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瀏覽44,659|回應441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調查:學生煩考試、家長重韌性 親子落差需對話

轉載:中央通訊社 陳至中 2025年6月12日 週四 下午2:43

一項調查顯示,學生最有感的困擾來自考試與補習壓力,但家長認為,自我管理、專注度、心理韌性的重要性,勝過考試成績。親子認知存在不小落差,需要更多對話。

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台灣)以線上問卷方式,調查全台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家長、教師,共回收1084份有效問卷,今天在台北舉辦記者會,公布「孩童未來關鍵能力調查」結果。

DFC台灣指出,大人與學生存在不小的落差,例如多數家長、教師認為相比自己的求學經驗,現在的學習環境已有改善,包括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填鴨式學習、成績至上等,改善幅度都有2到3成。然而,學生仍對學習感到壓力和無力。

調查問及在學習歷程中最大的挑戰,親師生三方最有共識的是「缺乏自信與心理韌性」。但仍有很高比率的家長(69.9%)、教師(77.4%)最憂心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學生僅42.6%自認如此。

學生最有感的困擾是來自考試與補習壓力(54.4%),但家長(25.3%)、教師(26.8%)相對低很多,並不認為是主要挑戰。

台北市和平實驗國小校長黃志順表示,大人的角度和孩子的感受出現落差,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當矛盾出現時,建議爸爸媽媽要「接住孩子」,先傾聽和理解孩子當下的感受,進而順著孩子的思考邏輯和脈絡,給予更多元、寬廣的角度和視野,一同分析和慢慢溝通,「前提是你得要相信你的孩子,他才有改變的機會」。

黃志順強調,親子間溝通的訣竅是「梳理」而非「說服」,後者是站在大人的權威,以為自己永遠要為孩子負責,往往又加上情緒勒索。正確的作法是在控制情緒下,和孩子一同理性地拆解、分析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來強壓。

桃園縣霄裡國小輔導主任李士豪表示,許多孩子各方面表現不錯,卻不敢將壓力或困難說出口。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他,當學生有情緒表達空間與學習自主權,反而更能穩定地學習與發展。無論家長、教師,需要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經歷情緒、理解彼此感受,才能讓孩子有適應未來的自信。

DFC台灣執行長許芯瑋表示,教育不該讓每個孩子變得一模一樣,孩子的學習歷程,不該侷限於以分數為核心的升學導向,而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自信。

許芯瑋指出,在教育現場,師生的緊密連結尤為重要,DFC邀請家長和社會大眾,一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新3C關鍵能力」,包括自信與心理韌性(Confidence) 、人際連結(Connection)和行動實踐(Co-action)。(編輯:管中維)1140612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5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1
 回應文章 頁/共4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開學收心操 5撇步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開學收心操 5撇步

轉載:台灣新生報 蔡榮宗 2025年2月7日 週五 下午4:20

過完了輕鬆悠閒的寒假,再三天就要開學了。孩子有一個更重要的大事即將展開那就是「開學」,小朋友做好上學的準備了嗎?雖然百般不願,但終究還是得面對現實。隨著新學期的到來,一連串的挑戰與考驗跟著展開,這對於老師、學生與家長而言,似乎是一場挑戰的開始。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收假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但家長及老師仍須注意。小朋友們長假期間生活作息多半比學校作息鬆散,甚至有些小朋友假期都快結束了,才發現寒假作業未完成而形成壓力。面臨即將到來的開學生活,需要一段調整及適應的時間,因此,許主任提供「開學收心操」五撇步!

步驟一:營造即將開學的氣氛
家長可預先提醒小朋友即將開學,分享假期的快樂點滴,以及假期將結束的心情,並給予關心與重視。
步驟二:引導孩子檢視作業
檢視是否有遺漏的作業,家長可陪伴小朋友完成作業,增加親子互動。
步驟三:生活作習調整
將作習時間,如起床時間、就寢時間等調整成開學後的生活作習,逐漸恢復規律的生活習慣。
步驟四:適當規範3C產品使用
提醒孩子正確使用3C產品,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小朋友一同適當使用。
步驟五:心理準備
家長與小朋友一同為開學做好心理準備,家長的心情及時間也要一起調整哦!

許維堅主任表示,家長們是孩子的學習榜樣,以上技巧需要家長們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了解假期和非假期生活的差異,讓孩子去體驗放鬆和收心之間的行為界線。若孩子表現出不想上學的情緒,要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也可鼓勵孩子多與同儕聯絡,回想快樂時光,也會增加上學動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6028
孩子開學前焦慮 職能治療師教4招助調節情緒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開學前焦慮 職能治療師教4招助調節情緒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5年2月6日 週四 下午12:13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6日電)寒假將結束,面對孩子開學焦慮,職能治療師今天提醒,除逐步恢復規律作息,也可利用手指練習深呼吸,仔細觀察1杯水再慢慢喝,或找出同顏色物品等4種練習,助孩子調節情緒。

開學前孩子可能有壓力與焦慮情緒,若未妥善處理,恐影響學習表現和心理健康。開業職能治療所組長姚丹雅說,研究發現,透過正念(Mindfulness)訓練,能幫助孩子專注於每分每秒的當下,有助提升專注力、減緩壓力,找出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策略,提升心理韌性。

姚丹雅指出,有4種能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正念練習。第1為深呼吸練習,當孩子感到焦慮或緊張時,可以讓孩子閉上眼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感受每一次吸氣與呼氣,並將注意力放在鼻腔、胸口或是腹部的感受。幫助孩子放鬆心情、降低焦慮。

第2為「五指山」呼吸練習,請孩子伸出左手,將5根手指打開變成五指山。再伸出右手的食指,沿著左手的每根手指上下爬,爬上手指頭時便吸氣,爬下手指頭時便吐氣,反覆將5根手指頭都做完。有助年紀較小的孩子將呼吸練習視覺化,更能理解用呼吸幫助自己。

第3為喝1杯水,藉由喝水來幫助孩子專注當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擔心的事物上。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先觀察手中的水,包含顏色、重量、溫度,再請孩子慢慢地喝1口水,感受水停留在口腔內有什麼感覺。

第4為找10個藍色的物品,利用視覺觀察環境,引導孩子專注在當下。可以請孩子找找看周圍藍色的物品有哪些,也可以改成找孩子喜歡的顏色或是物品,例如汽車等。

姚丹雅表示,正念是非常友善的練習,並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除此之外,她也建議家長,開學前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感覺、想法,也是一種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方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6027
空巢症候群需要交友圈 醫建議牢記3觀念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空巢症候群需要交友圈 醫建議牢記3觀念

轉載:台灣新生報 李叔霖 2025年1月12日 週日 下午9:19

空巢症候群又稱空巢期,主要是指子女長大離家後,在這個階段父母的心理變化,有時可能產生悲傷、焦慮及憂鬱等情緒反應,父母心中期盼唯一解方是兒女歸巢,然而,期待往往伴隨無限失望!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泊喬表示,建議父母建立交友圈,並且牢記三個重要觀念。

第一,不設限地選擇志同道合朋友,交友過程中,選擇與自己有共同興趣或價值觀的人非常重要。因為共同點能使友誼更長久,彼此更能相互支持及感同身受,不管是熱愛某種活動(比如晨操團)或是共通的生活習慣(比如買菜時相遇),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人感到共鳴與理解。這種友誼不僅讓我們感到舒適,還能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提供支持和鼓勵。選擇朋友時,年齡、性別、體態、健康狀況及財務背景並不是首要考量。不設限,反而能收穫更大的友誼。

廖醫師指出,第二,對於人事都保持開放心態,開放心態是建立友誼的關鍵。面對新的朋友或不熟悉的社交場合,若能勇於迎接挑戰,試試看新的活動或興趣,一定會有新鮮體驗。當年紀大一些,大家也了解記憶可能不如以往良好、反應不像以前迅速,也一定都能包容學習力就是比年輕人來的慢。因此,即使身體狀況有所限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就像是參加志工團體、運動班及社區大學課程。

廖泊喬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三,維持良好溝通來自於不要說教,良好溝通是友誼的基礎。在交友過程中,與朋友保持定期聯繫非常重要。不管是面對面聊天、電話聯絡,甚至透過社交媒體,發一個「早安圖」,都是主動分享近況的方式。當朋友感受到暖暖的關心,他們就會更願意回應,這樣互動能讓友誼更加牢固。

友誼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陪伴和理解」。廖泊喬醫師強調,雙方互動當中,盡量避免說教也是一個關鍵原則。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常因生活經驗豐富而不自覺地給予建議,這可能讓他人感到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過度建議可能會讓他人覺得被評價,進而影響雙方友誼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老年時期建立與維持友誼常會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保持開放心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維持良好的溝通,以及選擇志同道合朋友,老年人依然可以享受豐富的社交生活。友誼不僅能夠帶來快樂,還能增強生活的意義,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充實與幸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4622
32.3%兒少一生中會罹某種精神疾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32.3%兒少一生中會罹某種精神疾病

轉載:台灣新生報 蔡清欽 2025年1月8日 週三 下午8:47

我們時常祈願孩子們都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長大,然而,當孩子的心理健康亮起紅燈時,家長該向誰尋求協助?或許您聽過「兒童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這些專業科別正是為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提供支援之處。在當代的數位網路世代,社會變遷急劇,孩子們面臨的挑戰變得更多元且複雜,父母們也承受家庭和社會等各方壓力,從傳統嚴苛教育轉向正向鼓勵教養,現代家庭需要更多專業協助與社會支持。

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郭哲妤醫師指出,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委託醫學中心進行的「全國性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有32.3%的學童在一生中會罹患某種精神疾病,包括神經發展疾患(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氏症)、破壞性/衝動控制/行為障礙、情緒疾患、焦慮疾患、強迫症、飲食疾患等。然而,根據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分析,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患盛行率卻只有4.6%,顯示大部分的孩童與家庭都未曾接受過相關的醫療協助。

郭哲妤說明,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患有四點特性,不容輕忽,需及早關注治療:一、疾患嚴重度和困難度若未妥善處理會益發嚴重,甚至出現自傷行為或輕生。二、可能衍生出其他精神疾患,狀況變得更複雜。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些人認為不需治療,隨年齡增長即會改善,但許多的孩子卻在成長過程反覆累積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導致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出現憂鬱症、焦慮症,或者成癮等問題。三、常以行為變化或身體症狀表現。例如拒學,或原因不明的頭痛、肚子痛,都常是心理困擾的警訊。四、可能是成年疾患的初期症狀。例如青少年期初發強迫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

郭哲妤醫師提醒,醫師們深知,家長要陪著孩子就診並不容易,往往需經過猶豫、掙扎和痛苦。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除了必要時建議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運用對孩子發展、家庭互動及行為困擾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陪伴並支持孩子與家長一同成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4348
預防兒少手機成癮 議員曾獻瑩提3建議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預防兒少手機成癮 議員曾獻瑩提3建議

轉載:台灣新生報 李叔霖 2025年1月6日 週一 下午8:22

教育部最近宣布研議修訂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強化學生手機管理。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昨(六)日表示,「兒少手機成癮」已成家庭與校園普遍存在挑戰,不僅削弱課堂專注力,更對孩子心理健康帶來長期影響,他提出三項具體建議,第一,研擬地方版行動載具管理指引,結合校園實務制定彈性適切規範。

議員曾獻瑩指出,第二,強化親職教育,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包含如何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以及使用數位工具管理孩子手機;第三,多元面向發展,培養孩子多元興趣,包含學校社團、課外活動及體育競技,讓孩子聚焦於身心健康均衡的成長。

曾獻瑩強調,在手機普及的世代,限制行動載具使用,僅能治標不能治本,治本之道在於建立親子關係與打造多元學習環境,才能從根本預防手機成癮問題。建議市府應以教育部研議的修訂方向為基礎,結合地方校園實際需求,制定更貼合現況的行動載具管理指引。

現行政策在各校執行有所差異,部分學校可能缺乏具體規範,導致學生使用手機行為無法有效管理。建議市府主動研擬地方版本,提供學校彈性調整空間,同時確保規範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扮演關鍵的角色,市府應推動親職教育計畫,幫助家長掌握陪伴孩子的技巧。建議市府設置更多親職教育資源與平台,協助家長與學校形成合作機制。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4347
常春藤名校社會學家: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功,別說一種話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春藤名校社會學家: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功,別說一種話

轉載:天下雜誌 編譯樂羽嘉 天下Web only  2025-01-02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社會學者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善用他的專業知識,希望幫助大家減少看似無害行為帶來的傷害。

加林斯基特別關心,家長若想要養出成功、具有韌性的孩子,應該以及不應該對孩子們說些什麼。

加林斯基接受《CNBC》訪問時,特別指出一種家長常常對孩子說的話,會對孩子的信心造成不成比例的巨大影響。

加林斯基說,其中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常常用來激勵孩子,卻不知道會帶來多大的傷害,那就是「我對你很失望」。

家長想要矯正孩子行為的時候,通常會這樣說,但這種話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加林斯基解釋,這是因為,這種話會灌輸孩子一種丟臉、恥辱的感覺,而丟臉並不是一種有建設性的情感。

加林斯基說,「若我們讓孩子覺得丟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丟臉會引發逃避行為

加林斯基說,丟臉無法鼓勵孩子進行批判性思考或是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變得軟弱、不穩定」。

另一方面,罪惡感則可以鼓勵孩子去找出解決方法。

「罪惡感會讓孩子想辦法去補救,但丟臉常常只會促使他們逃避。」加林斯基說。

美國休士頓大學社會工作研究院教授、TED講者布朗(Brené Brown)指出,丟臉是覺得自己身為人沒有價值,這種情緒時常會削弱自信。另一方面,罪惡感則是承認你做錯了事情或傷害了別人,包括悔恨,同時你依然知道自己是個非常棒的人。

如果你想要孩子從犯下的錯誤中學習,不是只跟他們說哪裡做錯了就好。

你還應該要問孩子,他們未來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

加林斯基建議,比起跟孩子說「我很失望你沒有寫功課」,你不如說「我們怎麼樣建立能讓你功課寫完的制度?來想個計畫完成這件事吧」。

透過這樣做,家長教會孩子怎麼處理挑戰,即使孩子第一次或第二次沒有做對,並在犯錯時維持自信。

教養專家艾德莉安(Colleen Adrian)建議,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要把重點放在他們試圖滿足的需求或他們正在努力克服的困難,而不是他們的不足或錯失的部分,而且務必帶著同理心,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依然有價值,不論自己做了什麼錯誤的行為。他們也會學著更加溫柔地對待自己。

例如孩子上學前沒去倒垃圾害你上班遲到,家長常見的反應「你又給我忘記倒垃圾!」家長可能會因為有提醒孩子,孩子卻只記得玩而感到沮喪。

艾德莉安建議,這種時候對孩子說「我注意到有時候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上學前把事情做完,然後我們出門前你會有點慌張。我想知道該怎麼幫助你解決?」

這樣就開啟了對話的空間,你們可以一起腦力激盪。

又或者孩子的盛怒之下跟別的孩子打架或是搶了別人的玩具。你把孩子隔開、提供安全的空間後,可以對孩子說,「我注意到你情緒很強烈,非常憤怒、失望,讓你很難控制身體。」接著你要提出支持他們的策略或方案,讓他們未來可以用別的方式處理這些情緒。

透過以上兩種做法,家長都是在告訴孩子,「我發現你遇到困難,我知道你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一起來想想要怎麼支持你。」

(資料來源:CNBCcolleenadrian.com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3954
橘世代/【向上教養】帶爸媽開通電子金融帳戶 方便管理退休金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橘世代/【向上教養】帶爸媽開通電子金融帳戶 方便管理退休金

轉載:聯合新聞網 張瀞文 2024年12月28日 週六 上午6:32

人生行至六、七十歲,有時候連自己做了哪些投資、買了哪些保單都記不清楚了,更遑論跟子女討論,財經主播葉芷娟建議,電子化時代要善用電子金融帳戶,協助盤點資產,她推薦兩個好用的應用程式:

保險存摺:由壽險公會開發,可用網頁版也有App,可查詢本人所有人身保險投保狀況。優點是操作簡易,自身投保狀況一目了然,但是若要了解保障細節,還是需要翻閱保單內容。

集保E手掌握: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開發的App,可將使用者的所有資產歸納呈現,購買了哪些商品、總資產多少,各項金融商品一目了然。

以上應用程式雖然好,但是網路開通對於年長的父母很吃力,葉芷娟建議,子女不妨找一個工作日,陪爸媽把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跑一遍,開通他們帳號的網路交易功能,若父母可以操作會方便很多,即便他們不習慣操作,對於子女要協助父母管理退休金也會很便利。

和父母談錢,是家庭內最重要也最困難的話題,也是中年子女無法迴避的責任,因為在理財這件事「向上管理」,就是在做自己的風險管理。但要怎麼開始?要談些什麼?

數位版看這裡

幫父母打點財務 理財主播的故事

在這個時代,理財商品多、資訊雜,連股神巴菲特都曾為現今金融事件感到意外,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會困於眼花撩亂的理財資訊中。子女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財經主播葉芷娟的家裡,兩代對於理財曾經有很大的價值落差。直到某一天,爸爸請葉芷娟直接檢視他所有保單的內容、媽媽跟葉芷娟討論那間要留給她的老房子如何處理,她知道自己終於取得爸媽的信任了。進數位版看看葉芷娟的家庭故事,以及面對不同類型父母的因應方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3608
鼓勵國人收養 學者:可借鏡國外減稅、補貼、育嬰假政策加持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鼓勵國人收養 學者:可借鏡國外減稅、補貼、育嬰假政策加持

轉載:聯合新聞網 王慧瑛 江婉儀 2024年12月27日 週五 上午6:37

近年收出養兒童風氣雖然提高,但願從國外遠道而來收養兒童的人,卻比國內「自己人」來得多,學者直言,這是警訊,國內對收養的支持及鼓勵不足,可借鏡國外透過減稅、經濟補貼及育嬰假等,帶動收養風氣。

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去年完成202件未成年兒少非血緣收出養,國內102件、國外100件,今年1至6月已有112件,國外66件高於國內46件。

天主教福利會執行收出養任務40年,出養到國外案例以美國占最多,其次是荷蘭、瑞典,也努力維護手足共同收養原則,曾完成3兄妹、4兄妹一起出養到美國同一家庭的超級任務。

收出養服務中心主任楊淑宜分析,國內收養人偏好3歲以下孩子,若孩子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原生父母有特殊背景,將增加在國內出養難度,媒合國外收養人成為重要途徑,「不少養父母支持孩子回台灣尋根,胸襟讓人感動」。

曾有一名未滿1歲便出養到荷蘭的毒寶寶,青少年階段在養父母陪伴下來台尋親,社工居間安排下到監獄辦理會客,母女倆透過社工翻譯交談,會面後,生母認為當初出養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孩子也理解媽媽當時有困難。

「出養孩子是國家的事,不是個人的事。」師大社工系兼任副教授賴月蜜說,政府應思考制度是否對國內收養人支持不夠;瑞典做法值得台灣借鏡,不論多大的孩子出養到瑞典都視為剛出生,收養父母可申請最長480天育嬰假,讓收養父母有足夠時間好好照顧孩子。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3607
橘世代/【向上教養】他們不是怕死 是怕掌控不了生命變動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橘世代/【向上教養】他們不是怕死 是怕掌控不了生命變動

轉載:udn 張瀞文 2024年12月21日 週六 上午5:44

生病不看醫生,看了醫生也不吃藥、不運動、不復健;手術順利出院後卻一蹶不振、懶得出門;你氣不過唸了幾句,他回你:「大不了死一死!」但是急症送急診時,他又害怕醫療無用真的死去……。照顧生病老父母,讓子女疲憊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父母的消極。

「我們看手術順利,但他真實感受就是身體變差。與其說怕死,他懼怕的是無法掌控身體變動的挫折。」臨床心理師何曉婷試著解釋生病父母的狀態,年長者的身體恢復能力大不如前,看似順利的手術結束後,身體仍會有許多看不見的不舒服,讓他不願意出門與運動。

長輩也可能在病後看見病容、感覺身體衰老,嚇了一跳,油然而生無能為力、難以掌控的挫折感,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乾脆都不要做了,當要去看醫生就聯想到「同樣的事又要再來一次,我會不會變得更差?」沒有掌控感的害怕愈來愈深。

先理解父母狀態 再找方法

何曉婷看見許多長輩真的會害怕,但怕的不是死,而是「我掌握不了我生命的變動」。何曉婷提醒子女,先理解父母的狀態,理解了就不會對他生氣、對他有迫切要求。她也強調,向上或向下教養都非「說了就有效」,都需要對當事人有理解之後找方法、要花時間陪伴他養成習慣。

例如媽媽不出門是在乎面子,覺得自己變醜了,就試著幫她準備外出穿著,讓她漂漂亮亮,從外觀下手,讓她對自己有信心,減少對出門的抗拒。

也要記得多鼓勵,提醒他們擁有的優點,增強自信,例如跟爸爸說,他抗癌過程很勇敢,護理人員要求都有做到,提醒他也是很強韌面對苦痛,降低他們因為身體病痛所致的失落。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3202
孩子是否生長遲緩?醫揭辨別方式 體重是首要警訊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是否生長遲緩?醫揭辨別方式 體重是首要警訊

轉載:健康醫療網 王冠廷 2024年12月20日 週五 下午1:00

少子化時代,不少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生長情形:「我的孩子是不是營養不良呢?為什麼這麼瘦小?」,或是「他已經吃這麼多,為什麼還是長不好?」這些疑問常常在小兒科門診或健兒門診時被提出來。

兒童的生長遲緩 以體重影響最為明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芳瑗說,兒童的生長遲緩(Failure to thrive)是一個臨床表現,並非一個疾病,影響順序常以體重為最明顯,之後為身高及頭圍。因此目前一般定義生長遲緩為體重低於生長曲線上同年齡層標準的第3~5個百分位以下,或一段時間內體重向下跨越兩個百分位線。

造成生長遲緩 常見這些因素

而生長所需具備條件,必須考量兒童攝取吸收的熱量,以及身體代謝利用之間,是否達到平衡。造成生長遲緩原因很多,包含器質性原因(先天性異常、心肺疾病、腸胃道功能不良、內分泌代謝問題等)、或是非器質性原因(餵食困難、社經壓力、親子關係等)。

鐵質嚴重缺乏 造成胃口不開、生長遲緩

張芳瑗分享,曾有一位一歲3個月的女童在接受疫苗預防注射時,被注意到體重只有7.5kg,根據父母描述,女童從小至今都是全母乳親餵,副食品常常要吃不吃或只願意嘗試幾口以前吃過食物,目前發展正常可以行走,活潑好動,因此覺得她只是比較挑食並無大礙。

經初步進行身體檢查,女童唇色較為蒼白,體重百分位從6個月大時的6.5kg(約15~50百分位)到目前的低於3的百分位。安排血液檢查後發現血中的鐵質嚴重缺乏,造成女童胃口不開、生長遲緩甚至已經輕微的貧血。後續經由口服鐵劑的補充及加強含鐵食物的攝取之後,女童的飲食狀況即獲得改善,體重的百分位也逐漸回升。

完整病史回顧+詳細身體檢查 避免影響兒童生長

張芳瑗提醒,對於生長遲緩的兒童而言,必須接受完整的病史回顧及詳細身體檢查,針對其飲食狀況、營養需求及體能發展做全方位的討論,甚而需要一些實驗室的檢驗去排除可能潛在的疾病原因或是評估現行營養狀態,才能適時給予處置,以免造成後續兒童生長或發展更大的影響。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43201
頁/共4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