屬於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需長期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醫生說明,阿桑長期攝取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加上營養極度不均衡,導致腸道菌群嚴重失調,進而誘發慢性炎症反應。醫生指出,洋芋片的含鹽量往往超出每日推薦量,手搖飲料則含有等同10塊方糖的高糖成分,泡麵等超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及包裝材料釋放的微塑膠,都是損傷腸道黏膜的潛在風險因素。

此外,泡麵缺乏膳食纖維和優質蛋白,長期代替正餐除了導致營養嚴重不足,還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加速腸道病變。此外,阿桑的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多項代謝指標異常,與營養不良密切相關。

醫師提醒,阿桑延誤3個月才就醫,錯失早期干預治療的關鍵期,「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若在發病6個月內未規範治療,約有80%的患者會轉為慢性復發型,甚至大幅提高癌變風險。」醫生呼籲,民眾平時應避免以速食為主食,並保持規律飲食,攝取足夠營養,才能有效維護腸道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4206
吃披薩反而變瘦?醫曝「這1口味」穩血糖、助減脂 這些料理也有幫助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吃披薩反而變瘦?醫曝「這1口味」穩血糖、助減脂 這些料理也有幫助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5年6月5日 週四 上午9:55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上分享,自己在美國進修時,每天中餐都是番茄加披薩,當時只覺得這樣真是方便好吃又划算,沒想到回到台灣一量體重,居然不知不覺的就減了十公斤。其中一個關鍵,或許就藏在那顆平凡無奇、紅通通的番茄裡。

一顆番茄的祕密:茄紅素不是營養冷知識,而是身體的抗老保鏢

 

有時候,番茄只是我們盤子邊角的配色配角,卻沒想到它裡頭,藏著一個強大成分「茄紅素(Lycopene)」。這不是只有醫學生才知道的冷門營養素,而是醫學界近幾年越來越確定、值得我們認識的重要角色。

茄紅素為什麼這麼紅?不是因為它顏色鮮艷,而是它真的值得被看見。現代生活的我們,壓力大、常熬夜、外食多、又離不開手機和污染,這些都讓體內累積了大量的自由基 - 這種「壞分子」會攻擊細胞、破壞DNA,讓我們老得快、發炎多、癌症風險也跟著上升。

張家銘說,茄紅素就像細胞的防彈衣,能夠主動抓住這些自由基,降低細胞損傷的風險。尤其是針對攝護腺癌、乳癌、口腔癌,研究已經發現茄紅素能影響基因表現、抑制癌細胞生長,甚至有機會延緩腫瘤的發展,說它是「天然癌症防火牆」,一點都不為過。

不只防癌,更是控糖、減脂的背後英雄

 

我們不一定都有癌症風險,但你有沒有經歷過這些:容易疲倦、常常腸胃悶痛、血糖起起伏伏?這些看起來像是小毛病,其實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早期訊號。茄紅素在這方面也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它可以:

 

• 降低胰島素阻抗

• 穩定血糖

• 幫助脂肪細胞代謝正常化

 

簡單說,它讓我們的身體更能夠處理糖分和脂肪,減少內臟發炎與脂肪堆積的風險。這些不是短期能看見的「爆瘦成果」,但卻是能長久維持健康體態的重要後盾。我們常說減肥要靠體質調整,而不是找什麼快速燃脂的神藥。茄紅素,就是那種默默在背後「調整底層代謝」的好幫手。

心血管疾病? 茄紅素也不缺席

 

別以為高血壓、膽固醇是爸媽才要擔心的事。其實,只要壓力大、外食多、運動少,這些風險就會默默在年輕人身上發芽。茄紅素被證實有:

 

• 降低壞膽固醇(LDL)

• 提高好膽固醇(HDL)

• 幫助血管舒張、穩定血壓

 

這些效果,和很多降壓藥、降脂藥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茄紅素不是藥,而是我們餐桌上早就出現的「天然處方」。

番茄怎麼吃,才真的「吃得到健康」?

 

張家銘解釋,茄紅素是脂溶性營養素,也就是說,如果只是生吃番茄,吸收效果其實不怎麼好,但只要「加一點油、加熱一下」,它的吸收率馬上提升好幾倍。所以,像番茄炒蛋、番茄牛肉、橄欖油炒番茄、番茄濃湯、義大利麵紅醬,甚至番茄糊、番茄醬等這些加工品,都是補茄紅素的好選擇只要不選加太多糖鹽的版本,反而是吸收茄紅素的穩定來源。

一顆番茄,是身體改變的起點

 

我們常以為,要變健康就得戒糖、戒油、戒歡樂。但事實是,改變從來不需要極端。也許,它就是從今天去市場買那一袋番茄開始,從願意自己煮一盤番茄炒蛋開始。這些小習慣,身體都會默默記得。自由基不再那麼囂張,血糖不再突然暴衝,發炎體質慢慢被調整回來。張家銘強調,真正的健康,就是這些微小選擇每天堆疊出來的成果。每一口吃進去的天然營養,都在為未來的自己加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4188
健身族當心!研究:雞肉吃多恐早死 醫揭致癌因子「這樣吃」最安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健身族當心!研究:雞肉吃多恐早死 醫揭致癌因子「這樣吃」最安心

轉載:三立新聞網 程正邦 2025年6月1日 週日 下午6:05

雞肉低脂高蛋白,是許多健身族與養生人士桌上的常客。不過,專業醫師提醒:雞肉雖好,吃法與攝取量卻大有學問,因為高溫料理潛藏「致癌因子」,吃多可能反而對健康不利。

胸腔與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過量或不當食用雞肉,可能增加罹癌與早逝風險,尤其若經常以燒烤、煎炸等高溫方式料理,更可能生成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如雜環胺(HCAs)、多環芳香烴(PAHs)與N-亞硝基化合物(NOCs)。

此外,現代化養殖過程中,雞飼料中可能使用抗生素與成長促進劑,若處理不當仍有殘留風險。黃軒引用義大利一項針對逾4,000位中年人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每週攝取雞肉超過300克的人,整體死亡率提高27%;尤其在男性中,消化道癌症的死亡風險竟高出2.6倍,60歲前就可能出現異常變化。

除了料理方式與殘留風險,單一食材攝取過度也會打破營養平衡。黃軒提醒,長期僅以雞肉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恐導致營養攝取不均,缺乏必要的脂肪酸、維生素或礦物質。此外,市面上的加工雞肉製品(如醃雞腿、煙燻雞胸)常添加過多鈉與防腐劑,對心血管與腎臟健康造成負擔。

黃軒建議,為了健康攝取雞肉應遵守「4-W原則」:
Weight(分量):每週不超過300克,相當於1.5~2個手掌大小。
Way(烹調方式):優先選擇水煮、蒸、燉等低溫濕熱料理方式,避免高溫油炸、炭烤。
Wide variety(多樣性):蛋白質來源應多元,適量攝取魚類、豆製品、蛋與堅果,降低單一來源風險。
Whole-plate(均衡餐盤):理想餐盤應有一半蔬菜水果、四分之一全穀雜糧、四分之一蛋白質。

黃軒最後提醒,健康飲食的關鍵不只是「吃什麼」,而是「怎麼吃、吃多少、搭配什麼」。即便是被視為健康的食材,也要融入整體均衡的飲食架構中,才能真正發揮益處。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3680
只要幾秒鐘!研究曝「每天1舉動」真的可防老年失明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要幾秒鐘!研究曝「每天1舉動」真的可防老年失明

轉載:三立新聞網 施春美 2025年6月1日 週日 下午12:03

黃斑部病變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該病被稱為「視力殺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補充補充抗氧化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營養品,能減緩晚期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惡化速度,可能有助於保護患者的中央視力。

根據今年1月發表於《眼科學》(Ophthalmology) 期刊的研究發現,每日補充抗氧化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營養品,能減緩晚期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的惡化速度,可能有助於保護患者的中央視力。

目前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需要頻繁的眼內注射,但此類療法效果有限,具有風險且成本高昂。因此,上述研究主要在探討口服補充劑是否能減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的地圖狀萎縮進展。

研究團隊分析了2項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共納入超過1200眼受試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非中央地圖狀萎縮的患者,隨機分配至抗氧化劑組 (維生素 C、E、β-胡蘿蔔素、鋅) 的受試者,其地圖狀萎縮向中央黃斑區域的進展速度顯著減緩,為每年 50.7微米,而未服用抗氧化劑的對照組則為 72.9微米。

此外,相較於未服用葉黃素/玉米黃素的對照組,抗氧化劑組 (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也顯示類似效果,地圖狀萎縮進展速度較對照組減緩。不過,針對地圖狀萎縮整體面積的變化,無論是否服用抗氧化劑,兩組間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口服微量營養素,可能透過增強中央凹區保護現象,來延緩地圖狀萎縮向中央黃斑部的擴展,進而保護病患的視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3679
找到藍區人瑞「長壽關鍵」!專家揭「共通點」:少吃1類食物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找到藍區人瑞「長壽關鍵」!專家揭「共通點」:少吃1類食物

轉載:三立新聞網 鄭玉如 2025年5月25日 週日 下午2:45

若想長壽,除了規律運動,飲食更是關鍵!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美國一名地理研究員走訪世界各地,發現5個地區居民特別長壽,並稱其為「世界五大藍區」(Blue Zones),他們在飲食上的共通點是「少吃肉類」,以植物性食材、魚類為主,攝取天然、未過度加工的食物。

蕭捷健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提到,地理研究員丹·布埃特納(Dan Buettner)走訪全球,發現五個地區的居民普遍擁有驚人的壽命與健康狀況,並將這些地區歸納為「五大藍區」,分別是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日本的沖繩、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基塔瓦島,以及希臘的伊卡利亞島。

蕭捷健指出,長壽的關鍵並非仰賴保健食品,而是來自簡單、自然的飲食習慣。藍區居民的共通點在於「少吃肉類」,主要以植物性食材為主,攝取來源天然、未加工或少加工的營養。例如位於地中海的薩丁尼亞島居民,透過起司與優格補充蛋白質,加上海洋資源豐富,魚類也成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沖繩居民的飲食中,高達85%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常見食材包括紫地瓜、玉米與白飯,肉類攝取量極低,整體蛋白質僅占飲食的15%。希臘的伊卡利亞島則是典型的地中海飲食代表,居民經常食用堅果與優格等富含健康脂肪與益生菌的食物。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的居民則偏好玉米餅與鷹嘴豆,其中鷹嘴豆的升糖指數(GI)遠低於常見的地瓜,有助於血糖穩定。

蕭捷健也提醒,除了鷹嘴豆,綠豆同樣是低升糖的食物,富含營養,可部分取代白飯,作為日常飲食中更健康的選擇。最後,位於太平洋的基塔瓦島依海而生,島民主食為各類魚類,透過豐富的天然海鮮攝取蛋白質與Omega-3脂肪酸,成為他們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3090
61歲醫喝豆漿必加「3種粉」!維持記憶力又防脂肪肝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61歲醫喝豆漿必加「3種粉」!維持記憶力又防脂肪肝

轉載:三立新聞網 施春美 2025年5月25日 週日 下午2:52

正確飲食有助於維持肌肉量與記憶力。61歲醫師劉博仁分享其三餐內容,其中,他在早餐喝的無糖豆漿中,會加入蛋白粉、卵磷脂粉、黑芝麻粉,「其中,卵磷脂除了能夠增強記憶力,還能預防脂肪肝。」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健康節目中表示,他早餐基本上是半顆五穀雜糧饅頭、1杯無糖豆漿、1顆蛋。「為了補充蛋白質,我會在豆漿中,再添加一匙蛋白粉、適量的芝麻粉與卵磷脂粉。」

他說明,由於長期蛋白質不足,容易肌少症,因此他會補充蛋白粉;黑芝麻含有維生素E、抗氧化物質,但要打成粉狀,人體吸收的效果較佳。

劉博仁並表示,卵磷脂是大腦記憶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台灣失智症患者約有30萬人,並有上百萬人認知功能退化。卵磷脂內含的膽鹼,有助於維持記憶力,還能預防脂肪肝。

至於午餐,他會選擇鮭魚或鯖魚做為主菜,偶爾也會吃雞腿、雞胸肉,便當還會有一顆蛋、半碗米飯、3份蔬菜。晚餐則包括半碗飯、3份蔬菜,魚肉或雞肉,豆干、豆腐與雞蛋交替食用,及1/4顆芭樂,水果有時會以蘋果或奇異果做為替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3089
早餐不能沒水果! 研究:早餐吃「二高水果」助認知力、降壓力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早餐不能沒水果! 研究:早餐吃「二高水果」助認知力、降壓力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 鈞凱 2025年5月17日 週六 上午10:00

台灣外食族眾多,第一餐尤其重要,根據國健署推動「我的餐盤」的飲食建議,鼓勵每餐中蔬果最好占餐盤一半,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觀察發現,國人早餐蔬菜水果比例嚴重不足,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建議每日早餐最好加入一份高維生素C、高水溶性纖維水果,因為研究顯示,有助提升認知能力、降低壓力。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現代人、特別是外食族群,受限於時間匆忙與便利性考量,早餐容易出現營養缺口,因此,基金會長期推動「蔬果占一半健康有保障」、「從早餐加一份水果」的推廣。

邱詩涵說,「蔬果占一半健康有保障」活動是響應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強調餐盤一半用蔬菜與水果以3:2比例填滿,另一半則以全穀雜糧、植物性蛋白質及堅果種子等植物來源食物搭配少量動物性蛋白質。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還有各種抗氧化的植化素,可以維持健康體態、降低大腸直腸腫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

不只如此,邱詩涵說,近年國際研究發現,水果中的維生素C與水溶性膳食纖維對認知功能、專注力、降壓力有正面影響,適合放在早餐當中。因此,鼓勵每日早餐加入一份高營養密度、高維生素C、高水溶性纖維的水果,例如奇異果、小番茄等。

邱詩涵強調,維生素C與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取十分重要,國際上的研究顯示若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C與水溶性纖維,不只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可以對認知功能與降低生理壓力有正面影響。建議就算是準備水果不方便的外食族,超商販售的水果切盤與即食食品,也可以是快速補充所需營養的選項之一。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2562
不是洋蔥、木耳!「1蔬菜」降血壓 醫激推:生吃更有效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洋蔥、木耳!「1蔬菜」降血壓 醫激推:生吃更有效

轉載:三立新聞網 鄭玉如 2025年5月17日 週六 下午3:35

許多人飲食偏重口味,容易導致血壓飆升,進而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中醫師高晧宇表示,若出現高血壓問題,可以嘗試攝取芹菜,因為其中的「芹菜素、類黃酮」等具有抑制血管收縮的作用,有助於穩定血壓。另外,有研究發現,生吃芹菜的降壓效果優於熟食。

高晧宇在 YouTube 頻道指出,芹菜富含「芹菜素、類黃酮、維生素C、鈣、鎂」等營養成分。芹菜素具抑制血管收縮的作用,有助於血壓穩定;類黃酮則是能夠保護心血管、幫助降低血壓;維生素C可減少體內氧化壓力;鈣有助於肌肉與情緒放鬆;而鎂可擴張血管,進一步達到降血壓效果。

高晧宇補充說明,一項研究找來高血壓患者進行實驗,將他們平均分成兩組,一組每天飲用生芹菜打成的果汁(以約100cc的芹菜混水打汁),每天兩次,另一組則飲用煮熟的芹菜湯(用100克芹菜加入400cc的水熬煮至剩下300cc),同樣每天飲用兩次。

高晧宇指出,兩組連續食用7天後,結果顯示生食芹菜的降壓效果更為明顯,平均收縮壓下降29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16毫米汞柱。相較之下,熟食芹菜雖仍有降壓效果,但幅度較小,平均收縮壓僅下降15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研究人員推測,芹菜在烹煮過程中可能因高溫導致部分營養素流失,從而影響其降壓效果。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2561
早餐一定要喝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助肝臟代謝 2族群超適合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早餐一定要喝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助肝臟代謝 2族群超適合

轉載:周刊王CTWANT |網編組 2025年5月11日 週日 下午2:04

許多人為了在一大早補充營養,早餐都會喝牛奶和豆漿。不過,醫師透露,其實比起牛奶、豆漿,芝麻飲是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她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挖一匙用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的貼文」表示,「誰說早餐一定要喝牛奶或豆漿?其實芝麻飲就是一個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我自己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只要挖一匙,加上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

李思賢說明,芝麻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不只含有鎂、鋅、鐵、鉀等多種重要礦物質,其中鈣含量更是植物界中的佼佼者,對骨骼保健有很大幫助,而且芝麻還含有兩種非常珍貴的植化素,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sesamol),這些天然多酚不只具有抗氧化功能,也能幫助調節腸道菌相與肝臟代謝。

醫師提到,芝麻有超過50%的成分是優質油脂,這些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緩餐後血糖上升、提升飽足感,讓人吃完早餐後不會容易感到飢餓,而芝麻本身的含糖量非常低,也沒有精製碳水,非常適合糖尿病族群或是低醣飲食者當作早上的能量來源。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1996
中年發福真凶抓到了! 國際期刊揭節食運動仍變胖關鍵原因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年發福真凶抓到了! 國際期刊揭節食運動仍變胖關鍵原因

轉載:鏡新聞 陳嘉玲 2025年5月11日 週日 上午11:20

人們習慣將體重增加歸咎於飲食和運動。然而,三四十歲後,身體彷彿進入另一個模式。許多人明明飲食未過量、也開始運動,體重卻像失靈的指針般持續上升,連帶腰圍、血糖、膽固醇失控般節節攀升。讓人不禁懷疑是否自己不夠努力,自制力不夠堅強。

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中指出,2025年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突破性研究,為中年發胖的謎團提供了新解,指出對抗中年發福的關鍵應控制體內的「慢性發炎」,而非僅僅追求減重。對此,張家銘強調,「問題不在於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可能誤解了身體的訊號」。

這項研究揭示,中年肥胖的成因可能源於脂肪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一場「內部溝通障礙」。年輕時,脂肪組織中的脂肪幹細胞會分泌細胞外囊泡,這些微小的囊泡如同信使,攜帶著一種小分子核糖核酸 (miR-145)。這些細胞外囊泡扮演著「和平使者」的角色,向脂肪組織內的免疫細胞,尤其是巨噬細胞,傳遞鎮靜和穩定的信號,避免它們過度活躍。

中年後脂肪幹細胞老化,其分泌的細胞外囊泡減少,內含的小分子核糖核酸也顯著降低。巨噬細胞因訊息不足而誤判,導致過度發炎,使脂肪組織進入慢性發炎性老化。這不僅造成肥胖,更引發胰島素阻抗、脂肪堆積和代謝失調,是中年機能衰退的開端。

研究指出肥胖主因是脂肪細胞發炎,而非只是吃太多。因此,減重首要之務是消炎,調整細胞溝通,才能重啟脂肪代謝。如同網路斷線應檢查路由器,而非責怪手機。小分子核糖核酸是細胞溝通的關鍵。了解發炎與小分子核糖核酸的關聯,能幫助我們更有方向地減重,而非盲目節食。

張家銘建議,飲食上多攝取Omega-3(深海魚、亞麻籽油)、多酚類(綠茶、薑黃、莓果)等抗發炎食物,有助穩定脂肪幹細胞。運動宜採間歇性有氧與阻力訓練,避免過度劇烈。同時重視睡眠與壓力管理,慢性壓力與失眠皆不利幹細胞功能。減重是身心平衡的修復。

這項研究揭示一項具前瞻性的應用,顯示利用脂質體遞送小分子核糖核酸至巨噬細胞,成功阻止中年小鼠高脂飲食引起的肥胖、胰島素阻抗和脂肪發炎。這暗示未來減重治療可能著重於「訊號修復」而非單純的「熱量控制」。張家銘認為,未來治療策略可能藉由微RNA或細胞外囊泡精準傳輸技術,或許能直接修復細胞間的溝通機制,從根本上穩定脂肪組織的健康狀態,進而達成不易復胖、且無副作用的健康管理目標。

這篇研究打破不夠自律的迷思,指出肥胖源於細胞溝通失調,而非意志力薄弱。張家銘強調,理解身體困境才能選對方法,重點在於修復與協調,而非責備與懲罰。中年要活得健康,關鍵在於讀懂身體的脂肪訊號、消除體內發炎,讓細胞溝通順暢,才能恢復活力與身心平衡。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51995
頁/共3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