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瀏覽36,614|回應387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其富養孩子不如及早養成理財力,陪他好好長大!

轉載:親子天下 基富通(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2024-09-30 12:22

少子化時代,與其富養孩子不如以善用時間複利及早理財、並以正向教養儲備他們的理財力,陪伴孩子擁抱幸福、好好長大。

理財是一生的功課,你還記得自己最早是在何時開始理財?有二十多年理財經驗的馬哈老師,初出社會時就是靠著每月存薪水買基金累積第一桶金,而沒有財經專業背景的她,多年來靠著自學摸索、投入兒童財商教育,不僅創辦了馬哈財商教育學院,也帶著孩子學,開啟了全家的致富之路。

教育金超前部署,做孩子的金錢教練

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平台統計,截至2024年2月底,12歲以下的兒童開戶人數達27萬人,連國內最大的線上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也發現家長重視兒童理財,為孩子在基富通平台開戶數也逐年升高。但在為孩子存教育金的同時,到底該多早就開始培養孩子理財力?從孩子5歲開始就跟他談錢、10歲陪他買進人生第一檔股票及參訪證交所、12歲時跟孩子介紹基金,擅長以互動遊戲方式建構孩子金融素養的馬哈老師,在孩子17歲時邀請他成為投資戰友,她笑說:「給零用錢是學理財的第一步,現在有許多的科技工具可以幫助孩子線上學理財、用APP記帳,當然如果父母能夠持續扮演教練,陪著孩子一起學理財,你會發現自己的投資績效也會變得愈來愈好。」

談起該如何為孩子的教育金超前部署?馬哈老師建議父母及早開始善用複利奇蹟,憑著6633法則就能把錢變大。所謂6633法則如下

  • 6:從出生到6歲,每年存5萬,孩子6歲時可存30萬元
  •  6:上了小學階段,每年存5萬,孩子12歲時可存30萬元
  • 3:進入國中,每年存10萬,當孩子15歲時可再存30萬元
  • 3:則是高中,每年存10萬,到孩子18歲時可再存30萬元

馬哈老師也以自身經驗建議家長,及早帶孩子認識金錢、管理金錢,幫孩子開立台幣、外幣、證券帳戶,還可以申辦基富通帳號、讓專家幫你挑,認識孩子多元投資管道之外,也學習定期定額投資,透過基金工具投資全世界。

從正向教養出發,提升兒童理財力

為孩子存教育金的同時,相信許多父母也期待孩子認識錢、懂用錢,最好還會錢滾錢,但到底孩子的理財怎麼教?以互動陪伴養成孩子多元能力的攝影師媽媽&正向教養講師Ocean也分享正向教養的觀念,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關係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了解孩子的世界,她說:「當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們會做得更好,建立理財能力也同樣如此。」這份長期且有效的教養能協助孩子感受到情感連結與歸屬感,從而建立理財力、提升自我價值。

她教孩子理財的第一步,就是透過零用錢,讓孩子學習支配的能力,建立金錢觀與價值,與生活展開真實的連結。她也提醒家長先探索自己的價值觀,與孩子展開討論零用錢的規則,並讓孩子自行決定買什麼,允許孩子的「錯誤」消費,當孩子面對失望時,父母適時表達同理並與之討論事件成因、解決方案或未來策略,但切記不要出手相救,並且每隔一段時間與孩子討論、修正。Ocean也提醒家長堅持5不原則,零用錢不應與家事掛勾、不禁止小孩犯錯、不以取消零用錢作為處罰、不試圖控制小孩的決定、不對小孩的財務決定落井下石或逞罰。隨著父母的正向引導,逐步建立孩子的價值觀,增加彼此間的幸福互動,培養他們理財能力。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時代來臨,期待孩子好好長大之餘,父母也應該思考如何讓自己好好退休,因此在存教育基金時最好不忘可以善用工具幫自己存下退休金,例如善用基富通全平台基金單筆與定期定額0申購手續費(貨幣型除外)的優勢,參考產官學專家建議選擇優質標的,為孩子也為自己,累積財富也累積幸福未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2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1
 回應文章 頁/共3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你所謂的為他好 其實是一種操控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所謂的為他好 其實是一種操控

轉載:優活健康網 2019年12月14日 上午11: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
每當大學入學考試填志願的時候,總有家長會問我:「孩子選什麼系好?」因為這個問題,經常有家長、孩子鬧得不可開交。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遇到的一個案主。
她是我的一個學員,聲音輕柔,安靜乖順,很少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老實說,在她講述自己的故事前,我並沒有注意到她。但是,她一開口,卻讓包括我在內的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我一直覺得有一天我一定會闖禍,闖一個誰都無法挽回的大禍,完全打破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她輕聲說著,雙手拘謹地放在膝蓋上,眼裡閃耀著一種不同尋常的光彩。「到那時候,我爸爸肯定會震驚。」說到這,她捂著嘴吃吃地笑了兩聲。

她名校畢業,丈夫年輕有為,夫妻倆都是公務員,之前的人生平順得讓人嫉妒。而她卻像被寵壞的公主一樣,一心只想摔爛自己美麗的洋娃娃。我在心裡忍不住追問「為什麼」。
她接下來講述的故事讓我心痛。她說自己就是一個演員,爸爸就是她人生大戲的導演。在爸爸的指導下,她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她的生活一直被爸爸安排得妥妥當當:從幼兒園到大學,念什麼系,選擇什麼工作,包括現在的老公,都是爸爸一手安排的。從理智的角度看,她確實在走一條最優的人生道路,以爸爸的能力和資源,她走的每一步幾乎無可挑剔。可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內心總湧起一股反抗的力量,其實她並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於是,「闖一個禍讓這部大戲結束」的念頭在她的心底變得越來越強烈。
也許你會經常聽到有人對你說「這是為你好」,他們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老師或者那些「經驗老到」的人,他們以「這是為你好」為由,安排著你的生活,導演著你的人生。但這真的是「為你好」嗎?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肯定熟悉,但大禹父親治水的故事卻不是每個人都知曉。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水災氾濫,莊稼被淹,房子被毀,老百姓深受其害。大禹的父親鯀一心想治理好水患,但是花了九年時間也沒有治理好,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垮了堤壩,淹死了更多人,造成了更大的損失。舜接替堯當部落首領後,發現鯀治水不當,便殺了鯀,讓鯀的兒子禹接著去治水,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改變了父親鯀的治水方法,他開渠引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農田,化害為利。結果我們都知道,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並因此受到百姓愛戴,繼承舜的位子,成為首領。
同樣是治水,不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結局。治水如此,「治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鯀治水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控制。什麼是控制?為了安全或其他目的,透過人為的力量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就是「控制」。比如鯀,他想控制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但是,控制一定會帶來反彈──當這兩種力量對抗時,不僅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且萬一有一方失敗,就會帶來更大的災難。鯀的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人對物是控制,人對人就是操控。
「操控」就是違背他人的意願,強行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可是,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而且會帶來反彈。比如上面說的那個案主,她之所以一直想闖禍,是因為她過往的人生一直被父親操控著,在她乖順聽話的外表下壓抑著一股反抗的力量。只是,這股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突破控制。我們可以想見,一旦這股力量衝破父親的操控,這個表面光鮮的家庭就岌岌可危了。乖孩子內心那股反抗的力量一旦爆發,破壞力絕對讓你難以想像,因為作用力越大,反彈就越大。

(本文摘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文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77436
孩子打破規矩 最有效懲罰是收回關愛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打破規矩 最有效懲罰是收回關愛

轉載:優活健康網 2019年12月1日 下午3: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喬和莎拉都覺得自己愛著對方,是對方不愛自己;他們也都覺得自己用了正確的方式處理衝突,而對方卻非如此;他們都覺得是另一半打破了規矩。喬和莎拉理所當然地認定彼此對愛情的看法相同,是對方故意找碴。這樣簡單的例子顯示,當沒說出口的潛規矩控制著大家的行為舉止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那就是沒有人真正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所有規矩的基本目的都是要控制家庭成員的關係,如果大家都配合遵守規矩,家庭關係就能保持平衡。每當家庭增加一位成員,新成員就要學習這些家規。家中的孩子以兩種方式學習家規,一是在他們打破規矩之後所經歷的焦慮感,二是在他們打破規矩之後,體驗父母的焦慮感。

問題
在需要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與衝突時,你的原生家庭的顯規矩和潛規矩是什麼?
對不同人或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處理衝突的規矩也不同嗎?年齡是否會影響這些規矩?
在目前的家庭關係中,你繼續使用同樣的規矩處理衝突嗎?或是你已經改變這些規矩了?你現在所使用的規矩是否跟從前的規矩相反?還是你已經制定出「全新」的規矩了?
另一半的原生家庭中處理矛盾的規矩又是什麼?對方習慣的規矩和你的規矩又有什麼衝突?

焦慮是不良情緒,焦慮感基本上就是對未知的恐懼。與對特定事物那種一般的恐懼感相比,焦慮感更為糟糕,焦慮不安的情緒會讓你覺得脆弱無力。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兒童)都會盡其所能避免焦慮的情緒。因此,我們全都學習以特定的行為舉止避免憂慮不安,就算這樣會帶來其他令人不舒服的感受,例如我們寧可選擇沮喪或偏執,也不願意受焦慮所苦。能讓你感到焦慮的人就能控制你,父母在跟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之中,很早就學到了這一點。當孩子打破規矩時(無論是顯規矩或潛規矩), 父母當然可以體罰,但最有效的懲罰就是收回關愛(withdrawal of love,或威脅要收回關愛);每個人在年幼的時候都害怕被遺棄,收回關愛的懲罰就應用了這一點,遭受遺棄的威脅通常會引起孩子焦慮不安,這樣的焦慮感足以讓孩子改變以避免被拋下。

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父親告訴兩歲大的兒子該離開公園了,孩子不願意且不肯動,這位父親當然可以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強行帶他離開,不過他卻選擇採用心理戰術。他會走開幾步,然後說:「好吧,那你就留在這裡,我要走了。」等父親走了幾公尺之後,孩子自然會追上來。

這種遺棄的威脅,在多種情況中以不同的偽裝方式,被用來控制孩子性格的許多方面。因為年幼的孩子極度需要父母,孩子寧願壓抑性格中讓父母反感的部分,也不願感受焦慮不安。事實上,孩子會跟自己說:「我一個人沒辦法生活,我需要爸媽,所以我最好不要做任何會失去爸媽的舉動。」我們就是這樣學會了一件事:「做自己」經常是危險的舉動。

當孩子打破規矩時,就算父母不使用體罰或心理懲罰,孩子還是會因為父母變得焦慮而學會規矩。幼童為了存活,必須對父母的焦慮極度敏感,一如幼童會密切注意父母在不在身邊,他們也發展出對父母情緒的認知。不管有沒有人說出口,父母難過的時候,孩子都會知道。孩子經常會覺得自己對父母的焦慮感有責任(有時的確是他們引發了父母的焦慮感),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父母因此感到憂慮,那麼孩子也會感到憂慮;如果這個情況經常發生,孩子就可能會停止做這件事。孩子會試著遵守規矩、照顧父母的情緒,藉此自我保護。

問題
在你的家庭中,如果有人打破了潛規矩,家人的焦慮程度會產生什麼變化?誰會站出來反對,對逾矩的舉止大驚小怪,或因此變得焦慮呢?舉例來說,如果家中不允許發怒,而有人在家裡公開表現憤怒的情緒,這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這個情況又會如何被控制呢?
如果有人不遵守顯規矩,會發生什麼事?
你認為自己還在遵守的規矩有哪些?當有人打破這些規矩時,你又會有什麼反應?

(本文摘自/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本事出版社)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7561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如何預防?婦產科醫師解惑!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如何預防?婦產科醫師解惑!

轉載:信傳媒編輯部 2019年12月1日 下午1:02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一般人高嗎?如何預防?(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懷孕是人生中最美好且奇妙的事,當一個新生命正在母親的肚裡日漸成長,父母親除了欣喜期待,還多少有著一分焦慮,擔心胎兒有無異常情況發生。然而,隨著國內婦女趨向晚婚,生育年齡也普遍上升,使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增加了不少風險。

產前遺傳診斷技術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一個新領域,主要功能是在婦女懷孕早期,診斷母體中之胎兒有無異常之情況發生。目的是確認胎兒的疾病或重大異常,出生後,是否無法存活,或是可在當前醫療資源能力所及下得到治療或控制。

高齡產婦生出唐寶寶的機率,真的比較高?

雖然母胎醫學的進步,使民眾感覺懷孕是很安全,其實一般人口中所有染色體異常比例約1/200。尤其在統計學上確實高齡產婦生出染色體異常兒的機率較適齡產婦高,例如大家較知道的唐氏症,在人口中發生率約1/700,但高齡產婦懷唐氏兒機率升高為1/250。主要因為高齡產婦在卵子減數分裂時,較容易發生染色體不分離而造成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所以高齡孕婦除於懷孕期間接受定期產檢外,尚應進一步接受產前遺傳檢查,以早期確定胎兒之健康情形。

適當的使用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可以將目前醫學技術可以診斷的胎兒異常及早診斷出來,達到預防重於治療、優生保健的目的。羊膜穿刺、絨毛採樣及臍帶血採集術是常用的產前遺傳診斷的方法,這三種方法可以直接取得胎兒細胞作進一步的染色體或基因檢查。

由於近年來我國生產數逐年下降,而且國內婦女越來越晚婚,生育年齡普遍上升,為了減少染色體異常新生兒出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對於以下6族群,符合適應症者羊水染色體檢驗,目前每案減免新台幣5,000元:

(1)34歲以上孕婦
(2)本人或配偶或家族有罹患遺傳性疾病
(3)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兒
(4)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
(5)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
(6)或疑似基因疾病等孕婦




筆者從民國80年前往世界知名的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進修,回國後即主持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並在民國90年起負責主持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及品質檢測計畫。近幾年每年全國都約有3萬名孕婦接受國健署補助羊水檢驗,而減少大約7-8成唐氏症兒及其他染色體異常胎兒的出生,減輕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負擔。事實上,現代婦女生得少,自費利用最新科技做檢查的孕婦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優生保健是利用醫學技術,提供遺傳醫學之資訊,發揮預防醫學之功能,更重要的是避免先天異常兒之發生,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新光醫院細胞遺傳學中心於今年7月通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細胞遺傳檢驗機構評核。

醫師小檔案_劉瑞德

現任: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主任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研究員、長庚紀念醫院台北婦產科系主任、長庚紀念醫院細胞遺傳學室主持人、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評核計畫主持人、衛生署遺傳性疾病檢驗機構品質檢測計畫主持人
專長:產前遺傳診斷、遺傳諮詢、婦癌腫瘤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47 診)、週三上午( 48 診)均含遺傳諮詢,婦癌腫瘤特別門診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婦產科細胞遺傳學中心 劉瑞德主任,本文轉載自第335期《新光醫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7560
孩子和自己不親密,怎麼解?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和自己不親密,怎麼解?

轉載: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2019年11月24日 上午9:47

在有關孩子成長的眾多問題裡,特別讓家長無力的,恐怕就要數「孩子還處於幼齡階段,卻和自己不親密」了。如果你認為自己生的孩子本來就應該和自己親密,那就大錯特錯了,同樣的,如果你認為孩子不和你親密是孩子的問題,那更是錯的離譜。

其實,和其他孩子的成長問題一樣,家長的所作所為是這個「不親密」問題的根本所在。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需要弄明白什麼是「依戀關係」。

「三歲看到老」這句老話揭示了一個道理: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間段,與父母的依戀模式會對孩子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依戀會有不同類型,並不是統一的狀態。依戀類型大致分為「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安全型依戀」是指孩子不論家長在不在身邊,都能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焦慮型依戀」是指孩子需要與父母緊緊相依來獲取安全感,在得知要離開父母時會顯得特別焦慮,在父母回到自己身邊後一方面會表現的很期待,另一方面又會很生氣。「迴避型依戀」是指孩子並不喜歡接近父母,對父母較為冷淡。除了第一種依戀模式,其他兩種類型的依戀都可以歸類為「非安全型依戀」。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依戀模式呢?這取決於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如何回應孩子。對孩子過度回應或者回應不足,都會導致孩子採取「非安全型依戀」。在「安全型依戀」中,父母往往會及時、適時、適量的回應孩子。

家長對孩子該採取什麼樣的回應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型依戀」,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多擁抱孩子。不論你的工作有多忙,一定要建立起擁抱孩子的意識,讓孩子從家長的擁抱中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在親密關係中善於採取積極互動的家長,孩子也更容易熱情,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

多和孩子對視。在和孩子互動時(如餵飯、換衣服時),家長需要和孩子有眼神的接觸。除語言和文字外,眼神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通過對視,我們可以自然而直接的流露情感。對孩子而言,來自家長的眼神對視不僅可以讓他感知到愛護和關注,還能幫助他提高社交能力,促使他學會了解他人的情緒,以及更好地解讀他人意圖。

多陪伴孩子玩耍。玩耍的過程就是走進孩子內心的過程,在玩耍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才能搭起真正了解對方的橋樑。父母怎樣才能成為值得孩子信任的朋友? 這個問題,與孩子平等的玩耍就是最好的答案。

最後,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收穫一段親密的親子關係,如果現在還沒有辦法和孩子親相處,也不要著急,請你相信 只要你做出改變,孩子不會一成不變。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5083
小小年紀一口爛牙 醫籲父母改掉幼童夜奶壞習慣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小年紀一口爛牙 醫籲父母改掉幼童夜奶壞習慣

轉載: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9年11月24日 上午10:10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4日電)許多孩子小小年紀一口爛牙,讓看牙成了家長最大惡夢。醫師表示,幼童蛀牙大多是愛吃甜食又清潔不當,建議戒掉夜奶習慣並讓孩子一吃完飯就刷牙,降低蛀牙風險。

國泰醫院一般牙科醫師謝宗慈今天表示,一般孩子若到了幼稚園中、大班,而且過去沒有不好的看牙經驗,都能在醫師引導之下,了解看牙相關工具、降低未知的恐懼感,願意乖乖配合醫師看牙,但年紀更小的孩子難度則較高,尤其飲食、清潔習慣不好,看過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一口爛牙。

謝宗慈表示,這種小小孩或是極度害怕看牙的孩子,一坐上診療椅就會開始扭動、哭鬧,無法配合治療,但孩子嘴巴小,要以高速轉動器械治療已有一定的困難度,若小孩又因為緊張亂動,尖銳器械很容易刮傷口腔,甚至割傷舌頭。

因此若小孩需進行全口或根管治療等較複雜療程時,經常會建議父母考慮讓孩子接受兒童牙科舒眠麻醉,降低小孩看牙時的恐懼及治療過程的危險性。

國泰醫院麻醉科醫師馮育斌指出,由於孩子懼怕看牙,從坐上診療椅到開始治療期間,前後至少得多花10到20分鐘安撫,也得盡量將實際治療時間壓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同樣一個療程可能被切成2、3次來做。

馮育斌說,兒童牙科舒眠麻醉會誘導孩子喝下含有麻醉成分的果汁,15到20分鐘後孩子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的狀態,這時再替孩子注射靜脈麻醉藥物,麻醉全程都有麻醉醫師、麻醉護理師在旁以生理與呼吸監測儀器監測孩子狀況,可將治療延長至2小時,讓治療更完整。

說起麻醉,麻醉藥的過敏風險是家長最大擔憂。馮育斌說,孩童使用的麻醉藥物過敏風險都相當低,但因其中含有蛋白質成分,若原本就對雞蛋嚴重過敏,甚至會出現休克反應的孩子則不太適用。

謝宗慈強調,幼童之所以會蛀牙,主要有2大原因,包括飲食和清潔習慣。她解釋,含糖、澱粉類的食物都容易增加蛀牙風險,若又有夜奶、含奶瓶睡覺習慣,牙齒長時間泡在食物裡,蛀牙風險更高,若是再沒有好好清潔,小小年紀一口爛牙的案例並不少見。

謝宗慈說,孩子吃完東西、喝完奶,最好立刻刷牙,不給牙齒蛀牙的機會;此外,也建議孩子一長牙就應到兒童牙科診所看牙、塗氟,由牙醫師教導家長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唯有及早預防才能避免未來看牙機會。(編輯:方沛清)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5082
別讓你的小孩 總在創作罐頭作品!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讓你的小孩 總在創作罐頭作品!

轉載:優活健康網 2019年11月17日 下午3: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在很多觀光工廠的DIY活動中,也常看到類似的模式。廠商把「作品」完成了八%以上,留下最後的一點外皮或表面,讓孩子上色;這樣的成品,美其名是孩子的DIY,實際上留給孩子的表現空間極小。但明明每個孩子的小腦袋瓜裡,裝的創意和趣味五花八門,只是在這樣的繪畫課裡,卻把孩子們變成像代工廠裡,依樣畫葫蘆的工人一般,做出幾乎一模一樣,罐頭般的成品,這讓身為家長的我,非常無法接受。

我知道,這不是安安需要的課程。換言之,如果讓安安繼續參加這樣的課程,不是在幫他,反而可能是害了他。因此,我立刻結束課程,並且開始打聽,哪裡有願意給孩子空間,鼓勵孩子任意揮灑的繪畫班。

很幸運的,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了一個美術班。這個美術班很有趣,第一次試上的時候,不只孩子要畫畫,大人也要畫。果然,現場每個家長畫出來的山、水、綠樹和白雲,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顏色、線條如出一轍。原來我們早就被制約,被「罐頭化」了。
在孩子正式上課之後,第一期八堂課程,美術班也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也就是,孩子在畫室裡頭上課,家長也得在外頭等候區「上課」。
你一定好奇,家長的課程內容是什麼?

除了基本的中、外美術史之外,這幾堂「家長課」,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重點是:「千萬不要用大人制式的眼光,評價孩子天馬行空的畫作」。
誰說天空一定要是藍色?誰說太陽一樣要是紅色?
很多幼兒把天空或大海畫成紅色、紫色、黃色、黑色、綠色等,家長可能會喝斥「你亂畫」、「你畫錯了」;可是在真實世界裡,難道你沒在夕陽餘輝中,仰望赭紅燦爛的天空,或遠眺晚霞倒映、波光粼粼的大海嗎?

在這個幼兒繪畫班,大哥哥、大姊姊老師,會帶著孩子做水彩畫、半立體、全立體的作品,甚至還有我一輩子都沒玩過的水墨畫。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好像是大師級才能碰的繪畫方式;但誰說,不能讓孩子們邊玩邊挑戰?
幼童的塗鴉,可以從遊戲開始,多一點想像,不用細究寫實,不用重視畫得像不像,也不必關心畫得好不好,只要家長輕鬆看待,多給孩子一些創作空間。

曾經有幼兒美術專家說,幼童的畫是「表意」的。例如畫一個大的人形符號,可能就代表了媽媽,再畫一個小的人形符號,來代表自己,接著再畫幾顆樹或幾朵花的符號,代表公園。意思是:媽媽帶我去公園。
因此,不管孩子畫什麼,會不會畫,畫得像不像都沒關係,塗鴉是孩子的本能。

每個人都從手還無法抓穩筆,就開始畫了,欣賞他、鼓勵他,父母甚至可以跟著孩子一起想像,一起編故事。這種親職教育,除了陪伴和了解,或許還可以在過程中,給孩子更多的腦力開發和刺激。
在美術班的教室裡,我不再只看到一幅幅宛如複製梵谷的「向日葵」;環顧大桌子旁的每一位孩子,我看到在同一個主題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詮釋與呈現。

美學是一種觀念,美感是一種天賦,面對孩子無限的大腦想像空間,我們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限制住他們;想想看,如果因為我們的不了解,而硬是把未來的畫家,調教成工整的畫匠,讓孩子失去天賦的創意與能力,那會是件多麼可惜的事!

(本文摘自/凱云主播的減法教養:輕鬆爸媽這樣教!減吼叫、減才藝、減壓力,孩子貼心又獨立/大是文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3
與家人關係不好會讓人生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家人關係不好會讓人生病

轉載: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2019年11月16日 上午9:55

即便你已經結婚,或是進入穩定的伴侶關係,你跟你大家庭的關係,包括你與父母親、兄弟姊妹、叔叔阿姨、祖父母,甚至更多人的關係,都會大大影響你的健康,甚至比你的愛人影響你更多。

最新的研究顯示,感覺不被自己[大家庭]的家人所接納與支持的人,很容易感染慢性疾病,其發生的機率甚至比不被自己配偶或男女朋友接納的人還高。

這篇發表在家庭精神科學期刊的文章,研究了將近三千名年約45歲的中年人。這些人都被詢問自己與家庭以及配偶的關係,以及他們的身心狀況,包括是否有中風或頭痛等疾病。結果研究發現這些人的身體健康與延伸家庭的關係大有關係。

過去我們已經有很多與配偶的關係會影響身體的研究,但是比較有少數對大家庭成員與個人的健康關係的研究,顯然即便已經成年,我們也不可忽略自己與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負責這篇研究的莎拉·伍茲教授表示,許多人一輩子都不會與人成立新的家庭,也很多人晚婚,但是原生家庭的關係是一輩子的,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家人。因此,一個人若與家人的關係不好,那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影響著身體健康。但是,這也不表示與配偶關係不會影響人。與親密另一半之間若關係緊張,還是會影響著身體。

莎拉·伍茲教授表示,儘管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但這個研究結果告訴大家不可輕忽與大家庭成員,或原生家庭間的關係。她也鼓勵大家,如果你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好,那不可輕忽,應該要找專業的協助,甚至參加諮商課程來改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2
頁/共3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