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異言堂
市長:精衛填海  副市長: ray35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異言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范疇//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圖) / 聯合
 瀏覽11,480|回應31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
: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88
2014/08/05

  

photo creditJay (CC BY-ND 2.0)

中國精英腦子裡憧憬的是漢唐盛世,如果達不到漢唐,那麼康熙帝國也好;吃不到魚,至少也得吃到蝦。總而言之,雖然嘴巴裡說中國已經推翻帝制一百年,但是事實上今天能夠讓中國大多的權勢人物熱血沸騰的,還是朝代盛世的概念;人們期待的,還是漢武唐皇康熙乾隆等「爺」,而不是盧梭、洛克、華盛頓、林肯,也不是孫中山、甘地或曼德拉等「人」。

 

半個身子陷在中國政治傳統的台灣 

台灣雖然已經有了一人一票的初級民主,但是在官制上及人民心態上,半個身子還陷在官民對立的傳統泥沼之中;「父母官」及「百姓」還是台灣日常用語的一部份。社會一遇到困難,台灣人經常一步退到位的緬懷起蔣經國的父母官形象,還有諸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具有官德的人物。或者,在遇上無能無感的總統時,乾脆直接向中國歷史借來皇帝來比擬,例如把馬英九比喻成崇禎帝或晉惠帝。這好像一人一票是不存在的,好像台灣還未走入世界,還確實是中國的一部份

 

普遍用「帝格」及「官德」來評價政治、習慣用「為官」、「百姓」等概念自稱,顯示了台灣人還沒有足夠的常識用經濟學的、管理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概念來分析那些發生在周圍的事件。在這種知識程度及其語境之下,台灣社會很容易被中國的傳統思維打動

 

例如,中國的朝廷官制必然腐敗,而朝廷反腐時必講官德,講官德必稱體恤百姓,或用台灣的語言來講,為官者必須對人民的痛苦有感。當下,中國正處在官員腐敗而朝廷大力反腐的階段,因此對官德的呼聲四起,中國高官在反腐時的用語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言確實令人動容,但是它打動的是一種在「官民結構」、「中央/地方結構」下的情緒,而不是一種自由民主法治環境下的情緒。但台灣也受到了這種語境的強烈影響。

 

分岔路口不要走錯了 

事實上,這種官民之間的道德關係訴求,恰恰就是中國政治傳統的致命傷;它越強,平民社會系統就越弱。台灣如果說有一點現代的成就,那就是相對於中國,台灣已經開始不完全依賴官員的道德。台灣若再被拉回官民關係以及朝代興衰的意識中,走的就是可悲的回頭路。

 

台灣夢與中國夢的分叉點,就落在這裡;這個岔路口上的路標,一邊指向「好帝好官好百姓」,另一邊指向「無帝無官靠法治」,台灣夢要看清路標,視線不要模糊了。

 

漢唐夢不是台灣的菜!台灣的政治亂象可以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來解釋,不必動用到朝代學;台灣總統的問題可以用心理學甚至精神病理學來說明,崇禎帝、晉惠帝就讓他們安息吧。

 

「歷史感立國」其實是危機,不是轉機 

人不能切斷對歷史的知識,也必須堅持追求對歷史的知識,但是人類走到當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必須認清一件事,那就是人的「歷史感」已經成為人類相處的主要絆腳石。

 

歷史感,和歷史知識不是同一種東西歷史知識的成立標準,是嚴格的學術論證流程,而歷史感可以說是歷史知識的逃兵,它不服從知識的規律,帶著部分槍械脫隊,肆意縱橫,甚至在思想的原野中奸殺擄掠。

 

儘管強烈的歷史感可以發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爆發力,使得它富國強兵。但以,一個長期依賴歷史感進行競爭的國家,事實上已經身處危境。其中的危險,可以分幾個層次來看。首先,統一所有人民的歷史感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人的本質是自由思想的動物,只能固窒一時,無法固窒永久;只要人的群體夠大,遲早會出現相衝突的歷史感,在「歷史感一元化」的文化氛圍內,這種衝突只能帶來鎮壓或者革命。我們的歷史知識中充滿了血淚斑斑的事例。大者例如,由希特勒挑起的納粹歷史感,帶來了數百、數千萬人的喪生;小者例如,中國國民黨退敗台灣後所秉持的一元化歷史感,終招致台灣本土的歷史感的挑戰而崩盤,雖然這場歷史感的衝突帶來了台灣的民主化,但是由於其底層動力是歷史感而不是人性的啟蒙,至今台灣還置於歷史感衝突的危境之中

 

固化的歷史感無法應付變化的世界 

依賴歷史感作生存競爭,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危險。那就是,歷史感的本質傾向於固化,而人類的未來傾向於變化;以固化之思想價值,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競爭,被淘汰的機率太大了。若我們尊重歷史知識,應該可以知道,人類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固化的歷史感能夠屹立不搖的,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被徹底淘汰,僅存的或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如歐洲的皇室,或在式微過程中,如教廷體制。

 

人不能擺脫歷史,人有記憶能力,人的生存靠傳承,這是個事實。惟其如此,我們更得小心翼翼的對待歷史。歷史學者在建立歷史知識之時,固然困難重重,然而對歷史知識的最大攔路虎,卻正是人們的歷史感,尤其當歷史感的話語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之時。在固化的歷史感之下,歷史知識的挖掘只能朝向一條被允許的脈絡,久而久之,該歷史感就被自我證實了。

 

歷史感的自償機制 

人具有理性的成份,而人之間的衝突化解靠理性,儘管過程也艱難,但是這點毋庸置疑。一種歷史感,無論開始時是多麼的理直氣壯,若任由其脫離歷史知識而奔馳,到頭來它就會威脅理性。如前所述,歷史感具有自我證實、自我實現的特性,日久天長之後,它不但能通過片面的歷史知識來鞏固自己,還能導致人們的行動方向一致化、焦點化,從而產生最新的「實證」,導致衝突事態升級。這很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案例,例如某人相信別人不喜歡他的某種行為,他就有意無意的凸顯自己的那種行為,結果當然就會進一步證實別人確實不喜歡他。

 

今天的人類,正處於這種「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的巨大威脅之下。地球資源不夠,區域、人種之間的分配不公,經濟的掠奪等等,固然對人類的和平交往是極大的障礙,然而最大的危險還是在於,當這些種種問題附身於某種強大的歷史感之時,或者說當歷史感收編了這些問題之時。顯著的案例就是當今伊斯蘭主義對世界的挑戰。部份西方學者如杭廷頓以「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來詮釋這場衝突,其實,冠以「文明」一詞有點美化人類這種動物的嫌疑,甚至也是一種西方的自我「文明歷史感」誤區的表現。

 

未來感,才是一個國家的出路 

除了靠歷史感維繫自己的文化、國家、生活方式,人類還有其他的出路嗎?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基於歷史知識的未來感。與歷史感相較,未來感的核心差異就是,它基於演化的事實,它承認未來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化。未來感啟自一種心理上的斷代,塵歸塵,土歸土,過去的歸歷史,未來的歸演化。演化論的核心之一是「物競天擇」,而依戀於歷史感的物種,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前提下,終究是競爭失敗的,生物界如此,人界亦如此。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以歷史感立國的氛圍;強烈的歷史感,正在稀釋那好不容易才產生的一點未來感。儘管這種歷史感立國的策略有其社會現實基礎,然而如前所述,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特性,會使得未來的路途越走越窄。許多人認為,中國是個歷史感的國度,事實上,這說法只在漢朝以後有效。在先秦的思想中,以易經為代表,講究的是變化世界下的未來感,否則,「日日新,苟日新」、「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之言作何解?即使在民間,也有敬祖慎終之說;祖先,是用來敬的,不是用來追隨的,自己的未來是自己負責的。

 

過去30餘年,歷史感幫助了中國在世界立足,但只有未來感才能讓中國在世界創造;中國需要從歷史感立國,轉向以未來感立國,才能趕上人類文明的發展。

 

中國以及台灣,必須相互用未來感說服對方任何基於歷史感而非未來感的說服方式,終歸是無效的。

 

作者簡介╱范疇:

連續創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

著有《與中國無關》、 《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台灣是誰的?》等書。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

 

在台灣 帶頭搞《崇禎》這一套的 不正是那位南XX? ------此君歷史感還真強!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58666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管中閔現象」:打開潘朵拉盒子的五十道陰影 (組圖) / 范疇
推薦0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管中閔現象」:打開潘朵拉盒子的五十道陰影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3131932
范疇   09 May, 2018

 

管中閔現象所打開的潘朵拉盒,牽涉的層面之廣,情緒之深,冷靜下來觀察,確實可懼。圖為54,台大師生發起「新五四運動」,抗議教育部駁回台大校長遴選結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管中閔先生該不該、能不能接任台灣大學校長這件事,從一開始的「話題」,逐步形成「議題」,然後觸發了「論戰」,繼而發展為正反雙邊的「對幹」。這種事態發展,在台灣並不鮮見,然而在過去,這類事件不管再熱鬧,也都只反映出台灣社會心理的某種側影,唯獨這一次,卻反映出了台灣社會陰影的全景。

 

換句話說,就是潘朵拉盒子這次被真正打開了,積壓了七十餘年的台灣五十道陰影,全數以各種裝扮,呼嘯而出。這是一次徹底檢視、反省台灣各方各派心理陰影的好時機,不能被輕易當作一個「事件」來對待,而必須認清,在本質上這是一個「現象」。

 

社交媒體才能揭示深層的情緒和動機

 

如果只看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和電視,人們不太容易看出來「管中閔現象」所呈現的深沈。這是因為,傳統媒體多少還要保持一種體面。也就是說,發布在傳統媒體上的報導和評論,儘管各有各的立場和政治正確性,也都必須包裝成客觀的分析和論證,深層的情緒和動機,都是被遮掩的。官式文件就更不用說了,例如教育部、台大校務方、校長遴選委員會之間的公文往返,一律都是人模人樣的套裝說詞。

 

要看清「管中閔現象」所打開的潘朵拉盒子,以及傾巢而出的台灣社會陰影,得跳過傳統媒體和官式辯論,直接進入社交媒體如Line、臉書、PTT,才能體會到素顏、未經化妝的底層情緒,以及這些情緒所反映出來的台灣社會心理陰影。

 

這些陰影,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多半都只停留在口耳相傳或小範圍的同溫層好友聚會之中。然而現在,隨著社交媒體的高速傳播性,各種陰影的推波助瀾效果,以及對撞再對撞的力道,使得潘朵拉盒子的盒蓋再也罩不住了。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才能冒出的「現象」

 

管中閔現象之所以能成為「現象」,不能僅以過去發生過無數次的「事件」視之,有一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現在是民進黨歷史上第一次全面執政時代。作為例子對比,發生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馬王政爭」,固然其熱鬧的程度甚至超過此次,也是餘波盪漾至今未息,但那只能被形容為一個「事件」,還達不到「現象」的廣度和深度。

 

民進黨第一次掌握了體制的全面運作權力以及話語權,給予了台灣社會中各方各派,各自積壓了幾十年的怒氣和怨氣一次徹底宣洩的出口。民進黨支持者固然充份用上了體制運作權和話語權,但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民進黨反對者也使出過去不需要使出的力氣,賣力地對抗。用比喻來說,過去在國民黨時代的堤防,儘管處處漏水,但還不至於出現決堤。而現在,在各方怒氣和怨氣對沖下,決堤是遲早要發生的事,「管中閔現象」的出現,就凸顯了堤壩已開始崩塌。

 

民進黨第一次掌握了體制的全面運作權力以及話語權,給予了台灣社會中各方各派,各自積壓了幾十年的怒氣和怨氣一次徹底宣洩的出口。圖為國民黨團立委們在台大校友會館正門前聲援台大「新五四運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潘朵拉盒子裡藏的陰魂

 

管中閔現象所打開的潘朵拉盒,牽涉的層面之廣,情緒之深,冷靜下來觀察,確實可懼。潘朵拉盒內的所有陰魂,隨手整理,僅僅列出其要者,就至少包含以下:

 

中國人vs. 台灣人

獨派vs.統派

台派vs.中性派

親日派vs.親中派

國民黨vs.民進黨

vs.

蔣氏父子在台灣的過vs.

產官學的連體嬰利益結構

國民黨始作俑但被民進黨繼承的黨國體制積習

誰執政誰通吃的江山觀

政府公權力的界線,大中央的流弊

靠公費預算過日子的機構的自治權利分際

學閥長期把持高教的積重難返

台灣法律體系的漏洞百出

高位法和低位法錯位操弄

法規、法治辯論和法理辯論的脫節

 

以上等等等等,無一不破盒而出。牽扯出來的問題和情緒如此之豐富,社會和輿論界好像饑漢走進了擺滿菜色的自助餐廳,隨自己高興挑菜吃,而且一定要吃到飽。

 

大破,然後呢?會大立嗎?

 

弔詭的是,台灣社會陰影的潘朵拉盒子被打開,可以是一件好事,也可以是一件壞事。說它可能是好事,是因為這盒子遲早要開,堤壩遲早要潰,晚開不如早開;宣洩永遠是重建的前提,大破一向是大立的必要條件。

 

又說它可能是壞事,因為堤壩崩潰後,大水不一定會流入人們所期待的河道,也可能水漫亂竄,淹沒人家,範圍之廣,致使災後重建成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好事還是壞事,取決於台灣社會有沒有能力處理潘朵拉盒子竄出的五十道陰影,大破之後有無大立,這都還是未定之天。

 

管中閔現象爆發出的各界各派動力,可以視為一種台灣大破的契機,但也可視為一種從此台灣更加下沈的漩渦;關鍵問題在於,如果事態演化成為後者,大破之後的大立,就不可能。管中閔現象形成後,實質上是在逼使台灣社會回答一個問題:台灣是要在心理陰影下繼續採用幾十年來的叢林法則,互鬥糊弄下去,還是要藉機順勢,在心理陰影浮出檯面之後,一鼓作氣,揪出體制內的所有沈痾,進行大立的工程。

 

管中閔現象爆發出的各界各派動力,可以視為一種台灣大破的契機,但也可視為一種從此台灣更加下沈的漩渦。圖為台大師生在校內舉行「新五四運動」,抗議教育部駁回管案,從傅鐘沿著椰林大道遊行至校門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破後的大立,誰的責任?

 

柏林圍牆的推倒,靠的是眾人,但是牆被推倒之後,新體制、新文化的建立,還得靠牆兩邊原來敵對陣營內的菁英。歷史證據,斑斑在目。阿拉伯之春推倒了多個國家內部的舊有勢力高牆,但因國內菁英層的高度和氣度不足,使得大破後的大立成為泡影。大破之後無大立,反而為外國勢力上下其手提供了豐富的空隙

 

潘朵拉盒子內的諸多陰魂,並非僅靠宣洩情緒就能驅離,因為,這些情緒陰魂已架接到體制上,體制的流弊不除,情緒不可能癒合。四個月來的管中閔現象清楚顯示了,社會情緒和體制流弊是一個銅板的兩面,體制的病體不除,情緒的陰魂不會散。

 

「大立」的動力何在?

 

台灣的菁英層,不能再迴避潘朵拉盒子內各種陰影背後的體制問題。這裡所指的「菁英層」,包括了不分黨派的權力菁英、知識菁英、企業菁英、文化菁英、言論菁英,以及年輕世代中的行動菁英

 

如果你的意見、你的行為、你的職業、你的角色、你的決定,能夠影響到一千人,那麼你就是這裡所說的菁英。2300萬人口的台灣,菁英人數不會超過兩萬人。換句話說,台灣如果要進行大破後的大立,只需要這兩萬人來推動。但在同樣道理下,台灣要被搞壞、搞爛、搞臭,也只需要這兩萬人。請別跟我說什麼民粹;民粹至多只能在大破的過程中推波助瀾,不可能成為大立的主力。也請別都賴到政治惡客身上,政缸裡的蛆,頂多也就佔這兩萬人中的十分之一。

 

大立的責任,就在你身上。再說一次,如果你的日常意見和決定,能夠影響到一千人,那麼不管你是誰、什麼職業、什麼角色,大破後的大立責任就在你身上,你若賴掉了,台灣也就被賴掉了。

 

在管中閔現象中,你可能熱情、積極參與,你也可能冷漠,甚至裝作沒看到,你可能認為這個「事件」就像過去的事件一樣,過去了就算了。你可能是「反管」的一方,你也可能是「挺管」的一方,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然後呢?然後你會不會在「大立」上做出貢獻?菁英們,至少那些不是「惡菁英」的人,是好漢就不要走。



三十年前 高喊<大學自治>的人 於今安在?

是好漢 就不要走!


---- ray3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795767
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圖) / 范疇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79025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11-01 00:37聯合報 范疇(跨界思考者)

 

王應傑對「愚民、賤民」言論引發爭議,發聲明並在臉書致歉。 本報資料照片

 

報載台北商業理事會理事長在台灣競爭力論壇表示,「中國大陸這三十年來有翻天覆地的進步,許多一級、二級城市都已超越台北,台灣很多沒到過中國大陸的愚民、賤民,根本不知道中國大陸有多進步」。

 

我震驚了!不是由於該人士批評台灣有許多對中國大陸進步無知的人,因為確實有很多。震驚我的是,他用了「愚民」和「賤民」兩詞。希望不是出自惡意,否則,我也要說,台灣也有許多「賤商」和「愚士」,根本不知道中國大陸這卅年來的翻天覆地進步背後所付出的人民代價和社會坑殺

 

先交代背景,免得落入無知者的口水。我一九八五年進入中國大陸經商,至二○一二年退休,期間在那兒連續居住的時間超過廿二年,而鄧小平南巡後的改革開放,僅僅始於一九九二年。我用過糧票、外匯券,吃過三毛錢的早餐,眼睜睜看著北京蓋起三環、四環、五環、六環,親身目睹上海浦東陸家嘴一棟一棟高樓拔地而起。當前富可敵國的互聯網大亨中有我在中關村的商業對手,二○○八年北京奧運就在我住處不遠。我親自面試、雇用、提拔過超過千名的大學新鮮人,月薪從一九八五年的三百人民幣到二○一二年的五萬人民幣,中途出去創業者為數不少(現在不少都比我有錢)。最重要的,我在北方農村住過五年,親眼看到部分農民在五年之內從月入一百五十人民幣到月入五千人民幣。

 

我知道什麼叫翻天覆地的進步,但正因為我知道、我看到、我感到,我敢大聲負責的說,如果不知道這些的台灣人就可被形容為「愚民」、「賤民」,那麼某些明明知道中國崛起背景和內情、而還靠片面討好官方發財的人,就可以被稱為「賤商」!別誤會了,我也是商,但我有兩隻眼睛,我不是獨眼龍。作為商,最低的標準應該是江澤民講的「悶聲發大財」,倘若得了便宜還賣乖,這不叫賤什麼叫賤?

 

談過了「賤」,來談談「愚」。我知道要糟糕了,這一談又會得罪許多人,但是,真的不能不談,否則台灣就要真愚了。除了商人,還有許多和中國大陸打交道的人,包括了媒體、學者、知識分子、財經專家和政治人物,此處為了方便通稱為「士」。

 

「士」對中國大陸不可能無知,甚至很有知。但必須心情沉重地點出,大約八至九成的「士」,接觸到的中國社會切片都是「往來無白丁」的官場、商場、學場人士,看的是官方媒體和數據,住的是高級酒店社區,逛的是一二線城市的商場華街。換句話說,印象的來源多半是「先富起來」的兩億人。兩億人,比起台灣區區的二千三百萬人,已足以嚇死人。但是,中國有十四億人,另外的八十五%、十二億人,台灣的「士們」見過他們嗎,和他們深入相處過嗎?生活過嗎?

 

兩億富裕人口,尤其是頂富的兩千萬,氣勢驚人。但是除了少數的「士」,如果和我一樣,和官、商、學打交道之餘,尚有閒暇看看北京「梁啟超故居」小小院子裡擠入數十戶人,城中農民工所住的地下室,城郊的大學生「蟻居」聚落,和被強拆強佔的失地農婦聊過,或蹲過那種直徑一米、架上卅釐米粗木板、跌下去就可能淹死的糞坑,他們可能就不會對中國的崛起盲目的捧讚,而了解到中國上演的是一場「雙城記」,而且是十五%對八十五%的雙城。

 

十五%的中國大陸,我只能說,了不起!但真的建議台灣的「賤商」和「愚士」們,也考察一下那八十五%的中國!

 


台灣民主 法治之所以步履闌珊 民粹高張

就是因為愚民、賤民、賤商、愚士不但充斥
而且他們聲音大!!

 

----- ray35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722249
當傻統遇上傻獨 (組圖) / 聯合
推薦0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傻統遇上傻獨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2750052
范疇 11 Oct, 2017

 

圖/歐新社

當遇上「統獨」這個議題時,台灣基本上只有三種人:傻統,傻獨,和統獨油子。如果不明白「統獨油子」的意思,那就可以翻譯為「統棍和獨棍」;如果連什麼是「棍」都不十分明白,那麼再說明白點說,「棍」就是「惡棍」中的棍的意思。

 

為什麼稱大多數贊成統或贊成獨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為傻統和傻獨呢?這道理極其簡單:請把你印象中所有叫得出名字的統派知名人士和獨派知名人士,都列在一張清單上,然後問一個問題:這些人當中,哪個沒有移居外國的佈局和實力?在最糟的情況下,也就是當解放軍接收台灣的時刻,他們之中有幾個還會留在台灣?你覺得他們避難的腳步會有多快?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短至一天,最長不超過三個月。若要給這些人一個名號,就是「統獨油子」。

 

如果你是一個絲毫沒有移居外國的佈局和實力的人,還在跟著統獨油子起舞,你說你不是傻統或傻獨是什麼?再請你判斷一下,台灣的傻統和傻獨,佔了人口多少比例?

 

統獨油子大略可分為幾類:有權力慾望為了選票的人;有利益慾望利用統獨分裂牟利的人;七、八十歲自覺已經走到人生盡頭的人;腦袋糊塗被「舊情綿綿」控制了理性的人。這些人,我也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不管他嘴巴裡怎麼講,他的內心裡面其實沒有「台灣社會」的觀念,也其實沒有關懷下一代的情操,他們對「下一代」的關懷,僅限於與他們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圖/歐新社

你若覺得這個論證還不夠力道,那麼請再問自己一個問題:一個真正贊成被中國共產黨統一的人,為什麼不現在立刻搬到中國大陸去落籍長居?請記住,那些經常造訪中國大陸的台灣賢達、甚至那些在中國大陸貌似已經定居的台商、那些被中共豢養在北京的人士,真正落籍中國放棄台灣護照的人,大概十個手指頭就數完了。為什麼他們忘情不了台灣的健保?為什麼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台灣」來呼吸一下台灣的空氣?

 

同樣的問題可以問那些所謂真正贊成台灣獨立的人為什麼他們自己、他們的親人落籍外國?為什麼他們拿著外國護照或綠卡還長居台灣享受健保?為什麼他們在外國出生的子女的「第二語種」選擇中文,而不是台語?為什麼他們的錢要留在外國然後以假外資到台灣炒股?為什麼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子女當兵捍衛台灣的安全?為什麼他們每個人都早已盤算好了「逃難路徑」?

 

為什麼這些統獨油子可以在台灣興風作浪?因為,因為,台灣有一大群的傻統和傻獨。傻統和傻獨,多半都是沒有佈局逃難實力的人,都是真正為自己前途焦慮的人。他們雖然傻,但是卻有嗓子和拳頭,所以「統獨油子」們把他們當成資源來擺弄。在我看來的「統獨油子」們,不管社會地位多高、智商多高,人格都是卑劣的,手段都是下流的,喊口號時理想無上限,行起事來手段無底線

 

只要有機會,我掛在口上的一句話就是:統派、獨派,都是空中的蘋果派。這個命題有理論的一面,過去也寫過很多,但是今天在這裡,我只想指出,上面所述的「統獨油子」現象,就是我說這一句話的背後感慨。

圖/歐新社

傻統、傻獨們最好開始明白,今天瀰漫在台灣的膚淺統獨意識,其實是被引導、製造出來的幻像。製造方有兩個,一個是中共,你不要以為中共喜歡看到全台皆統派,如果這樣,北京恐怕尿都要嚇出來,因為若全台灣一致上前擁抱中國,中共的統治基礎就會被「和平演變」了。對中共最好的狀況,就是台灣統獨分裂,就像既可內用亦可外擦的萬金油,對內可加強以民族主義為本的統治力道,對外可作為不得不擴軍的理由。因而,最美妙的景象就是台灣內部傻統和傻獨分裂,從而上下其手、見縫插針。

 

製造膚淺統獨意識的另一方就是台灣自己的「統獨油子」,也就是「統棍」和「獨棍」們。他們的本質是權力、利益和情緒,但口號喊著喊著連自己在白天都相信了。台灣的膚淺統獨意識,說穿了,就是「共、國、民」聯合生產的陽謀;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三方多年來磨合出的一種合作模式,以遂共產黨的統治中國,以滿足台灣統獨油子的權、利、情。

 

在膚淺的統獨意識之外,台灣有沒有一條健康的出路?當然有,但必須以付出精力和意志力為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統獨油子們用來欺騙傻統和傻獨的最大兇器,就是讓傻統傻獨們相信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健康的出路在哪?這需要傻統傻獨們從幻象中驚醒,大家一起跳脫膚淺的統獨意識來討論探索。關於這健康出路問題,我已經在好幾本書和無數文章中做過拋磚引玉,有心的讀者可自查自體會,數十萬字的論述及論證,此處就無法贅述了。

 

最關鍵的是,大家是否承認台灣的傻統傻獨現象,大家是否勇於指認出統獨油子,穿透他的把戲和手段。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抱歉浪費大家閱讀此文的時間了!


圖/歐新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713651
台灣的選擇:地緣悲情之子,還是領先東亞轉大人 (組圖) / 范疇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台灣的選擇:地緣悲情之子,還是領先東亞轉大人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2736919
范疇 03 Oct, 2017

 

荷蘭人所繪的福爾摩沙臺灣(1635年)。 圖/wikimedia

 

寫作六年,這可能是其中最嚴肅的一個議題,但容我輕鬆開場,先「做出一個吸引眼球的動作」(XD),從三個歷史穿越劇的場景開始。

 

穿越歷史看台灣

 

第一個歷史穿越場景。近兩年網上出現一個笑問,而那肯定出自台灣年輕人的創意;該則網上瘋傳的笑話,首先例數今日荷蘭社會的經濟發達、福利豐厚、低工時,然後最後一句問到:當年鄭成功為什麼要把荷蘭人趕跑啊?

 

感到好玩,我也將此無奈的黑色幽默轉傳諸友,多皆哈哈,只有一位學識豐富的老友冷冷的回了一句:如果荷蘭人沒走,台灣就會是印尼。

 

的確,再細推敲,如果荷蘭人當年再實質佔領台灣三百年,台灣勢必印尼化,甚至成為印尼國在東海的「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就是一個五倍大的峇里島,至於我本人,肯定不會被生出來,這篇文章的讀者中的99.99(再加109)%,恐怕也不會在世。

 

第二個歷史穿越場景。二戰後,若台灣被規畫為日本國所屬一部份,台灣將怎樣?依常理推,台灣會成為一個30倍大的沖繩,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林漁,人民抗議的對象主要是美國駐軍,但蓮舫更可能成為日本首相。

 

第三個歷史穿越場景1950年,毛澤東集結60萬部隊,即將發動渡海佔領台灣,但在最後一刻,爆出朝鮮金日成統一半島的南侵戰爭,俄國史達林強令毛澤東中止侵台,將已經部署好的侵台部隊調往朝鮮「抗美援朝」。史達林出手這招,達到了一石二鳥之目的:制止了美軍打到鴨綠江,同時保存了共產國際多年來培養的兩個相爭義子中敗落的一方,國民黨,以創造中國繼續分裂的局面,牽制越來越不聽話的勝方義子,共產黨。

 

如果沒有金日成和史達林,台灣今天會怎樣?合理的推斷,大概和今天的海南島差不多,成為內地人的旅遊聖地和東北人的退休天堂,也是中國的東海潛艇基地,而在那之前,三反、五反、人為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會先讓今天還活在台灣的人至少一半沒有存活的機會。台灣,會成為冒險家惡搞的樂園,馬雲現象一定還是發生在杭州,而不會在台北。

 

鐵一般堅硬的大現實

 

穿越了歷史三次之後,讓我們回到鐵一般堅硬的大現實。台灣,一直到今天,就是一個地緣的產物,它位於東海、南海要衝,又距離中國大陸塊不到兩百公里,台灣海峽平均水深50;未來一千年,台灣島都不會向東南西北移動。西半球的荷蘭人、葡萄牙人來台灣,為了地緣;日本要台灣,也是為了地緣;國民黨敗退台灣,因為地緣;韓戰後美國重新重視台灣,因為地緣;今天中國不放過台灣,還是地緣。

 

地緣,是台灣一切悲情的來源。然而銅板有兩面,韓戰之後,由於美國在地緣考慮下將台灣納入保護傘,國民黨治下的台灣得到依賴地緣向國際發展經貿的機會,也得到了台灣人向世界移民擴散的機會,因而地緣也是台灣一度成功的基礎。然後,美國走向聯中制俄,地緣再度成為台灣的噩夢,一直到今天

 

這幾年發生在台灣的歷史課綱之爭,在我看來有些瞎鬧,無論是贊成中國史觀、日本史觀、西方史觀、台灣本土史觀,那都只是基於片面不完整的恩怨情仇。台灣倘若一定要有官定的歷史教科書,只有一種史觀是客觀的,那就是:地緣史觀

 

未來百年、千年的台灣,無論是被中共武力統一,或是事實獨立、法理獨立,都不可能地緣獨立。然而同樣肯定的,在已經存在的過去四百年因地緣而起的歷史經驗下,即使未來台灣被中共武力統一,台灣對事實獨立、法理獨立的追求,也不可能消停。中共若愚蠢到發動武力攻台,那就等於是在已經解決不了的北部新疆、西北西藏難題上,主動再為自己添加一個東南方向的高壓鍋。

 

未來百年、千年的台灣,無論是被中共武力統一,或是事實獨立、法理獨立,
都不可能地緣獨立。 圖/路透社

 

認清「中地緣」現實

 

對台灣地緣這話題,暫且打住,讓我們從東北亞中地緣、亞洲大地緣來看看未來。中國目前的領土橫跨東北亞,中亞和南亞,它的體積所帶來的地緣戰略,注定了台灣本身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小點,並沒那麼重要;今天台灣具有超出其位置、面積的地緣意義,只是因為台灣被植入了東北亞的中地緣環鏈。

 

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就像一家大公司,兩派各持有49%的股份,於是僅僅持有2%股份的那一方,就成為了必爭之地的關鍵少數。這兩派,當然就是中國一派,美日南韓為一派;三十年來,台灣都扮演2%的一方,但自2017年開始,台灣的2%地位已逐步被另一方侵蝕,那就是已經證明具有核子投射能力的朝鮮(北韓)。未來半年至兩年之間,視美中朝三邊關係的變化,台灣的地緣戰略佔股比例也有可能會因朝鮮而趨零。

 

台灣的戰略地位若因朝鮮而趨零,其實並不見得一定是壞事。相反的,如果台灣的戰略地位不斷被提升,而誘使了中共用武力併吞了台灣,其後想要武力封鎖台灣、軍事攻擊台灣的就會變成美國和日本了。因而,在東北亞的中地緣內,台灣的上策應該是設法保持當前2%的股份,以智慧遊走於大國的戰略縫隙之間,爭取時間打造國內的「最大公約數共識」,形成對外的精神堡壘;倘若因朝鮮因素而被迫戰略股份趨零,則中策應為通過手術式的變革,迅速擺脫當前桎梏台灣經濟生產力的各種結構性問題,包括變更名存實亡的雙首長制,以及深入骨髓的政治分贓、肉桶幫派習慣,以跟上時代的經濟、強化民心的凝聚力。至於被動的提高台灣的戰略股份,而引發中共的武力動機,則屬下策了。

 

環顧今日台灣政治氣氛,整個社會還停留在「小地緣」的視野框架內不得自拔;若台灣無能掙脫小地緣經驗下的恩怨情仇,台灣的最佳結局,也不過就是「做誰的羊仔」的選擇權罷了。台灣若還想爭取「不做羊仔」的主體性,那就至少得具備從東北亞的中地緣來思考自身定位的能力

 

台灣的戰略地位若因朝鮮而趨零,其實並不見得一定是壞事。 圖/美聯社

 

走出「小地緣」悲情 ,領先東亞轉大人

 

從面積、人口來看,台灣都是東亞最小的國家。從負面角度,這是台灣最大的弱點;但由正面角度看,這是台灣最大的強點。為什麼?因為船小好轉身,人少容易凝聚共識。今天台灣轉不了身、達不到共識,自廢強點,完全是台灣自己內部文明素養不足、擺脫不了古早思維所致,不能賴其他任何人

 

整個東亞的中地緣局勢,加上過去一百年發生在東亞的不幸歷史,使得今天的東亞,沒有一個國家的心理是健康的。中國不健康、日本不健康、朝鮮不健康、韓國不健康、台灣也不健康,各有各的冤情,各有各的心魔。這種因地緣歷史糾結而帶來的集體不健康,正是今日東亞安全的最大威脅來源,也是世界戰略學界把東亞視為最有可能引發下一場世界大戰之處的原因。

 

正在努力爭取主體性的台灣,如果能夠利用「東亞最小國」的條件,在最短的時間內,領先其他東亞國家,走出地緣悲情而「轉大人」,在國際上樹立「東亞心理最健康國家」的形象,這可能就是台灣無可替代的軟實力。

 

把話再說白一點,台灣有兩個選擇其一是繼續浸泡在地緣歷史的恩怨情仇中,部份人仇恨中國,部份人仇恨日本,以悲情作為台灣生存的心理支柱,讓悲情在這小島上一代一代的延續鬥爭,讓別人有挑撥離間、上下其手、見縫插針的機會;其二,台灣人成熟起來,承認地緣的現實但拒絕地緣歷史下的恩怨情仇,成為東亞第一個成熟起來的國家。

 

選擇,在每一個台灣人的腦中和心裡;這個選擇的權利,沒有任何一個外方能夠剝奪。我的看法是,讓我們選擇第二條路

 

在台灣,部份人仇恨中國,部份人仇恨日本,以悲情作為台灣生存的心理支柱,
讓別人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圖/路透社

 

 

如作者所說 台灣確實有兩個選擇 但是
台灣人民
沒有能力選第二個!!

因為有此見識及能力的領導人 尚未誕生!!

這是宿命!!

----- ray3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710950
中國崛起的致命傷: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 (組圖) / 范疇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中國崛起的致命傷: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2225834
范疇 12 Jan, 2017

 

圖/中新社

 

從戴口罩說起 

中國受霾災之害,人民逆來順受。成都人民戴著口罩坐在大街,是抗議也是自嘲,警察驅趕牠們,甚至把「帶頭者」抓入警局,人群也不過就罵罵咧咧的散去,回到家中上網罵街,然後帖子被刪了,一部分人繼續貼、繼續罵,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豬把人給欺負了,哪一天看老子推翻豬。次日,同樣戲碼再上演一次。

 

馬雲三年前發表了一場演說,說終於中國公平了,最高領導人和普通人呼吸一樣的霧霾。年底網上炸開了,說連馬雲這樣的社會大人物都發聲了,中國人要奮起了。阿里巴巴說要把杭州發展成世界上的平台經濟中心;全球G20大會在杭州舉辦,舉辦期間杭州市成了一個鬼蜮,居民發錢到外地旅遊,超市菜刀不准賣了,沿街居民樓的窗戶被封死了,整個浙江省的飯店賓館每一樓層都配上公安武警,外賓進房門得由樓層公安武警代為刷卡進入自己的房間。這樣的陣仗,杭州會成為國際商業中心?恐怕只有魯迅筆下的阿Q才會相信。

 

中國人你怎麼啦?你究竟還是人不是? 

這裡要說的是,中國人你怎麼啦?換到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甚至那些邊緣國家,如果人民戴口罩抗議霧霾都會被抓,群眾老早就衝入政府大樓翻桌砸櫃了,而中國人卻甘於只做電子阿Q,膽子大的網上罵罵政府,膽子小的就罵罵美國,最孬的就 翻牆罵罵台灣。日子就這樣過了,等到夏天霾清了就馬照跑舞照跳,錢照貪人照欺,下一次冬季霧霾就同樣戲碼再演一次。

 

有人說這是服從性,有人說這是奴性,這都說了100年了,其實再說沒意思,人家魯迅100年前就已經把問題說完了。但為什麼中國人100年來沒什麼進步?讀了博士、留了洋也沒什麼進步?怪共產黨?怪國民黨?怪慈禧老太太?若你耐煩聽,我可以幫你一直怪到秦始皇、韓非子、孔子、老子,甚至印度的佛陀,你信不信?關鍵問題還是你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人?你要活到幾歲才自己對自己負責。中國人,你究竟還是人不是?

 

阿里巴巴說要把杭州發展成世界上的平台經濟中心,然而全球G20大會在
杭州舉辦,
舉辦期間浙江省的飯店賓館每一樓層都配上公安武警。這樣
會成為國際商業中心?
圖/路透社

 

自己都在逃避的內心深處形象 

要怪就怪你自己,要問就問你自己,你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形象。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如果你可以忍受戴口罩就被懷疑是對政府不滿,接受政府的施捨到外地旅遊以保留城市形象給洋人,奧運時因為唱歌的小女孩有暴牙而只用她的聲音換上另外一張面孔假唱,為了綠化政績而把整座山漆成綠色,改裝烏克蘭一艘舊航母就自稱進入航母大國,集中力量賺錢而看不到農村赤貧戶、城市農民工和環境代價,像阿Q一樣打著趙大爺名號被戳穿就轉身看不起其他人,那麼,你的根本問題就在於你自己都在逃避的內心深處形象,那種自己覺得自己還不配做文明人的「不配感」,兜裡揣著(無數窮人供養出來的、往往得來不正的)鈔票,享受著別人因為你的鈔票而裝出來滿足你的自卑感的動作。如果你能忍受這一切還能過日子,那麼你一定有自我形象的問題。

 

1%的少數人很寶貴, 1%少數人不是99%多數人 

少數的中國人不是這樣,如果連這樣少數的中國人都不存在,中國也不會有那些曾經燦爛過的文明。但如果你是那少數的人,想來你也一樣的為多數的中國人感到悲哀。

 

這裡和多數的中國人做一個簡單的算數。中國現在有14億人口,百分之一就是一千四百萬人。一千四百萬,知道那是什麼概念嗎?這個地球上有170個國家的人口少於一千四百萬。也就是說,中國身高最高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到了這170個國家面前就是巨人國,中國最有錢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在170個國家面前就是鉅富國,最美的一千四百萬中國人站出來,就是俊男美女國。最文明有禮的一千四百萬人,在170個國家眼中就是文明大國。是的,在這樣的標準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崛起。

 

但是,銅板有兩面。中國身高最矮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在同樣的170個國家面前就是個小矮人國,最窮的一千四百萬人擺出來,那170個國家的人民看了眼淚都會掉下來,長相最難看的一千四百萬人放在台上,那170個國家的國民瞬間變成了俊男美女。最粗俗無禮的一千四百萬人,就會讓170個國家判定中國是個落後村落。

 

知道這意思了嗎?大,是中國的長處,但同時也是中國的短處。中國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閉眼不看自己的短處。別忘了,連阿Q都有很多長處。每當中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已經崛起的時候,就拿出自己的長處——總量GDP2名——來俾倪世界,但忘記了自己的人均GDP是全球第76。在比中國強的前75名當中,中國人記得的國家不超過5個。大清時期還沒有GDP的觀念和統計,康熙王朝如果當時知道自己的GDP佔到地球的將近一半的話,大清恐怕亡得更快。

 

每當中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已經崛起的時候,就拿出自己的長處——總量GDP
2名——來俾倪世界,但忘記了自己的人均GDP是全球第76名。 圖/歐新社

 

崛起了嗎?YES and NO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已經崛起?YES!如果從GDP總量和戰機、坦克、飛彈的總量來看的話。但是,NO!從人均GDP 文明素質來看的話。從哪個角度下結論,是每個中國人的自由。結論都是自己下的,決定都是自己做的,願賭服輸就好。

 

怕的,就是願賭不服輸;只要願賭服輸,東山倒了都可以再起,若願賭不服輸,金山銀山都會被耗空。中國近代,有兩個願賭不服輸的案例,一個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魯迅筆下的阿Q,另一個就是再往前的義和團

 

中國人沒志氣嗎?中國人生來就不敢集體戴口罩防霾嗎?當然也不是。固然魯迅筆下有阿Q,但老舍筆下也有駱駝祥子啊。祥子有志氣,不吃虎妞的軟飯,自己靠自己過日子,但在社會體制之下,還是低了頭,做了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寫出祥子的老舍,最終也做了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最後把自己的身體無聲的投入北京大學未名湖,靈魂留在岸上那雙鞋子上。

 

突然發出奇想,如果把阿Q放到繞行台灣的遼寧號上當艦長,把駱駝祥子的黃包車和老舍跳湖後留在岸上的那雙鞋子放在遼寧號艦長室,途中遭遇到由聖地牙哥趕來的美國航母「趙家大爺號」,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世界上有幽靈嗎?如果讓一群義和團再生,到台灣台北的101大樓前擂胸跳大舞,又是什麼場面?活了百年的幽靈,比起百年前成熟了一些嗎?

 

除了這個理由,實在很難解釋 

除了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實在很難解釋很多現象。何以這麼一大群人,無能挖掘自己文明中的長處,而偏要彰顯它的短處以證明自己的短處不是短處?何以這個毛病能從70歲的老頭一直傳承到17歲的青年?何以連戴口罩防霧霾都會有罪惡感或叛國感?何以……何以……除了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在地球上就是不配做堂堂正正人的那種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誰還能提供其他的合理解釋嗎?

 

1%的中國人

 

你說,在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下,中國能崛起嗎?我說的是14億人的崛起,不是1% 的一千四百萬人的崛起。如果只看那 1%,全地球的每一個國家都能無愧的稱呼自己已經崛起了。

 

1%的已經崛起的中國人,無論你的1%地位是天生具備的還是後天佔便宜得來的,你有責任啊!你有責任提醒阿Q們不能再阿Q,你有責任讓駱駝祥子能過上頂天立地的生活,你有責任讓今天的老舍不需要用跳湖來保住靈魂,你有責任讓人們戴上口罩防霾而不必有叛國感!你有責任帶領99% 的中國人擺脫那種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 是的,說的就是你,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那1% 內。

 

圖/新華社









近年來  中國<共產黨?>/習近平 
全力發展經濟 讓中國擠進全球第二  僅次於美國
學得最像的是<資本主義>
卻始終拒絕<現代文明> 和<普世價值>

<次等文明>一詞 於是應運而生 !


------ ray3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584895
糊塗的全球化 / 中時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中時專欄:范疇》糊塗的全球化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130000025-262104
2017/1/30 下午 09:00:00

 

英國脫歐,川普竄起,許多評論家,包括西方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都說那是「反全球化」的現象。亞洲的媒體、學人,大致上也人云亦云地跟風這種說法。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破例參加1月分的瑞士達沃斯論壇,演講中承認中國是全球化的極大受益者,但也是全球化的貢獻者。他的這一番強調,普遍被認為是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反全球化言論而來。

 

而在台灣,多年來的社運活動,也把「全球化」視為台灣勞工處境、經濟困難的罪魁禍首。而企業界,如同世界上的所有企業界,則忙著為全球化辯護;料想在川普上台百日之內的大動作,台灣輿論界又會掀起一股討論究竟全球化對台灣是好是壞的辯論,以及該如何應對川普「去全球化」的爭論。

 

好一場大糊塗。從西方到東方,好像都沒人先想清楚「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全球主義」(Globalism)的差別。這兩個概念不作出區隔,任何辯論都只是雞同鴨講、驢頭不對馬嘴,只會製造情緒對立而沒有實質意義。

 

寬鬆一點來看,人類有史以來就都是無意識的全球主義者;從原人露西的後代出走非洲,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從希臘一路打到印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唐代與北方民族的全面融合混血,羅馬帝國、奧圖曼帝國,一直到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家族從日本到印尼的海商活動,有人類以來的任何時段,人不都是在地球上擴張延伸,一直到今天?日不落大英帝國、歐洲人移民至美洲,動力不都是以地球為單位的全球主義?移民、貿易,不都是全球的活動?你和我出生在台灣,不都是全球主義活動下的產物?如果全球主義的動力是罪惡,那麼你我和地球上99.99%的人都是帶罪者。

 

因此,全球主義(Globalism)有什麼好反對的?反對全球主義的謬誤,猶如反對空氣流動、反對洋流一樣的荒謬。

 

相對於全球主義的現實,「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概念就不太一樣了。全球化指的是全球主義下的規則一致性和活動方式的同化。例如,今天全球幾乎採取同一套會計制度,跨國企業在生產鏈條上的一致性,全球都可手機互通,而且不是用蘋果公司的ios系統就是用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統,大家都吃得到麥當勞、星巴克,看得多半是好萊塢的電影。

 

「全球化」的強烈特徵是一致性、無障礙流動性。該探討的是,「一致性」和「流動性」是否必然帶來罪惡?人性中的邪惡部分,如何在一致性和流動性下被勾引出來、如何被擴大?

 

確實,拉美(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國家、地區)的勞工被剝削、美元成為主宰全球貨幣的霸權、全球性的貧富差距,這些都是邪惡的。因而,反對這些邪惡成為「反全球化」的主流論點,但是,同樣一批反對者為什麼沒有反對全球信息的流通、沒有反對全球各地都有飛機可坐、反對自己冬天吃得到熱帶水果?這也都是全球化帶來的啊,人們怎能穿著全球化生產的衣服,吃著異國水果,拿著手機用互聯網電話和3000哩外的朋友罵全球化呢?

 

有許多國家,例如台灣,如果退出全球化而享受不到全球化下的生產、貿易、技術交流、航運,日子會回到18世紀。

 

全球化下的某些現象,當然可以批判、檢討,甚至反抗、攻擊,但是對象不能是「全球化」這個概念本身,而是這概念所演化出來的秩序結構。糊裡糊塗地拿著全球化這概念當靶子,就像看到核子彈的邪惡而轉身怪罪物理學一樣。

 

如果川普口中說出「反全球化」這句話,那是他沒知識,但可不代表他反對地球趨向規則一致性和資源流動性,他只是自私地在要求全球化的秩序得對美國最有利。

 

英國脫離歐盟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東方媒體學者糊塗也就罷了,怎麼這次連西方媒體和學界也都先糊塗了起來,稱呼英國脫歐原因是年輕世代反全球化、川普竄出是美國底層白人反全球化的結果?

 

只能說,今天地球上的許多現象讓多數人都毛躁了起來,甚至陷入恐懼。

 

人一恐懼,就要尋找一個箭靶來怪罪,這個箭靶的名稱越通俗越好、越鏗鏘越好。而在當下,「全球化」就是這樣一個箭靶。大家一起來射吧,箭射多了,總會傷到自己原來無意傷到的東西;射紅眼了,人與人之間就互射了。

 

各個國家因全球化受益或受損的程度不同,若言台灣,無疑乃受益遠遠大於受損。台灣對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戮力擴大其受益的部分,以貼補受損的部分,而非糊裡糊塗地反對「全球化」。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582379
一國兩幣,數位「內匯券」救中國 (圖) / 范疇 中時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專欄-一國兩幣,數位「內匯券」救中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1000438-260109
20160621 04:10 范疇

 

人民幣的超巨量發行,包含檯面上的正規數量,加上檯面下的各種千奇百怪、
境內境外的信用債務,已經到了即使百分之百極權管理都已經管不了的地步。
(本報系資料照)

中國的政治經濟,接下來兩年是建國60餘年來未有的關鍵期,無論是走新威權主義路線、舊威權主義路線,還是憲政民主改革路線,都繞不開一塊巨石: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那些「低垂的果子」都已經摘完了,剩下的只有高掛難摘的果子,一不小心就可能高處跌下摔斷腿。

 

就在短短10年之前,我們還可以想像中國全面的政治體制改革,然而到了今天,這想像空間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原因無他,上述的那塊經濟巨石不先去除,任何的政體改革帶來的經濟系統性風險都可能拖垮中國。

 

許多外人,包含政治學者甚至一部分經濟學者,都還看不清一個現實:中國的經濟巨石,經過了這10年,已經歸結到了一個要素上,人民幣。人民幣的超巨量發行,包含檯面上的正規數量,加上檯面下的各種千奇百怪、境內境外的信用債務,已經到了即使百分之百極權管理都已經管不了的地步。誰也不知道,包括最高權威人士,此時此刻若進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牽一髮動全身的系統性風險會在何處何時發生,也完全無法測算後座力。

 

經濟辦法上,理論上有很多出路。例如,中國可以選擇釋放出30%50%的國營企業股份,吸引外資進場以解燃眉之急;或再如,放開土地國有政策,以帶動國內外私人資本投資。然而,這些「理論上」、其他國家可能採行的辦法,都落在上述的「系統風險場域」內,因而無人敢提議,更不用說執行。眼下,中國只能繼續飲鴆止渴,睜一眼閉一眼地擴大財政、擴大人民幣發行,然而這是一個無底洞,錢到不了神經末梢。

 

在我看來,中國只剩下一條路有可能化解這個危機,那就是即刻發行指定用途的數位貨幣。發行平行幣種,中國早有經驗,例如80年代的「外匯券」,也包括一直到現在都還存在的以第二幣種─美元交易的B股市場。「一國兩幣」,平行發行「內匯券」對中國一點都不新鮮。在國際上,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做法,美國的「食物券」(Food Stamp)不也是代幣的一種嗎?

 

今天全球各國經濟,其實多少都有「中國症狀」:貨幣超發而帶來不可預知的系統性風險。但是,整個地球上,只有中國有這個條件立刻採用「數位貨幣」來解決問題,因為,只有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這種威權調適的權力,而且中國社會對電子交易的行為早已「超英趕美」。

 

在「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已經接近成熟的階段,中國可以發行百分之百可驗證、可追蹤、貪官無法貪、地方政府不可能「雁過拔毛」、指定消費不可違背、銀行無法濫生信用的數位貨幣,與現行人民幣的匯率釘死在一比一(這是必須的,否則將引起金融混亂)。例如,只能用於醫療、教育(或其他指定用途)消費的「福利幣」,或與農業生產相關、指定身分的「農民幣」。在中國如此嚴格完善的戶口、身分認證系統之下,再加以指定的消費單位(如醫院、學校、特定企業等),這些數位貨幣可以帶來減緩人民幣發行、控制通膨、防止腐敗等等一連串的效應。若嵌入公務體系的薪資結構,或嵌入加薪機制中,通過指定用途,還可以保證提升諸如醫療健康、教育學習等社會素質。

 

數位貨幣的清算平台技術,對中國政府主導的銀行體系來講,應該只是小菜一碟。交易及支付方面,現在連老農都有3隻手機了,建置一套(或駕馭於現有電子支付平台)APP感應規格,應該也是唾手可得。至於第二幣種所可能發生的弊端,例如當年的「外匯券倒爺」,在區塊鏈的「凡轉手過的必留下痕跡」的技術特性下,根本不可能產生。

 

這樣一套國內封閉型的數位貨幣系統,通過對用途、身分的設計,若能取代國內貨幣流通的15%20%,應該可以緩和「飲鴆止渴發行人民幣」的壓力,甚至緩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壓力,為下一步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移除路障。

 

區塊鏈貨幣方興未艾,以「比特幣」(Bit Coin)為首,中國政府完全可以定出不同規範(例如,只有政府可以「挖礦」(Mining),政府追蹤每一區塊的流向)。待流程順暢之後,豈止「一國兩幣」,「一國五幣」又何妨?關鍵是不能溢出境外,否則又是另類的金融危機了。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535019
哲學探底才有台灣主體性 / 中時
推薦2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狂老
ray35


范疇專欄-哲學探底才有台灣主體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01000385-260109
20160301 04:10

 

過去3年加上未來3年,可以稱之為台灣社會的「政治探底」以及「歷史探底」時期;但是,如果台灣不能開啟「哲學探底」的動力,恐怕單單政治和歷史的探底運動,所能造成的效果還只是對立性的,而一個處於對立狀態的社會,不但不可能找到主體性,連發展方向的最大公約數都捉摸不到。

 

從另一個角度切入來說,如果不同時進行哲學探底,當下年輕世代琅琅上口的「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不但可能達不到,甚至淪落為某種「缺乏正義的轉型」。二戰後德國的轉型正義實施得如此成功,與泛日耳曼民族的深厚哲學反省能力有著絕對的關係,而拉美諸國也曾進行過轉型正義,結果就相當的鴉鴉烏,這也和拉美地區長期被殖民,雖有強烈的政治、歷史的探底動機,卻缺乏哲學探底能力有著絕對的關係。

 

簡化來說,政治探底,追究的是我被誰欺負過,我是被怎樣欺負的?而歷史探底,追究的是我從哪裡來,這一路我是怎樣過來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這兩種探底,都有其必要性,也有其作用性,但是,即使答案再徹底、真相再清楚,頂多也就達到「我從此不要做誰」的結論,而推論不出來「我應該做誰;這也就是說,政治及歷史的探底,雖是找到自身主體性之前的必要條件,卻不是找到自身主體性的充分條件。

 

歷史探底回答了「我從哪裡來」,但是回答不了「我要到哪裡去」;政治探底回答了「我走過哪些路」,但是回答不了「接下來我要選擇哪一條路」。這兩個回答不了的問題,都還需要一個更深的意識,那就是「我是誰」;只有哲學的探底,才能讓一個人意識到「我是誰」,只有當社會上過半的人意識到自己是誰並達成共識,所謂的社會主體性或國家主體性才能產生。

 

哲學探底,包括了一連串的「人應該如何」的發問:人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待人,如何面對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細細體會,所有的「高級理念」,都在這串簡單問題之中,如人權、自由、民主、幸福。殘酷一點地說,一個沒有哲學探底習慣及能力的社會,不管它高級口號喊得多麼響亮,它都是淺薄的、虛偽的,且多半時候它需要一個實質的權威文化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這個實質權威的文化或體系,一定是用高級理念來妝扮的。

 

值得注意的是,「高級理念」不只是人權、自由、民主,我們耳熟能詳的另一套高級理念就是集體、專制、民族,倘若虛心請教激進穆斯林派,他們一定也能說出一套他們衷心接受的高級理念。大家都是人,但為什麼卻能導論出這麼多不同、甚至相互殘殺的高級理念?這又凸顯出哲學探底的關鍵性。一個只擅長於政治探底的社會(國家、民族、教派),最終只會得到冤冤相報的氣氛,而一個非常擅長於歷史探底的社會,只會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而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一旦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處境,很容易就被威脅利誘。只有一個不斷進行哲學探底的社會,才能培養出定力及方向,也就是應變未來的能力。

 

過去400年來,台灣沒有太多哲學探底的機會,因而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近30年來,台灣社會開始有了政治探底及歷史探底的窗口,並在晚近得到了充分爆發的機會,一時之下,還顧不到哲學探底這事。然而,倘若再不開始,等到政治、歷史兩探底的招式用老之後,再回頭可能就來不及了。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哲學探底的啟蒙一定是個人的,而不是集體的任何人或團體倘若宣稱他在進行「集體性的哲學探底」,那麼那過程絕對不是哲學,而是洗腦。對於政治、歷史真相的探底,由於工作量的龐大,就像科學研究項目,可以集體性的進行。不過,「我是誰」、「我該如何待人」這件事,聽聽別人意見可以,但結論只能由自己下。

 

個人若找不到主體性,社會就不可能找到主體性;妙的是,不但台灣,中國也適用這原理。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實在不需要深究 只要看看DPP那幾個高喊<轉型正義>立委的
程度和素質
就知道最後結果會有多麼<正義>?!

拆國父/蔣介石遺像 搞個<真相委員會> 找些爛嘴上節目
胡言亂語幾句  
就是<轉型正義>?
還不如說是政治鬥爭和報仇更為恰當!

 

這群人能做到<政治><歷史>這兩部分 就已經差強人意了
遑論<哲學>層次?!

 

----- ray35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447579
演化論 台灣人的空想 夢想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演化論
台灣人的空想 夢想

 

缺乏條件情形下 要從歷史論、宿命論轉移至演化論 談何容易?!

作者一方面看似很瞧得起台灣人----- 希望台灣人早日轉移至演化論

可另一方面 又說: <台灣人還沒有勇氣、信心和見識來思考「歷史論」、「宿命論」之外的可能性>

作者是在故弄玄虛嗎? 而是看穿了台灣人僅有的能耐?

 

台灣人最能幹的就是搞<小確幸>自我滿足 <暴虎馮河>的遊戲 自以為勇敢

一天到晚憧憬做個<勇敢的台灣人>! ------- 卻又不可得!

腦袋裡除了陳腔濫調的<本土論><台灣獨立> 空空如也!

長期的壓抑 蔡英文1/16 晚上 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 <台灣人站起來>!

 

只會唱哭調 自怨自艾 充滿著被迫害感的人 忙著奪權鬥爭都還來不及 豈有智慧思考<演化論>?!

<本土論>最大  <台灣獨立>最大的台灣人 憑甚麼<典範轉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446010
台灣三論:歷史論、宿命論、演化論 / 范疇 中時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專欄-台灣三論:歷史論、宿命論、演化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05000430-260109
20160105 04:10

 

科學哲學家 孔恩(Thomas Kuhn19221996)的科學史觀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簡言之,典範就是一套自我邏輯連貫的概念框架,當一個框架無能解釋現實或者無法容納其他典範的時候,就會產生危機,經過激烈的辯證,典範之間就會產生轉移。

 

面對台灣的前途,目前社會上存在3種型態的典範,並已激烈交鋒;多數人稱呼自己的看法為「理念」,別人的看法則為「情緒」、「頑固」或「異端」,這很自然,因為在邏輯層次上,三種典範的內部邏輯都各自成理。三者我分別稱為歷史論、宿命論,及演化論。但名稱不重要,你也可以替它們取不同的名字,重要的是三者在本質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反映出來的是不同價值取向,甚至是不同的人格特質。

 

首先談談歷史論,這個典範的基本命題是:台灣的未來定位,不能脫離歷史事件及經驗。因此,要為台灣的未來定位,必須了解原住民史、大航海時代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來台史、鄭氏王朝史、康熙收服台灣史、日本在台殖民史、美軍轟炸台灣史、國民黨敗退台灣史、二戰後國際論述台灣的身分史、國民黨統治台灣史、黨外及民進黨抗爭史、台灣經濟(當年)發達史等等。課綱調整事件中,各方所依據的道理,其實都出自於歷史論的本質。

 

宿命論思維典範的基本命題則是: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塊不到200公里是地緣事實,400年來,文化、經濟上(除了日本殖民時代)都被中國的勢力氣場籠罩,至於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則是中國鎖國期提供的運氣,屬於歷史的「異態」,今天遭受到中國的強大政治、經濟壓力,只是回歸歷史常態。因此台灣遲早會被中國以某種嚴厲或者寬鬆的形式統一。此種邏輯把台灣的未來方向視為一種宿命,中研院社會所3個月前所做民調中也凸顯出宿命論的弔詭:46.4%人選擇「獨立」,但49.7%人預期未來被統一,而希望獨立的46.4%人群中,竟然有37%認為將來「會被統一」。

 

第三種看台灣未來的方式,也就是演化論,其實還不能被稱為一種「典範」,因為多數台灣人還沒有勇氣、信心和見識來思考「歷史論」、「宿命論」之外的可能性。這種連思考都不敢的狀態,凸顯了台灣已經落後於世界多遠,也間接證明了台灣社會,包括那些46.4%贊成「獨立」的人,其實在「典範思維」上還是非常中國的,因為,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典範就是「歷史論」或「宿命論」。今天,「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論者,所依據的邏輯就是歷史論和宿命論。

 

演化論的核心命題就是:世間事物不論大小,都在不斷的演化(包括進化和退化),只是時間上的快慢罷了。從猿猴到人類,可能需要1億年,國家主權觀念從誕生到被質疑,也花了400年,但社會媒體(social media)改變全球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卻只需要10年。過去,人在演化過程中是被動的,但今天,人已經可以是演化的主要推手(agent)。

 

若從演化論來看台灣的未來,台灣大可以教育每個人都成為某種改變現狀的推手,小至烤出讓世界驚艷的蛋糕麵包,大至改變台灣在地球上的地位,只要台灣能夠刺激出典範轉移。

 

在歷史論和宿命論之下,歐盟不可能,互聯網也不可能。我們可以說,如果人類嚴格的受限於歷史論和宿命論,我們今天可能還在部落式的生活狀態下;所有的改革者和創新者,從鄧小平到賈伯斯,都不是歷史論和宿命論的信徒。

 

面對吧!從過去的「反攻大陸」、「亞細亞的孤兒」、「龍的傳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民進黨執政對台灣是災難」,到今天的藍綠各種選舉悲情,都擺脫不了歷史論和宿命論的基調。

 

「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這句話如果有任何真實的意義,只能來自於一場典範轉移,由歷史思維、宿命思維,轉移至演化思維。道理其實滿簡單的,因為整個世界的典範已經在朝向演化思維快速轉移中,台灣還在歷史論和宿命論中繞不出來,遜斃了啦。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421435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