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42,695|回應477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天冷血糖波動大?醫曝真相 這1因素影響最大

轉載:常春月刊 2025年1月18日 週六 下午4:30

許多糖尿病友反應其每日飲食皆相似,但血糖值仍起伏不定?其實除了食物本身,烹調方式、作息、藥物等變數都會影響血糖值波動,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兼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表示,到了秋冬季節,糖友運動量減少,更需要留心食物攝取量。

 


哪些因素引起血糖起伏? 患者可多實驗找規律


血糖值的高低起伏受很多因素影響,尤其是餐後的血糖值絕對與食物有關,包括餐點的食材組成、烹調方式等。另外,數值也會隨生活作息影響,例如有些糖友習慣於運動前進食,有些則於運動後進食,測量出的血糖值自然不同。

糖友每餐進食的總量需要有所節制,若是突然間大吃一頓,對糖友來說是不小的負荷,至於進食順序對血糖值的影響並非一定,蔡世澤解釋,因為每位糖友體質不同,血糖值有小幅波動是難免的,只要出入不大就無妨。

蔡世澤建議糖友,多一些實驗精神,請於進食後檢測血糖值並記錄,分析食物對個人體質的影響,找出固定的波動形態,並維持穩定規律,才能達到最好的控糖效果。


糖尿病控糖攻略 飲食勿踩3地雷


逢年過節或冬令進補,請糖友評估飲食攝取總量,蔡世澤強調,關鍵在於避免高熱量、高油脂及高含糖量(例如砂糖、果糖等)的食物。如果吃了一餐大餐後,下一餐可以稍微調整、減少進食份量,還是有機會平衡攝取量,偶一為之並無大礙,建議遵守凡事不過三的原則,合理管控飲食。

隨著冬季來臨,即便作息不變且飲食內容與夏季相同,糖友的糖化血色素數值仍較夏季有所增加。蔡世澤提醒,許多糖友的冬季運動量較夏季下降,但是飲食內容卻更為豐盛,請糖友一定要多加注意血糖值變化,有疑問請諮詢專科醫師,遵從醫囑用藥並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才能有效管理血糖值。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4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久坐、久臥或久站都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預防致命威脅,生活6處方一條都不能漏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久坐、久臥或久站都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預防致命威脅,生活6處方一條都不能漏

轉載: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9月27日 下午4:30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提醒,若長時間久坐、久臥或久站,都有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甚至危及性命。

 

導致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原因

 

血栓為一種凝結的血塊,其發生原因是因為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血管因慢性粥狀硬化造成狹窄,而在此粥狀硬化斑塊破裂處形成的血塊,就稱為血栓;另一種是血栓碎掉後形成的血栓子,會隨著血液循環在血管內到處行走。

 

若把身體裡的血管看成是一條條的高速公路,血栓就像路上的障礙物,造成血液堵塞,影響健康。

 

下肢靜脈血栓可分為兩種 症狀時常發生於四肢

 

柯博仁指出,下肢靜脈血栓可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靜脈曲張」,即是淺層的靜脈性栓塞炎;二為深層靜脈血栓,又稱「經濟艙症候群」或「空服員症」。部分病患發病初期無任何病徵,有些則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

 

他進一步說明,上述症狀時常發生於四肢,又以下肢較常見,由於無明顯表徵,常容易被忽視,等發現時已錯失黃金治療期。

 

深部靜脈血栓的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腫脹,部分患者有兩側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而長期久站或久坐者、中老年人、孕婦、血管受過傷者、腫瘤患者等,皆為深部靜脈血栓的好發族群。

 

若是下肢異常明顯腫脹,甚至出現胸悶、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合併症狀,表示血栓經由身體血液流至各器官,極有可能誘發肺栓塞、永久性血管阻塞,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3種方式一次搞懂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指出,擔心自己患有靜脈曲張者,建議可至醫院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或靜脈血流檢查。若症狀較輕微者,可用抗凝血藥物搭配彈性襪來治療。

 

他分享,由於大眾對靜脈栓塞疾病的意識薄弱,門診臨床常有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患者,送至醫院時,下肢已嚴重腫脹,甚至發紫疼痛,嚴重者更會因腫脹壓力過大,導致動脈受阻、肌肉壞死。

 

李任光表示,對於症狀較嚴重之患者,除了常規的抗凝療程外,也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目前,治療栓塞的方式主要分成三種。

 

1.傳統導管溶栓術:以導管進行藥物溶栓,治療時間較長且較多出血併發症。

 

2.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局部麻醉的方式,以超音波的能量配合溶栓藥物來震碎血栓,住院天數較長。

 

3.PMT血栓清除導管:以機械性導管抽吸血栓,有效保護瓣膜,住院時間短,且術後併發症少。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6大要點要做到

 

李任光提醒,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應謹記六大要點:

 

1. 增加日常活動量,適時起身走動。

2. 多喝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3. 穿著舒適輕鬆的衣服,避免太緊的衣服阻礙血液循環。

4. 穿著醫療等級之彈性襪,減少靜脈擴張。

5. 平時保持運動習慣。

6. 控制體重,減輕下半身負擔。

 

(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柯博仁、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任光 )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5027
養生不是只能粗茶淡飯!靠這4杯最對味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養生不是只能粗茶淡飯!靠這4杯最對味

轉載:早安健康 渡邊修(水果酒藥酒研究家) 2020年9月20日 上午10:00

小小養生料理:飲料



不會喝酒的人,也可以利用養生食材,製作沒有酒精的飲料來飲用,當然也可以搭配養生料理來飲用。

菊花茶
利用清熱解毒作用來消除眼睛疲勞並預防老化

材料
乾燥菊花 … 1把
枸杞子 … 2〜3個
綠茶 … 2小匙

作法
1 將綠茶和菊花放進茶壺裡,然後倒入熱開水。
2 將枸杞子放進茶杯裡,再倒入上述熱茶飲用。

陳皮烏龍茶
滋潤鼻子和喉嚨的黏膜來預防感冒

材料
陳皮(使用乾燥後的橘子皮) … 1把
烏龍茶 … 2小匙

作法
1 將烏龍茶和陳皮放進茶壺裡,然後倒入熱開水,再倒進茶杯裡飲用。


黑芝麻豆漿
加上乾燥水果和堅果來滋養強壯身體

材料
豆漿 … 1又1/2杯
黑芝麻 … 2大匙,核桃 … 2大匙
蜂蜜 … 適量

作法
1 用食物調理機將黑芝麻、核桃和豆漿打勻。
2 將①放進鍋子裡加熱後,再加入蜂蜜攪拌均勻飲用。

生薑肉桂奶茶
搭配相當對味的蘋果派來預防手腳虛冷

材料
牛奶 … 1杯,紅茶 … 3小匙
生薑 … 1小塊
肉桂粉(或肉桂棒) … 少許
蜂蜜 … 適量(依個人喜好)

作法
1 將生薑磨成泥。
2 加入1/2杯左右的熱開水,將紅茶泡開,然後加入薑泥。
3 將牛奶溫熱後倒進杯子裡,再一邊過濾②的紅茶,一邊倒進杯子裡,最後加入肉桂粉(肉桂棒)和蜂蜜(依個人喜好)飲用。

本文摘自《常備食療養氣酒》/渡邊修(水果酒藥酒研究家)/台灣東販


原文引自:黑芝麻豆漿、生薑肉桂奶茶...中醫食療養生飲護眼抗老、潤喉暖身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3554
腹痛不要忍! 小心急性闌尾炎拖太久致敗血症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腹痛不要忍! 小心急性闌尾炎拖太久致敗血症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0年9月20日 上午10: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3歲陳姓男子,右腰痛了三天,因出現發燒症狀進而就醫,檢查後發現患者的闌尾發炎,但因為拖太久而破裂化膿,使得右下腹出現大範圍的膿瘍(假性腫瘤),醫師利用電腦斷層定位,緊急對膿瘍進行引流,症狀立即獲得改善。

急性闌尾炎病程快 未及時就醫恐引敗血症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指出,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其病程相當快速,初期症狀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上腹痛、肚臍旁悶痛等腸胃道症狀,約莫半天後疼痛感開始轉移至右下腹疼痛;由於進展相當快,如果拖延未立即就醫,恐出現闌尾破裂潰爛、腹內膿瘍甚至腹膜炎併發敗血症。

闌尾已破裂併發膿瘍 先引流再手術降低手術風險

對於急性闌尾炎患者,通常醫師會建議即早手術將闌尾切除,以避免復發或造成併發症。但是若闌尾已破裂併發膿瘍,廖師賢醫師表示,如果直接接受手術治療,開刀時間將拉長,切除的腸道範圍可能擴大,手術風險也會增高。因此在考量患者的情況下,先安排膿瘍引流,待6~12週後再安排手術,減少直接接受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

放射科葉偉成主任補充,當闌尾周圍膿瘍時,會利用電腦斷層準確定位,經皮下穿刺放入引流管,將膿液引流出來,而患者發燒等不適症狀立即改善;患者接受引流治療後,可縮小後續手術切除的範圍,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手術與抗生素同步 急性闌尾炎治療成功率高

廖師賢醫師提醒,在手術與抗生素的進步下,急性闌尾炎治療的成功率相當高,千萬不要輕忽腹痛,以免引發併發症而造成生命的威脅,若有不適可以就醫由專業醫師安排診療。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3550
男人腰臀肥胖,小心攝護腺出問題! 研究告訴你胖有多可怕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人腰臀肥胖,小心攝護腺出問題! 研究告訴你胖有多可怕

轉載: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9月12日 下午4:30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大家都知道腹部的脂肪比較多,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但現在有研究發現,腹部脂肪也可能增加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研究在「歐洲暨國際肥胖會議」(Virtual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besity)發表。

腹部和腰部的脂肪比例高 與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有關

研究人員分析了2006年至2010年間,曾參加過英國生物銀行研究,且沒有罹患癌症的218,000名英國男性數據。在大約11年的隨訪期間內,有將近600名男性死於攝護腺癌。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在BMI值或體脂肪之間沒有明確的關聯性;但腹部和腰部的脂肪比例高,卻與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有關。


研究結果發現,腰圍較粗的前25%男性,因攝護腺癌死亡的機率比腰圍較細的25%男性高出35%,而腰臀比(WHR)肥胖的前25%的男性,相較腰臀比偏瘦的25%男性,死亡風險高出34%。

 

BMI指數較高 亦會增加其他疾病發生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系研究員AuroraPérez-Cornago表示,這個研究發現腹部和腰部的脂肪量與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確實存在顯著的關聯性,但總體脂肪與攝護腺癌的死亡則沒有明確的聯繫。


AuroraPérez-Cornago補充說明, BMI指數較高還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包括其他類型的癌症,因此人們應該要考慮體脂肪對健康的影響,而未來研究的重點,將擺在肥胖與侵略型攝護腺癌之間的關聯性。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1974
長輩最怕跌倒!3大高危族群每天「踮腳尖」,馬上降低跌倒風險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輩最怕跌倒!3大高危族群每天「踮腳尖」,馬上降低跌倒風險

轉載:Heho健康網 林以璿 2020年9月12日 下午4:00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昭瑩指出,老年人跌倒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元凶,尤其統計顯示, 65 歲以上民眾,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大約是 30 至 40 % ,其中約有 5 至 10 % 會導致較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頭部創傷及嚴重撕裂傷等;逾 80 歲人口,每年跌倒率更高達50%。

統計還指出,如果老人跌倒導致髖骨骨折,一年內有 20 % 會死亡、 30 % 永久殘疾、 40 % 不能獨立行走、 80 % 不能完成至少一項日常活動,比如買菜、做飯、洗澡等,可見跌倒對老年人造成的傷害之大。

跌倒不只因為生理因素,還包括心理健康問題

跌倒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例如老化造成的身體功能退化、急慢性疾病、藥物、及居家環境安全等,都和跌倒的發生有關。

女性、缺乏運動跌倒機會較高

就性別來說,年長女性跌倒的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這可能是因為年老女性留在家中以及做家事的時間比男性多,故在家中跌倒的風險較高。

另外,像是缺乏運動,或是過去就有跌倒經驗的人,也是高風險族群。

慢性疾病、視力退化也有關

而大部分的慢性病,包括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巴金森氏症、慢性呼吸性疾病及大小便失禁等,都是已知老人跌倒重要危險因子。

尤其是視力不良的問題,一旦看不清楚,平衡感以及對物體的辨識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此,眼睛疾病一定需要儘快治療,以免釀成跌倒的問題。

檢視相片
照片檔 ID:840513864
更多影片

藥物、姿勢性低血壓以及失智憂鬱都是危險因子

研究發現,一些藥物可導致老人的跌傷風險增加:例如抗精神病藥物、胰島素、麻醉止痛藥、抗痙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藥/鎮定劑。尤其使用多種藥物,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平衡失控或暈眩等。

其他像是容易姿勢性低血壓的人,也可能在起身的過程中暈眩跌倒;有失智或憂鬱症狀的人,較會忽視環境中的危害而增加跌倒風險。

每天 30 下「踮腳尖」降低 16 % 跌倒機率

因為害怕再跌倒,臨床常見不少老人家,開始自我設限,少走少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降低,反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造成平衡、姿勢控制與肌肉力量更差。

陳昭瑩強調,預防跌倒,除了排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不良環境因素之外,老化因素造成的肌力與姿勢平衡能力,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居家就做得到的簡易運動來強化。

陳昭瑩說,老人家只要在家墊墊腳尖,搭配高抬腿踏步,每次 10 下,每天 3 次,就可以達到訓練平衡感、下肢肌力的效果,實證顯示可以降低跌倒率達 16 % ,簡單運動不求人,唯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最好扶著固定物避免危險。

 

檢視相片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1972
乾癬不會傳染但難根治! 反覆發作中醫調理助舒緩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乾癬不會傳染但難根治! 反覆發作中醫調理助舒緩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0年9月5日 下午2: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乾癬盛行率約為0.235%,屬於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患者會出現發紅、搔癢,以及如牛皮般又厚又硬的皮膚,且表面覆蓋數層銀白色鱗屑,抓去鱗屑可見點狀出血,又被稱為牛皮癬、銀屑病。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楊茲甯醫師指出,乾癬不具傳染力,但因病程長,加上症狀反覆,在臨床上較難以根治,因此患者更應積極接受治療。

60歲婦飽受乾癬之苦 中醫調理順利改善

臨床上,一名60歲婦人,六、七年來飽受乾癬困擾,雖曾赴皮膚科就診,但因症狀反覆仍無法改善,加上病徵分布在手、腳等處皮膚的表面,影響外在美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直到求診至中醫,經醫師問診發現,原來婦人個性容易緊張焦慮,加上睡眠品質差,有便秘困擾,脈象顯示血熱而有瘀,因此採以黃柏、梔子、苦參等處方,調理一個月後,已順利舒緩症狀。

患者積極回診治療 順利甩開乾癬症狀

楊茲甯醫師解釋,患者不僅規律服藥,且定期回診,第一周回診後表示症狀從整天搔癢難耐,減至一天發作一次,且搔抓時銀屑量減,;第二周回診搔癢情形又舒緩不少,經一個月治療後,患者不僅改善搔癢症狀,睡眠品質及便秘也獲得改善。

治療配合醫囑 養成建康生活習慣

醫學研究認為乾癬與遺傳及免疫系統相關,但真正病因仍未有定論。楊茲甯醫師強調,患者除了積極配合治療,平時也應養成包括不熬夜、均衡飲食等健康的生活習慣,且搭配適量運動及規律排便,以提高體內廢物代謝,必要時也可尋求中醫藥調理,透過醫病雙方共同努力,可望讓病情獲得改善。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0388
救脂肪肝有撇步 醫:發炎前快改變生活習慣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需要做無痛大腸鏡嗎?關於大腸鏡檢查3問題一次了解

轉載:中時新聞網 常春月刊、徐秀娥   2020年9月5日 上午11:30

脂肪肝「可逆」已經是一大喜訊,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裡已在心裡偷偷鬆了口氣,不過有付出才能有收穫,想完全擺脫脂肪肝,就該好好把握您的「黃金治療期」——發現脂肪肝卻還沒進入發炎的第一階段。

針對此階段的治療方式,不用特別倚靠藥物或是其他醫療機器輔助,首要之務,就是改變「過去不良生活型態」即可! 1.定期健檢,罹病更要追蹤 由於肝臟「沉默」的特性,包含脂肪肝在內的肝病,都少有明顯症狀因而難以察覺,且肝的生理功能較為複雜,因此肝功能指標也非常多種。若想知道自身是否還在「黃金治療期」,只靠單純的超音波檢查,是無法判別肝臟有無發炎或是其他更嚴重之情況,必須配合抽血、肝切片等進一步檢查,才能真正掌握肝的健康狀態。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楊國鑫提到,超過55歲後的脂肪肝患者,若持續有肝功能(ALT)的數值異常,就有較高的機率演變成肝癌,因此高齡者、有脂肪肝的病史、具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本身有肝癌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定期體檢,除腹部超音波以外,還需特別留意腰圍、血壓值、肝功能指數、三酸甘油酯與血糖數值是否正常。如果確診為肝硬化,則追蹤時間需更加密集,約縮短至3~4個月定期回門診追蹤診治。

此外,年輕患者若已被檢查出脂肪肝,除了需要漸進式地改善生活習慣外,也建議每年定期追蹤,才能確保療效、持續「對症下藥」。

2.緩和減重,訓練身體機能 楊國鑫表示,體重減少3到5%,可以減少脂肪肝的堆積量,倘若要進一步改善脂肪肝炎及纖維化,體重至少要減少7到10%。因此,有體重過重問題的病人,飲食必須限制熱量,至少減少30%,或每日減少500到1000大卡,以中強度運動搭配健康飲食,進行緩和、適當的減重,盡量不要採取完全斷食等極端方式,以免掉入不斷復胖的「溜溜球效應」之中。

「就算沒有肥胖問題,平時多做一些基礎運動或訓練,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長久之道。」楊國鑫表示,每日每次運動量應以30分鐘或是一週150分鐘為基準,強度上至少要達到中強度的程度,大約為些許流汗及微喘。如果在條件上有實行困難的族群,例如體力及肌力有限的年長者、過度肥胖導致無法正常行動者、孕婦等行動較為不便者,皆可因應個體條件去訂定不同的運動計劃。

其實只要多運動,如每日快走30分鐘、多爬樓梯少搭電梯,不僅能增加身體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想要健康如此簡單,怎麼可以給自己偷懶的理由呢!

3.飲食控制,NG食物淺嚐即止 「飲食習慣絕對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脂肪都是我們自己吃進去的!」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控制飲食其實不難,只要把握好「多吃天然蔬果及低脂肉類」、「減低攝取糖分與飽和脂肪」兩大原則,就算是跨出了第一步。其餘像是油炸物、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及過多酒精等NG食品,只要後續能避免攝取,就可以慢慢將身體調回健康狀態。

不過,現今飲食方式不如以往,要完全不碰上述地雷食物或許過於困難。為此程涵宇也表示,初期可以先從減量開始,或是選擇替代食物來漸漸習慣。例如想吃炸雞時,可以先把炸得金黃酥脆、油脂含量最高的雞皮剝掉再吃,飲料則是以無糖飲品代替有糖汽水,餐餐都要有澱粉的朋友也可以改吃地瓜等。「其實飲食控制沒有想像中那麼嚴苛,不管是『避開吃』還是『取代吃』,只要記得同時補充蔬果與水分,都能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針對減重族群常提到的幾種飲食方式,程涵宇說明,以大量蔬菜、穀類和橄欖油、堅果為主,輔以雞肉、魚肉等白肉的「地中海飲食法」,確實能有效降低三酸甘油酯以及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肥胖症的發生率;而「間歇性斷食法」則是透過限制進食的時間,讓人戒掉太晚進食或吃宵夜的習慣,達到減少整體熱量攝取的效果,也有助於減重與改善脂肪肝,只是「無論選擇哪一種飲食法,都要去了解其原理,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真正達到減脂效果。」

4.營養補充,針對個人適量 《世界胃腸病學雜誌》等許多研究指出,8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E,確實可以幫助細胞不受自由基的攻擊,改善非糖尿病、無肝硬化的脂肪肝炎,但過量攝取可能增加死亡率或攝護腺癌的發生;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目前主要用來改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合併有高三酸甘油酯和脂肪肝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但對肥胖症導致的脂肪肝則沒有太大效用。

程涵宇指出,「其實天然食物就是很好的營養補充劑,例如想要多攝取維生素E,可以每天吃一把堅果;綠茶中的兒茶素,也有助於人體降低總脂肪含量,有效減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楊國鑫也提醒,靠額外補充營養素來改善脂肪肝,確實可以納入考慮,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適用,還是要考量個人狀況,並諮詢醫師專業的意見,搭配運動、飲食才是長久之道。

5.互相提醒,創造健康環境 「想擺脫脂肪肝,首先患者的意願很重要,再來身邊的人也很重要!」若是想維持健康,就要營造一個能夠互相分享、提醒的環境:想像一下,如果身邊的親朋好友動不動就相揪吃香喝辣,是否難以拒絕邀約,又騰不出時間運動?相反的,若週遭的人改成相約健身運動,時而分享達成減重目標的喜悅,此時堅持健康生活的門檻,好像也就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了。

「畢竟改善生活習慣是條漫漫長路,難就難在持之以恆,有人陪,當然走得更長久。」楊國鑫說,脂肪肝並不可怕,一旦願意開始改變,並且漸進式的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護肝又護心、擺脫黑白的「肝苦人生」。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80387
癱瘓不再是不治之症!救癱專家杜元坤:細胞療法是強助攻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癱瘓不再是不治之症!救癱專家杜元坤:細胞療法是強助攻

轉載:Heho健康網 林以璿 2020年8月30日 下午4:47

神經損傷導致的肢體癱瘓,患者大半無法痊癒,須面對終生無法再站起來、走出去的殘酷事實。不過,杜元坤從鼻腔幹細胞、許旺細胞到間質幹細胞的一系列研究,找到將神經細胞產品化的機制。未來,肢體癱瘓或許不再是「不治之症」。

「杜氏刀法」救回7成病人,剩下3成要靠細胞治療助攻

杜元坤表示,在以前,癱瘓是不可治之症,醫療技術大幅提昇後的今天,轉為難治之症,一旦將神經細胞產品化,未來則可能成為可治之症,屆時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都有機會獲得改善,「臺灣無癱瘓,世界站起來」將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事實。

杜元坤長期以來以脊椎神經及臂叢神經重建手術「杜氏刀法」享譽國際。他說,透過神經繞道顯微手術,雖有7成癱瘓病人的症狀可獲得改善,其餘3成全球醫界至今卻仍束手無策,他因而全力投入基礎及臨床研究,期能為這些患者找到出路。

間質幹細胞協助斷裂神經再度接起來

杜元坤解釋,神經損傷導致的肢體癱瘓,雖可透神經繞道顯微手術改善,但全球能動此手術的外科醫師屈指可數,大多數患者還是得不到治療。

如果能把鼻腔幹細胞、許旺細胞(Schwann’s cell)或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簡稱Msc)經過萃取及培養之後,製成醫療產品,大部分醫師就可輕易將之投放到癱瘓患者的神經損傷處,讓斷裂的神經再度接起來,不僅大幅降低治療難度,更多患者也可因此而得到協助。

細胞療法有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風險

這些年來,杜元坤先後在鼻腔幹細胞、許旺細胞及間質幹細胞花了不少心力,並獲得不錯成果。這些神經細胞各有優缺點,鼻腔幹細胞不用內視鏡即可取得,沒有傷口,也相對容易,但鼻竇炎、慢性鼻炎等患者的鼻腔幹細胞不易培養,成功率不高。

許旺細胞在全身神經裡面都可找到,需動刀取得,變成神經細胞的能力較差,但在無菌狀態下培養,信賴度高;間質幹細胞普遍存在於脂肪、肌肉、皮下組織及骨髓,其優點和許旺細胞類似,都是不易感染,但缺點是必須動刀才能取得,風險較大。

外泌體將是未來細胞治療重要角色

目前全球進行的動物實驗中,都是將許旺細胞或間質幹細胞注射到神經損傷處,杜元坤則先透過鼻腔幹細胞取得的外泌體,協助身體內的細胞轉化為對神經生長有利的環境,再將許旺細胞或間質幹細胞加上纖維後做成條狀,修補在神經受損部位上,或是做成膜狀,包覆在神經受損部位外面,在動物實驗方面,這種作法讓斷裂的神經可以再長過去,恢復部分功能。

杜元坤說,對神經損傷而癱瘓的患者來說,能透過治療再站起來是一回事,站起來後可以自己處理大小便又是另一回事,透過上述目前仍在動物實驗階段的神經細胞產品的治療方式,未來有讓患者重拾自理生活的潛力,而他的研究目的,就是把希望帶給那些原本以為沒有希望的人。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8914
「少量多餐」真的對血糖穩定更有幫助?營養師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量多餐」真的對血糖穩定更有幫助?營養師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

轉載:信傳媒編輯部 2020年8月30日 下午12:02

許多人聽到糖尿病,腦中就會冒出:「得糖尿病之後我喜歡的食物都不能吃」、「 肉不甜,可以多吃沒關係」、「少量多餐對血糖穩定有幫助」等疑問,這些常見迷思也 是您心中的問題嗎?

 Q1:被診斷糖尿病時,就得完全放棄甜食或是喜歡的食物?

糖友們的生活中偶爾還是可以有小確幸的!只要正確運用飲食相關知識及策略,例 如:飲料從全糖調整為無糖,運用天然水果的甜味取代甜點中添加的糖等,同時配合專 業的營養建議下,糖友們仍然可以適量吃甜食或是喜愛的食物喔! 

Q2:零卡碳酸飲料、含代糖甜食可以無限制食用?

以往認為人工甜味劑對於血糖上升的影響 較少,糖友或需體重控制者可以選擇食用人工 甜味劑的零食、飲料來滿足想吃甜食的慾望。但近期研究指出,長期攝取人工甜味劑有可能對腸道菌叢有負面影響,造成體內代謝紊亂、血糖耐受不良的問題。因此,對於人工甜味劑的食用,仍須更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其安全性。

除此之外,若過量食用營養性甜味劑(山梨醣醇、木醣醇等)時,會造成腸胃道不適 、腹瀉等情況。 

Q3:不甜的食物(鹹餅乾、玉米等)就不會影響血糖?

玉米、芋頭、地瓜、綠豆、紅豆及薏仁等食物雖含有較高的纖維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但皆為醣類豐富的食物,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在全榖雜糧類,因此在吃這類食物時,需要調整當餐的米飯攝取量,以免攝取過多的醣份。而鹹餅乾、蘇打餅乾的原材料是麵粉,含有高量的醣類,會使血糖上升!

Q4:少量多餐,對血糖穩定更有幫助?

有些人建議透過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來避免血糖有大幅度的波動,但在點心的食物選擇上,往往會是精緻糖含量高的加工食品,反而讓血糖的波動變化大;建議糖友們的進食餐次應定時定量並搭配降糖藥物的使用,這樣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Q5:肉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有些人說肉不含醣、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但平時飲食若以大量的肉來取代飯、麵等主食時,同時也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及熱量,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肥胖、血管硬化、高血脂等風險升高,因此建議糖友們應採均衡飲食、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的飲食模式。 

很多糖尿病飲食迷思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當糖友們對於飲食有疑問時,建議諮詢營養師、獲得正確的營養知識,減少焦慮不安感,在控制血糖時也能擁有開心的生活喔! 

原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 溫上妤 營養師,本文轉載自《彰基院訊電子報》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8912
大便可以告訴你的5件事 長這樣代表胃腸在出血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便可以告訴你的5件事 長這樣代表胃腸在出血

轉載: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8月16日 下午5:30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你的大便可以告訴你是否生病了!排便是人體消化食物後排除廢物的重要方式,你吃進的食物與你的糞便息息相關,你是否曾細心觀察過你的糞便,因為它可以告訴你身體一些重要的疾病徵兆,有時醫師也會請病人進行糞便檢查,幫助診斷病情。快來看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醫師教你如何從糞便顏色辨認警訊。

 

堅硬如岩石

糞便的外觀堅硬且形狀像小石頭或小卵石,可能是便秘的徵兆。即使你仍然可以排便,還是便秘的一種。大腸通過吸收水分來濃縮廢物,如果大腸中的肌肉無法收縮,則結腸中殘留的廢物將變得更加濃縮,導致大便變硬。

 

顏色變化

「我從患者那裡聽到的最普遍的擔憂之一,就是擔心糞便顏色改變了。」Linda Lee醫師表示,糞便的顏色會受到您所吃食物和大腸中細菌種類的影響。尤其人們的飲食中添加了許多食用色素,所以糞便的顏色也會隨之改變。「當我進行大腸腸鏡檢查時,我甚至可以告訴他們平時都愛喝什麼飲料。」

糞便顏色的變化通常不會使患者提高警覺,除非它看起來是黑色或帶血,這代表消化系統可能發生問題。

 

黑色焦油狀

最常出現黑色焦油狀的原因,是服用鐵劑補給品或者含鉍的藥物。但是,這可能代表胃腸道某處發生內出血(例如胃或小腸)。

 

油膩粘稠狀

如果糞便看起來很油膩、黏稠且難以沖洗,則可能是您的身體無法正常消化脂肪。黏稠的變化可能是由於感染,乳糜瀉造成的消化不良或胰腺問題(如胰腺癌或胰腺炎)而無法消化營養引起的。

 

糞便極細長

如果糞便只是偶爾才如「鉛筆」般細長,可能是大腸肌肉運動所致,不用太過擔心。但若突然糞便那一陣子都成細長狀,小心可能是結腸阻塞,應就醫求助。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5898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