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網溪里國民黨黨員雲端交誼城市
市長:何中屏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網溪里國民黨黨員雲端交誼城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的未來?
 瀏覽750|回應0推薦0

何中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錢哪裡來軍購怎樣才夠?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退轄台澎金馬,至今兩岸分治又「漢賊」不「兩立」,分治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兩立則為政治問題。歷史問題留給時間化解,政治問題則實力是問,此中共所以會有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反分裂國家法》。韓戰後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劃下「天塹」,一九九六年李登輝喊出兩國論,但實力都無以「兩立」。今天中華民國財政捉襟見肘,馬政府「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又與兩立無涉,然而對美軍購仍無止境,究竟所為何來,又伊於胡底,本報為此特邀請學者、退將舉辦此一座談,以下為座談紀錄。

時間:民國一○二年三月十七日 地點:中國時報大樓會議室 主題:台灣的財政與軍購問題

與談人: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主持人) 前空軍作戰司令李貴發 政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 前國防大學校長夏瀛洲

記錄:管婺媛、陳文信

夏瀛洲:中美之爭我們靠哪邊
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主持人、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 台灣財政困難,軍購是一大支出,對財政當然有排擠效應。我們希望從宏觀角度檢視兩岸關係,探討台灣軍購的財政負擔與其給財政帶來的潛在危機。

前國防大學校長夏瀛洲:

現在的國際情勢,小國家很難作主,例如南韓和北韓的問題,就不是由南韓、北韓單一國家作主。目前國際上就是美國、中國大陸兩大國的角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到底往哪邊走?

現在小的國家沒有發言權,也沒有否決權,都是這兩大國在操作,因此台灣必須瞭解自己的處境。親美、親中,兩者之間要兼顧不容易,必須選邊站。

中國大陸現在投注很多資源在軍事方面,日前,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寫了一篇文章,指大陸GDP相對於台灣,從兩千年接近四倍,放大到台灣的十五倍,經濟成長愈來愈快。

大陸目前有四省的GDP超過台灣,未來以一年增加一省的速度增加,台灣在政治經濟方面優勢愈來愈少,我們早就過了黃金交叉點。

在軍事方面,大陸軍備變化太大,國防預算每年都有一○%以上的成長,在二○○五年的時候是兩千四百七十七億元人民幣,去年六千七百零二億元人民幣。

大陸除軍事投資愈來愈多,投資人事上也多。相對之下,台灣募兵制對台灣是很大的負擔。中國大陸近幾年,因軍備費用增加,新武器一個一個出來,也愈來愈先進,太空方面,排名全球前三名。我們投資再大,也無法和大陸比,這是大家與朝野黨派都要面對的現實。

我們每次談軍事方面的比較,都有幾個方向,包括兵力部署、後勤補給等。比這幾項,台灣哪一項比得過人家?過去我們空軍飛行員都搶著出任務,那時我們國軍不但有士氣,還有霸氣。現在軍公教人員被打壓,執政黨隨著在野黨拋出的議題,被牽著鼻子走。這些受委屈的人,沒有人出來幫忙講話,讓現在軍人士氣變成怨氣了。

美國可靠嗎?我們被美國出賣多少次?大陸淪陷,當初老美若願意拉我們一把,我們不至於變成今天這樣;其他還包括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是誰在出賣我們?現在我們看,美國還有一種放棄台灣的論調。

美國從金融風暴、九一一,然後到處惹事,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等,花了大把軍備的錢,幾乎很難自保。假如台灣和中國大陸發生戰爭,屆時美國還有能力來支援嗎?還願不願意來支援?

最近美國海軍作戰學院一位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指美國總統將不再輕易派軍到西太平洋地區。也就是說,如果台灣發生戰爭,美國必須考量代價和收益的問題。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警惕。

到底要不要軍購?不用說,兩大國之間在爭執,是我們要靠哪一邊的問題。

 李貴發:沒整體戰略買無效武器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黃光國: 美國永遠在考慮代價和收益的問題,「美國利益」才是美國決策的最高指導原則,當他們評估介入兩岸之爭不划算時,就絕對不會幫助台灣。孟子曾說,「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可見「智慧」才是小國面對大國自處時的關鍵能力,而非武力。

前空軍作戰司令李貴發:

我曾問司徒文(編按:前AIT台北處長),台灣若宣布獨立,美國能否保證台灣安全?他回我,「我怎麼能保證?」也就是說,「就算美國不幫忙,我們也能確保安全?」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是非常否定的。

二○○三年,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開打,中共派了一組人到戰地,近距離觀察美軍,向美軍學習,進而讓自已的軍隊走向軍事革新,步調非常快;同年,台灣漢光演習,請美方軍事專家來台,結果發現的情況是,任何中共的導彈都可以打中台灣的空軍機場。

兩相對比之下,就更令人不解,在這樣缺乏整體戰略的思考下,那台灣花那麼多錢買飛機幹嘛?

台灣沒有整體戰略,近來政府軍購買的都是「無效武器」,只是讓美國賺錢,讓我們自己爽。如果美國真心願意保衛台灣,應該提供有效武器。但顯然美國無心,那我們還買做什麼呢?在不對稱作戰之中,我們必須思考,作戰的目標是什麼?

我國國軍的漢光演習,設定的目標是打贏中共。不過,那是騙人的!以現在的武力,花再多錢也沒用,頂多是可能讓中共必須付出「斷一根手指」的代價,讓他們不會輕易犯台。也因此,應重新省思,我們的作戰目標何在?

這當然也包括了「終戰指導」。「哪怕台灣只剩一座阿里山,也要戰到底」的說法太浪漫,領導人必須思考,負責的政府也必須面對:台灣不可能贏得戰爭。

「最後終戰指導」不是投降,而是戰爭該如何結束、停損,以確保台灣人民安全,且平時也要終戰指導,和平或交戰時都有用。

黃光國:

和平戰略比作戰戰略更重要。連戰日前登陸與習近平見面,會後發表十六字箴言,是致力於兩岸的和平戰略。

 張亞中:最高戰略是兩岸不要戰爭
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 台灣兩大政黨對於台灣軍備到底夠不夠,有不同看法。剛才兩位將軍都認為,其實軍事預算都沒花在刀口上,我們又缺乏一套很好的國家戰略目標,因此在軍事採購上很多都是浪費。

但民進黨就會認為,自馬政府上任後,每年軍備預算逐年下降,從民國九十八年到去年,每年國防支出占總預算分別是十七.二%、十六.六三%、十六.○四%、十五.六九%、十五.八%。在民進黨看來,馬英九不僅沒有遵守「國防預算不得低於GDP的三%」,馬還逐年削減預算,因此他們懷疑這是馬的親中政策。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在馬任內對美軍事採購總額,是歷任總統以來最多的。

這跟財政有關,這必須要從大格局來看。從美國角度來談,美國從去年說,要重返亞洲的口號,他希望扮演主導者角色。但另一方面,美對外宣布,未來十年內,要裁減四千七百億美元的預算。美國一方面又要把六十%軍力部署在太平洋、又要重返亞洲,這兩者要如何兼顧?

外界判斷,這是美國在放話,希望東亞的關係國家一起來出錢。因此包括從南海、釣魚台、朝鮮等事件,美國都會不斷要求相關國家提高國防預算、增加軍事開支。

比如說,美國國安合作署(DSCA)指出,美國在二○一二年,對亞太地區軍售合作案,已達到一百三十七億美元,相較於前年成長幅度高達五.四%。美國也裁減原有軍隊二十%,國防部八十萬的聘約雇員也將裁減。

這些都顯示,美國已沒有能力扮演全球軍事領導者了,因此需要東亞國家增加支出。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指出,第一大軍事支出國是美國,每年國防占GDP的四.七%,再來是中國大陸,占二%;但人家母數夠大,台灣再怎麼增加,還是比不過人家增加的數字。

第一,將來募兵到二十一萬人,這龐大支出錢哪來。第二,美方要求我方的軍事支出錢哪來?我們面臨兩方面壓力,我們就需要面對軍備比重要不要占到三%,這是台灣未來要面對的考驗。

此外,大家在軍購時也要思考,美國賣武器給我們,不是考量台灣需要什麼,而是考慮什麼樣的軍備,才符合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布局。美國也擔心兩岸關係改善後,賣給台灣好的武器,會不會讓兩岸在某些程度上「互通有無」,美方現在也對台灣不信任。因此美國對台軍售,是「既有防備,又有要求」。

因此,台灣雖然也有建軍思想,但這無法牴觸美國的戰略思想,這是台灣的悲哀。

當我們在思考軍購、財政問題時,我們真的要思考,在軍購上是否真有自主性。此外,兩岸衝突時,美方是否會來支援?還有,就算美方來支援,面對一個破碎的台灣,他們又要怎麼處理?

我們在思考台灣安全時,就是不要讓兩岸戰爭,這是最高的戰略思考邏輯,這種作法,兩岸關係改善後,就會從「九分政治、一分軍事」的比重思考。

而當我們在要求GDP軍購比重時,要先想想:多少的軍備才夠?你對軍備有自主性嗎?問了這些問題後,答案就很清楚了。

黃光國:兩個體制和平競爭
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夏瀛洲: 我引用「和平是兩岸唯一的選項,發展則是共同價值。」的說法,這是最能代表我的想法和看法的一段話。

黃光國:

其實兩岸最近很多發展,我方都沒有反應。例如最近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到大陸去和習近平會面,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十六字箴言,當天習雖沒反應,但國台辦到第三天後說,兩岸現在有兩套法律、兩套體制。其實這就是兩個憲政體制,如果我們夠敏感,就可立即順著來討論雙邊的對等關係。

連戰所提的十六字箴言,大陸方面思考良久,才由范麗青出面回應,「連主席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施一個中國原則」。范麗青說法非常重要,透露兩岸「法律體制上不一樣」,其實就是認同兩岸為「兩個憲政體制」的新說法,也就是「一中二憲」的體制。兩個體制取得平等地位後,可以和平競爭,而非武力競爭,端看哪個憲政體制好。范麗青打了重要的牌,台灣卻毫無反應,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時,「該接的球不會接,該打的牌不會打」。

李貴發:

美國上次在亞洲是什麼時候?一次是國共內戰,美國放棄了中國,導致中華民國敗退到台灣;另外一次是越戰,結果導致結果是什麼?都是悲劇!美國這次要重返亞洲,難道又要造成日、韓甚至兩岸什麼悲劇?台灣不能寄託在美國身上,歷史殷鑑不遠。

中共的武力進步速度令人詫異,美國太空作戰的假想敵,已經從俄國變成中共。就算中共武力落後美國廿年,但到了二○二三年時,中共已經有美國二○○三年時的武力。回想二○○三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的智慧型作戰和高科技武力,屆時台灣有辦法招架嗎?到時候,美國還願不願意、敢不敢介入亞洲的戰爭?美國的航空母艦敢不敢到亞太地區,我看是不樂觀的。

國內有人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然而美國不可靠,結果會是什麼?連戰十六字箴言,符合憲法及九二共識,不懂為何馬總統如此緊張?連戰和退休將領去大陸,都是第二管道,我們去是叫他們別打了,不打仗才是全民之福。

黃光國:

根據軍方提出的國防報告,對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基礎,又再度稱「條件未成熟」。這代表台灣沒有整套戰略,因為,執政者應該主動促成條件的成熟,而非空等,否則兩岸再這樣搞下去,會很危險。台灣真正要做的不是軍力,而是讓兩岸找到均衡狀態,我們擁有中華文化優勢,要懂得自己的特長在哪,未來的兩岸關係,搞軍事是沒得玩的。

穩定兩岸關係要做到「不可逆」
2013-04-0501:39中國時報【本報訊】
張亞中: 談到維繫國家安全,在西方概念,就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第一藉增加軍備維持,第二就是和大國結盟。

但在兩岸問題上,我們要從一個公式來思考:「中國大陸軍事人力」乘以「大陸對台攻略意願」vs.「台灣防禦能力」乘以「台灣防禦意願」。如果這兩個公式平衡,就會安全。

從現實來看,大陸反台獨意願不會動搖,台灣搞募兵制,青年人防禦意願到底多高呢?如果雙邊意願都不動,我方就要強化財政,但財政也不行啊,要解這個公式很簡單,就是「大陸對台攻略意願」變成零。

只要兩岸不要搞分離主義,就不會發生戰爭。透過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可替台灣省下龐大軍事費用。如果兩岸和平協議只有一百個字,那麼換算下來,一個字就值一百億台幣。

李貴發:

釣魚台的主權爭議,從軍事來看,台灣是不可能介入的;因為台灣的軍備武器來自美國,而美國不希望台灣介入,讓局勢更複雜;另一方面,台灣若跟中共走太近,美國也不可能接受,「兩岸共同保釣」從軍事上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大陸應該要想到這一層。

我們希望政府在兩岸關係的穩定上,能夠做到「不可逆」的階段性任務,但很遺憾馬總統一直不支持。和平協議不是投降協議,是建構台灣未來的協議,避免被軍事占領。

如果台獨可帶給人民幸福,我也不反對,但綠營有沒有人在論述如何和平獨立?去圓山包圍、去機場抗議,就能獨立了嗎?或是,打了一仗就能夠獨立嗎?其實打了一仗就統一了嘛!執政黨也有責任整合在野黨的意見,而民進黨真想獨立,應該支持陸生、支持兩岸關係正常化,有朝一日才能在和平的前提下爭取獨立自主的機會。

兩岸若真的交戰,台灣無法掌握主動地位,因此我方無法以聯合作戰來對抗。但最新的國防總檢討報告,還是以聯合作戰為架構;這樣的戰略和軍事架構是錯的,連帶導致軍購項目也大有問題,大筆預算買來的,卻都只是「無效武力」。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48&aid=494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