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Knowledge 知識篇(新)
 瀏覽28,424|回應300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酸性體質」易被蚊子咬?腎臟醫提「4論點」:別上當

轉載:三立新聞網 簡浩正 2025年4月26日 週六 下午12:12

「酸性體質」易被蚊子咬?腎臟內科醫師表示,這個論點並沒有醫學根據,人體血液的酸鹼值是恆定的,身體各器官主要透過「緩衝系統」、「呼吸系統」、「腎臟」、「代謝過程」來做調節。呼籲如果有人聲稱吃某某食物可以改變體內酸鹼值,千萬別上當。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發文表示,酸鹼體質是指人體內的酸鹼平衡,通常以pH值來衡量。支持這一理論的人認為,飲食和生活方式會影響身體的酸鹼狀態,進而影響健康。然而,這個論點並沒有醫學根據,發明酸鹼體質一說的美國人楊恩(Robert Oldham Young),因無照行醫等18項重罪,被美國法院判刑3年8個月,並於2018年11月被判決必須賠償因為相信他的鹼性食療而延誤就診致死的病患約1.05億美元。

林軒任提出身體會自行維持pH值的穩定的4論點:

緩衝系統:
人體內存在多種緩衝系統,緩衝系統的意義在於有外來的酸或鹼進來時,不會馬上大量改變血液pH值,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緩衝系統。當血液中的酸性物質增加時,碳酸氫鹽(HCO₃⁻)可以中和這些酸,從而幫助維持pH值的穩定。其他緩衝系統還包括磷酸鹽緩衝系統和蛋白質緩衝系統。

呼吸系統:
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CO₂)濃度增加時,會形成碳酸,導致血液變得更酸。此時,呼吸系統會藉由加快呼吸速率,來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降低血液中的酸性。反之,當血液中的pH值過高(偏鹼性)時,呼吸速率可能會減慢,以保留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增加酸性。

腎臟:
腎臟在調節酸鹼平衡也是一大功臣,透過排泄或保留氫離子(H⁺)和碳酸氫鹽(HCO₃⁻)來調節血液的pH值。當血液偏酸時,腎臟會排出更多的氫離子,並保留碳酸氫鹽,反之亦然。

代謝過程:
身體的代謝過程也會影響酸鹼平衡。例如,乳酸的產生會使血液變得更酸,而某些代謝產物則可能使血液偏鹼。這些機制共同作用,確保血液的pH值保持在7.35到7.45之間,這是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範圍。當pH值超出這個範圍時,可能會導致酸中毒或鹼中毒等健康問題。

林軒任說,假如因為被蚊子叮,而認為自己是「酸性體質」,進而購買離子水或狂吃偏鹼性食物,試圖中和體內的酸鹼值,其實這是無效的。假如看到有人聲稱吃某某食物可以改變體內酸鹼值,千萬別上當。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5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9181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職場生活:為什麼工作越忙越要多找時間稍作休息?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職場生活:為什麼工作越忙越要多找時間稍作休息?

轉載:BBC NEWS/中文 2022年7月24日 週日 下午6:20

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放下手中的事稍作休息,聽起來可能是效率不高、甚至懶惰,但事實上,那可能是繁忙一天中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之一,它能為身心帶來許多好處。

許多現代人的職場生活都是坐在電腦前長時間盯著屏幕。這種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是有代價的:它會影響眼部健康、情緒、注意力以及生產力。

但好消息是,只要在工作期間安插幾次小憩就能有所幫助。

BBC科學節目主持人莫斯利醫生(Michael Mosley)在他的播客節目《就一件事》( Just One Thing )中介紹了在工作中經常休息一下,放飛思緒是如何幫助提振情緒、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增加創造力的:

有關工作中小休片刻(微休息)的最早研究之一源於美國1980年代後期。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模擬工作環境,一個假辦公室。他們要求參與者從事一個典型的尋常工作日的重覆性數據輸入工作。

他們發現,為時大約3分鐘的暫短休息就能降低心率,並能提高參與者的工作凖確性。因此,只要3分鐘就能起到鎮靜效果。

定期的短暫休息還能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 - 它甚至在持續高壓工作環境中--例如做手術,也是如此。

其中一項研究跟蹤了做複雜腹腔鏡手術的外科醫生。他們發現,和不得不馬不停蹄工作的人相比,那些被要求把一切都暫時放下,每隔半小時就休息5分鐘的外科醫生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較低,而且出錯更少。

雖然我們並不都是外科醫生,但無論工作性質如何,經常停下來稍作休息都很重要。

如果長時間近距離盯著屏幕,會引起眼睛疲勞,還可能會導致視力惡化。

近距離凝視時,眼部肌肉會收縮。它會改變眼睛的曲度,讓你更聚焦於近處的物體。而當你看遠處物體時,這些肌肉可以得到應有的休息,它們可以放鬆,並有助於視力休息。

根據最近對800名大學生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讓眼睛看遠處物體可以減少眼睛疲勞、流淚、幹澀以及視覺模糊。因此,與其不停看手機或是閲讀,要記住把目光移開、走開或者甚至走到戶外,這樣做所受益的則不僅僅是眼睛。

巴爾教授是特拉維夫著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他解釋了讓思緒漫遊的好處。

「休息時,你不想再讓其他事情干擾你。」「思緒漫遊在身心生活中發揮重要角色,或者說具有多種功能:它是創造性思維、改善情緒和決策的有力工具;同時也對心理韌性有幫助,」他說。

心事重重時,會影響大腦的思維模式。如果腦中事情太多,就很難形成創造性連接。這時如果暫時放下工作,走開一小會,就相當於釋放了精神壓力,對情緒和創造力都有好處。

巴爾教授表示,經常稍作休息對醞釀期過程也有用,它會允許大腦有一些「停機」時間來下意識處理一些信息。

研究還顯示,令情緒信馬由繮能對情緒產生明顯影響,有助於頭腦清晰和對付思維反芻(rumination)。

每分每秒都管用

即使短暫地稍作休息也能幫助你重振目標以及恢復注意力。它真能給你加油、提升警覺力,並有助你表現更佳。

因此,即使情況再艱難,也要讓大腦和雙眼稍作休息 - 走開一下,到外面去。即使只有10分鐘也大有裨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3157
家裡用不到的醫材上網賣? 小心你恐觸法了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裡用不到的醫材上網賣? 小心你恐觸法了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年7月24日 週日 下午6: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網路購物方便又快速,隨著疫情影響,更帶動宅經濟熱潮!許多民眾會把家裡用不到或是出國旅行帶回來的商品上網拍賣,像是醫用口罩、衛生棉條、OK繃,以及最近造成搶購的COVID-19快篩試劑等,到底這些醫療器材能不能在網路上販售?

這些醫療器材 網路上可販售

食藥署說明,為保障民眾使用醫療器材安全,衛生福利部於110年4月29日衛授食字第1101601942號公告訂定「通訊交易通路販售醫療器材之品項及應遵行事項」,可在網路販售之醫療器材類別僅限第一等級及部分第二等級醫療器材。第一等級包括一般醫用口罩、OK繃等;第二等級目前開放體脂計、保險套、衛生棉條、月經量杯(如月亮杯、月事杯)等19項產品。

產品未經衛生福利部核准 不能上網轉賣

若想於網路販售醫療器材,除販賣品項有上述限制外,醫療器材管理法也規定,網路賣家或業者都必須先向當地衛生局申請並取得販賣業醫療器材商許可執照;如果是旅行時從國外帶回來預計自用的醫療器材,因產品未經衛生福利部核准,不能上網轉賣。

COVID-19快篩試劑 網路不可販賣

食藥署提醒,前一陣子造成搶購熱潮的COVID-19快篩試劑為第三等級醫療器材,目前只能在藥局、醫療器材商等實體通路販售,不能透過網路或社群平台等通路販售;若擅自在網路上販售快篩試劑,將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18條所為公告之限制規定,處新臺幣3到100萬元罰鍰,提醒民眾切莫以身試法。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3155
他「狂吃生蔥胃穿孔」胃鏡拍到嚇人巨洞 醫籲這類人當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他「狂吃生蔥胃穿孔」胃鏡拍到嚇人巨洞 醫籲這類人當心

轉載:TVBS新聞網 張晏慈 2022年7月16日 週六 下午5:51

不少人愛吃蔥、薑、蒜、洋蔥等調味佐料,不只是入菜的好食材,更有人會直接生吃品嘗原味,不過就有一名70歲爺爺,因為覺得多吃蔥薑蒜有益健康,竟然就狂吃生蔥吃出嚴重胃穿孔,差點演變成腹膜炎。

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鄭以勤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他遇過一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70歲男性患者,長期服用止痛藥減緩症狀,因為聽說蔥薑蒜有益健康,所以平時就會大量吃這些的食物,某次患者腹部非常疼痛,就醫表示「只要吃過生蔥後,胃部都會劇烈疼痛」。

醫師緊急替這位患者照胃鏡,竟發現他嚴重胃穿孔,而且破洞相當巨大,已破到腹膜腔外。醫生警告,胃裡的血塊、胃酸、食物,都可能經由這個胃穿孔,跑至腹膜腔形成腹膜炎,因此立刻對患者進行手術,所幸患者術後復原良好。

鄭以勤也提到,胃潰瘍有時沒有明顯症狀,但食用到刺激性食物後,就可能出現上腹疼痛、腹脹感、噁心嘔吐、火燒心等4大症狀,嚴重還可能吐出血塊,或解便時解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

鄭以勤也說明,蔥、薑、蒜具有抗氧化以及防癌等功能,也是許多料理必備的佐料,不過因為蔥薑蒜等食材其實含有硫化物,對胃部比較刺激,若是胃本身有狀況,更會加重病情。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2576
國人10大死因逾半「共通危險因子」曝! 多數早期症狀不明顯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人10大死因逾半「共通危險因子」曝! 多數早期症狀不明顯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2年7月16日 週六 下午4:30

腰圍過粗、合併三高疾病,這是許多中老年人共同的困擾,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都將成為腦中風等急重症候選人。為此,國健署、健保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預計號召1000家基層診所,於半年內協助10萬名代謝症候群患者遠離疾病威脅。

 

5大共通危險因子 符合3項即是代謝症候群

 

110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10大死因超過一半與慢性疾病有關,分別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就醫,許多患者並未規律用藥。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慢性疾病共有5大共通危險因子:那就是腹部肥胖(以腰圍來判斷)、三高(血壓、血脂、血糖)、好的膽固醇過低等,而5項危險因子中若有3項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

 

罹患這些疾病機率高 防治計畫阻斷慢性病

 


臨床顯示,代謝症候群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也容易引發腦中風及心肌梗塞,務必早期預防,定期回診用藥。

為此,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將基層診所收案、管理、追蹤,透過早期預防、控制管理,阻斷發生慢性疾病的機率。

陳時中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對象為20至64歲的民眾,健康檢查發現患有代謝症候群,先由基層院所醫師協助,評估其慢性病風險因子,依照個人化的健康管理需求,提供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戒菸戒檳、三高管理等健康指導。此外,醫師和病人一起擬定改善目標,定期追蹤和年度評估,掌握個案代謝症候群狀況。

 

40歲以上免費成人預防保健 瞭解自身身體狀況


陳時中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成人預防保健,瞭解自身身體狀況,如果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則應在醫師指導下,管理個人健康,避免引發急重症。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2575
營養師揭「高熱量挫冰配料」前3名全加=2碗飯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營養師揭「高熱量挫冰配料」前3名全加=2碗飯

轉載: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2022年7月9日 週六 下午6:20

炎炎夏日來碗剉冰,清涼又消暑,通常民眾會自選配料,不過營養師提醒,剉冰配料以澱粉居多,不然就是高含糖、高油脂食材,若選到「紅燈區」高熱量前3名配料,一碗剉冰直接超過500大卡,相當於2.7碗白飯。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發文,首先是冰的種類,一般的糖水清冰是110大卡,而牛奶雪花冰是250大卡,熱量直接翻倍;高敏敏建議,如果吃糖水清冰,糖水可用天然代糖水,清爽少負擔、美味也不減。

高敏敏公布配料「紅燈區」前3名,分別是花生245大卡、波霸珍珠195大卡、蜜紅豆/蜜綠豆/蜜花豆195大卡,高敏敏表示,因為蜜紅豆/蜜綠豆/蜜花豆都是蜜過糖的澱粉,熱量自然比較高,建議大家在選擇這種澱粉類的豆時選一種就好了,而花生屬於油脂類,更要注意攝取量。

配料「綠燈區」則有椰果75大卡、蒟蒻53大卡、仙草9大卡、愛玉6大卡,高敏敏表示,以上這些配料比較多膳食纖維,熱量也比較和善,因此吃剉冰想吃得健康無負擔,「紅黃燈區」配料可選1~2樣就好,「綠燈區」可選2樣。

除了熱量之外,含糖量也要注意,衛福部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不超過一天總熱量攝取10%,最好能降至5%,以每日攝取2000大卡為例,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最好更低至100大卡),大約是25-50g糖量=控制在5顆方糖的概念,因此高敏敏建議,點一碗剉冰跟家人朋友一起分食,分散熱量和含糖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1912
鈉攝取過多易發生胃癌、中風》營養師傳授「一張表」輕鬆轉換低鈉調味料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鈉攝取過多易發生胃癌、中風》營養師傳授「一張表」輕鬆轉換低鈉調味料

轉載:信傳媒 編輯部 2022年7月9日 週六 下午2:08

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應< 2,400毫克(即<6克鹽),但調查發現國人平均鈉攝取過多。(圖片來源/congerdesign@pixabay)

鹽是日常烹調中主要的調味料,其中的鈉則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應< 2,400毫克(即<6克鹽),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國人平均鈉攝取過多,這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骨質疏鬆,甚至是胃癌的發生息息相關。

低鈉飲食原則:

居家烹調

1. 選擇新鮮食材,避免醃漬食品(泡菜、醬瓜、梅乾菜、筍乾、雪裡紅、豆腐乳等)。

2. 避免罐頭、加工食品(火腿、香腸、臘肉、鹹蛋、鹹魚等)。

3. 適量使用低鈉調味料,若用富含天然香氣及甜味的食材(香菇、洋蔥、香菜、九層塔、檸檬)或是中藥材(如表一)取代更佳。

4. 少喝湯,尤其是煮過很多食材的火鍋湯。

外食技巧

1. 避免微波食品及泡麵等加工食品

微波食品每份約含3-4克鹽、泡麵每包約含4-5克鹽,等於吃一餐就吃掉超過每日建議量一半的鹽份。

2. 查看營養標示「鈉」

計算時注意包裝所含份數,例如:本包裝含2份,每份鈉含量200毫克,整包吃完的鈉攝取量=200毫克X2份=400毫克=1克鹽。

3. 多原味,少沾醬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營養課 韓侑潔營養師,本文轉載自第367期《新光醫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1911
小強家族剋星!這罐放地上直接消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強家族剋星!這罐放地上直接消滅

轉載:今日新聞NOWnews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2022年7月2日 週六 上午9:55

夏天是蚊蟲大量出沒的季節,而在家中常見的昆蟲之中,蟑螂可說是令許多人聞之色變,而且牠行動快,繁殖力又強,總是讓許多人傷透腦筋。近日,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獨門的除蟑螂的方法,結果一個晚上就看到屍體成山的小強家族,貼文引起廣大迴響。

一名網友在PTT貼文指出「其實抓蟑螂就是那麼簡單,看起來很難但其實不會,昨天我把冰在冰箱過期的維力炸醬處理掉,接著我就直接把罐子放在後院地上,剛剛一看抓到滿滿的蟑螂了,一動都不動呢,全部都掛掉了」。

原PO也解釋這個殺蟑螂的妙招原理「因為未清洗的維力炸醬罐有強烈的香味,容易吸引蟑螂,蟑螂爬進去罐子內後,因為維力炸醬罐內非常油滑,導致進入之後就沒有辦法再爬出,接著油脂便會封閉蟑螂的氣孔,讓牠沒多久後就會窒息死亡」他也補充「這並不是蟑螂吃到維力炸醬罐的緣故,也可以拿一個空罐,裡面放蟑螂愛的,再倒些油也行,也同樣會有這效果」。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回應「哇靠!這招也行喔」、「這個感覺簡單到爆」、「感覺超有用欸.....改天來試試看」、「誰家有過期的維力炸醬,我先收一罐XD」、「生活智慧王,平常都買蟑螂藥很貴嗚嗚」、「竟然可以這樣抓,根本是生活智慧王啊」。(編輯:張嘉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1397
不只熱,「冷」也會中暑! 醫授刮痧要點:出痧就該停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只熱,「冷」也會中暑! 醫授刮痧要點:出痧就該停

轉載: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2年7月2日 週六 下午4:0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動輒37、38℃的炎熱夏天,就算不做任何事情也汗流浹背,在馬路上行走更是酷刑,若不採取一些防暑消暑的措施,非常容易中暑。

中暑分「陽暑」與「陰暑」 出現意識混亂、皮膚乾燥應盡快送醫

中暑是指身體的中樞的體溫調節出現問題,無法正常將熱排出身體,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秀慧表示,可將其分為「陽暑」及「陰暑」,這兩者雖然都是中暑,但原因截然不同,治療方式當然也不一樣,可不要搞錯了。

許秀慧說明,陽暑即是西醫所談的「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的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輕微中暑會出現頭暈、頭痛、臉色蒼白、噁心、大量出汗等;嚴重的話,體溫會超過40℃,有中樞神經異常狀況,譬如意識混亂、情緒不穩、說話不清不楚、皮膚乾燥(因為無法正常出汗)等,這種中暑非常危險,必須趕緊送醫。

比起陽暑,現代人中陰暑狀況更常見。許秀慧解釋,「陰暑者,陰暑而受寒者也。」意思是說,用錯誤的解暑方式導致,舉例來說,原本在戶外的高溫環境下,一下子進入低溫涼爽的冷氣房;或者是大汗淋漓的狀況下,突然喝大量冷飲或沖冷水澡,使皮膚表面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縮,引起散熱不良,導致中暑。

中暑刮痧有訣竅 補充溫水助代謝

然而,不少人會利用刮痧除暑熱,但許秀慧強調,僅適用於中陽暑的狀況。準備刮痧時,先用乳液或是按摩油塗抹皮膚,輕輕刮即可,直到出現紫紅色痧點就應停止;刮完後,因為毛孔打開,體內熱氣、水分都會散失,這時一定要喝杯溫開水,不僅補充流失的津液,也有助代謝物排出。

刮痧的方向,應從「督脈」開始刮,沿著脖子、肩膀、背部,由上往下瓜;接著刮「膽經」,沿著肋間往背部邊緣刮;最後則是刮膀胱經,由上往下刮。

降暑食物立大功 避免中暑這樣做

若無法進行刮痧者,許秀慧建議可吃降暑食物,最為推薦的是西瓜,因其具有清熱生津效果,水分含量也高;或者可以喝點綠豆湯加上蓮子,酸梅湯、綠豆薏仁湯的消暑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因為降暑食物通常較為寒涼,症狀解除後就不宜多吃了。

若要避免中暑,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應每小時喝2至4杯的水,每杯240c.c.,每天至少2000c.c.,且盡量不要在正中午時段運動或工作;不慎出現嚴重的中暑症狀時,應立即送醫,在送醫治療前,盡可能在30分鐘內替患者降溫,如: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脫掉多餘的衣物、若沒有出現噁心、意識不清的狀況,可以喝點運動飲料或0.1%的食鹽水補充電解質及水分、讓患者平躺,下肢高於頭部位置,有助血液回流,或者準備泡冷水的冰毛巾,敷在患者頸部、腋下、鼠蹊部等溫度較高的位置,也可持續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直到救護車來。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1395
吃飽撐著還要狂塞食物?心理師警示「多重快感」讓你忘了心裡苦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吃飽撐著還要狂塞食物?心理師警示「多重快感」讓你忘了心裡苦

轉載:優活健康網 編輯部 2022年6月25日 週六 下午6:00

心情好也吃,不好也吃,如果你習慣用吃來解決焦慮煩躁,即使理智上知道該停了,再吃下去對身體不好,卻忍不住一直把食物送進到嘴裡,很多人總以為是料理太美味了,或自嘲太貪吃,但諮商心理師莊博安在《慢性焦慮》卻在書中分析,這種「情緒性進食」也是慢性焦慮的體現,其實心理正在求救。以下為原書摘文:



情緒性進食──用進食來消化情緒

在沒有意識的狀況下,慢慢養成了用吃東西來減緩焦慮的習慣。情緒性進食的狀況,每個人、每天都有可能碰到。

因為焦慮煩躁,而透過某些行為來減緩。嚴重時,變成一種理性知道自己很奇怪,但情緒上覺得就是需要這些行為,讓自己安心。

這樣的強迫性,幾乎在所有人身上都會出現。上述演變為各種精神疾患是較為極端的例子,但情緒性進食的狀況,每個人、每天都有可能碰到。

吃飽了,還是往嘴裡不停塞東西?!

如同有些人在工作非常鬱悶時,週五晚上到居酒屋打定了今晚就是要喝醉;半夜感到無聊時,找不到事情做,又不想睡覺,特別想找東西來吃;心裡特別難受時,就算吃飽了還是往嘴裡不停地塞東西。

「用進食來消化情緒」常常變得合理。覺得只是想喝醉、吃個消夜、不小心吃太飽,似乎是大家會有的狀況。

但大家都有,不代表就是合理。尤其在有明顯壓力或負面情緒時,這些時刻的吃東西,更需要有所覺察。

了解自己是否在沒有意識的狀況下,慢慢養成了用吃東西來減緩焦慮的習慣,而延伸出腸胃功能或其他身體器官的傷害。

這是慢性焦慮的一大特點。

例如以下的例子:

「我最近吃得特別多,這不太對勁。胸悶的狀況也變嚴重。」

我和Fiona已經諮商一年多。現在的她能夠意識到自己和女友相處不順時,會有一種傷害自己身體的模式,從原本的割腕到飆車,又從喝醉酒到最近的暴飲暴食。

「你很快地發現自己又陷入相同的模式。每當你壓力特別大時,會尋找一種能快速得到緩解的方式,即使你知道這樣不好。」

對Fiona來說,有人能反映她的狀況非常重要,因為她從小遇到困難時,就只會被趕著去解決問題,但心中的害怕卻沒人看到。

「對,我覺得最近只要一吃東西就會吃很多,多到我都覺得太誇張了。我的胃都快爆掉了,但我沒辦法停止把食物送進嘴巴。」



為避免痛苦,只好麻痺自己

許多人痛苦時只會執行一件事情:麻痺自己。

「好像你之前說的會強迫自己喝酒。你需要有一樣東西,讓你分心,才不會讓你感到想離開女友和媽媽。」

「我想要離開她們,可是又不能沒有她們。我不想再思考的時候,最近就變成買很多食物。一直吃的當下,暫時能忘掉這些煩惱。」

吃東西帶有多重快感。能讓嗅覺和味覺被刺激,也可以透過咀嚼和吞咬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尤其是人在焦慮時,特別需要這些感官被激發,以減緩內在的複雜感受。

有些時候,甚至會進入放空、恍神狀態的吃。即使已經吃飽了,仍然往嘴巴塞東西。

他需要持續執行這個被刺激的行為。只要一停下來,就會感到無盡的空虛。



因為羞愧感,不敢求助

飲食心理疾患有很多種,會有暴食和催吐等狀況,往往也讓人感到自己的行為很奇怪,不敢求助。

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習慣了用飲食行為處理情緒。

剛開始不太有自覺,但當他感覺到自己與他人不一樣時,常會有強烈的羞愧感,而更不敢求助。

(本文摘自/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寶瓶文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0813
每年超過400萬人因空汙死亡! 研究認證「有效排毒食物」曝:胡蘿蔔、芹菜都在內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年超過400萬人因空汙死亡! 研究認證「有效排毒食物」曝:胡蘿蔔、芹菜都在內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2年6月25日 週六 下午4:30

空氣汙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每年造成超過400萬人死亡,在美國加洲的許多城市和其他洲的主要城市,都因為空氣品質不好而臭名昭著。但發表在《營養生物化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的1項研究發現,多吃胡蘿蔔、芹菜、巴西里(parsley,又名洋香菜、歐芹或荷蘭芹),及歐洲才有的parsnips歐洲蘿蔔等蔬菜,有助於減輕空氣汙染帶來的負面影響。

 


汽車排煙存有丙烯醛 對人體肺部、皮膚有刺激性


根據研究,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科學家發現,多吃胡蘿蔔、芹菜等類別的蔬菜,可以保護身體免受丙烯醛(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積累。丙烯醛是1種有害物質,對肺部和皮膚有刺激性,且具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大量存在於香菸煙霧和汽車排放的煙霧中。


胡蘿蔔、芹菜可排毒 減輕丙烯醛傷害


由德拉瓦大學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行為健康與營養助系助理教授Jae Kyeom Kim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植物營養素含量高的植物性蔬菜,能夠減輕丙烯醛的毒性作用。

Jillian Trabulsi博士指出,芹菜類蔬菜可以防止丙烯醛引起的損傷和發炎症狀,因為在肝臟中,蔬菜可以促進丙烯醛轉化為水溶性酸排出體外。簡單來說,芹菜類蔬菜能透過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來幫助身體解毒,而且每天只需不到2杯蔬菜即可完成這種排毒過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70811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