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Knowledge 知識篇(新)
 瀏覽27,760|回應288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外食族救星!便當怎麼吃才健康? 營養師教「6招」輕鬆瘦

轉載:三立新聞網 程正邦 2025年3月16日 週日 下午6:32

上班族每天都面臨「中午吃什麼?」的難題,便當不僅方便,菜色也相對豐富,成為了不外食族的選擇。但你是否關心過便當的熱量?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選擇適當的便當菜色是避免熱量超標的關鍵。

高敏敏在臉書粉專表示,一份基本的菜飯便當的熱量約為550大卡,但不同主菜的搭配會使總熱量大幅上升。例如,炸排骨便當的熱量高達925大卡,紅燒排骨便當則為805大卡,炸雞腿便當約810大卡,而滷雞腿相對較低,為700大卡。

由於油炸類主菜外皮裹粉吸油,使得熱量比原本的食材高出2至5倍以上。長期攝取油炸食品,可能導致血管硬化、血管堵塞,進而提高中風與癌症的風險。高敏敏建議,清蒸、汆燙、清燉或滷製的肉類是較佳選擇,應盡量避開肥肉與控肉,以減少油脂攝取。

另外,便當的白飯份量通常較多,建議可以減半,或改為五穀飯、糙米飯來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避免攝取過多精緻澱粉。此外,滷汁雖然美味,但含有較高的鈉含量,容易讓人吃下過多的飯量,因此想要控制熱量的人應該盡量避免。

對於喜愛炸物的人來說,即使選擇了炸雞或炸排骨,也可以透過去皮的方式降低熱量,因為食材本身已經醃製過,去掉外皮後依然美味且較無負擔。在配菜選擇上,應以蔬菜為主,提升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但要留意部分蔬菜可能有勾芡,這類料理應盡量避免。

同時增加蛋白質攝取,如滷豆腐、滷蛋、蒸蛋等,也能提升飽足感,幫助穩定血糖。飯後適量攝取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如鳳梨、奇異果、木瓜、香蕉等,不僅能幫助消化,也可加速代謝。高敏敏提醒,便當只要挑對主菜與料理方式,再搭配適當的運動,也能輕鬆維持良好體態與健康的生活。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5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9181
 回應文章 頁/共2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髖關節」有正確打開嗎?「湯瑪士測試」3步驟教你立刻檢查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髖關節」有正確打開嗎?「湯瑪士測試」3步驟教你立刻檢查

轉載:優活健康網 編輯部 2022年5月8日 週日 下午6:00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發現,照顧好關節,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等到這裡痛那裡痛,就來不及了。《關節回正鬆筋》一書中,分享了人到中老年最容易出現的膝蓋與髖關節問題的成因,並提供了在家就能檢查關節是否正確開啟的測試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女性關節易出毛病,問題關鍵在肌力

人到中高年,身體就特別會出毛病,尤其是膝蓋和髖關節。在日本每5人就有1人膝蓋感到疼痛,據估計約有500萬人有髖關節的困擾。至於因為變形性髖關節症和變形性膝關節症,而需裝設人工髖關節的患者每年約有5萬人,需裝設人工膝關節的約有8萬人。

特別是女性,肌力天生較弱、關節重疊部位短,也使得髖關節和膝關節容易有問題發生。當髖關節感到疼痛時,也會引發身體的各種問題,有不少個案都沒有注意到其實是髖關節的問題,或當做是腰痛;一旦惡化,病情會加劇為一大特徵。即使沒有疼痛,隨著年事漸長,髖關節前後的開口角度也會變窄,無法大步行走,姿勢也變得不好,容易有絆倒和跌倒的情形,相當地危險;也有可能會扭到腰,必須留心注意。

膝蓋的疼痛和髖關節有密切關係。由於膝蓋上沒有肌肉,而是由髖關節的肌肉來控制膝蓋。髖關節的變形一旦惡化,加諸於左右膝關節的重量也會失衡,引發變形性膝關節等症狀。

不痛就沒關係?惡化就來不及了

容易形成膝關節和髖關節疾病原因有3種:激烈的運動、肥胖、肩負重物等重度勞動,其中尤其要注意肥胖。關節感到疼痛時很難做家事,外出購物更是窒礙難行,最後導致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使生活品質逐漸低下。尤其是超過40歲的女性,要特別注意維持髖關節的可動域。無論是認為「不痛就沒關係」,什麼都不做;或是進行不適當的運動,造成身體負荷,結果都將導致症狀惡化。

和蛀牙相同,即使牙齒不痛,也必須定期接受檢查,防範於未然。這就是預防醫學的意義所在。在疼痛產生之前,若能多加照顧,效果也更好,這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同樣地,在疼痛發生之前,持續進行伸展操的話,能在不知不覺中抑制受壓部位的惡化,將收縮的關節和肌肉拉伸開來,提升肌力和體力。

現在就來教大家檢視自己的髖關節是否有正確打開、髖關節能否向後伸展,請參照圖示的「湯瑪士測試」(Thomas Test)來自我檢測看看吧!

①以坐著的姿態,雙手環抱著單腳的膝蓋內側,然後另一腳向前伸出。

湯瑪士測試

②以相同姿勢向後倒躺下來,手沒有環抱的腳是否有著地呢?

③若未環抱的腳沒有著地,且彎曲起來的話,代表髖關節的轉動有些困難;臀部肌肉也會變弱。

(本文摘自/關節回正鬆筋奇蹟伸展操:鬆開緊繃關節,終結疼痛,鍛鍊肌力,校正重回健康初始設定/方言文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6201
腹脹、肚子悶痛只是腸胃問題? 女性當心恐是這癌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腹脹、肚子悶痛只是腸胃問題? 女性當心恐是這癌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鈞凱 2022年5月8日 週日 上午10:00

女性鬧腹脹、肚子悶痛,得當心!58歲的李太太就時常覺得下腹部悶悶的,吃東西也容易脹氣,一時也抓不準到底是不是因為腸胃問題造成的腹脹感,但已經過更年期的她,自覺不適的時間太長,加上家中親人曾有卵巢癌病史,趕緊安排健康檢查,結果真的發現大小約10公分的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經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李太太在下腹部子宮左側附近有明顯的囊腫樣腫塊,大小約10公分,合併些許腹水,後續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卵巢癌。

根據統計,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55歲到75歲間的婦女。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曾懷孕過、較晚生育或較晚停經、曾患有乳癌、以及有卵巢癌家族史。

沈彥君表示,卵巢癌的發生率雖不高,但需留意的是,如果有家族病史、不曾懷孕、且年齡已達5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得特別小心,一定要主動為自己提早安排健康檢查,好爭取更多的機會發現早期卵巢癌或是癌前病變。

因為卵巢癌素有「婦女隱形殺手」的稱號,沈彥君提醒,且死亡率較高,主因就是不易被發現,加上合併的不適症狀容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卵巢的大小約杏仁般尺寸,位處於骨盆腔深處,往往在進展到1、20公分時才開始出現症狀而被注意到,或者產生腹水、腫瘤破裂、扭轉產生腹痛就醫才被發現。

沈彥君說,卵巢癌因腫瘤的壓迫或癌細胞剝落,會產生如:腹脹、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症狀,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的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

醫師強調,卵巢癌與大多數癌症相同,只要及早發現,5年預後都還能有很高的存活率。第一期的卵巢癌5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癌症已擴散至骨盆及其它器官五年存活率約70%、第三期存活率驟降至39%,到了第四期癌症可能已轉移到肝、肺、腹膜或骨頭,5年存活率僅餘17%。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一年一次。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6200
喝提神飲料學問大!內含咖啡因、食藥署籲「這3種人」不適合喝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喝提神飲料學問大!內含咖啡因、食藥署籲「這3種人」不適合喝

轉載:太報 陳毅龍 2022年4月30日 週六 下午5:49

工作、讀書難免會遇到需要熬夜的時候,這時不少人就會喝杯茶、咖啡或「能量飲」;另外,也有人會在運動比賽前來一杯「提神飲料」的習慣,希望能藉此提升表現力。不過,食藥署提醒,這類提神飲料喝多了可能會產生心悸、睡眠障礙等情況,甚至「某類」人喝多了,可能還會影響腦神經的發展。

許多上班族或學生,熬夜或精神不濟時,習慣在便利超商購買「能量飲」來提神。然而,能量飲、提神飲料真的能提升體力嗎?真的每個人都適合飲用嗎?對此,食藥署29日特別請到營養師來為民眾解答。

能量飲內含咖啡因,3種人不適合喝

市售能量飲的常見配方中,能提神的成分主要來自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攝取咖啡因後會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讓人消除睡意,但卻不代表能消除疲勞。

營養師表示,咖啡因雖有提振精神、增加專注力的效果,但若過量攝取,可能會產生心悸、睡眠障礙、心律不整等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而懷孕的婦女、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病友則較不適合飲用。

另外,營養師也強調,青少年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不及成年人高,可能影響腦神經的發展,因此不建議飲用。美國小兒科學會也聲明,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該飲用能量飲料,以免造成神經系統發展受損,以及危害心血管的健康。

想緩解疲憊感,可靠牛磺酸與維生素B群

除了咖啡因,能量飲中也經常含有牛磺酸或維生素B群等成分,其中,牛磺酸為胺基乙磺酸,是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之一,具有保護腦部神經細胞損傷及抗氧化的功效;維生素B群則是協助體內新陳代謝的酵素輔酶因子,若維生素B群不足,則無法擔任新陳代謝中的輔酶角色,很容易會感覺到虛弱無力。

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咖啡因和維生素B群是讓人產生好精神的主要因子。當身體進行長時間活動,會開始耗損體內的牛磺酸,因而產生疲憊感、精神不振等,此時適當的補充甲硫胺酸和半胱甘酸及維他命B6,身體會開始製造牛磺酸,緩解疲憊感。

不過,食藥署還是提醒,想要增進活力或是緩解身體的疲勞不適,最好的方式還是適當的休息與充足的睡眠。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5378
為什麼中風後會肩膀痛?如何預防與治療?復健科醫傳授「4動作」改善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中風後會肩膀痛?如何預防與治療?復健科醫傳授「4動作」改善

轉載:台灣復健醫學會 2022年4月30日 週六 下午1:05

每10位中風病人,就有1到2位受肩膀疼痛困擾,最常見於亞急性(中風後1-6個月)及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的中風病人。(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洪爺爺中風後一直努力復健,原本幾乎動彈不得的右手終於開始有些動作,家人跟醫療團隊都很開心。然而這幾天洪爺爺做復健顯得意興闌珊,因為失語症的關係,洪爺爺似乎想表達什麼又無法清楚說出。復健科醫師發現,洪爺爺肩膀一活動就露出不舒服的表情,檢查後發現洪爺爺的肩部肌腱發炎,經過治療,洪爺爺終於恢復精神繼續復健,期待右手可以活動自如的那天來臨。

為什麼中風後會肩膀痛?

中風後的肩膀疼痛是常見卻常被忽略的狀況。據統計,每10位中風病人,就有1到2位受肩膀疼痛困擾,最常見於亞急性(中風後1-6個月)及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的中風病人。

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好發於年長者、本身有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等狀況、中風後有感覺或活動功能障礙,以及張力痙攣(spasticity)的病人。肩膀疼痛對一般人已非小事,對中風病人來說,更可能造成憂鬱、疲憊、睡眠障礙等情形,並影響復健成效,不可不慎。

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可分為三大類:

1. 肌肉骨骼相關:中風後的上肢力量不足,可能使肩關節不穩定,造成肩關節脫位(subluxation),傷及肩部關節及肌腱等軟組織,常見疾患包括沾黏性肩關節炎、肱二頭肌肌腱炎及旋轉肌腱炎等,肌肉骨骼相關的肩膀疼痛通常會被動作誘發,例如將手舉高就覺得疼痛。

2. 中樞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原因是支配肢體感覺的神經傳導出狀況,很多病人是傷及腦幹、丘腦或頂葉等構造。疼痛的特徵類似神經性疼痛,疼痛會突然、短暫、劇烈,甚至會有燒灼或刺痛感。 這個疼痛與動作無關,不動都會痛!

3. 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上肢從肩膀到手都可能會有疼痛或水腫,通常找不到明確病灶,目前認為跟中樞及周邊神經、交感神經及局部發炎都可能有關係, 尤其容易發生在初期無力又缺乏被動關節活動。特色是痛覺過度敏感,例如輕碰就覺得極度疼痛, 時間過久甚至會導致肌肉萎縮以及指關節紅腫攣縮。

上述3種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原因可能互相重疊,病人的肩痛原因不只肇因於其中一種,因此中風後的肩膀疼痛診斷治療需特別謹慎。

中風後的肩膀痛如何預防與治療?

急性期(中風後1-2月內):預防勝於治療, 中風初期肌張力低,正確的上臂擺位及使用肩帶支撐無力的上肢,能避免肩關節脫位,也降低關節肌腱韌帶受到拉扯受傷的機會,避免後續發生關節攣縮。此時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度很重要,此外研究顯示,可行範圍內強化肩膀的肌力可以減少中風後肩膀疼痛的發生機率。可以依照中風的時期從事不同的復健運動,病人能獨立坐姿時,就可以開始自己執行一些肩部運動, 以同時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力,例如手向前推球。

手向前推球(圖片出自《讓他自己來》一書, 捷徑文化提供,下同)

雙腿向外張開,腳掌在膝蓋正下方,大球置於身體前方,雙手手掌平放於大球上,中風的手無力,可用健側手幫忙壓住手背,來執行運動。

撐手站立。手向前伸,將球往前推,軀幹自然放低,伸展背部以及肩關節,稍作停留再回到起始姿勢。此組動作共重複6-8次。

亞急性(中風後2- 6個月):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中樞性疼痛及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都可能於亞急性期開始出現。若有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例如肱二頭肌肌腱炎、沾黏性肩關節炎,可使用口服藥物、復健或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中樞性疼痛可使用藥物或中樞神經刺激治療;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則可以藥物、復健或神經阻斷術等方法治療, 當然逐步增加主動運動更是重要。若病人可以開始站立,可從事肩膀肌群穩定度訓練,例如撐手站立。

雙手固定前方椅背, 屁股離開後方椅子,重心向後移到腳跟,膝蓋打直。

身體重心前移,讓更多重量落在雙手上,盡量將膝蓋打直並停留。此組動作共重複6-8次。

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若有張力,可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注射降低張力痙攣。 隨著神經能力的復原,肌力提昇、肩關節更為穩定後,可從事下面的進階肌力訓練。

中風後的復健對患者的功能恢復十分重要,然而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常常被忽略,影響中風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復健動力。治療中風後的肩膀疼痛不僅能緩解疼痛、促進生活品質,更能減少中風後憂鬱及疲憊,提升睡眠品質,增加復健效果。如果你的家人復健時說出或指出肩膀疼痛,請盡快跟復健科醫師討論,讓中風患者盡快擺脫疼痛,才能更專注復健,以期好的療效, 重拾獨立自主以及有尊嚴的人生!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本文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媒體長-陳渝仁醫師,原文連結。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5377
4台灣人1高血脂 日常5招一次甩開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4台灣人1高血脂 日常5招一次甩開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鈞凱 2022年4月24日 週日 下午2: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脂高不能忽視!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個人就有1個人有高血脂問題,估計約有500萬人,而想甩掉俗稱的「壞膽固醇」(LDL),預防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國健署提醒民眾,一定要知道日常5大行為準則,才能有效控制血脂。

國健署2017到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26%、11%及26%;因為三高,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約是一般人的2.5倍、2倍以上及3倍,凸顯高血脂對心臟疾病的有害程度。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其中膽固醇,又可細分低密度膽固醇(LDL),即俗稱的「壞膽固醇」,理想值得小於130mg/dL,否則LDL產生後,容易累積在動脈的血管壁上,進而造成阻塞,最嚴重,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

另一方面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膽固醇(HDL),理想值則須大於40mg/dL,吳建遠說,因為HDL是血管中的清道夫,負責清理掉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可以減少血管阻塞的發生,因此除了平時量血壓、測血糖之外,也需定期檢查血脂。

國健署強調,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冠心病病史者及血脂異常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除定期監測血脂外,不妨運用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年齡30至70歲民眾,只要輸入年齡、性別、高密度膽固醇等資料,就能預測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並得到相關的健康指引。

國健署提供5個有效控制血脂的行為:

戒菸: 菸品內的尼古丁會提升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且降低「好膽固醇」,因此,戒菸對於血脂異常具有改善的效果。

規律有氧運動: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對於血脂異常有改善的效果,可以顯著地增加「好膽固醇」和減少三酸甘油酯。

控制體重:肥胖會降低體內「好膽固醇」含量,故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將有助於提升體內「好膽固醇」。

定期檢查:根據美國2019年心臟學會建議至少每4-6年做1次血脂檢查。40歲以上民眾,利用每3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以利用每1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康數據,一旦檢測出屬於罹患「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4689
缺牙齒到底要不要補?牙醫師這麼說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缺牙齒到底要不要補?牙醫師這麼說

轉載:信傳媒編輯部 2022年4月24日 週日 下午1:04

隨著國民的平均壽命增加,民眾缺牙的比率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常見,在國民健康署2004 年成人及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65 歲以上老人口內仍有超過 20顆牙者僅佔59.3%,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中,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在牙齒健康方面,65.0%的受訪者有缺牙的情形。

缺牙不但影響正常的咀嚼,如時間過長,甚至會影響到相鄰牙齒以及造成缺牙區牙床萎縮,進而影響語言和容貌,對社交生活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並且也有研究也指出咀嚼功能的喪失是有可能會造成較高的失智症發生率,隨著失智症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最後更可能會發生咀嚼吞嚥困難的狀況,最後導致身心狀況越來越差。而且隨著缺牙數量的增多,相對來講重建的難度以及花費的時間金錢也會跟著增加。

因此還是會建議若是有缺牙重建需求的患者可以即早至牙科尋求幫助,讓醫師可以依照你的狀況給予最適合你的建議以及治療。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贋復假牙科 鄭庚育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65期《新光醫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4688
視力小偷3/年輕人罹青光眼增3成 醫示警:「這習慣」最糟糕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視力小偷3/年輕人罹青光眼增3成 醫示警:「這習慣」最糟糕

轉載:周刊王CTWANT |張雅淳 2022年4月17日 週日 下午5:24

過去青光眼患者大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下患者僅占1成左右,但近幾年卻提升至4成左右,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表示,40歲以下更占了3成,推測與診斷技術進步、民眾警覺性提高、篩檢年齡下降等有關。

尤其越來越多人想進行近視雷射,為安全起見,眼科診所會在患者雷射前進行青光眼檢測,因此篩出不少病患轉介至大醫院。呂大文說,若確認罹患青光眼,就不建議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為會導致日後眼壓測量不準確,不利追蹤。

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包括家族史、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者,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傷等。一般民眾40歲以上就建議篩檢,有家族史的民眾滿18歲後應每3年篩檢一次,500度以上高度近視民眾則要每年進行篩檢。完整青光眼篩檢包含眼壓檢查、視野檢查與視神經檢查。

另外,3C重度使用者也要當心,尤其是長期在黑暗中使用3C產品,也會使眼壓上升。「很多人睡前燈都關了,還會滑手機。但是因為光線暗、螢幕亮,會造成瞳孔放大,眼睛虹膜往旁邊推,會影響眼睛內的房水排出,而房水正是調節眼壓的重要體液,一旦失衡,眼壓就會升高。」呂大文提醒。

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表示,除了少用3C產品的,好讓眼睛適度的休息之外,也可多吃深綠色、橘紅色、橘黃色蔬果與富含維生素C的護眼食物,如菠菜、地瓜葉、蛋黃、南瓜、芭樂、奇異果等。

如果經常外食,難以均衡飲食,聚英視光眼科診所副院長胡自得醫師建議可適時補充營養品輔助,例如葉黃素、花青素等,確實對眼部保護有益,可與醫師討論後使用。

鄭婉苓提醒,也要避免抽菸、喝酒的習慣,因為香菸含有尼古丁,不利眼睛微血管循環,而大量飲酒則會消耗體內維生素A,加重眼睛疲勞、乾澀的問題。由於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疾,所以遠離有害物質,多攝取護眼營養素,雙重齊下才能加以預防。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若已經確診青光眼,因為視神經已經受損,不僅無法治癒,也無法恢復已失去的視力,只要不介入就會持續惡化,務必早期治療,延緩視力喪失、預防失明,建議將青光眼當成高血壓等慢性病,終生規律治療與追蹤,透過降眼壓避免視力惡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4014
快量脖圍測你「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小心快樂缺氧睡夢中走掉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快量脖圍測你「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小心快樂缺氧睡夢中走掉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2年4月9日 週六 下午4:30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常被稱為「沉默殺手」,原因就是因為它可能讓患者在睡眠時,因呼吸道被塌陷的軟組織阻塞,導致無法呼吸,就這樣在求救都來不及的狀況下遺憾離世。資深演員譚艾珍回憶,自己的先生當年就是這樣,留下最後一句:「今天睡得真好,我想多睡一會兒。」就此再也沒醒來。而因早年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報導過少,譚艾珍當下並不清楚先生驟然辭世的原因,直到近年醫療資訊漸豐,她回想到先生本身有糖尿病、遺傳性的高血壓加上「鼾聲如雷」,這才意識到先生猝死的元凶為何。

「快樂缺氧」為百病之源 逾六成合併胃食道逆流

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挾帶致死風險之外,平時也會造成患者長期睡眠品質不良,林口長庚醫院鼾症睡眠外科李學禹教授指出,睡眠品質不良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小至記憶力減退,大至心血管疾病、失智等。而台灣民眾普遍病識感不強,對於打鼾、呼吸中止造成的身體沉默缺氧(又稱快樂缺氧),檢測及治療的意願與人口比例均偏低,其實,缺氧所造成的發炎體質,正是百病之源。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醫師分享,自己雖身為醫者,但也有患者的相同經歷。多年前劉醫師體重曾高達90多公斤,也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減重後除了不再有售該病困擾,沒想到連多年的胃食道逆流也意外地好轉了。

李學禹教授即表示,一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和運動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約有 60%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患有胃食道逆流。因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在呼吸道阻塞時,胸腔內呈負壓狀態,常會誘發胃酸逆流到咽喉,臨床上的經驗,胃食道逆流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症會互相加乘,增加嚴重度。而美國睡眠呼吸中止協會(ASAA)也證實目前通過氣道正壓(PAP)療法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確實對胃食道逆流的改善有幫助,最簡易的方式就是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

中年男性兩人中約一人患病 高比例不知共病關聯

為了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的共病認知程度,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與知名睡眠醫學醫材公司委託大型民調中心,取樣512位40至65歲有效樣本,進行「台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有共病關係的認知調查」電話訪問,並以STOP-BANG睡眠檢測問卷進行評估。

調查發現中高年齡者有近三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族群,而50歲以上男性,竟超過五成。在共病認知問題中顯示,有多達80%民眾並不知道或不瞭解胃食道逆流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共病關聯。更令人憂心的是受訪者中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者竟有53%無進行睡眠檢測意願。

「年長、肥胖、脖圍粗」 及早篩檢與治療助降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共病多,提高民眾病識感進而及早介入治療,是許多睡眠醫學科醫師致力於推動的目標,而除年長者、肥胖者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群外,個人鼻子、下巴和脖子的構造也都和疾病有相關性。其中,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提醒,尤其是「脖圍」更需加倍注意,「女性脖圍超過35公分、男性脖圍超過38公分」就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3225
脂肪肝恐轉變為肝癌、肝硬化 做好「這四件事」遠離肝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脂肪肝恐轉變為肝癌、肝硬化 做好「這四件事」遠離肝病

轉載:TVBS新聞網 王馨儀 2022年4月9日 週六 下午4:14 

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則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國健署表示,有24.3%肝癌是與脂肪性肝炎有關,但目前脂肪肝並無治療藥物,主要還是靠規律生活、減重、飲食改善。

國健署表示,肝臟相關病變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而國外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越高,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越高。由於肥胖是罹患脂肪肝重要因素之一,為保障肝臟健康,國健署建議,民眾應該從源頭做起,透過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做好體重控制減少肥胖,以降低脂肪肝的發生,因為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24.3%肝癌是與脂肪性肝炎有關。致病機轉為脂肪肝、脂肪性肝炎進行至肝硬化、肝癌,而一般人常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造成罹癌風險的增加。

國健署建議,民眾應該養成規律的生活型態或減輕體重,提出四大訣竅控制,包括「認識自己的BMI」、「多吃蔬菜、全榖雜糧、多喝白開水,減少含糖飲料,養成均衡飲食習慣」、「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每天若能減少攝取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每週可減重約0.5公斤」、還要「天天量體重,監控自己的體重變化」。

國健署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炎,千萬不要相信偏方,請接受正規的治療,建議要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避免肝硬化及肝癌的危險。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3223
天天灌4大杯咖啡提神還是累! 當心害你睡不好兩大主因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天灌4大杯咖啡提神還是累! 當心害你睡不好兩大主因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鈞凱 2022年4月3日 週日 下午2:00

每天灌4杯咖啡,怎麼還是覺得有夠累!一名48歲的男子,就有這樣的困擾,身為公司高階主管的他,工作壓力大,常難以入睡,睡眠品質每況愈下,因此影響白天精神與體力,變得重度依賴咖啡因來提神,但晚上又面臨睡眠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疲憊感始終無法有效消除,最終求助醫師,這才發現忽略了兩大害人睡不好的關鍵。

聯欣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顏佐樺表示,仔細問診發現,該名男子不但本身膽固醇偏高、有胃食道逆流,更長期有嚴重的睡眠困擾,抱怨時常睡前腦中思緒停不下來,睡眠易短淺,因此睡眠品質不佳,白天上班只能每日依賴2到4杯咖啡,希望幫助自己振奮、清醒,但疲憊感始終揮之不去。

常感覺疲勞,想睡又睡不好?顏佐樺提醒,影響因素有很多,但需留意的是「壓力」與「荷爾蒙的改變」這兩項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顏佐樺指出,荷爾蒙就像一把控制身體代謝、運作開關的鑰匙,主宰我們的認知與情緒、代謝、睡眠、免疫系統等。當壓力來臨時,身體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刺激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來應付緊急狀況。而有壓力荷爾蒙,也就會有「抗壓荷爾蒙」,以協助穩定讓身體快速回到正常狀態,兩者如同翹翹板兩端,必須維持平衡,否則若長期處於高壓,除了影響睡眠,也易增加癌症、新陳代謝、心血管疾病、失智及憂鬱等風險。

如果困擾在於睡眠障礙,當深度睡眠不夠時,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身體組織修復,顏佐樺說,可以透過藥物或補充保健品來改善,千萬別輕忽內分泌對身體的影響,尤其是壓力荷爾蒙調節若失衡,會讓人容易疲勞、情緒狀態不佳、睡眠困難等,建議及早發現讓自己睡不好的主因,儘早調整,別讓睡眠成為生活中的一大困擾。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62534
頁/共2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