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異言堂
市長:精衛填海  副市長: ray35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異言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范疇//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圖) / 聯合
 瀏覽11,476|回應31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
: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88
2014/08/05

  

photo creditJay (CC BY-ND 2.0)

中國精英腦子裡憧憬的是漢唐盛世,如果達不到漢唐,那麼康熙帝國也好;吃不到魚,至少也得吃到蝦。總而言之,雖然嘴巴裡說中國已經推翻帝制一百年,但是事實上今天能夠讓中國大多的權勢人物熱血沸騰的,還是朝代盛世的概念;人們期待的,還是漢武唐皇康熙乾隆等「爺」,而不是盧梭、洛克、華盛頓、林肯,也不是孫中山、甘地或曼德拉等「人」。

 

半個身子陷在中國政治傳統的台灣 

台灣雖然已經有了一人一票的初級民主,但是在官制上及人民心態上,半個身子還陷在官民對立的傳統泥沼之中;「父母官」及「百姓」還是台灣日常用語的一部份。社會一遇到困難,台灣人經常一步退到位的緬懷起蔣經國的父母官形象,還有諸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具有官德的人物。或者,在遇上無能無感的總統時,乾脆直接向中國歷史借來皇帝來比擬,例如把馬英九比喻成崇禎帝或晉惠帝。這好像一人一票是不存在的,好像台灣還未走入世界,還確實是中國的一部份

 

普遍用「帝格」及「官德」來評價政治、習慣用「為官」、「百姓」等概念自稱,顯示了台灣人還沒有足夠的常識用經濟學的、管理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概念來分析那些發生在周圍的事件。在這種知識程度及其語境之下,台灣社會很容易被中國的傳統思維打動

 

例如,中國的朝廷官制必然腐敗,而朝廷反腐時必講官德,講官德必稱體恤百姓,或用台灣的語言來講,為官者必須對人民的痛苦有感。當下,中國正處在官員腐敗而朝廷大力反腐的階段,因此對官德的呼聲四起,中國高官在反腐時的用語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言確實令人動容,但是它打動的是一種在「官民結構」、「中央/地方結構」下的情緒,而不是一種自由民主法治環境下的情緒。但台灣也受到了這種語境的強烈影響。

 

分岔路口不要走錯了 

事實上,這種官民之間的道德關係訴求,恰恰就是中國政治傳統的致命傷;它越強,平民社會系統就越弱。台灣如果說有一點現代的成就,那就是相對於中國,台灣已經開始不完全依賴官員的道德。台灣若再被拉回官民關係以及朝代興衰的意識中,走的就是可悲的回頭路。

 

台灣夢與中國夢的分叉點,就落在這裡;這個岔路口上的路標,一邊指向「好帝好官好百姓」,另一邊指向「無帝無官靠法治」,台灣夢要看清路標,視線不要模糊了。

 

漢唐夢不是台灣的菜!台灣的政治亂象可以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來解釋,不必動用到朝代學;台灣總統的問題可以用心理學甚至精神病理學來說明,崇禎帝、晉惠帝就讓他們安息吧。

 

「歷史感立國」其實是危機,不是轉機 

人不能切斷對歷史的知識,也必須堅持追求對歷史的知識,但是人類走到當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必須認清一件事,那就是人的「歷史感」已經成為人類相處的主要絆腳石。

 

歷史感,和歷史知識不是同一種東西歷史知識的成立標準,是嚴格的學術論證流程,而歷史感可以說是歷史知識的逃兵,它不服從知識的規律,帶著部分槍械脫隊,肆意縱橫,甚至在思想的原野中奸殺擄掠。

 

儘管強烈的歷史感可以發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爆發力,使得它富國強兵。但以,一個長期依賴歷史感進行競爭的國家,事實上已經身處危境。其中的危險,可以分幾個層次來看。首先,統一所有人民的歷史感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人的本質是自由思想的動物,只能固窒一時,無法固窒永久;只要人的群體夠大,遲早會出現相衝突的歷史感,在「歷史感一元化」的文化氛圍內,這種衝突只能帶來鎮壓或者革命。我們的歷史知識中充滿了血淚斑斑的事例。大者例如,由希特勒挑起的納粹歷史感,帶來了數百、數千萬人的喪生;小者例如,中國國民黨退敗台灣後所秉持的一元化歷史感,終招致台灣本土的歷史感的挑戰而崩盤,雖然這場歷史感的衝突帶來了台灣的民主化,但是由於其底層動力是歷史感而不是人性的啟蒙,至今台灣還置於歷史感衝突的危境之中

 

固化的歷史感無法應付變化的世界 

依賴歷史感作生存競爭,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危險。那就是,歷史感的本質傾向於固化,而人類的未來傾向於變化;以固化之思想價值,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競爭,被淘汰的機率太大了。若我們尊重歷史知識,應該可以知道,人類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固化的歷史感能夠屹立不搖的,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被徹底淘汰,僅存的或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如歐洲的皇室,或在式微過程中,如教廷體制。

 

人不能擺脫歷史,人有記憶能力,人的生存靠傳承,這是個事實。惟其如此,我們更得小心翼翼的對待歷史。歷史學者在建立歷史知識之時,固然困難重重,然而對歷史知識的最大攔路虎,卻正是人們的歷史感,尤其當歷史感的話語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之時。在固化的歷史感之下,歷史知識的挖掘只能朝向一條被允許的脈絡,久而久之,該歷史感就被自我證實了。

 

歷史感的自償機制 

人具有理性的成份,而人之間的衝突化解靠理性,儘管過程也艱難,但是這點毋庸置疑。一種歷史感,無論開始時是多麼的理直氣壯,若任由其脫離歷史知識而奔馳,到頭來它就會威脅理性。如前所述,歷史感具有自我證實、自我實現的特性,日久天長之後,它不但能通過片面的歷史知識來鞏固自己,還能導致人們的行動方向一致化、焦點化,從而產生最新的「實證」,導致衝突事態升級。這很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案例,例如某人相信別人不喜歡他的某種行為,他就有意無意的凸顯自己的那種行為,結果當然就會進一步證實別人確實不喜歡他。

 

今天的人類,正處於這種「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的巨大威脅之下。地球資源不夠,區域、人種之間的分配不公,經濟的掠奪等等,固然對人類的和平交往是極大的障礙,然而最大的危險還是在於,當這些種種問題附身於某種強大的歷史感之時,或者說當歷史感收編了這些問題之時。顯著的案例就是當今伊斯蘭主義對世界的挑戰。部份西方學者如杭廷頓以「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來詮釋這場衝突,其實,冠以「文明」一詞有點美化人類這種動物的嫌疑,甚至也是一種西方的自我「文明歷史感」誤區的表現。

 

未來感,才是一個國家的出路 

除了靠歷史感維繫自己的文化、國家、生活方式,人類還有其他的出路嗎?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基於歷史知識的未來感。與歷史感相較,未來感的核心差異就是,它基於演化的事實,它承認未來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化。未來感啟自一種心理上的斷代,塵歸塵,土歸土,過去的歸歷史,未來的歸演化。演化論的核心之一是「物競天擇」,而依戀於歷史感的物種,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前提下,終究是競爭失敗的,生物界如此,人界亦如此。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以歷史感立國的氛圍;強烈的歷史感,正在稀釋那好不容易才產生的一點未來感。儘管這種歷史感立國的策略有其社會現實基礎,然而如前所述,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特性,會使得未來的路途越走越窄。許多人認為,中國是個歷史感的國度,事實上,這說法只在漢朝以後有效。在先秦的思想中,以易經為代表,講究的是變化世界下的未來感,否則,「日日新,苟日新」、「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之言作何解?即使在民間,也有敬祖慎終之說;祖先,是用來敬的,不是用來追隨的,自己的未來是自己負責的。

 

過去30餘年,歷史感幫助了中國在世界立足,但只有未來感才能讓中國在世界創造;中國需要從歷史感立國,轉向以未來感立國,才能趕上人類文明的發展。

 

中國以及台灣,必須相互用未來感說服對方任何基於歷史感而非未來感的說服方式,終歸是無效的。

 

作者簡介╱范疇:

連續創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

著有《與中國無關》、 《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台灣是誰的?》等書。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

 

在台灣 帶頭搞《崇禎》這一套的 不正是那位南XX? ------此君歷史感還真強!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58666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范疇: 中共為什麼還沒倒? / FB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
: 中共為什麼還沒倒?
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

 

西方人普遍搞不懂,中共為什麼還沒到?懂得產業經濟的學者,努力的為這疑惑,例如前幾年興起的「中國模式」、「中國共識」研究找「發展模式上的理由」好像經濟模式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共還沒倒。

 

西方政治學界,則從中共的組織形態、權力架構下手,多數人認為,以中共幹部的腐敗比例,它不倒也難,何況現在民智大開,互聯網的傳播將加速中共的垮台。

 

當然,認為中共已經接近垮台邊緣的人士中,最大的聲音還是來自公共知識份子,還有那些曾經親身被迫害的人群。他們的推論極其簡單而直接:如此殘暴不公的政權,若不倒天理何在?

 

但,中共還沒倒。匪夷所思的文革動亂,沒讓它倒;蘇共垮台後的西方共黨全數失守,沒讓它倒;89天安門事件,沒讓它倒;經濟起飛後的普遍腐敗,沒讓它倒;薄熙來事件的黨內翻天覆地,沒讓它倒。

 

為什麼中共還沒倒?這個問題對西方重要,但是對台灣更重要。台灣現在不少人認為中共垮台指日可待,並且把他們對台灣前途的規劃坐落在這信仰上。其所衍生出來的另外一個信仰就是:既然中共搖搖欲墜,台灣現在沒必要和它認真的打交道,台灣的前途可以在一個「沒有中共的世界」下規劃。

 

不得不指出,台灣人的「中國觀」和「中共觀」,受到西方影響太深。西方人分析其他國家局勢的方法學,牢牢釘在「公民觀」上,他們相信當一個國家的「公民意識」抬頭後,專制的政權就無法生存。這個信仰,符合台灣的發展歷程,因此台灣人也深深的信仰。

 

但台灣人不關心世界,因此看不到「公民觀」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失敗。例如,美國推翻伊拉克海珊專制政權,以為伊拉克的「公民呼聲」足以建立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現代」政府。結果伊拉克越來越亂,美國才發現,主宰伊拉克的不是「公民觀」,而是「部落觀」。阿拉伯之春,使得西方人以為阿拉伯世界的「公民」抬頭,結果最終主導埃及、敘利亞的還是「教派觀」

 

2004年烏克蘭選舉時出現橘色革命,每天有百萬人上街頭,西方人判定這是烏克蘭「公民意識」抬頭的無可懷疑的證據。十年後證明,「公民觀」不敵「黨派利益觀」,烏克蘭的「公民」,最終還是只能在黨派之間選邊站,作出「烏克蘭賣給誰、誰有資格賣烏克蘭」的選擇。千年被瓜分統治的烏克蘭,獨立了20年後,主宰烏克蘭人民的潛意識的,還是「國家待價而沽觀」。

 

那麼,中國呢?中共呢?「公民觀」、「公民力量」將令中共政權消失嗎?中國沒有「部落觀」,沒有「教派觀」,沒有「國家待價而沽觀」,是否因此「公民觀」就有充份的土壤?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來自西方的「公民契約觀」,在中國的老土上只能長出零星的灌木叢,長不成根深蒂固的粗壯喬木,可以作為警惕政權的小股力量,但是形不成建立政府的大股力量。

 

其中道理呢,請不要生氣,不是因為中共不夠粗暴,也不是因為中共的嚴密社會控制手段,而是因為中國人民腦中的「百姓觀」,以及連帶的「父母觀」、「家長觀」。以儒教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無論自稱為「共和」還是「民主」,從來就沒有「公民契約」的觀念,而只有劉邦拿下政權後與百姓約法三章的觀念。這種「百姓契約觀」和西方的「公民契約觀」,其本質差異不下於饅頭和漢堡的差異。

 

中國老百姓明白得很:1)你照顧我食衣住行,2)再給我發財機會,3)再給我在有限領域內作土皇帝,我就放棄我的小領域外的自由意志和權力。這三點,就是我的權利,得到了,我就放棄我的權力。所謂的「改革開放」的真實內涵,就是這個交易公式「老百姓契約」就是中共迄今不倒的根本原因



《人民》就是人民!!

什麼時代了 還用《老百姓》這個有著強烈封建意識的詞?!

個人很不以為然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88601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