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2月24日 週六 下午4:30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2022年台灣十大死因,其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高達27%的人患有高血壓,11%有高血糖,而高血脂的比例更是高達26%,這些「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劉言彬理事長指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患者在疾病防治上更加困難。
低密度膽固醇(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數值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型態改變,讓許多台灣人面臨膽固醇過高問題,也增加血管阻塞、中風及心肌梗塞等風險,成為健康隱憂!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級包括輕度、中度和高風險等級,這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病史、共病與疾病嚴重度等因素,而面對不同風險等級的患者,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分級治療。在LDL-C治療指引上,目前國際間有多套指引,台灣已與國際接軌,將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
坊間迷思影響膽固醇治療 高風險族群數值「55最安心」
高憲立醫師指出,國內臨床與亞太地區的研究顯示,即使在藥物治療下,台灣心血管患者中有近五成(46%)仍高於100mg/dL,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比例僅有22%。原因除了藥物無法達到百分之百控制效果外,藥物副作用、患者對於無感症狀的輕忽,及坊間充斥膽固醇的治療迷思也是控制不佳的原因!
高憲立醫師說,關於降低膽固醇普遍的迷思,包括「膽固醇降太多了對身體不好」或「傳說中某種保健產品可降低膽固醇」等觀點,目前無證據顯示將LDL-C控制極低與失智或出血性腦中風有直接關聯。對於高風險患者來說,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最好小於55mg/dL,而且越低越好,這有助於預防心血管風險再發生。
LDL-C控制陷入瓶頸 建議合併藥物治療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也提出警訊,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的LDL-C<55mg/dL達標率仍不理想,因此建議除了口服藥物外,若能善用資訊系統輔助及考慮合併針劑藥物治療,將有機會幫助患者降低LDL-C。
高憲立醫師進一步補充,近年國外研究發現,PCSK9抑制劑能有效降低LDL-C並預防冠心病,而且臨床試驗也發現能有效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此外,市面上的魚油、薑黃或紅麴等保健食品對於降低LDL-C無顯著效果,僅降血脂藥物具臨床實證療效,建議患者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
醫師們共同提醒,高風險病患應節制飲食與飲酒,建議選擇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和瘦肉,避免油炸和高脂食品。同時,保持規律運動,如散步或騎自行車,以控制血脂,促進心血管健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