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35,553|回應350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愛吃火鍋小心骨鬆提早報到!中醫揭「背後主因」 2招調理固本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10月1日 週日 下午4:30

台灣人愛吃火鍋不分季節,麻辣鍋、羊肉爐這些湯頭不僅含鈉量過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根據調查,50歲以上的女性大概每3位就會有1位有骨質疏鬆,男性每4位會有1位:一但發生骨鬆性骨折,第一年的死亡率可以達到20%。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病例發生率在65歲後有明顯增加,約有1.6倍,且女性患者高於男性;而65歲以上的成人骨折的增加率為30%,男性的增加率則高於女性。

 

肝、脾、腎衰退 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黃中瑀主任指出,在中醫古籍中,並未有「骨質疏鬆症」一詞,而依病徵及病勢的發展,屬於中醫「骨痹」、「骨痿」等範疇。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者,其充在骨」。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腎能生髓,髓能充骨。所以,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內在的聯繫,腎氣旺盛則骨骼強勁,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因此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黃中瑀主任表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氣血是充養骨骼,使骨骼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因此,肝、脾、腎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聯繫,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瘀血阻絡、氣機不暢是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針灸及中藥藥物 調養骨質疏鬆

 

中醫在治療上,黃中瑀主任表示,主要以針灸及中藥藥物調養。推拿按摩雖然可以緩解疼痛不適,但是按壓力道的控制必須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針灸對於疼痛的舒緩確實可以得到迅速解決的效果。由於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因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因此如何利用中藥方劑做適當的調理,才是尋根固本的王道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8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3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愛吃火鍋小心骨鬆提早報到!中醫揭「背後主因」 2招調理固本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愛吃火鍋小心骨鬆提早報到!中醫揭「背後主因」 2招調理固本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10月1日 週日 下午4:30

台灣人愛吃火鍋不分季節,麻辣鍋、羊肉爐這些湯頭不僅含鈉量過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根據調查,50歲以上的女性大概每3位就會有1位有骨質疏鬆,男性每4位會有1位:一但發生骨鬆性骨折,第一年的死亡率可以達到20%。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病例發生率在65歲後有明顯增加,約有1.6倍,且女性患者高於男性;而65歲以上的成人骨折的增加率為30%,男性的增加率則高於女性。

 

肝、脾、腎衰退 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黃中瑀主任指出,在中醫古籍中,並未有「骨質疏鬆症」一詞,而依病徵及病勢的發展,屬於中醫「骨痹」、「骨痿」等範疇。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者,其充在骨」。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腎能生髓,髓能充骨。所以,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內在的聯繫,腎氣旺盛則骨骼強勁,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因此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黃中瑀主任表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氣血是充養骨骼,使骨骼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因此,肝、脾、腎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聯繫,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瘀血阻絡、氣機不暢是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針灸及中藥藥物 調養骨質疏鬆

 

中醫在治療上,黃中瑀主任表示,主要以針灸及中藥藥物調養。推拿按摩雖然可以緩解疼痛不適,但是按壓力道的控制必須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針灸對於疼痛的舒緩確實可以得到迅速解決的效果。由於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因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因此如何利用中藥方劑做適當的調理,才是尋根固本的王道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4113
身體有毒!從8大徵兆觀察 網議前3名竟是現代人的通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體有毒!從8大徵兆觀察 網議前3名竟是現代人的通病

轉載:中天新聞網 2023年10月1日 週日 上午10:30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身體內的各個器官24小時都在替我們排毒,然而這樣不間斷地運轉下來,器官們也累積了不少毒素;當它們無法負荷這些毒素的時候,身體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徵兆來警示我們,那麼究竟有哪些症狀是在暗示我們體內毒素過高了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身體毒素過高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體內毒素過高徵兆排行。

便祕讓毒素囤積體內 心臟太多毒易失眠

觀察近1年內網友針對「身體毒素過高徵兆」相關的話題討論,可以發現由於排便是人體排毒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若是有「便祕」的狀況,導致毒素延長停留在體內的時間,日積月累下來身體就會累積許多毒素。專家指出「腸胃病變、肛門病變與內分泌失調,都有可能造成便祕,藥物也有會類似的副作用」,提醒有排便問題的民眾,應多加留意自己是否患有以上的疾病,也建議可以食用白蘿蔔等有助於排便的食物,以改善便秘問題。

「失眠」、「心悸」、「胸悶/胸口刺痛」則是心臟毒素過高的徵兆,因心臟處於不斷運轉的狀態,當毒素留在心臟內且無法排除時,就會影響睡眠;胸悶或胸口刺痛的原因則可能是毒素讓心臟出現瘀血所造成的不適。中醫師表示「心臟最佳的排毒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推薦可以在這段時間多吃黑芝麻、蓮子等護心、排毒的食材。

肥胖又愛吃油炸類食品 體內毒素比一般人還高

「肥胖」原先就是一種代謝性的疾病,醫師就說明「脂肪多的肥胖者,代表隱藏在身體內的毒素也比一般人高」,加上如果他們還偏好高熱量的油炸類食品,更容易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產生毒素,增加體內隱藏毒素的囤積。特別是自身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的族群,就需特別小心自己有可能會因為肥胖讓毒素損害健康。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且飲食、作息又不正常,再加上環境中充斥的各種毒素,造成我們的體內多少都有毒素的積累,大家不妨參考以上的徵兆排行,來檢視身體是否正發出毒素過高的警訊,並提醒若是不適症狀太過嚴重,還是要尋求醫療機構的協助,避免拖延使病情加重,祝福大家都能健健康康!(NOW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4112
「2飲品」喝多恐害身體水分狂流失! 營養師公開「理想補水清單」:涼拌麵也OK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飲品」喝多恐害身體水分狂流失! 營養師公開「理想補水清單」:涼拌麵也OK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9月23日 週六 下午5:00

台灣高溫炎熱的天氣令人容易流汗,身體的水分流失速度也會增加,水分能幫助維持體溫、消化、新陳代謝以及激活體內的化學反應,適當的水分攝取有助於提高能量水平,改善皮膚狀態,並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攝取充足水分 日常標準一次看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表示,每日每人建議的基本需水量為「體重x30cc」,如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至少要1500cc。建議每隔1至2小時飲用一杯水,以確保身體始終保持適當的水分水平,運動或戶外活動大量流汗者,記得要額外補充水分,建議每隔15分鐘額外補充150cc水分。

 

這些食物也含水分 善用料理方式也能補水

 

除了適時的水分補充,也可透過飲食來補充水分,選擇水分豐富的蔬果,能有效維持水分平衡,如多汁的西瓜、哈密瓜、葡萄和梨子,以及多種蔬菜,如清爽的青瓜、多汁的番茄和營養豐富的甘藍,都是理想的選擇。

此外,也可嘗試涼拌食料理,如涼拌麵、涼拌海鮮或涼拌豆腐,這些食物不僅帶來水分,在酷暑的夏日,也是一份美味清爽的菜餚。張秀如分享,善用湯品補充水分,清淡的蔬菜湯、滋補的雞湯或清爽的豆腐湯,不僅能夠提供水分,還有助於補充鈉和礦物質,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或是自製果汁與冰沙,選擇無糖或少糖的選項,不僅提供水分,還能增添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劑。

 

口渴就要立刻喝水 時刻留意尿液顏色

 

除了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張秀如提醒,感到口渴時就要立即喝水,同時要注意尿液顏色,淡黃色的尿液意味著水分攝取良好。另外,也要注意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可能導致脫水,最好的水分補充仍為開水,若要喝飲品以無糖茶或果汁為佳,每日攝取足夠水分,有助身體機能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3565
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透露 唇色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透露 唇色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轉載:Now健康網 陳如頤 2023年9月23日 週六 下午3:30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


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


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


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


唇色及外觀起變化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吳宛容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以下將唇色歸類為幾大類型,並進一步加以分析:


▸唇色淡白而蒼


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


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


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至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


▸唇色鮮紅


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


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


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至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


▸唇色青紫暗


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


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


日常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


▸唇表面乾燥龜裂

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


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


經由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


▸唇泡疹


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


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至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


核稿編輯:陳珍妮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3564
吃素非有益無害!研究:「罹1病」風險比食肉者增加了 這營養素多數吃不夠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吃素非有益無害!研究:「罹1病」風險比食肉者增加了 這營養素多數吃不夠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9月16日 週六 下午4:30

健康飲食和良好生活習慣對於骨骼強度非常重要,但1項新研究發現,雖然素食被認為有助於預防癌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但可能會增加男性和女性髖部骨折的風險。

 


吃肉比吃素好? 研究發現吃素導致髖骨骨折風險增


研究顯示,食用素食的女性髖部骨折風險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的原因。由於評估素食對男性骨骼強度影響的研究結果尚無定論且規模較小,所以來自英國利兹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團隊決定進行1項大規模研究。

研究人員評估了來自英國生物庫項目的413,914名參與者,並收集了他們的飲食內容細節。參與者被分類為經常食肉者(每週食肉5次以上)、偶爾食肉者(每週食肉少於5次)、魚素者(食用魚但不食肉)和素食者(食用乳製品),結果發現參與者中共有3,503例髖部骨折案例。

此外,研究還發現,素食者髖部骨折的風險增加了50%,而魚素者髖部骨折的風險則略高於經常食肉者,共增加了8%。


專家分析素食者髖骨骨折原因 與BMI指數較低有關


該研究的首席作者詹姆斯·韋伯斯(James Webster)是食品科學與營養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他表示,在人口老化的社會中,髖部骨折可說是1個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且可能會讓身體更加虛弱,並影響生活品質。

然而,這項研究並不能否定素食飲食對整體健康益處,詹姆斯·韋伯斯說明,素食對人體的健康益處,包括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仍然超過髖部骨折風險。這項研究顯示,儘管素食者面臨比食肉者高出50%的髖部骨折風險,但在這10年內,每1000人中僅多出3例髖部骨折。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素食飲食具有益處,但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可能就是骨骼強度下降的原因。

詹姆斯.韋伯斯補充說明,經過分析後也發現,較低身體質量指數(BMI)可能是骨折風險較高的關鍵因素。此外,素食者達到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的比例,比食肉者低約17%。因此,這項研究想要傳達的信息是,素食者需要確保攝取均衡的飲食,重點在於飲食中需有足夠的蛋白質,並保持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才能有助於素食者維持健康的骨骼和肌肉。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3197
老是使不上力… 他健檢驚見心臟「這指數」飆超高!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是使不上力… 他健檢驚見心臟「這指數」飆超高!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鈞凱 2023年9月16日 週六 下午4:00

上了年紀,身體有些警訊千萬要注意。70歲的何先生,從去年開始體力明顯下降,行動力也不如以往,走路變得較緩慢,自覺應該就是因為老紀大了,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症狀,所幸子女有警覺,安排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更致命的問題是心臟鈣化指數高達3755,表示有重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風險,發生血管阻塞的相對可能性相當高,原因跟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脫不了關係。

原來何先生年輕時因創業到處應酬、喝酒拚生意而忽略了健康,中年之後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才發現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不過,一心專注拚工作的他,偶而還是會忘記吃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何先生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的行動無力,只是因為脊椎退化及骨刺,沒想到,背後其實有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心血管疾病已經是國人十大死因中僅次於癌症的致命要害。

錢政平說,有家族史、肥胖、抽菸、三高族群等都是高危險族群,心血管在開始發生異常變化時,通常都是沒有症狀,少數患者或等到嚴重時才有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無力等症狀。以高血壓來說,血壓高會造成動脈阻力增加,時間一久會進一步導致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再等到進展到嚴重時可能阻斷了血液流動,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這時才會開始出現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等症狀,且發生總是又急又快,嚴重甚至會引起休克或死亡。

錢政平提醒,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必須透過健康檢查才能清楚一窺心血管的健康狀況。國人三高盛行率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高,而有三高問題者,務必確實控制及定期回檢追蹤,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年滿20歲,就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測量血壓及血液檢查掌控三高狀態的第一步;若血脂、血糖、血壓有異常者,可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檢查,平時也應養成運動與健康的均衡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3196
出國旅遊蕁麻疹發作怎辦? 醫列「自保3關鍵」:小心麵粉製品也可能誘發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出國旅遊蕁麻疹發作怎辦? 醫列「自保3關鍵」:小心麵粉製品也可能誘發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9月10日 週日 下午4:30

「隔壁桌的那位先生已經嘴脣發黑、無法呼吸…現場沒有插管器具,我只能緊急用龍蝦刀立刻先幫他氣切,待他恢復呼吸並且救護車到場後,再陪同到當地醫院繼續急救,還好救回來!」高禾醫院院長許庭源醫師提及十年前他帶妻子至峇里島出遊的深刻回憶,「原本這位先生跟我一樣吃大龍蝦,沒想到過敏造成喉頭水腫阻塞呼吸道,這一行十人聚餐不僅中斷還差點出人命。呼籲慢性蕁麻疹的病人出國旅遊,一定要帶藥,而且每天吃!」

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六週以上即為慢性蕁麻疹,臨床上反覆發作的原因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過敏、自體免疫及不明原因。許庭源醫師指出,「過敏」可以透過驗血確認有沒有特異性的IgE抗體,無論食物過敏原(如:蛋、奶或特定食物)或空氣過敏原(如:塵蟎、貓毛、狗毛或花粉…等)只要能防止接觸,即可避免過敏症狀。

「曾有一患者求醫數年看過十個以上醫師仍無法改善,求助我們團隊後,我請他拍下居家環境,才發現他家種蒜頭,收成後就拿回家儲放,經抽血確認患者竟然對蒜頭過敏,也因此他搬家不再『裝蒜』後,蕁麻疹就好了!」

 

蕁麻疹復發風險大增 出遊品質受影響

 

疫情開放後,國外旅遊亦快速成長,許庭源院長指出,旅遊即是環境的劇烈改變,蕁麻疹發作的機率確實會比較高,例如:對塵蟎過敏者,到了日本、美國等較乾燥的地方,蕁麻疹緩解,但一回到中正機場就復發了,並且出遊若是住到較老舊的旅館,地毯較容易積塵或寢具床組有較多塵蟎。另外對特定食物過敏者,若是吃到了不新鮮海產、堅果,或者是一些大量的麵粉製品等,也都可能急性發作。此時若發作在皮膚,只會造成旅遊品質下降,但若發作在喉嚨部位,不僅可能須立即掛急診,甚至危及生命。

許庭源院長說明,抗組織胺分為第一代跟第二代,前者由於會造成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通常是急性期使用。而後者為長效,幾乎沒有嗜睡的副作用,並且長期使用安全性高,對肝、腎幾乎無副作用也不須調整劑量,尤其對於自助行的自駕族來說,選擇不嗜睡且不影響患者專注力,確保行車交通安全的抗組織胺,是很重要的!  選擇研究證實服用一顆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1小時內能迅速緩解過慢性蕁麻疹症狀,效果持續24小時,因此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是治療首選。

「第一個月最好是每天持續用藥!」許庭源院長指出,由於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基本原則就是起碼要用到三個半衰期,也就是至少要用三天以後,藥物在患者的血中濃度夠了,才有辦法讓蕁麻疹發作的次數慢慢減少,據統計,近23%的患者用藥遵從度不足,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復發,甚至發作才吃,都會因為血中濃度無法維持,反而難以良好控制。

 

人在外難就醫,更將面臨高昂醫藥費 三撇步預防蕁麻疹復發

 

慢性蕁麻疹患者出國期間想旅遊自保,許庭源院長建議三重點:「帶足藥、留藥盒、每晚吃」。無論是觀光或出國進修,相較急診費用或預防急性發作的考量,提醒患者行前尋求醫師處方,帶足量每天吃,安心出國;另外若有需要攜帶比較多量的藥物過海關,建議請主治醫師開立英文處方箋證明,另建議勿裸裝,保留外盒顯示藥名,以避免過海關的麻煩。並且出國期間,每晚服用一顆長效性抗組織胺,維持血中一定的藥物濃度,可有效降低急性發作狀況。

許庭源院長提醒,慢性蕁麻疹是一個複雜的疾病,必須耐心透過病人與醫師長期合作,透過藥物治療控制,建議患者與醫師主動討論用藥選擇,以確保治療效果。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759
「液體OK繃」成分曝光 食藥署囑:1族群當心嚴重副作用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液體OK繃」成分曝光 食藥署囑:1族群當心嚴重副作用

轉載:健康醫療網 鄭宜芬 2023年9月10日 週日 下午2:00

俗稱「液體OK繃」的液體絆創膏近年越來越常見,到底這是什麼產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液體OK繃由液體、半液狀或液體粉末混合物組成,成分含有Pyroxyline(硝酸纖維素)、Benzyl alcohol(苯甲醇)及 Camphor(樟腦)等,提醒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否則可能引發急性溶血症,嚴重時可能會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明,液體OK繃由液體、半液狀或液體粉末混合物組成,用於覆蓋於皮膚傷口以提供外部保護。在醫療器材管理中屬於「J.5090 液體性繃帶」品項之醫療器材,因此於產品製造、輸入之前,需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之醫療器材許可證,且需由具備醫療器材販賣業許可執照之業者販售。

此類產品成分包含Pyroxyline(硝酸纖維素)、Benzyl alcohol(苯甲醇)及 Camphor(樟腦)等,利用苯甲醇及樟腦先於皮膚傷口表面微消毒,再藉由硝酸纖維素快速乾燥後,形成一層透明保護薄膜,進而免於水份或細菌的侵入及刺激,所以又稱為「液體OK繃」或「醫用三秒膠」。

適用/避免部位一次看

液體絆創膏依產品使用方式可分成塗抹式及噴霧式2大類,其使用目的皆為「保護」傷口。

  • 適用部位:邊緣整齊之切割傷、手腳指間、指關節等不規則且較不易包紮的部位。

  • 避免部位:大面積的傷口、大片擦傷;潰瘍、化膿、燙傷等之傷口;眼睛、鼻子周圍、黏膜及皮膚敏感部位。

食藥署醫粧組科長林修德說明,因這類產品通常含有「樟腦」成分,所以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否則可能引發急性溶血症,嚴重時可能會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醫材安心三步驟

食藥署提醒,選購此類產品時,應依照「醫材安心三步驟」:

  • 「一認」認識液體絆創膏是醫療器材

  • 「二看」購買時要看外盒有無標示許可證字號

  • 「三會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

如有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食藥署網站首頁>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此外,若醫療器材引起之不良反應,請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758
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

轉載:中天新聞網 2023年9月2日 週六 下午2:00

張媽媽平常的運動就是散步、爬山健行,但最近運動完都會覺得腳大拇趾關節刺痛,而且關節處突出,鞋子怎麼換就是不合腳。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表示,這是門診常見的腳趾外翻情形,若症狀進一步惡化,不只有患處、外觀會受影響,姿勢、步態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有繼發性的關節問題。

什麼是大腳趾外翻? 會有哪些症狀?

大腳趾外翻,又稱為拇趾外翻或Hallux Valgus。劉大永醫師說明,這是一種足部變形的問題,從外型可以發現大腳趾向外彎曲,並且逐漸靠近第二腳趾,較嚴重的病人甚至會跨過第二腳趾。

此外,在拇指底部第一蹠趾關節處可能會突出形成腫塊稱為「拇囊炎(Bunion)」。劉大永醫師表示,初期拇趾囊腫發炎會使患者的拇趾根部出現紅、腫、痛、熱等症狀,而且在站立、行走等負重活動時症狀會加劇。

若外翻情況持續可能會使前足負重不均,導致相鄰趾節變形,甚至長期摩擦產生厚繭或雞眼增生,增加疼痛、不適。劉大永醫師提到,大腳趾外翻若處理不當或患處長期受摩擦,可能會增加繼發性症狀及其他關節的痛症問題,如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髖關節及腰椎病變等。

嚴重變形恐需考慮手術 常用手術方式有2種

若腳已明顯變形,無法穿鞋或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劉大永醫師表示,大腳趾外翻的手術治療有上百種手術方式,通常需依照病患變形程度來選擇單一或多重手術來矯正變形狀況,目前常用的手術有2種方式:

  • 軟組織修補:將拇趾緊縮內收肌腱放鬆,鬆弛之關節囊縫緊並將贅生骨切除達到矯正目的,適合輕度腳趾外翻治療。

  • 切骨矯正:將趾骨或蹠骨打斷, 矯正到理想角度後再用骨釘骨板將其固定,適合重度腳趾外翻之治療。

而隨著手術技術進步,腳趾外翻矯正手術也發展出傷口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劉大永醫師說明,經由3公分的小切口進行手術截骨、固定及韌帶放鬆等步驟,達到最小化創傷和減少疼痛,術後當天可下床,第二天可出院,不需任何石膏固定,可正常行走及淋浴。

術後應注意「這些」 醫師籲早期發現、治療

不過無論使用哪種手術方式,治療後都需等待傷口癒合,並透過復健恢復足部功能、運動能力。劉大永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傷口疼痛可在1週內消失,但伴隨血循不良引起的腫脹約需1個月恢復。此外,劉大永醫師也提到,合併截骨手術的病患,術後需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直到骨頭癒合,同時需使用足弓鞋墊,以避免行走時足部內翻變形,導致腳趾外翻復發。

劉大永醫師提醒,有大腳趾變形、骨突出或足弓塌陷等情形時,應盡快尋求骨科醫師協助,若能早期發現、預防腳趾外翻,就能避免持續變形而需開刀治療的狀況。

文章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334
臉頰長紅斑、口腔潰瘍、關節腫痛…恐是「這疾病」侵襲全身器官!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臉頰長紅斑、口腔潰瘍、關節腫痛…恐是「這疾病」侵襲全身器官!

轉載: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年9月2日 週六 下午1:45

臉頰長紅斑,伴隨口腔潰瘍、關節腫痛要注意,恐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中鏢!值得注意的是,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可能會害全身器官皆受到侵犯,死亡率是常人2.6倍。

1名30歲的宋小姐去年初起反覆出現腳部關節腫脹、肌肉痠痛以及大片紅斑,嚴重影響外出行動及日常工作。一開始以為只是過於疲勞,尋求中醫協助卻無果,直至接連數天高燒至40度,經緊急住院檢查才發現確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雖配合類固醇等常規治療,但仍無法抑制紅斑性狼瘡症狀反覆發作。宋小姐在治療過程中甚至引發腦膜炎及左腦腦幹血栓,住院15天才脫離危機。現在雖配合醫囑、積極回診,症狀已趨穩定,但還是擔心會有再度復發的可能性。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有哪些症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羅淑芬醫師說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好發於20-49歲年輕女性,除了典型蝴蝶斑症狀、慢性疲勞外,其引發的腎臟及心血管等重大器官損傷更不容忽視。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指出,過往如類固醇等常規治療易伴有多重副作用,所以,國際間多建議減少類固醇使用劑量,改以其他藥物輔助治療例如新型生物製劑出現,有望緩解疾病。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逾2萬5千人

台灣每10萬人約有97.5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根據衛福部112年7月統計,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約有25,400人,特別好發於20-49歲年輕女性。羅淑芬醫師說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能因先天基因或後天環境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進而產生大量抗體攻擊自身器官。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死亡率為常人2.6倍

羅淑芬醫師指出,俗稱蝴蝶斑的紅疹是最典型症狀,高達8成患者易於臉、頸、手臂等處出現紅斑,許多患者更是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可能攻擊不同器官,因此也易伴隨骨骼關節病變、血液系統異常、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等諸多共病,根據統計,超過50%的病患在診斷後10年內會產生不可逆的器官損傷,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6倍,其中又以感染症、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為前三大死因,另外,因狼瘡腎炎引發的急性腎衰竭以及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也是死亡的高風險因子,顯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早且正確治療的重要性。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治療曙光

盧俊吉醫師表示,近年研究發現,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第一線防護的第一型干擾素活性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各器官臨床表現相關,然而,目前主要藥物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雖能緩解症狀及降低發炎反應,卻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且易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體重增加、骨質疏鬆、皮膚瘀青以及高感染風險等副作用,僅能達到症狀緩解,治療效果相對有限,可治標卻較難治本。尤其長期使用類固醇易造成多重副作用,因此近年國際指引多建議降低類固醇使用劑量,改以其他藥物輔助治療。

目前有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的生物製劑,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對於改善患者皮膚黏膜、肌肉關節、血球下降等症狀成效明顯。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在歐美已取得適應症,且於今年4月10日正式通過臺灣食藥署核准,可供臨床使用,有望提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生活品質。盧俊吉醫師也鼓勵病患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讓治療可以精準達標。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332
頁/共3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