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TVBS新聞網 謝宜倫 新聞中心 陳宥翔 2025年7月12日 週六 下午10:53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新加坡的發展正邁向新里程碑,2025年4月將有新廠開幕啟用,預計一年後開始量產。這座22奈米代工廠計劃月產3萬片,主要製造手機顯示晶片及物聯網高效能晶片,預計創造700個工作機會。在全球AI浪潮席捲下,新加坡憑藉國際化環境、優質生活條件及穩定經濟環境,成功吸引台灣半導體企業進駐。過去十年,半導體對新加坡GDP的貢獻從2014年的2.8%增至5.6%,產值從489億新幣攀升至2022年的1567億新幣,全球10%的晶片來自新加坡,顯示其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地位。
在新加坡工作的台灣工程師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與感受。主任工程師范喬帆表示,新加坡的國際化環境、多元文化體驗、優質安全的生活環境以及完善的儲蓄和退休計劃都是吸引他的因素。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穩定的經濟環境和強大的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促成了過去十年產業的蓬勃發展。
工程師林語恩則分享了她在新加坡工作的適應過程。她提到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地方,公司裡有來自不同地區的同事。初到新加坡時,語言是最大的挑戰,而新加坡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比台灣快很多,需要時間適應不同的工作步調和溝通方式。這些台灣工程師在新加坡工作5到10年後,已經很習慣當地的生活與步調,能與同事們融洽相處。
台灣半導體企業不僅吸引台灣人才,也吸引了當地人才加入。新加坡工程師林嘉豪表示,他畢業時就對半導體有興趣,想嘗試在台灣公司工作。聯電新加坡廠長戴錦華強調,他們的研發團隊與台灣總部密切合作,開發特殊技術。此外,他們積極與當地大學、理工學院和公益教育學院合作,最近還與義安理工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參與課程設計,讓學生更早了解半導體產業。
在半導體公司內部,科技元素無處不在。,展現科技公司的特色。工程師這個職業也吸引了許多學生爭相加入。日月光工程師分享了他作為新人的經驗,他遇到問題時會向他人請教,與同事互相學習完成任務,並為自己身為工程師感到自豪。
在封測廠房中,工作人員負責挑出有瑕疵的晶片,這是半導體產業的關鍵環節。所有人都需專注監控機器運轉狀況。晶片封裝測試場的機台,可在50秒內將溫度從25度提升至130度,用於測試晶片在極限溫度下的性能。AI發展使封測廠受益,它們在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廠將業務擴展至東南亞,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關稅問題。新加坡政府計劃投資約10億新幣(約7.4億美元)建立新的半導體研發中心。馬來西亞也宣布在未來10年內投入至少53億美元培養人才和本地公司。東協其他國家各自發揮優勢:越南擁有豐富稀土礦藏,菲律賓提供年輕且廉價的勞動力,泰國成為最大汽車生產國,印尼則擁有電動車所需原料。
東南亞各國正逐步建設基礎設施並培養人才,各界看好這一地區成為下一個半導體發展重鎮。當地政府積極推動,不僅幫助台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還促進整個東南亞半導體產業的提升。相信不久後,這裡將成為全球另一個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樞紐。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