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瀏覽26,491|回應250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關上濾鏡就焦慮,你的孩子也有「美肌濾鏡症候群」嗎?

轉載: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黃敦晴 2023-03-14 12:22

拍照、在社群媒體分享照片、視訊時,一定要開美肌、濾鏡、或先修圖過嗎?不只是大人,這樣的孩子也愈來愈多了,他們脫掉口罩後,要怎麼面對與接納真實的自己,以及對別人看到自己真面目的反應呢?讓人瞬間變美的科技背後,還隱含了更多心理健康的危機。

隨著疫情減緩,脫下口罩後,還習慣嗎?不只大人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孩子也需要時間適應沒有口罩、瞬間失去隔離與保護、甚至以真面目示人的日子。

對於拍照、視訊、錄影或直播時常常使用美肌、濾鏡、打光功能的人,在不戴口罩後,更是如此。

美國奧爾布賴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心理系主任席德門(Gwendolyn Seidman)與副教授費根森(Keith Feigenson)在《今日心理學》共同撰文指出,隨著各種 app 推出濾鏡、美肌、修圖等功能,科技使人在鏡頭裡瞬間「變美」的功能也愈來愈強大,但卻可能帶來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大量在 IG 等社交媒體上曬出美照、或是用抖音等內建濾鏡功能呈現自我的青少女。

變美,有什麼不好呢?問題不在變美,而在濾鏡裡的圖像與真人的距離愈來愈大,甚至可能已經完全改變了人臉的樣子,而且使用情況實在太普遍,不只是青少女、還有老師、父母等長輩。

太常用濾鏡,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

首先,這讓很多人猶豫要不要用美肌、濾鏡功能,特別是期待得到社群認同與正面評價的人。

如果不用這些功能,可能要面對照片或影片中的自己沒有那麼漂亮,而且跟很多人不一樣,甚至可能會被別人品頭論足。光是解釋,就是一番工夫。

如果用了濾鏡,自己也習慣看到那些美化過的自己,當他們照了鏡子看到真實的自己時,可能會很不習慣鏡中的人像,不熟悉真正的自己,甚至覺得自己看起來很糟、落差很大而難受。而且,當他們要以真面目面對別人時,也會在心裡擔心別人看到真人與濾鏡後的落差與感受。

此外,光是常常用美肌、濾鏡或是修圖等行為,就會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他們的文章引述了杜克大學與普渡大學的調查指出,比較常用濾鏡、軟體編輯自己的照片的人,對於自己的身材與外觀比較不滿意。此外,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常對自拍照片修圖的人,對於自己的臉蛋比較不滿意,而且較常有負面心情。

兩位心理學家還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濾鏡與美肌等功能的設計,常常基於特定的種族與審美觀,無法因人而異,所以反映出來的是單一的美感。但世界上的人與美各有千秋,不該只有一種標準與喜好,也不該以此定義每個人的美醜、看起來應該怎麼樣。這不但扭曲了美感,也扭曲了價值觀,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

用與不用濾鏡,都有問題。那麼,該怎麼辦呢?

兩位心理學家建議,大人若發現孩子有使用濾鏡的習慣,要跟他們談談濾鏡這件事。例如,聽他們說他們使用的方式、原因、觀察與感想,也對他們解釋美肌、濾鏡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就像一般社群媒體裡看到的貼文很片面、不是全部的真實一樣。

另外,還要說明濾鏡與美肌功能對於什麼叫做美的單一標準與偏見,讚美孩子天生的優點,希望他們喜歡自己,也能夠肯定人們外觀的多元化與不同的美感。

作者提醒,在教育體系中,愈來愈多人留意到數位溝通與社群媒體的儀節、霸凌、安全等議題,以保護孩子,卻忘了這些 app 的濾鏡等相關問題也會對孩子帶來傷害,甚至更嚴重的自我內在衝突。

或許,這也該從拍照時無法關掉濾鏡的大人開始做起。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4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1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關上濾鏡就焦慮,你的孩子也有「美肌濾鏡症候群」嗎?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上濾鏡就焦慮,你的孩子也有「美肌濾鏡症候群」嗎?

轉載: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黃敦晴 2023-03-14 12:22

拍照、在社群媒體分享照片、視訊時,一定要開美肌、濾鏡、或先修圖過嗎?不只是大人,這樣的孩子也愈來愈多了,他們脫掉口罩後,要怎麼面對與接納真實的自己,以及對別人看到自己真面目的反應呢?讓人瞬間變美的科技背後,還隱含了更多心理健康的危機。

隨著疫情減緩,脫下口罩後,還習慣嗎?不只大人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孩子也需要時間適應沒有口罩、瞬間失去隔離與保護、甚至以真面目示人的日子。

對於拍照、視訊、錄影或直播時常常使用美肌、濾鏡、打光功能的人,在不戴口罩後,更是如此。

美國奧爾布賴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心理系主任席德門(Gwendolyn Seidman)與副教授費根森(Keith Feigenson)在《今日心理學》共同撰文指出,隨著各種 app 推出濾鏡、美肌、修圖等功能,科技使人在鏡頭裡瞬間「變美」的功能也愈來愈強大,但卻可能帶來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大量在 IG 等社交媒體上曬出美照、或是用抖音等內建濾鏡功能呈現自我的青少女。

變美,有什麼不好呢?問題不在變美,而在濾鏡裡的圖像與真人的距離愈來愈大,甚至可能已經完全改變了人臉的樣子,而且使用情況實在太普遍,不只是青少女、還有老師、父母等長輩。

太常用濾鏡,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

首先,這讓很多人猶豫要不要用美肌、濾鏡功能,特別是期待得到社群認同與正面評價的人。

如果不用這些功能,可能要面對照片或影片中的自己沒有那麼漂亮,而且跟很多人不一樣,甚至可能會被別人品頭論足。光是解釋,就是一番工夫。

如果用了濾鏡,自己也習慣看到那些美化過的自己,當他們照了鏡子看到真實的自己時,可能會很不習慣鏡中的人像,不熟悉真正的自己,甚至覺得自己看起來很糟、落差很大而難受。而且,當他們要以真面目面對別人時,也會在心裡擔心別人看到真人與濾鏡後的落差與感受。

此外,光是常常用美肌、濾鏡或是修圖等行為,就會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他們的文章引述了杜克大學與普渡大學的調查指出,比較常用濾鏡、軟體編輯自己的照片的人,對於自己的身材與外觀比較不滿意。此外,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常對自拍照片修圖的人,對於自己的臉蛋比較不滿意,而且較常有負面心情。

兩位心理學家還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濾鏡與美肌等功能的設計,常常基於特定的種族與審美觀,無法因人而異,所以反映出來的是單一的美感。但世界上的人與美各有千秋,不該只有一種標準與喜好,也不該以此定義每個人的美醜、看起來應該怎麼樣。這不但扭曲了美感,也扭曲了價值觀,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

用與不用濾鏡,都有問題。那麼,該怎麼辦呢?

兩位心理學家建議,大人若發現孩子有使用濾鏡的習慣,要跟他們談談濾鏡這件事。例如,聽他們說他們使用的方式、原因、觀察與感想,也對他們解釋美肌、濾鏡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就像一般社群媒體裡看到的貼文很片面、不是全部的真實一樣。

另外,還要說明濾鏡與美肌功能對於什麼叫做美的單一標準與偏見,讚美孩子天生的優點,希望他們喜歡自己,也能夠肯定人們外觀的多元化與不同的美感。

作者提醒,在教育體系中,愈來愈多人留意到數位溝通與社群媒體的儀節、霸凌、安全等議題,以保護孩子,卻忘了這些 app 的濾鏡等相關問題也會對孩子帶來傷害,甚至更嚴重的自我內在衝突。

或許,這也該從拍照時無法關掉濾鏡的大人開始做起。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7923
睡前故事推薦:精選幼兒短篇睡前故事&睡前故事技巧分享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睡前故事推薦:精選幼兒短篇睡前故事&睡前故事技巧分享

轉載: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 2023-03-13 18:22

睡前故事該怎麼選?為了讓小寶貝們趕快上床進入睡眠狀態,為他讀一篇睡前故事,是非常有幫助的方式,親子共讀床邊故事並特別沒有年齡限制,我們甚至鼓勵你從小朋友 0 歲開始就能開始嘗試。

而目前市面上的睡前故事選擇豐富,還是新手父母的你該怎麼選睡前故事呢?閱讀睡前故事時又有那些技巧呢?

本篇文章除了會推薦你,5 篇適合和小朋友一起聆聽的睡前故事外,更將與你分享睡前故事的閱讀與挑選技巧,希望能幫助你建立與小朋友的親密時刻,好好享受親子時光。

小朋友睡前故事推薦清單

讓小朋友透過閱讀童話故事或是聆聽睡前故事,能幫助小朋友建立閱讀習慣,更有助於小朋友發展同理他人的能力,提早孰悉待人處事的道理,

親子天下有聲書是結合了童話故事及民間故事有聲書外,更精選了多個適合兒童的睡前聆聽的專輯:

  • 卡林巴搖籃曲系列 
  • 晚安故事 系列 
  • 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 
  • 母雞奶奶晚安故事系列 
  • 晚安故事摩天輪 系列 
  • 睡覺囉 - 媽爹版 
  • 一起說故事 系列 
  • Peggy 的睡前故事

我們接下來會在這些專輯中,聽出7適合小朋友聽的床邊睡前故事,並且同步放上睡前故事的試聽按鈕,讓新手父母有個好的開始。

給爸媽的7個睡前故事技巧分享

能夠在睡前讀個睡前故事給小孩聽,是共享親子時光的最好辦法之一。英國知名的書籍出版社企鵝出版社,曾在一次與英國最大的兒童閱讀慈善組織BookTrust的專家訪談中,提出7個讓家長掌握睡前故事的技巧

睡前故事技巧 1:睡前故事從零歲就能開始

想要念睡前故事給小朋友聽,可以從 0 歲就能開始。

你完全不用擔心寶寶還聽不懂故事內容,只要讓他靠在父母身邊,隨著呼吸起伏聽著父母念著睡前故事的嗓音,就能讓他的身心漸漸放鬆、順利入眠。

除此之外,越早讓寶寶習慣聽故事,將有助於寶寶在長大後發展出閱讀的好習慣,因此即早開始念故事對小朋友是絕對有好處的喔!

睡前故事技巧 2:讓睡前故事成為一種習慣

持續而穩定地與小朋友養成一起閱讀故事的習慣,能幫助小朋友建立「一天已經到了尾聲,是時候睡覺了」的儀式感,每

當和爸媽一起完成這項任務,會讓小朋友感到滿足,有個一天完美的結束。

如果從小養成規律,將有助於語言、讀寫還有情感能力發展,讓孩子成為一個富有同理心且快樂的人。

睡前故事技巧 3:讓小朋友做好就寢準備

睡前儀式感的建立,從念睡前故事之前就開始養成。

唸故事前,請先幫小朋友都穿上了睡衣、刷了牙做好隨時就寢的準備,在唸完故事以後就可以直接入睡。

在事前準備的同時,我們也鼓勵父母可以在這時候和小朋友討論,今天要讀的睡前故事是什麼內容,試著去了解他們有甚麼想法,有助於建立起對故事的期待,也能擁有讓人一天滿意的尾聲。

睡前故事技巧4:挑選適合的睡前故事

不知道該讀哪本故事嗎?直接問問小朋友的想法吧!

不管是小說、圖畫書還是漫畫書都可以,只要是他們喜歡或有興趣的故事,唸起來都會很有成就感的!

如果家裡的小朋友還小沒辦法表達意見,那麼我們建議你可以往色彩鮮明、充滿簡單易懂的插圖、摸起來柔軟的書籍(如布書)等方向去挑選。

即便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聽不懂故事的內容,至少他們還可以藉由色彩、語調和觸感等感官刺激產生印象。

內容方面,則可以選擇有很多壯聲詞的故事,這類充滿節奏感、重複性聲音對還在牙牙學語的嬰兒能達到類似搖籃曲的效果,

建議父母在念睡前故事時,可以用比一般說話更慢的速度閱讀,讓寶寶更能聽清楚發音留下印象,更容易建立閱讀然後就寢的習慣。

如果小朋友已經大到可以自己選擇,那麼就帶他們去圖書館或書店一起挑選,父母們跟著小朋友一起嘗試不同類型的故事,享受探索的樂趣。

睡前故事技巧 5:建立放鬆身心的環境

決定了內容以後,選擇念故事的場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找個舒服的角落,可以是沙發上或者是床上,只要能夠舒服、安心地靠在一起、翻著書,讓彼此靠著輕鬆閱讀的空間都可以。

一起遠離干擾,創造親子談心的專屬時間!

睡前故事技巧 6:放開來!好好玩

雖然是睡前故事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小朋友進入夢鄉,但你不需要總是用緩慢柔和的口氣來閱讀,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享受相處的時光。

我們鼓勵你多配合故事角色的個性,即興發揮,可以是誇張的動作或有趣的語調,只要讓小朋友和自己都開心就好,你會是他眼中最棒的說書人。

睡前故事技巧 7:盡情享受你們的專屬時間

一旦決定了內容,就好好享受彼此的閱讀時光。

如果小朋友已經夠大了,能夠了解書中的意涵,就讓他們自己拿著書、自己翻頁,你只需要在旁邊陪著他閱讀。

如果還是寶寶就讓他靠著你,好好聽著讓他安心的嗓音,讓興奮的心情得到安撫,充分放鬆,共度美好的時光。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7921
日曆紙上的圖畫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曆紙上的圖畫

轉載:中時新聞網 馮國瑄 2023年3月9日 週四 上午4:10

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個月才回家一趟,平常只能打電話。

話筒裡,爸爸的聲音從很遙遠的地方傳來,貼在我耳畔,既疏離又親暱,他預告:「下禮拜四,把拔要回去看你囉。」下禮拜四?當時我讀幼稚園小班,對「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我根本不曉得「下禮拜四」是什麼意思?只有默默記住「下禮拜四」這個詞,打算掛電話後再去問阿公。 下禮拜四。下禮拜四。心裡的困惑讓我在電話這頭安靜了下來,爸爸那邊的話題好像也枯竭了,他輕輕揚起聲音問:「還有什麼話,想對把拔說嗎?」說這句話就表示爸爸要掛電話了。

每當發現爸爸要掛電話,我的喉頭總會湧起一陣酸意,像是一股氣流卡在喉嚨,想大聲叫出來,卻又怕爸爸擔心所以強忍住。我深吸一口氣,眼睛痠熱,輕輕說一句:「把拔我好想你。」電話那頭似乎笑了,心滿意足地笑了,爸爸說:「兒子,我也很想你。」

那個年代沒有手機,爸爸住在宿舍也無法使用室內電話,他總是跑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回家。我的腦袋始終儲存著一幅清晰畫面:寶藍色的夜空,花蓮入夜後的海灣,灣岸的遠處有一排餐廳熱鬧的燈火、還有喝醉的人大聲喧嘩的笑聲;而海灣這一頭卻是安靜寂寥,黑色的海浪一波一波撲上岸,岸邊暈黃路燈下,矗立一座紅色電話亭。太平洋黑暗無邊無際的海面,孤單隨時都要湧進這座電話亭。我爸鑽進亭子裡,投下一枚枚硬幣,嗡嗡嗡、嗡嗡嗡……我接起電話,爸爸聲音後面,總會有一片黑色海浪的背景音。

我爸回來時,告訴我許多關於海邊的故事。他說,他住在宿舍想吃水果,去水果攤滿了一袋撞傷的小蘋果,他說買受損的水果比較便宜。他捨不得分給其他人吃,所以拎著這袋水果,跑去海堤,一口氣啃光整袋蘋果。那是一段孤寂的時光,媽媽過世了,我和姊姊被帶回阿嬤家寄養,我們家被迫拆散。好久好久才能見一次面,平常只能靠昂貴的長途電話聯繫,電話裡不時傳來哐啷一聲錢幣跌落的聲音,公共電話提示我們該投錢了,否則就要切斷電話。

有時爸爸來不及說再見,他的聲音便切斷,消失在一片黑暗之中,被黑色大海捲去一樣,吞沒太平洋,像媽媽死掉一樣,再也看不到他。我是太多幻想也太容易感傷的小孩,我莫名為此哭起來。

下禮拜四。下禮拜四。阿公幫我在日曆紙上畫圖,告訴我每天撕掉一張,撕到畫圖的那張紙,一台藍色小轎車,駕駛座車窗伸出男人上半身,對我們笑著揮揮手,那天就是下禮拜四,爸爸就會回來。我每天爬上椅子認真撕去一張紙,然後作弊翻到畫圖那張紙,盯著阿公畫的那個男人,希望他趕快出現。我始終覺得我的童年很漫長很漫長,因為我總是在等待。

終於等到爸爸要回來那天,他早上就打電話回來,告訴我們要出發了。他開著一輛破舊的雷諾小車,從太魯閣入山,車子就在窄小的山路轉啊轉,轉到合歡山,再轉到清境農場,一座一座大山變成綠色的高蛋糕,他沿著蛋糕的邊緣開車,一圈一圈爬上去,翻山越嶺,再從台中轉高速公路回來,等到他的車子回到小鎮,往往也都傍晚五六點了。

可是有時候,他會回不來。下大雨或者颱風過後,中橫容易山崩,就像暴力掘開鮮奶油蛋糕,巨石般的海綿蛋糕與泥沙般的鮮奶油,把回家的長路搞得滿目瘡痍,爸爸開到一半就回不來了,只能折返,用路邊公共電話傳回這個悲傷的消息。

我坐在餐桌邊緣,還在等他回來開飯,阿公卻婉轉告訴我這件事。阿嬤為了爸爸回來,加了好多菜,滿桌的佳餚,這下子應該吃不完。阿公似乎預知我會哭出來,輕輕挲著我頭髮:「你母湯哭喔。」

這樣不定期的,爸爸回不來的恐懼縈繞著我。我常常做惡夢,夢到豪雨的山路,爸爸困在車陣裡,雨刷來不及刷開淋下來的水幕,鬆軟的山壁吃進太多水,土石滑動,又像海綿蛋糕崩下來,把他活埋進去。

我嚇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

黑暗中,我聽到勻稱悠長的鼾聲,是爸爸的鼾聲。爸爸睡在我身邊,疲憊過度,整個人睡死了。我驚奇看著,他的臉,他的身體。但叫不醒。我像一隻小狗,蜷在他身邊,挨著他的手臂,又安心地睡了。隔天早上,爸爸還在睡。我跑進廚房找阿嬤,阿嬤攪著瓦斯爐的熱粥,漫不經心告訴我,昨晚爸爸從中橫下來後,又改道蘇花公路,從台北連夜繞回來。回來看我。

我走進客廳,牆上日曆紙,還是昨天舊的那張,停留在禮拜四。圖畫上,藍色的車,男人半身鑽出車窗,伸著長長的手臂,笑著咧嘴對我招手。爸爸回來了,他真的守信用回來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7191
新北推定點臨托 臨時有事免煩惱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北推定點臨托 臨時有事免煩惱

轉載:中時新聞網 葉德正/新北報導 2023年3月8日 週三 上午4:10

雙薪或單親家庭常有臨時托育需求,但臨托機構難尋,新北市社會局推動「定點臨托補助計畫」,只要是合格保母就能夠在社區或地點接受臨托,社會局將補助設備、租金與教材等費用,每案最高10萬元,也能免去托育機構需要立案的法令規定,希望家長放心生,孩子有人幫你顧,目前已有淡水1處提出申請。

新北市托育機構有1485家,居服托育中心13家,保母也有6808位,希望滿足家長托育需求,但新北市家庭型態多元,城鄉差距大,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就醫、就業或求職等突發情況,需要臨時托育孩子,常找不到人協助照顧。

社會局今年推動「定點臨托計畫」,除登記的法人、機構、團體或學校,合格保母也能夠申請設置定點臨托,如住家社區內,只要有合適空間,經社會局環境評估後,都可以作為臨時托育的場所。

社會局兒童托育科長林秀穗表示,成立托育機構依照法規需要立案,但若是透過合格保母申請的居家照顧,可免去法規限制,但是收托人數就會減少,如每時段收托人數至多4人,其中未滿2歲者至多2人。

林秀穗說,目前已有淡水1處提出申請,主要是由一群保母組成的協會,地點設置在淡水捷運站周邊,希望可以提供家長臨托的選擇,目前籌備中。林秀穗說,家長如有需求,可上新北市「新北市育兒資訊網」預約,將協助找到最近、最適合的保母。

社會局也說,新北市今年也增加弱勢家庭臨托補助金額,送至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人員托育,由每小時補助120到140元,提高180到200元,以臨托每小時收費230元,家長等於只要支付50元。

另也增加居家托育人員夜托補助,補助每名兒童每小時200元,如屬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兒童則是220元,以目前夜間臨托每小時收費290元,一般家長只需支付90元。

社會局說,夜托補助及臨托補助每年各補助240小時為上限,合計每年最高可補助480小時;今年也增加增加單親家庭為補助對象,提供單親家庭托育支持。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7190
《娛樂世界》李心潔放羊式育兒 見孩撒奶粉壓怒氣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娛樂世界》李心潔放羊式育兒 見孩撒奶粉壓怒氣

轉載:時報資訊 2023年2月25日

【時報-台北電】金馬影后李心潔與楊采妮、梁詠琪等人成立的「小黃花基金」,推出系列紀錄片《孩子,你好嗎?》探討孩子的教育,24日她來台造勢並分享為人母的心路歷程。

李心潔昨表示,20幾歲事業如日中天,因為嫁給導演彭順,突然有了一個繼女,要當媽、心裡很多怨氣,「要放棄事業全心當媽,講得容易但心裡有很多問題,因為孩子很慢,但住香港什麼都急躁,每天都要快,我剛帶我女兒時很凶。」

盼小孩開心過日子

以前的李心潔,執著、自我中心強、要求高,希望孩子變成「想像的樣子」,後來女兒對她說:「媽媽妳一點也不快樂。」她才決定尋找讓心靈平靜的方法,定時會禪修、冥想,禪修讓她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事情,跟孩子一起變慢。

她笑說,現在帶雙胞胎兒子已是「放羊模式」,有回雙胞胎兒子把奶粉撒滿房間,她看到雖崩潰,但立刻轉念,「小孩不認為這是錯事,一切都是玩。」然後好聲好氣地說:「下次不可以再這樣了,清理乾淨就好。」女兒也感受到她的轉變,「我每次要去禪修她都好高興。」她只希望孩子能開心過每一天。

拉著父母來台修行

對現階段的李心潔來說,父母過得快不快樂是最重要的事,她的父母很早就結婚,生下4個小孩,忙到沒機會找到一起生活的方式,她兒時父母關係不是很和諧,這也影響她對愛的探索,「不是因為愛彼此才結婚生小孩嗎?但為什麼會造成彼此的痛苦和傷害?我想找到這個答案送給他們。」李心潔後來拉著父母一起禪修,疫情前,父母仍會固定和她一起到台灣修行。

至於老公彭順,李心潔笑稱他靜不下來,夫妻有試過一起冥想,但彭順坐不住,只好她在裡面禪修,老公在外頭當義工,「或是我去禪修,他會帶小孩,用這方式支持我。」(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報導王思穎)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6878
兒盟調查:愈大愈不快樂 高中壓力是國中的近2倍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兒盟調查:愈大愈不快樂 高中壓力是國中的近2倍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3年2月22日 週三 下午7:12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2日電)兒福聯盟今天公布2023青少年憂鬱調查,發現孩子「愈大愈不快樂」,高中生的壓力指數(16.0%)將近是國中生(8.2%)的2倍。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呼籲,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場域,也是最依賴的避風港,應多加重視青少年情緒議題,在孩子的心情陰天下雨時,可以張開保護傘,正向的陪孩子走一段,包括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勵及協助、增加兒少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檢查等。

兒福聯盟指出,前三名壓力來源分別為學校課業、未來前途及交友人際,其他包含容貌外表、家庭經濟、親子關係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議題。

值得關注的是,兒福聯盟指出,調查中有近2成的學生表示十分擔憂身體健康與疾病侵害,足見疫情持續延燒三年,對兒少身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和影響。

調查發現,青少年自評有1成7憂鬱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嚴重8.1%、極為嚴重8.9%),其中高中生更高達2成3。

兒福聯盟進一步調查「學生們認為自己較為缺乏的支持項目」,近3成學生認為父母鮮少對外表現出以自己為榮,也有孩子覺得平時很少得到父母稱讚,或是當自己需要有人引導、幫忙做出決定時,父母總是缺乏耐心陪伴。

若是比較老師、同儕及家長,兒福聯盟發現,相較於老師與朋友,青少年認為自己較少得到父母的支持。統計台灣目前有近4成青少年既沒有具備足夠的社會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社會支持,導致這些孩子的嚴重憂鬱程度比例高達23.7%。

白麗芳表示,除了升學壓力,青少年在成長階段中會持續面對家庭、同儕及自我等不同方面的挑戰,若能經由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團隊精神發展出足夠的「社會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功能。

兒福聯盟今天舉辦「2023青少年憂鬱報告發布」記者會,針對全台12至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的壓力指數(16.0%)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2倍之多。

兒盟提供少年專線0800-001-769和LINE@youthplus_cwlf線上聊服務,讓13-18歲的孩子可以隨時找社工訴說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另外,兒盟也設置親職教養專線0800-532-880,由專業社工傾聽家長的教養困難,一起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6089
理財媽媽實踐STEAM教學,把理財變得好好玩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理財媽媽實踐STEAM教學,把理財變得好好玩

轉載:馬哈理財遊樂園 2023年2月22日 週三 下午5:00

文/馬哈老師(moneybar / i玩錢網站創辦人)

「孩子,我們一起來蓋房子,看誰蓋得快」,這是一款城市記帳的APP,讓記帳這件事變得有趣又好玩。

「媽媽,妳要給我3萬元過路費,因為妳經過我家的土地」,這是地產大亨的桌遊的遊戲規則,讓孩子體驗買地、蓋房,萬一不小心過度投資還可能面臨破產的問題。

當STEAM遇上理財,讓孩子開心的學習理財知識

為了引起孩子對於金錢知識的興趣,我常將財商教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學理財這件事變得簡單又好玩,該如何進行?建議可以結合目前最火紅的STEAM精神陪孩子一起學理財。

首先我們來認識什麼是「STEAM」。STEAM是一個以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Arts 和 Mathematics 為基礎的教育模式,目的是讓學習者透過實際的過程,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方面的理解能力。

而當STEAM遇上了「理財」,父母如何落實STEAM精神教孩子理財呢?

我過去親子共學的財商教育,其實跟STEAM精神不謀而合。例如:記帳,透過「城市記帳APP」體驗式的教學,帶孩子了解為何要記帳?記帳該怎麼記?記帳有什麼優點?然後再進一步跟孩子解釋「記帳」相關的理財概念,例如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怎麼調整支出?

接下來分享我的STEAM教學過程!如何透過日常的生活場景跟孩子討論有關於金錢管理的知識,這裡用零用錢學理財、365存錢法為例。

從小給孩子零用錢學會好好花錢、存錢、賺錢跟捐錢

我一直很鼓勵父母從小學就開始給孩子零用錢,最好是國小一年級開始,建議一個月零用錢金額不要超過200元。為什麼零用錢是學理財很好的開始?因為當孩子拿到零用錢時,他會開始思考要如何分配這一筆屬於他自己的錢。

父母可以先以自己為例,當媽媽每個月收到零用錢時,我會把這筆錢分成幾個部分,包括「要花的錢」(消費),「要存的錢」(儲蓄)、「要捐的錢」(幫助別人),讓孩子開始接觸管理金錢這件事,也能透過實際行動方式,慢慢建立管理好金錢的技能。

例如,當孩子分配「要花的錢」(消費)時,可以讓孩子了解「收入」跟「支出」是什麼?逐步建立孩子「收入」跟「支出」的概念,也能在要花錢(支出)時做出正確的抉擇。

媽媽陪孩子一起進行365存錢法,培養紀律儲蓄好習慣

「365存錢法」是另一個我覺得非常有趣又實用的教孩子「儲蓄」的理財方法,今年是我跟孩子一起進行「365存錢法」的第四年,我想我們會一直進行下去。

這裡先介紹一下原版365存錢法,基本上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存錢的意思,只是存錢金額是每天要增加1元,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3元、第四天4元……金額隨著存錢的日期增加,以此類推,等到第365天當天一日要存365元了。

我跟孩子的365存錢法則是變形版,就是我們每天存一樣的金額,只是父母存的金額是孩子的5倍,之後雙方會一起均分這筆錢,所以孩子賺很大,因為他存的10元,最後會變成30元。

STEAM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概念,目的是為了獲得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上的知識,其實理財也很適合用STEAM方式來教學,「零用錢學理財」和「365存錢法」就是將理財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孩子不僅學習理財,也能把理財變得有趣又好玩,幫助孩子們一步一步培養理財素養與技能。

除了基本的管理金錢的基礎知識,提高投資理財技能、做好財務規劃的知識更是適合透過STEAM教學法,譬如帶孩子認識股票、存股,計算投資報酬率等等更多實際投資的案例,讓孩子自己探索學習投資理財的好處,面對人生未來更多的挑戰。

Tips:投資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 ROI),如果用字面解釋就是你「投入的錢」得到「回報」。以變形版365存錢法為例,假設小孩一年存了3,000元(300天),最後可以拿到9,000元,高達2倍的獲利。這裡當然是有愛的「父母銀行」才能提供如此高的投資報酬率。

這裡可以趁機跟比較大的孩子 介紹ROI的公式:投資報酬率(ROI)=年獲利/投資本金×100%,巧妙地結合數學概念到理財教育之中,是不是也蠻符合STEAM的精神呢?將數字概念融入到金融教育裡面,而且孩子並不會覺得很難哦!

最後,關於如何建立孩子的財商教育,還是那句老話,「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難,去做就對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6087
孩子成網路事件主角 專家提「3不原則」陪伴度過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成網路事件主角 專家提「3不原則」陪伴度過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3年2月15日 週三 下午6:31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在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路議論主角,若年幼孩子發現網上流傳與自己有關負面消息,兒童輔導諮商專家提「不指責、不自責、不失去信任感」3不原則,籲家長陪伴孩子度過。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今天針對「教育是要教出乖孩子、還是好孩子」議題,由基金會副董事長楊媛媛和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輔導專家謝政廷進行對話,兩人都認為教育不是要教小孩絕對服從,應是要引導小孩學習懂得判斷是非對錯、能提出多元看法、會正當保護自己。

其中,討論到如何陪伴孩子面對網路世界的指指點點,謝政廷說,這時候孩子必然是焦慮的,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家長可以依循「3不原則」,第1個「不」是不指責,事件發生後,家長切忌不要以大人的觀點出發,輕易地為事件下定論,甚至責罵孩子,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第2個「不」是不自責,謝政廷進一步說明,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發生一起事件時,很多時候是雙方都有影響因素,要讓孩子知道不全然是自己的問題,別讓孩子把所有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懷抱著不安長大,造成孩子可能的心理陰影。

第3個「不」則為不失去信任感,謝政廷表示,當網路上議論的事件與其他大人有關時,孩子可能會失去對大人的信任,建議家長透過陪伴讓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可以相信的大人,不要對社會失去安全感,家長可用經驗同理經驗,用感受貼近感受,讓孩子釋放情緒,重建孩子對外界信任。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5269
善用親子溝通4技巧 讓青少年願意在家談情說性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善用親子溝通4技巧 讓青少年願意在家談情說性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3年2月14日 週二 上午11:50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4日電)今天是西洋情人節,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多擔心孩子出門約會發生「越界」行為。國健署今天提醒「尊重、肯定、同理心、我訊息」4溝通技巧,讓孩子願意在家談論感情與性相關議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在記者會上致詞表示,父母總喜歡說「為你好」,對孩子來說卻壓力很大,自己過去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也曾經用這種方式溝通,「我也覺得我錯了,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有正確概念」,希望幫助更多父母學習正向溝通。

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指出,雖然校園有推行性教育,但孩子最在意的還是父母。若父母經過刻意練習,能以尊重、肯定、同理心和善用「我訊息」等4項正向溝通技巧,不僅能減少衝突,還能有效討論感情議題、幫助孩子。

技巧包含,傾聽孩子想法,降低不信任感。對於孩子優點及表現良好處,不吝嗇給予正向讚美或獎勵,使孩子更加願意主動分享,並盡量避免給孩子有不信任的負向回饋。

尊重孩子意見,不下權威禁令;要先站在孩子立場,了解孩子需求和主要訴求,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再一起討論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作法,尤其當雙方意見不同時,避免斷然以家長在家庭中的優勢地位,加以禁止。

保有同理心,不擅自替孩子做決定;青春期孩子開始重視自主權,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立場試著同理孩子的想法及感受,並以孩子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在合適範圍內建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家長可從旁擔任輔佐角色,並避免沒有告知就擅自替孩子做決定。

善用「我訊息」,取代直接責備;如與孩子對話時,可以用「這麼晚了還沒回家,我很擔心你的安全」,取代「你怎麼這麼晚回家?你又跟誰去鬼混了?」向孩子表達自身期待或感受,避免「你」開頭責備語句。

國健署指出,家長大多不知如何與孩子談「性」議題,且常因雙方訊息在傳遞及接收時有落差而造成隔閡。為提升親子溝通技巧,製作「愛可以輕鬆說」微電影,情境展現親子間討論感情議題可能產生的衝突,及降低溝通障礙的方法。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5268
啟蒙孩子理財 儲蓄、消費、投資著手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啟蒙孩子理財 儲蓄、消費、投資著手

轉載:台灣新生報 記者劉小玲/台北報導 2023年2月9日 週四 下午7:45

農曆新年期間,小朋友大多收到長輩給予的紅包,讓許多父母開始思考孩子的壓歲錢該怎麼規劃,台新銀行客群經營處副總江依霖表示,壓歲錢的規劃方式,可由「儲蓄、消費、投資」三面向著手,啟蒙孩子理財規劃之路。

江依霖說明,台新銀行兒童專屬帳戶YBO(Young Banker Officer)兒童會員,特別為孩子推出專屬兒童的金融卡、存摺本,以及獨家記帳本,能讓孩子從小錢開始練習如何存錢和花錢,透過實際操作帳戶,了解金錢分配,體會父母賺錢的辛苦。

當孩子手上握有現金時,父母不妨與孩子共同討論金錢的用途,部分透過開立帳戶,培養儲蓄習慣,部分額度讓孩子自由運用,當孩子思考自己的購物清單時,父母可從旁引導孩子分辨何謂「想要」、何謂「需要」,啟發孩子在消費前先思考。

同時,父母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累積孩子的教育基金,壓歲錢最大特點便是投資期間長,可以分散市場波動風險,同時善用複利威力;若壓歲錢較充足,則可考慮到期面額保本且固定配息的投資等級債券也是不錯的選擇。

以長遠來看,若想培育孩子理財養成,可於帳戶中設定每月100-1000元定期定額買基金,透過定期存入養成規律儲蓄習慣。台新銀行針對YBO兒童會員推出的臨櫃申購特定定期定額商品,申購終身手續費3折,還享換匯及申購手續費優惠權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94553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