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45,018|回應499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喝咖啡別碰這5樣東西!醫曝2地雷「癌細胞爬上身」

轉載:三立新聞網 2025年4月19日 週六 上午10:29

每天早上來一杯咖啡,是大多數上班族的日常。不過醫師劉博仁提醒,咖啡喝錯恐怕會引發致癌風險,尤其不要搭配吸菸、酒精。此外,若是吃完保健食品立刻喝咖啡,「等於錢都白花了」,建議兩者至少間隔1個小時以上。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YouTube頻道「下班經濟學」指出,一名56歲患者因吞嚥困難、胃食道逆流就醫,診斷後發現罹患食道癌,原因是因為她喜歡喝很燙的咖啡。事實上,大於65度C以上,在世界衛生組織裡面是2A級致癌物,每天喝很燙的咖啡,確實對食道有所損傷。

除了溫度方面要留意,劉博仁表示,咖啡不要跟5種東西一起喝。第一是抽菸,抽菸本來就會導致食道癌風險增加,在美國有個很大的研究,統計20萬人,如果抽菸又喝咖啡,會比不抽菸不喝咖啡的人,食道癌增加大概4-5倍。此外,咖啡因會促進尼古丁代謝,讓你一根菸抽完又繼續抽菸,導致吸菸頻率增加。

第二是酒精,劉博仁分享,曾有患者說自己睡前會喝紅酒+咖啡,不會劉博仁提醒,咖啡會讓人興奮,酒精則是抑制,咖啡因會肝臟解毒,導致代謝酒精的酵素反應變慢,酒精濃度會上升。尤其酒精熱量高,會增加脂肪肝、發胖,久而久之提高其他脂肪肝及癌症的機會。

第三是巧克力,劉博仁指出,其實85%濃度的黑巧克力是不錯的零食,但因為巧克力本身就含有咖啡因,若再喝咖啡,有可能會產生心悸,若對於咖啡因較敏感的人就要特別當心。

劉博仁續指,第四是保健食品,咖啡因含有單寧酸,會減少礦物質吸收,包括鈣質、鐵質、鎂、鋅等,如果吃完保健食品馬上喝咖啡,等於錢都白花了,建議兩者至少間隔1個小時以上。此外,咖啡能不能配B群?劉博仁說明,咖啡因雖然不會影響B群吸收,但會促進B群代謝更快。

至於有人認為吃肉不能喝咖啡?劉博仁解釋,女生月經來會容易有缺鐵性貧血,吃點肉會增加鐵的吸收,可以改善貧血。但當妳吃完肉馬上喝咖啡,它會抑制肉裡面鐵的吸收,若想改善貧血情況,恐怕會效果會不顯著。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5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5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天冷「急性中風」機率暴增!美女營養師曝「中風前5症狀」:年輕人也躲不過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冷「急性中風」機率暴增!美女營養師曝「中風前5症狀」:年輕人也躲不過

轉載:快點TV 王芊歷 2022年1月2日 週日 下午5:20

近日全台氣溫偏濕涼,冷冷的天氣更容易讓人陷入懶洋洋的狀態,每天早晨起床時完全捨不得離開溫暖的棉被,然而氣溫驟降將會提高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甚至是急性中風的機率;對此,美女營養師高敏敏提到,不要以為年輕人不會中風、不要覺得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才要注意,其中中風前的5大徵兆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營養師高敏敏於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溫度驟降,是否很常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她接著舉例,曾經有一名29歲的工程師,由於年末加班、壓力太大,加上寒流的來襲,突然在工作的半途中,忽然視線模糊、單手無力,本以為太累休息一下就好的他,好在妻子相當機警,趕緊打119將他送醫,果不其然被診斷出是「小中風」,接下來都要進行單側肢體的定期復健。

因此,高敏敏表示,不要以為年輕人不會中風、不要覺得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才要注意,其中中風前的5大徵兆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第1是失去平衡(Balance),無意間身體失去平衡、容易跌倒;第2是眼睛模糊(Eye),忽然視線模糊;第3是嘴歪臉斜(Face),嘴巴或臉部突然變型、歪斜;第4是手腳無力(Arm),單隻手或單隻腳忽然無力;第5是口齒不清(Speech),突然言語無法表達、口齒不清。另外,在發生其中一項症狀時,也要趕緊記下時間(Time),形成了此生必記的口訣,「BE FAST」。

另外,高敏敏說,臨床上很多人在嚴重中風前,其實都有徵兆,或是曾經小中風而不以為意,加上有些人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不超過一天就會恢復,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她接著提醒,若出現症狀,一定要把握中風前送醫的黃金時間,多一份機警、少一輩子遺憾,天冷也要以洋蔥式穿搭,預防勝於治療。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2557
清麵線比蚵仔麵線熱量更高 營養師曝光各式麵線熱量排名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麵線比蚵仔麵線熱量更高 營養師曝光各式麵線熱量排名

轉載:周刊王CTWANT |廖梓翔 2022年1月2日 週日 下午3:04

2022年1月2日 週日 下午3:04·2 分鐘 (閱讀時間)
營養師公布常見的麵線類小吃與沾醬的熱量排行。(圖/翻攝自程涵宇粉絲專頁)

[周刊王CTWANT] 肉羹麵線、蚵仔麵線可以說是在台灣十分常見的麵線類小吃。但現在有營養師分析了常見麵線類小吃的熱量,也提醒民眾,不要以為什麼料都不加的清麵線熱量比較低,相同重量下,其實熱量比蚵仔麵線這種加料麵線還要高。

營養師程涵宇日前在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提列了常見的麵線類小吃的熱量排行,其中肉羹麵線熱量245大卡,脂肪佔54% 、大腸麵線熱量198大卡,脂肪佔38%,膽固醇125mg、小卷麵線熱量57大卡,脂肪佔4%、蚵仔麵線熱量49大卡,脂肪佔10%。程涵宇也點名小卷麵線與蚵仔麵線,稱它們是「真。清爽系」。

程涵宇在文章中也提到,如果是在減醣中的民眾,這類型的麵線類小吃還是要斟酌食用,因為一碗麵線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約落在55g逼近一碗飯的量。同時他也強調,在同重量的麵線來比較,清麵線的熱量反而還比蚵仔麵線、小卷麵線稍高一些。而且清麵線走的偏空熱量路線(蛋白質少、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建議還是點有配料的麵線才會營養均衡。

程涵宇也提醒民眾一個容易忽略的地方「沾醬」,他舉例沙茶醬、辣油這類醬料,一小匙約10公克熱量落在70至90大卡。辣椒醬、烏醋這類沾醬,一小匙約10公克鈉含量約落在245mg。而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

程涵宇解釋,蚵仔麵線使用的是紅麵線,本身就是所有麵線種類中鈉含量最高的(2813mg/100g),如果額外再加上烏醋、辣椒醬,所攝取的鈉會來到1750mg,這其實已經與一般泡麵相差無幾,而也占據了一日建議攝取量的73%。

程涵宇最後也說明,飲食中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減少鈉含量,也會明顯抑制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高血壓風險,還可降低多鈉而引起其他疾病風險,如腎臟疾病。他建議民眾要斟酌額外調味料的使用,飲食重口味的食物之後,記得多喝水、多吃一些高鉀的蔬菜幫助身體多餘鈉的排出。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2556
常咳嗽、有濃痰...小心「支氣管擴張」致命! 專家揭高危險族群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咳嗽、有濃痰...小心「支氣管擴張」致命! 專家揭高危險族群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1年12月26日 週日 下午4:30

60歲黃小姐多年來時常咳嗽並伴有黏液性濃痰,曾至診所求診,但是症狀不見改善,這次反覆咳血,由家人陪同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胸腔科門診求診,經醫師詳細問診及安排檢查後,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bronchiectasis)。

支氣管擴張惡化 影響呼吸道恐發炎

新竹臺大分院胸腔內科張嘉凌醫師說明,支氣管擴張症是一種支氣管病態永久擴張的疾病。當支氣管壁因為某種原因受傷或被破壞後,黏膜纖毛功能變差,使分泌物無法被有效的清除,導致慢性且反覆呼吸道感染及發炎,進而加重支氣管壁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支氣管擴張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臨床表現常是非特異性的呼吸道症狀,包含慢性反覆咳嗽併有濃痰、咳血、呼吸困難等;針對氣喘或肺阻塞控制不佳、類風濕性關節炎、炎性腸炎或免疫功能不佳等病人,若久咳併濃痰時,都需要高度懷疑。

支氣管擴張因素多 台灣三成病人為特發性

張嘉凌醫師表示,造成支氣管擴張症的原因很多,包含肺炎感染後,如細菌性肺炎、肺結核、吸入性肺炎等;或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等;或先天遺傳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纖毛運動失能症等及免疫球蛋白缺乏等疾病導致。在台灣約有三成病人的病因為特發性。

先抗生素治療 惡化才需手術

支氣管擴張症的治療及急性惡化的預防包含病因治療、教導呼吸道清潔技巧、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和肺復原等;常見的共病症包含心腦血管疾病、胃食道逆流、缺鐵性貧血及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適當處置共病症亦能減少急性發作及死亡。張嘉凌醫師解釋,當急性發作時須適當地施以抗生素治療。外科治療(手術切除)適用於內科治療效果不彰,而且為侷限性支氣管擴張症且有危及生命的大量咳血等,雖然支氣管擴張症無法治癒,但是透過適當的治療,可以減少急性惡化,防止更多肺部損傷,大部分病人仍可以正常生活。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1731
年輕癌友化療副作用比老年人嚴重! 專家揭「關鍵原因」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年輕癌友化療副作用比老年人嚴重! 專家揭「關鍵原因」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1年12月26日 週日 下午4:30

年輕癌友接受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竟會比老年人還嚴重,來自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指出,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問題,其中針對婦癌癌友研究發現,21至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因癌症治療產生的癌疲憊嚴重程度竟遠高於逾60歲的長輩。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蔡景州醫師解釋,癌疲憊並非多睡覺就可改善,而是得透過臨床治療指引來因應。

50歲女化療導致癌疲憊 藥物配合運動改善症狀

一名50歲林女士,日前因確診卵巢癌,接受化學治療,但化療期間得兼顧治療與工作,讓她身心俱疲,療程不到一半就幾乎逼近累垮的邊緣,儘管抽血檢查的數值有達標,仍與醫師商量希望延後回診。蔡景周醫師指出,經詳細評估發現,林女士疲憊程度已達中重度,根據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再配合運動,順利改善疲憊狀態,也持續完成剩餘的療程,現已恢復健康。

癌友一個月連續兩週明顯疲累 恐是癌疲憊導致

蔡景周醫師說明,癌因性疲憊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定義為疾病,若發現一個月內,連續兩週感到明顯的疲累或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就得提高緊覺;根據「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當疲憊分數小於4分,屬於無疲憊與輕度疲憊階段,這時可藉由非藥物治療來改善,但若到達4分以上,則建議同時加入藥物治療。

癌疲憊嚴重若未妥善處理 恐中斷化療

此外,癌疲憊的原因很多元,除了化療,像腫瘤本身就會造成癌疲憊,又以後期的期別機率較高。三軍總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林宜欣醫師強調,研究發現,癌疲憊已經成為化療患者感到最痛苦的副作用,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是患者主動要求延長治療間距,甚至因數值檢查顯示過低被迫延長治療間距,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也因此不得忽視嚴重性。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1730
仿生牙齒美學修護新趨勢 透過顯微鏡輔助讓術後仿若天生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仿生牙齒美學修護新趨勢 透過顯微鏡輔助讓術後仿若天生

轉載: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1年12月19日 週日 下午4:0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想要有一口迷人的笑容,牙齒的健康、色澤美觀都是關鍵,但難免會出現蛀牙、缺牙等問題需要進行治療,好在現在的技術發達,透過材料的選擇及藉由牙科顯微鏡的輔助,能幫助醫師更精準的矯正及治療牙齒,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的優越性。到底什麼是仿生牙齒美學修復?一起來聽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看牙醫不再只為治病痛

以前大家對於牙齒的要求,只要不痛、可以吃東西就滿足了,隨著美學觀念不斷提升,郭益嘉醫師分享,現在消費者走進牙科診所除了尋求功能性的治療外,越來越多人開始嚮往追求美觀,希望透過牙齒排列矯正、微笑曲線設計等方式,除了擁有完美皎潔笑容,也希望做出來的牙齒能跟天生一樣,看不出有治療的痕跡。想要兼具牙齒外觀自然美麗又要具備健康功能性,治療的難度相對就會提高,除了仰賴醫師的美感及經驗外,若能有先進的治療工具輔助,絕對有助提升治療效果及滿意度。

牙齒美學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牙齒美學可分為巨觀及微觀,笑容設計就屬於比較巨觀的面相,郭益嘉醫師表示,在臨床治療上,他會先觀察患者的臉,分析表情、五官位置,再客製化設計適合的牙齒形狀排列。而牙齒若想要做得好、用得久,就要以微觀來看,因為透過肉眼不容易看到病灶,例如牙齒有裂痕或是蛀牙等,小則需要用樹脂填補,大的就是做單顆牙冠保護,這些修復物都是接合在真牙上,每一個接縫或是黏著過的地方,接合面都要非常精細密合,才能維持牙周健康,而談到美觀,在製作牙齒的時候,牙技師要做很細微的特徵或是染色才會看起來又白又自然。郭益嘉醫師說明,牙醫師想要達到微觀治療目標,顯微鏡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先進的牙科顯微鏡不僅只有放大的效果,還有偏光和螢光識別,這些都是一般肉眼無法看得清楚的。

舉例來說,前位牙醫修復的牙齒可能過幾年壞了,新的牙醫會想要把舊的病灶去除乾淨,但舊的材料跟真牙顏色很接近,要拿得剛好又乾淨相當的困難,常常會造成過度治療,而產生結構不良或牙髓受損等新的問題,這時候就可以藉由顯微鏡的螢光鏡功能看出真牙和材料的對比,既可以做的保守,又能將不好的病灶除的很乾淨。蛀牙和牙周病的處理也是一樣,想要清理的乾淨、不想拿掉太多健康組織,透過螢光鏡功能可以看到細菌的代謝物產生的紅光,幫助醫師輕鬆的處理好問題點。

仿生牙齒的特色 

牙齒的結構包含了琺瑯質、象牙質、牙本質、牙髓,自然牙具有非常強壯的結構,算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和器官,如果有好好刷牙保養,牙齒是可以用很久的。而近年來受到關注的「仿生」牙齒美學,指的就是模仿自然牙,透過現有的材料去製造原生牙齒的結構,舉例來說,琺瑯質比較硬耐磨,就會用陶瓷來做,牙本質硬度不高、不耐磨,但有韌性讓琺瑯質不容易裂掉,就由性質類似的複合樹脂模擬,再藉由科學的接合技術將上述不同材質緊密連結在一起,產生類似自然牙結構的仿生效果。從外觀來看,牙齒其實不是純白色而是帶點透明度,這就要選擇比較透的陶瓷或是樹脂來製作,透過特殊的光學處理,染一些不同的顏色,疊上不同的層次,才會淨白透亮。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有非常多的明星在電視上笑,很容易可以看出是假牙,而有些明星的牙齒看起來漂亮,卻不會讓人覺得是假牙,讓牙齒從純白跳脫到自然白,美觀真假難辨,甚至比原本牙齒更好,這就是仿生的目標。

治療先和患者達成共識 

很多人上門求診,都很喜歡要求要做得自然好看,郭益嘉醫師表示,他會反問患者你覺得好看的標準是什麼?因為每個患者心理都有好看的標準,像有些人就是喜歡很白、有些人喜歡像自己自然的牙齒,這時候絕對不能混合處理。所有的治療,第一點要與患者達成共識,他的修護目標是什麼?牙醫師能給的幫助是否實際呢?達成共識後再開始治療,想要自然的,牙醫師必須需要知道自 然是甚麼樣子,牙齒有蛋白石效應,如同蛋白石有非常多光輝,有藍色、橘色等等,牙齒上也是有,這也是我們現在牙科一直在講仿生美學,指的是牙齒要如寶石一般有光澤而透亮,而不是像馬桶顏色一樣死白。

牙科顯微鏡對醫師的幫助?

隨著科技的進步,牙科顯微鏡已成為醫師得力助手,郭益嘉醫師表示,他常常在上課教學生時,將顯微鏡比喻成牙醫師的狙擊手,大臼齒的長度近1cm,上面若產生病灶可能只有1mm或是以下,裂痕甚至只有0.001mm,用肉眼很難分辨,這時顯微鏡能輔助醫師更精準去除病灶,並保留好的組織。郭益嘉醫師本身已有八、九年使用顯微鏡治療的經驗,一開始只侷限於根管治療,後來接收許多國外先驅講師將顯微鏡運用在修護假牙、牙周及手術上的經驗,也開啟他利用顯微鏡來做牙齒相關的治療。

目前幾乎所有治療都能採用顯微鏡輔助,像是從最簡單的洗牙到顯微重建手術,透過顯微鏡5倍到24倍的放大倍率,能提供病患更高品質的牙科治療經驗。也能藉由仿生治療,微笑設計,讓病患美容後的微笑更加自然耀眼。在牙科手術重建的過程,不論是訴求不要留疤或是不要太痛,顯微鏡都可以提供很良好的輔助治療,在縫合或清創都可以降低傷害,癒合也能比較快速。

術後的照護及回診追蹤

 

不論是進行哪種治療,牙醫師都會希望患者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美麗是建立在健康之上,藉由衛教協助患者將原本清潔不足的問題改善,這是對牙齒維護相當重要的關鍵,除此之外,也希望患者每半年到一年能夠回診進行洗牙及顯微檢查,可以仔細看到患者牙齒是否穩定或是有新的問題,特別是牙周病或是高齲齒的患者,最好能在三個月左右就要回來看,在問題還很小的時候就可處理掉,不要拖太久,三個月和半年甚至三年牙齒狀況會差很多,儘早就醫診治,也有助醫師進行完整的治療規劃。

圖文提供/醫美時尚

更多有關《醫美時尚》:www.dr-beauty.net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0948
泌尿道總發炎?醫師點名地雷食物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泌尿道總發炎?醫師點名地雷食物

轉載:今日新聞 記者劉雅文/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19日 週日 下午3:40

冬天氣溫驟降,不少民眾都會有憋尿的習慣,但這可能伴隨一些警訊,尤其是女性特別容易會有泌尿道感染問題,臨床統計指出,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罹患一次泌尿道感染,其中很多人會反覆發作,中醫師康涵菁提到,冬天因為食慾佳,女生吃甜食的機會也相對變高許多,反而會導致容易發炎的體質,所以往往會不知不覺中就造成泌尿道發炎。康涵菁醫師表示,根據不同感染位置,症狀會有所不同,下泌尿道感染常見的症狀有頻尿、尿液帶血、排尿時灼熱與疼痛;上泌尿道感染除了會有跟下泌尿道感染同樣症狀外,還會有發燒、腹痛、噁心與嘔吐等症狀。

醫師強調,很多人認為泌尿道感染應該是好發在夏天,但是其實冬天也是泌尿道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夏天是天氣的關聯,而冬天誘發往往而是出在飲食,因為冬天食慾佳,女生吃甜食的機會變高,糖果、甜甜圈、蛋糕容易讓身體產生痰濕體質,痰濕體質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易發炎體質,再配上一杯咖啡,因為咖啡因容易誘發發炎反應,往往就是發炎的好朋友,所以精緻甜食要相當小心。

另外,醫師也提到,冬天最常吃的麻辣鍋,往往也是泌尿道感染的罪魁禍首,辛辣刺激食物會讓發炎更嚴重,而麻辣鍋最常配的就是油條,這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隱形殺手,燥熱食物會讓小便更容易產生刺痛感,而天氣冷炸雞排、鹹酥雞、炸豬排相當受歡迎,但是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引起腸胃積熱,膀胱反覆發炎的情況就更容易產生了。

此外,康涵菁醫師也提到,老酒麵線,老薑麻油腰子、十全大補湯等,會讓身體吃起來更溫暖的食療,如果本身有逆尿道感染的朋友也要小心,吃多容易讓身體更燥熱,發炎時期補過頭,就會讓發炎狀況更嚴重。

醫師建議,泌尿道感染宜多食用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豆腐、雞肉、韭菜、牛奶等,早餐與中餐飯後還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比如:梨、蘋果、西瓜、柳丁等,也會有同樣的利尿的作用,中藥可選用玉米鬚茶利尿消腫,對於小便不力、輕微泌尿道感染的人療效極佳,甚至玉米鬚還可以治療尿結石。

另外,醫師也建議吃煮熟的清火利尿的蔬菜,首推苦瓜,因為有健脾開胃,清熱解暑,明目止痢,涼血解毒的作用,再來就是小黃瓜,小黃瓜有明顯的清熱解毒、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還有絲瓜,清炒絲瓜除清熱解毒外,還具有通絡、化瘀、散結之功效,改善下焦感染的現象,另外,要改善泌尿道感染,番茄湯是不可卻缺的,中醫認為番茄味酸甘、性平,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去火利水的作用,且維生素C的含量高、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預防發炎,再來就是蘆筍,蘆筍性味甘寒,有清熱利尿功效,蘆筍含有的天門冬素有利尿作用,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排毒。

最後,飲水量不足往往是泌尿道感染的主因,冬天容易忽略喝水,喝的量少會直接影響排尿的頻率,而水喝過少會增加細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內的時間,進而繁殖,最終造成感染,所以每天喝足夠 2000 ~ 3000 C.C. 的水相當重要。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0947
提升免疫力「超強營養素」出爐! 防流感、感冒跟著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提升免疫力「超強營養素」出爐! 防流感、感冒跟著吃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1年12月12日 週日 下午4:30

飲食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美國Trufts大學營養免疫團隊負責人Simin Meydani表示,適當且均衡地攝取微量營養素,包括鋅、硒、維生素(維他命)C、維生素E、維生素D等,可以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升對於流感、感冒的防禦力。

根據CNN報導中指出,一項研究表示,老年人血清中若缺乏「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2倍,另外,在感冒初期時若服用鋅錠劑,會增強免疫系統,加快復原,每日推薦劑量為女性8毫克(mg),男性11毫克,不超過五天。而根據台灣衛福部發佈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男性成年人及懷孕期女性每天的鋅攝取量為15毫克,未懷孕的女性成年人則為每天12毫克。

鋅主要從海鮮攝取,包括牡蠣、蟹、貝類,其他包含堅果、肝臟、瘦肉(尤其紅肉)、蛋、牛奶、全麥穀類、芝麻,也都含有鋅。不過,鋅會干擾抗生素的有效性,或與某些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攝取過多的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結石的發生率,因此若要補充「鋅」務必先諮詢過專業醫師。

礦物質硒

硒是天然礦物質,在土壤中含有硒。對人體而言,硒有抗氧化功能,也可以激活免疫細胞,能夠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從飲食中可以獲得大量硒,包含海鮮、家禽、雞蛋、乳製品、穀物和堅果,尤其是巴西堅果,其含量高達 91 微克。只需要 5 個巴西堅果,就可達到成人每日攝取上限(400 微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若服用過多會導致噁心、腹瀉、皮疹、頭髮或指甲脫落、牙齒變色、易怒和神經系統問題。

維生素C、E

大多數人認為維生C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並預防感冒,然而,迄今為止的研究評論發現,只有輕微的有益效果,尚無明顯證據證明可以預防感冒。維生素 E 在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方面可以發揮「雙重作用」,在體內充當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Meydani表示,「維生素E具有抗炎作用,也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維生素E可以從橄欖油、核桃、杏仁、糙米等食物攝取,不過萬一攝取過量的維生素E,要小心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能會造成血液凝固障礙或血脂過高等風險,Meydani 補充,每天建議攝取200國際單位(IU)最佳,不過要由食物中獲得200IU的維生素E相當困難,因橄欖油一大湯匙也僅 1.74IU,必須服用補充劑,以達建議攝取量。

陽光維生素D

Meydani表示,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強健,也與糖尿病、癌症、心臟病、免疫疾病有關,但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其中的因果關係。而當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皮膚時,存於皮膚油脂曾當中的維生素D前驅物,才會轉化成維生素D,因此稱作「陽光維生素」,因此皮膚較黑或生活在陽光不足地區的人可能缺乏維生素D,老年人和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可能缺乏維生素D,他們需要每天補充。

要補充維生素D,除了多曬太陽,也可吃秋刀魚、鮭魚、鯖魚、蛋黃、黑木耳、乾香菇、優格、肝臟、全脂牛奶等食物。不過,攝入過多也會造成中毒風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指出,「大多是因為過度使用補充劑引起的,中毒現象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虛弱和體重減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0295
豆漿聰明選 喝得健康又安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豆漿聰明選 喝得健康又安心

轉載:慈善新聞網 2021年12月12日 週日 下午1:59

營養豐富的豆漿,能補充忙碌工作一天所需精神活力來源,成為許多人愛不釋手的早餐飲品選擇,豆漿的原料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高營養物質,可製成許多食品,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原料。

一般豆漿在現做室溫下,容易有微生物滋生,為避免酸敗的情況產生,常會放置冷藏於7°C以下,保存期間約可達13天,若已經完整的加熱滅菌和無菌包裝處理,豆漿內已不含微生物,因此在常溫下可存放6個月以上也不會產生酸敗的現象。

衛生局提醒大家,購買市售豆漿應盡速飲用或冷藏,以免微生物生長,若自製豆漿時,其原料來源黃豆須注意產品外包裝及標示,切勿使用不明來源的黃豆,一旦發現黃豆或豆漿產生質變現象請勿再使用,避免造成身體健康的傷害。

(新聞來源:彰化縣衛生局)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50294
引進膝關節治療技術 義大醫院助患者長回膝軟骨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進膝關節治療技術 義大醫院助患者長回膝軟骨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1年12月4日 週六 下午5:43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4日電)全台約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之苦,但因軟骨無法再生,恐怕只能換人工膝關節。義大醫院團隊近年引進軟骨細胞層片的細胞治療技術,讓43名患者重新長回膝軟骨,個案數全球居冠。

義大醫院今天上午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記者會分享治療成果,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估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年逾58歲民眾平均5人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除了老化,部分民眾也可能因意外、外力、運動傷害等因素造成軟骨損傷。

杜元坤說,膝關節交界的軟骨屬於透明軟骨,具有黏性和彈性,就像是骨頭間的「避震器」,但因軟骨沒有血管及神經,一旦磨損或損傷並不容易再生,初期只能以非手術方式緩解症狀,包括復健、口服藥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

不過,隨軟骨缺損愈來愈嚴重,最後只能置換人工膝關節,雖然能讓患者恢復正常行走,卻無法旋轉、許多運動姿勢也相當受限。

杜元坤指出,隨醫療發展進步,愈來愈多軟骨移植手術問世,但有些長出的不是透明軟骨、有些植入後又會脫落,始終無法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衛福部2018年9月起實施「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醫界可以協助患者以自體細胞進行細胞治療,可望用於治療癌症、困難傷口等,義大醫院則申請「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來治療膝關節軟骨受損。

杜元坤說,醫療團隊利用關節鏡手術取出患者體內的軟骨細胞,並花3到4週培養細胞層片,此後再將層片如敷面膜般,覆蓋住患者軟骨缺損部位,就能讓軟骨細胞如樹木扎根般長回來。

杜元坤指出,義大醫院去年4月收治第1名患者,至今已完成44名病人收案,年齡從26歲到69歲,這些患者大多服用多年止痛藥,也試過在膝關節注射玻尿酸、生長因子等治療方法,但效果都不好。

他表示,截至目前,44名患者中已有43人植入軟骨層片,不僅比發明此技術的日本收治的個案更多,更是全球最多,患者也只要取0.5公克軟骨,遠比日本取出3公克來得少,且恢復速度更快;經軟骨移植後,多數患者移植6個月內恢復正常生活,若以疼痛指數10分最痛來看,患者平均達到1分以下。

不過,杜元坤指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合以這種方式治療。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受訪時說,目前開放的細胞治療,僅能將患者自己的細胞取出、培養後,再使用到患者身上,至今已有80多家醫院、通過100多項細胞治療計畫,並有30多家生技業者投入細胞治療相關製程。

不過,石崇良說,正因每一次治療都是客製化,價格自然比較高昂,唯有透過異體細胞治療並產業化、大規模生產,才有機會降低價格,因此近年研擬再生醫療三法,包括「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將建置國家級細胞庫、縮短研發到上市的時間,並強化人才培育、給予賦稅優惠,3法案將送立法院審議,力拚明年上半年過關。(編輯:陳政偉)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49276
失智症有救了?北榮研究發現:經顱磁刺激可重新開啟大腦功能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智症有救了?北榮研究發現:經顱磁刺激可重新開啟大腦功能

轉載:HEHO 張庭瑋 2021年12月4日 週六 下午5:00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在 4 日(六)醫療科技展記者會上提到,「台灣在 2025 年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已經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之一,而因老年人的增多,失智症的人口數也逐年攀升,針對此現象,臺北榮總復健部經顱磁刺激中心蔡泊意主任表示,「藥物治療有限,需要另一種新療法來達到治療效果。」

失智症是什麼?

會造成失智的原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簡單來說,就是當腦部神經元出現病變,處理訊息的能力就會出現障礙,造成各種認知功能衰退,甚至喪失。

而根據引發腦部病變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 3 大類型:

  • 退化性: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的失智症及亨丁頓氏病的失智症等,都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罹患這些疾病的病人腦部都有異常蛋白長期沉積而引發病變,這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大宗,約佔 6 成以上。

  • 血管性:包括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及小血管性失智症,約佔 2 成。一方面可能是大血管破裂或梗塞引發中風,突然失智;也可能是細小血管長期慢性梗塞,導致失智症。

  • 可逆性:少數失智症是屬於可逆性,其他疾病治療或控制好,就有機會逆轉失智症。例如藥物、憂鬱症、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神經性梅毒、愛滋病、水腦、腦傷或酒精性腦病變等。

治療新曙光

失智症是造成高齡者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提早面對死亡的頭號元凶,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有可能減緩症狀的惡化。

長期在研究失智症治療的蔡泊意也發現,若利用經顱磁刺激治療(顱磁治療)阿茲海默症、中風、帕金森氏症患者,已有明顯改善認知等功能系統。

蔡泊意解釋,「此治療為物理性,沒有侵犯性,副作用少,治療過程中沒有痛苦,僅需配合兩週時間為一個療程。」

蔡泊意在發表會上也分享了他的病人成果,陳女士因阿茲海默症病患長期使用抗失智症藥物,仍然忘記所發生的事情,會去廚房說拿衣服,對於人事時地物容易混淆,接受一個療程顱磁治療以後,開始明顯進展,會有較合理的行為反應;而何女士,也因阿茲海默症長期困擾將近 10 年,本來是開朗好動的個性,目前只能夠坐在輪椅上,無法發表言語,最後也是接受顱磁治療兩個療程,講話變多,原本是木然對外界無反應,現在進步到可以有適當反應,目前仍然持續進步中。

最後蔡泊意也期望,未來此項治療方法可以推廣到其他醫療院所內,「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一起健康的老化,讓剩下的日子較無後顧之憂。」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149275
頁/共5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