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44,446|回應491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這種糖」對心血管威脅最大!研究發現適度吃甜點竟有益心血管健康

轉載:健康2.0 2025年3月22日 週六 上午8:00

糖分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一直備受關注,瑞典隆德大學馬爾默臨床科學系營養流行病學的最新研究為這個議題帶來全新視角。這項針對近7萬名中老年人的大型追蹤研究,針對不同糖分來源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的糖類來源對心血管的影響大不相同,其中「含糖飲料」的威脅最大。

 

「含糖飲料」是心血管健康的最大威脅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的糖都是健康危機,大眾在日常中最常接觸到的糖分來源有三種:蜂蜜等調味糖、甜點類、以及含糖飲料。其中,頻繁飲用「含糖飲料」會顯著提高缺血性中風、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和腹主動脈瘤的風險,無疑是最大的威脅,可能是因為液態糖不易產生飽腹感,更容易導致過量攝入,這可能是其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

看更多:控糖別走極端!婦常半夜低血糖 都是沒吃「這類食物」害的

 

「適度享用甜點」反而有益心血管健康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相比之下,社交場合享用的甜點,如冰淇淋、巧克力和糕點等,反而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更有趣的是,完全不吃甜點的人未必更健康,研究顯示,適度享用甜點實際上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影響。

 

研究者鈴木珊姿認為,適度享用甜點與心血管健康的正相關,可能反映了飲食行為的複雜性。那些極度限制糖分攝入的人,可能已經因為潛在的健康問題而被迫改變飲食,而非單純因為限糖而更健康。

看更多:他40歲罹糖尿病全是4習慣害的!醫搖頭:很多人踩雷

 

保持心血管健康靠3點

科學家提醒民眾,糖分攝入與心血管風險的關係並非線性,不同的糖分來源會對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顯示糖分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遠比想像中更加複雜。

 

但對於保持心血管健康,這項研究還是建議民眾遵守以下三點,首先,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再來,不必完全禁絕甜點,最後,保持飲食多樣性和平衡,確保營養均衡。研究也強調,糖分本身並非洪水猛獸,關鍵在於攝入的方式、來源和數量,適度享受美味,同時保持理性和節制,才是健康的真諦。

◎ 資料來源/明日科學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5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5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常頭暈、掉髮可能是缺鐵!盤點「8大高鐵食物」 豆類、番茄比肉更補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頭暈、掉髮可能是缺鐵!盤點「8大高鐵食物」 豆類、番茄比肉更補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5月11日 週六 下午4:30

「鐵」對於人體來說,是必須的營養素,因為作為血紅素製造的主要元素,鐵可以運輸氧氣使人體正常運作。但若缺少鐵,可能會造成身體容易疲累、頭暈,甚至也會造成其他身體的負擔,如掉髮、抑鬱等症狀。若要充分的補充鐵質,可以從飲食進行改善,接著就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建議的「高鐵質食物」有哪些吧!

 


豆類、堅果都入榜! 平時多補充8大高鐵質食物不怕頭暈


觀察近1年內網友針對「高鐵質食物」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豆類」因含有豐富的鐵質而備受社群討論,有網友就在討論區分享自身補鐵經驗,由於自己孕期食量時好時壞,碰到肉類更是會反胃嘔吐,經醫師建議可透過吃豆類食物補鐵,便愛上了豆類食物,表示「豆類真的是超適合孕婦食用」,引起網友的共鳴說道「我也是懷孕後開始喜歡上豆腐這些食物,清淡又能補鐵」、「真的,而且豆類吃了很容易有飽足感,減肥想補充鐵質也適合」,成為不少網友的補鐵首選之一。

另外,「堅果」也是引起網友熱議的補鐵食物,像是腰果因為是鐵含量最高的堅果,同時又含有優質油脂以及蛋白質,是在堅果類中呼聲很高的食物之一,不少網友留言「想補鐵,吃腰果就對了」,還有不少網友提到,堅果不需額外烹煮、可以直接食用的便利性,是自己補鐵時的重要選擇要素之一。


動物內臟燉成的補湯也有效! 防缺鐵應從改善飲食做起


除了豆類和堅果,「內臟」也是被網友激推的補鐵食物之一,因富含鐵質與其他營養素,因此在產後坐月子時,各種用動物內臟燉成的補湯也是備受產婦歡迎的補鐵食物之一,網友也直呼「手腳冰冷吃豬肝真的最有效」。

想要預防缺鐵症狀,除了保健食品之外,也可以從飲食開始改善。你也有常吃以上哪些食物嗎?快檢視一下自己日常的飲食清單,為自己補充最充分的營養素吧!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8811
不再難吞又嗆傷! 長者「吸食凍狀飲」喝水更安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再難吞又嗆傷! 長者「吸食凍狀飲」喝水更安心

轉載:健康醫療網 王冠廷 2024年5月4日 週六 下午6:00

2022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排名第四位。肺炎泛指肺臟的肺泡發炎造成各種症狀的疾病,其中因帶有細菌的外物或液體進入肺部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又占大宗。

老化吞嚥困難 恐引起吸入性肺炎致命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暨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表示,由於老化會造成喉頭位置降低,當攝取水分等流速較快的液體時,因喉頭往上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呼吸道會來不及關閉造成嗆咳,若不慎引發吸入性肺炎更恐致命!除老化外,舌頭力量不足、咽喉食道肌肉鬆弛、認知能力退化或中風,都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其中,又以剛移除鼻胃管,一時無法適應水快速流經喉道的病人,最易發生嗆咳。

「吸食凍狀飲」水增稠、減緩流速 長輩安心喝

喝水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羅東博愛醫院營養科建議,若無特殊疾病每人每日飲水應達體重*30c.c.水量。為此,羅東博愛醫院為鼓勵有吞嚥困難的病人每日補給足夠水量,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一同研發製作「吸食凍狀飲」,凍狀液體進入口中後流速緩,大大減少嗆咳發生。

吞嚥中心特別依據病房內病人不同吞嚥程度能力級數,在水中添加對應的物增稠劑量,裝進吸食水袋,製成「吸食凍狀飲」,另外也嘗試製作添加豆漿、洛神花及蝶豆花的口味,各別加入檸檬汁可以攝取幫助抗氧化的維生素C,讓喝水更有滋味,也能為病人補給蛋白質與花青素。

吃東西有撇步「三二法則」多留意

語言治療師魏劭魁也提醒民眾,年者者吃東西留意「三二法則」撇步,才不會嗆傷影響健康。

【三注意】

1. 坐姿端正、2. 不仰頭喝、3. 專心不說話

【二避免】 

1.避免杯底最後一口:寧可不喝,盡量不要仰頭倒著喝。

2.避免進食速度太快:需自己控制速度慢慢吞,也可能因為還沒意識自己吞嚥退化,速度一時難調整,這時候可以把湯匙尺寸換小,讓每一口的份量變少也可以減低嗆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649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8317
最近常頭暈?小心是「這4狀況」所致! 醫教你該如何避免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近常頭暈?小心是「這4狀況」所致! 醫教你該如何避免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5月4日 週六 下午4:30

入春氣溫變化大,血管容易收縮,頭痛、眩暈、耳鳴也時常伴隨而來,然而因溫度改變引起的常見耳部不適症狀,多與耳朵周邊血管阻塞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關,但若出現不尋常的頭痛眩暈、嘴歪斜、單邊手腳無力或突然聽不清楚聲音,可能成因較複雜且嚴重,應立即就醫診治,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醫師分析眩暈常見成因 梅尼爾氏症與內耳末梢血循有關


耳鼻喉科診所葉鍾慧醫師表示,眩暈常見的成因包括:耳石脫落、梅尼爾氏症等末梢性眩暈,或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中風所導致的中樞性眩暈。

通常耳石脫落原因不明,可能與撞擊有關;梅尼爾氏症如內耳淋巴水腫,內耳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環不良會導致眩暈耳鳴;另外,年長者罹患高血脂,加上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狹窄;或糖尿病患血管品質差、以及抽菸等因素,也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葉鍾慧醫師指出,有些老人家眩暈發作是多重因素引起,內耳血液循環差、加上慢性病,合併天氣變化多端,眩暈的症狀與發作機率就會有加乘影響。

葉鍾慧醫師說明,眩暈症發作時,會感到天旋地轉、周遭景物晃動,步伐不穩、視力模糊,可能會噁心嘔吐;頭暈則會頭重腳輕,沒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典型梅尼爾氏症發生眩暈可能同時伴隨耳鳴,甚至短暫聽力喪失,待症狀稍微好轉,聽力又會恢復;若是一般耳石脫落,會感到天旋地轉,較無聽力問題,通常進行耳石復位後就會好轉。

倘若不是前述原因造成的眩暈,會建議患者前往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進一步檢查,找出疾病背後的成因。

 

這些人是好發族群 這樣做防範未然


葉鍾慧醫師提醒,工作壓力大、肥胖、抽菸、慢性病三高患者,都是眩暈耳鳴的好發族群,要預防眩暈發生,平時應盡量飲食清淡、睡眠充足、多運動,老人家尤其要注意季節變換時,做好頸部及身體保暖。若出現不同以往的眩暈情況或出現走路不平衡、流口水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另外也建議,少熬夜、營養均衡,即便是中年人也可能眩暈耳鳴,平時應適當紓壓,讓身心維持在健康狀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8316
主動脈嚴重狹窄嚴重恐猝死!主要有3大病因 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主動脈嚴重狹窄嚴重恐猝死!主要有3大病因 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轉載:健康醫療網 吳儀文 2024年4月27日 週六 下午7:00

83歲張女士出現呼吸喘、下肢水腫、胸悶等症狀,住院檢查發現其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考量到張女士高齡且有多重慢性共病,因此在與家屬討論過後,決定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張女士順利完成手術後,在院內觀察1週並未出現任何併發症,術後心臟超音波也顯示主動脈狹窄的情況已經改善,並且沒有逆流現象,目前張女士已健康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主動脈狹窄可分3大原因 嚴重狹窄有猝死風險

造成主動脈嚴重狹窄的主要原因可分為「退化性」、「先天性」、「風濕性」。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表示,一般來說70歲以上的患者,大部分是以退化性為多,而70歲以下則是以先天性、風濕性為主。

簡韶甫醫師提到,退化性主動脈狹窄通常與年齡、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有關,而風濕性主動脈狹窄則和β溶血性A群鏈球菌感染有關,不過隨著疫苗普遍施打,預計未來會越來越少。

而主動脈狹窄主要會有心絞痛、昏厥、心臟衰竭症狀。簡韶甫醫師表示,若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其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2年,而且嚴重的主動脈狹窄還有猝死的風險。

主動脈狹窄如何診斷? 如何治療?吃藥有效嗎?

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簡韶甫醫師提到,目前「心臟超音波」是最重要的診斷工具,它除了可顯示主動脈瓣膜鈣化增厚及瓣膜張開困難外,也可經由都卜勒測量,以非侵入性方式,估算主動脈瓣膜的壓力差及主動脈開口面積。

至於治療的方式,潘姿菁專科護理師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改善主動瓣膜狹窄,藥物只能做症狀緩解(如:利尿劑,可以緩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唯一能改善的治療方式為瓣膜置換手術,術式一般可分為開心瓣膜置換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經皮主動脈瓣成形術等3種。

簡韶甫醫師表示,和傳統開心瓣膜置換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傷口較小、復原速度較快,而經皮主動脈瓣成形術,可能會有中風、嚴重主動脈閉鎖不全等併發症,而且再狹窄率較高,目前僅限於緩和治療及銜接至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的過渡治療。

每個患者的狀況不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同。潘姿菁專科護理師提醒,面對手術,患者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術式,而手術後也應定期返診、藥物管理、密切注意相關症狀。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7771
不只腹瀉、嘔吐!「8大症狀」恐都是食物中毒警訊 頭痛、口渴入列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只腹瀉、嘔吐!「8大症狀」恐都是食物中毒警訊 頭痛、口渴入列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4月27日 週六 下午4:30

最近在台灣出現多起食物中毒案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食物中毒是由於攝取受到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引起的疾病,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定義,當2人或2人以上因攝取相同食品,而出現相似症狀時,就稱為1起食物中毒案件。不過,究竟食物中毒會有哪些症狀呢?我們本次就針對「食物中毒症狀」進行觀測,快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吧!

 


食品毒素刺激腸胃恐致腹瀉 網議8大食物中毒症狀全整理


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食物中毒症狀」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腹瀉」是相當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由於食物中的細菌、病毒或毒素刺激腸胃引起發炎反應,患者通常會感到「肚子絞痛」或「胃痙攣」,同時排出帶有大量水份的糞便,偶爾甚至會伴隨著血便與膿便。

有民眾就反應「在新聞看到曾用餐的店面出現食物中毒案件,才發現原來姪子前2天上吐下瀉是因為食物中毒」,引來有同樣困擾的網友反饋「我姑姑也是那天吃這家餐廳,隔天直接拉肚子」、「我是中午吃完就肚子絞痛,同桌男友則是隔天才拉肚子」等,並補充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儘快就醫和通報衛生局。

此外,食物中毒時還會頻繁「嘔吐」,並且無法保持液體攝入,即有網友分享自己「吃完某餐廳就腹瀉、發燒、頭暈、嘔吐,整個人身體非常不舒服」,吸引許多網友回覆「我也吃過這家,人生第1次吃到送急診,上吐下瀉整個人快不行」、「我之前去吃了1間有半熟蛋的義式餐廳,結果吃不到一半開始肚子絞痛、頭暈想吐,後來去廁所爆吐了一波」等。因此,提醒中毒患者感到噁心或嘔吐時,應暫時停止進食,讓腸胃休息一段時間。

在上吐下瀉後,身體會迅速失去水分導致脫水,且患者通常也會出現「虛弱無力」及「口渴」等症狀,即有網友在討論區提到「因為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最後還脫水、整個人完全沒力氣」,引起網友討論「我也是吐到沒東西吐,臉色蒼白然後全身虛脫」、「我拉完肚子整個人超虛弱,後來才知道有脫水趕快喝一堆水」。提醒民眾在遇上食物中毒時,也要密切關注脫水症狀,適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幫助身體恢復健康,若是症狀嚴重導致無法喝下水,就需要即時到醫院輸液治療。


食物中毒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做好適當食安措施才能保障健康


食物中毒的嚴重程度會受到多項因素影響,包括毒素攝取量、致病原因、患者年齡及個人健康狀況等。因此,若是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以確保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救助。

此外,為了預防食物中毒,要盡量保持飯前洗手的習慣,選擇新鮮的食材,並注意保存溫度,還要將生熟食分開、徹底加熱,才能有效減少風險,畢竟預防勝於治療,適當的食品安全措施才是保障健康的關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7770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提醒:要留意澱粉超量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提醒:要留意澱粉超量

轉載:中天新聞網 2024年4月20日 週六 下午5:30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芋頭營養價值高,對養生相當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芋頭的對人體的好處,也提醒芋頭是屬於澱粉類,若當餐又有其他澱粉就要小心超量,像是許多民眾吃鍋習慣加芋頭,就得多加留意。

高纖、低熱量: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屬於低熱量的澱粉類,同樣是100克的情況下,白飯約183大卡,芋頭僅有128大卡,有助減重。膳食纖維豐富,約2.3g,屬於中高膳食纖維,有利控制血糖、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β-胡蘿蔔素、B群:

芋頭也吃得到β-胡蘿蔔素,於身體生成維生素A,有助護眼、促進夜視力、修復肌膚、保護個器官黏膜、維持免疫等。B群方面則有維生素B2,同樣有利修復皮膚、保護各器官黏膜;葉酸有利保護腦神經及DNA;菸鹼酸有利抗發炎、保養皮膚。

鉀、鈉、鎂、鋅:

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

豐富蛋白質:

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

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

限鉀族群:

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之前先和醫師、營養師討論。

易脹氣、腸道狀態不佳:

另外,芋頭膳食纖維也不少、也容易產氣,對於腸道狀態不佳或有脹氣的族群而言可能會稍有負擔,也建議避免食用為佳,待狀態良好之後再吃。

料理芋頭、吃芋頭會癢?

芋頭因含「草酸鈣」和「芋頭糖蛋白凝集素」的關係,會使人接觸後出現發癢、刺痛、紅腫等症狀。芋頭自然無法生吃,在料理前可戴手套,或者直接連皮一起加熱料理再削皮,若不幸真的碰到發癢可用熱水沖或鹽水洗改善。不過若是對於每每食用芋頭之後較易過敏族群,就建議即便煮過還是避免食用為佳。

注意!芋頭也是個過敏原:

值得注意的是,芋頭除了上述會引起發癢症狀外,它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就像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少部分的人也會對芋頭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芋頭過敏者自然應避免,若發現自己吃了煮熟的芋頭還是會出現過敏,就應立即停下,若發現喉頭緊縮等過敏性休克相關症狀則應立即撥打119送醫。

芋頭有毒要少吃?

至於許多長輩會說「芋頭有毒要少吃」,也是基於上述兩點,雖然和現代所稱的毒物觀點不同,但確實會對有些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不具有使人中毒的成分,否則應當連吃都不能吃。

芋頭雖養生但注意是澱粉類!吃鍋留意替換,別澱粉超量。

建議吃6-8塊芋頭,減少半碗飯。

劉怡里營養師提醒,芋頭雖然營養,但是屬於澱粉類,別和蔬菜類混淆、誤以為是蔬菜類而多吃,以免澱粉量攝取過高,反而影響血糖不穩。建議留意澱粉替換,6-8滾刀塊的芋頭110克約等同於半碗白飯熱量。換句話說,粗算吃約6-8塊建議減少半碗飯,3-4塊芋頭就建議減少1/4碗。

吃鍋注意,這些都是澱粉類:

芋頭和澱粉的替換尤其是在吃火鍋時要特別留意,許多鍋物火鍋料會芋頭、玉米、南瓜一起上,再送上一碗白飯,這四種都是相當養生的澱粉類,但需小心當餐澱粉恐怕超量。而芋頭湯也是一種澱粉類湯品,若習慣喝芋頭湯再加芋頭會更需要注意份量。

其他芋頭甜品也要留意:

其他芋頭製的甜品類也要留意,例如芋頭酥、芋圓等,以芋圓為例,雖以芋頭為基底作甜品,不過視店家也會加進許多的太白粉等精緻澱粉,而且芋頭甜味較低,也會加進許多精緻糖調味。若當餐要吃飯又要吃芋圓等甜品,芋圓60克等於半碗飯的熱量,建議留意澱粉之間的替換。

文章授權轉載自《今健康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提醒:火鍋加芋頭留意澱粉超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7204
罹癌人數越來越多!重症醫揪「失眠、日夜顛倒」增加罹癌風險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罹癌人數越來越多!重症醫揪「失眠、日夜顛倒」增加罹癌風險

轉載:中天新聞網 2024年4月20日 週六 下午2:58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為什麼科技愈來愈進步,癌症卻愈來愈多?黃軒醫師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代人睡眠型態不足」,有失眠的人,其罹癌風險都明顯高於沒有失眠的人群。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中發文表示,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剛診斷為癌症的病人,未罹癌前的兩年,皆被證實患有失眠障礙。早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涉及晝夜節律紊亂的輪班工作制度」為第2A類致癌因素。

黃軒提到,在2023年7月的《癌症》國際期刊上,曾有發表一項關於睡眠習慣、時間與癌症風險的研究。從1.4萬人的分析發現,睡眠時間短,確實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其中,與夜間睡眠時間為6-8小時者相比,如果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的人,其罹癌風險升高41%;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其罹癌風險更增加了69%。即使睡夠了6-8小時,但如果不是跟隨規律的晝夜「生理時鐘」入眠,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在2024年2月《肝臟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 》國際期刊也曾發表一篇關於「晝夜顛倒會致癌」的研究,證實如果日常生活是黑白顛倒(長期晝夜失調),確實會使人類易致癌。

近日休斯頓,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研究發現,與正常晝夜節律生理時鐘相比,「黑白顛倒」時差,會使壽命更短,主要是身體內的肝硬化和黃疸的發生率更高。研究人員發現,晝夜功能失調促進了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發生率增加,容易誘導人類肝細胞易致癌。另外,研究人員同時也發現,長期晝夜節律失調,還會誘發癌變細胞的轉移。

另一項芬蘭的研究則是顯示,女性空服人員患上乳癌的機率會大增,研究人員認為可能與長期睡眠週期不穩定,以及在夜間長期接受光照,有著強烈的相關。

為何熬夜和不規則的睡眠會增加罹癌機率?黃軒提到,夜晚睡眠不足(熬夜或黑白顛倒),會減少褪黑激素(Melatonin)的產生,褪黑激素(Melatonin)的作用有很多,包括控制晝夜節律和睡眠週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褪黑激素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抗衰老和抗腫瘤分泌物,缺乏褪黑激素可能會導致有睡眠障礙的女性,更容易患乳癌和卵巢癌,其次,長期嚴重的晝夜節律生理時鐘失調,會導致體內免疫功能物質分泌減少,降低身體的免疫能力,影響了免疫功能。

黃軒提醒「不要熬夜、不要日夜顛倒」就能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不要等到罹癌,才一直問自己:為什麼自己會罹癌。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7202
喝啤酒較容易胖?答案恐與你認知不同 營養師點名「這個」才是元兇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喝啤酒較容易胖?答案恐與你認知不同 營養師點名「這個」才是元兇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4月13日 週六 下午4:30

來社交場合中的酒精飲料消費日益增加,許多人謠傳「啤酒比較容易變胖」,是真的嗎?

 

同樣容量下,啤酒所含的熱量比較少

 

營養師黃品瑄指出,酒精本身含有較高的熱量-每克酒精提供約7大卡的熱量,低於脂肪但遠高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而同樣的容量之下,濃度越高的酒精就會含有越高的熱量,例如一杯100cc的啤酒含有34.3大卡,但一杯100cc的威士忌卻含有230大卡,而一瓶600cc的啤酒等同於204大卡,但一般人喝啤酒不可能只喝一瓶,所以喝啤酒容易超量,進而產生了喝啤酒比較容易胖的錯覺。除此之外,多數調酒中也會加入大量的糖,也是造成喝酒容易胖的原因。

 

喝酒並不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唯一因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江孟霖醫師表示,喝酒導致體重增加並非僅僅是因為熱量攝入。酒精可能影響人的食欲和飲食選擇,導致進食更多高熱量食物。此外,酒精還可能影響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傾向於儲存脂肪。甚至有研究表明,經常性的過量飲酒可能會干擾荷爾蒙平衡,進而影響體重。

 

飲酒適量,小酌怡情

 

雖然適量飲酒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種社交樂趣,但藥師高浚庭建議應該謹慎對待酒精消費。控制飲酒量,選擇低糖或無糖的酒精飲品,並保持健康的飲食和規律運動,是避免因飲酒而增加體重的有效方法。總的來說,了解酒精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適量飲用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6676
五十肩痛到梳頭、穿衣都難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助擺脫困擾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五十肩痛到梳頭、穿衣都難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助擺脫困擾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2024年4月13日 週六 下午4:00

「五十肩」是常年被討論的健康議題,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通常在患者50歲左右發生,成為五十肩的名詞由來;其帶來的肩膀疼痛、僵硬感,以及運動受限、夜間疼痛等症狀,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小困擾,例如伸手拿東西、梳頭、穿脫衣服或睡覺等,都會因疼痛而變得困難。

五十肩新治療 微創肩關節鏡

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表示,五十肩傳統治療方法大抵為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注射等;然而,當這些治療方法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時,便可考慮採微創肩關節鏡手術。他強調,微創肩關節鏡手術無疑為五十肩的治療帶來了新突破,透過細小的切口直接觀察並去除沾黏的組織,同時治療受損組織,極大化減少手術的創傷和恢復時間。

微創肩關節鏡 手術精準度更高

方啟榮醫師補充,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具有更高的精準度和定制性,能夠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他認為,這一技術的應用,為患者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得以藉此擺脫五十肩困擾,並相信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肩關節鏡手術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幫助患者擊退疼痛、重拾健康和活力。

易和旋轉肌腱損傷搞混 治療方式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五十肩最容易和「旋轉肌腱損傷」搞混,很多人會誤以為兩者是同一疾病。事實上,症狀雖然有些相似,但兩者是不同的疾病,相對有不同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因此,對於症狀的準確辨識和診斷顯得至關重要,攸關能否針對性且正確地進行治療,若民眾有相關疑問,可再就診諮詢醫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4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6675
腎臟生病幾乎無感!洗腎前一年近8成都患有「1疾病」 醫教1招逆轉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腎臟生病幾乎無感!洗腎前一年近8成都患有「1疾病」 醫教1招逆轉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4月6日 週六 下午4:30

71歲康先生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在7年前的健檢發現腎絲球過慮率(eGFR)只有49,在慢性腎臟病分期屬第三期,這幾年來eGFR已緩步上升至85,可說是已經完全逆轉。他說,降血壓等藥他都按時吃,也聽醫囑絕不服用偏方,每天至少喝1500cc的水,太鹹的東西不吃,像鹹魚、豆腐乳之類的絕對不碰,太鹹的餐館被他拒為往來戶。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攀升 多數發現已要洗腎

 

彰化醫院副院長也是腎臟科醫師的陳殷正表示,台灣腎臟病的盛行率持續攀升,已突破12%,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人腎臟病,更可怕的是,很多病患到了很嚴重、甚至要洗腎了才發現;也就是說,初中期甚至是後期的腎臟病患,因為身體沒有很明顯的不舒服,以致延誤就醫,因此,定期篩檢是確保腎臟健康最重要的關鍵。

 

腎臟功能差無感 定期篩檢及早治療

 

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說,腎臟太有「凍頭」了,很多臨床個案顯示,明明腎功能已經很差了,身體卻沒有任何感覺,這要靠定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好可以定期篩檢,至少國健署提供的免費健檢一定要定期去做。

陳殷正補充,在臨床上,輕中度患者只要及早發現治療,都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即使是中重度者,透過積極用藥及飲食控制,也能避免走到洗腎,醫師將會根據病況,教導病患要如何飲食控制,衛教管理師也會追蹤叮嚀。

 

危險因子要注意 免費成人健檢莫忘做

 

陳殷正表示,與腎臟病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菸及不當藥物使用,尤其三高是最主要的原因,根據 2022 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洗腎前一年近8成患有高血壓,4成患有糖尿病,3成患有高血脂。

國健署免費提供成人健檢,都有篩檢腎功能,對象包括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35歲以上小兒麻痺者每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1次。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26202
頁/共5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