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異言堂
市長:精衛填海  副市長: ray35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異言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范疇//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圖) / 聯合
 瀏覽11,477|回應31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
: 中國夢、台灣夢與歷史感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88
2014/08/05

  

photo creditJay (CC BY-ND 2.0)

中國精英腦子裡憧憬的是漢唐盛世,如果達不到漢唐,那麼康熙帝國也好;吃不到魚,至少也得吃到蝦。總而言之,雖然嘴巴裡說中國已經推翻帝制一百年,但是事實上今天能夠讓中國大多的權勢人物熱血沸騰的,還是朝代盛世的概念;人們期待的,還是漢武唐皇康熙乾隆等「爺」,而不是盧梭、洛克、華盛頓、林肯,也不是孫中山、甘地或曼德拉等「人」。

 

半個身子陷在中國政治傳統的台灣 

台灣雖然已經有了一人一票的初級民主,但是在官制上及人民心態上,半個身子還陷在官民對立的傳統泥沼之中;「父母官」及「百姓」還是台灣日常用語的一部份。社會一遇到困難,台灣人經常一步退到位的緬懷起蔣經國的父母官形象,還有諸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具有官德的人物。或者,在遇上無能無感的總統時,乾脆直接向中國歷史借來皇帝來比擬,例如把馬英九比喻成崇禎帝或晉惠帝。這好像一人一票是不存在的,好像台灣還未走入世界,還確實是中國的一部份

 

普遍用「帝格」及「官德」來評價政治、習慣用「為官」、「百姓」等概念自稱,顯示了台灣人還沒有足夠的常識用經濟學的、管理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概念來分析那些發生在周圍的事件。在這種知識程度及其語境之下,台灣社會很容易被中國的傳統思維打動

 

例如,中國的朝廷官制必然腐敗,而朝廷反腐時必講官德,講官德必稱體恤百姓,或用台灣的語言來講,為官者必須對人民的痛苦有感。當下,中國正處在官員腐敗而朝廷大力反腐的階段,因此對官德的呼聲四起,中國高官在反腐時的用語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言確實令人動容,但是它打動的是一種在「官民結構」、「中央/地方結構」下的情緒,而不是一種自由民主法治環境下的情緒。但台灣也受到了這種語境的強烈影響。

 

分岔路口不要走錯了 

事實上,這種官民之間的道德關係訴求,恰恰就是中國政治傳統的致命傷;它越強,平民社會系統就越弱。台灣如果說有一點現代的成就,那就是相對於中國,台灣已經開始不完全依賴官員的道德。台灣若再被拉回官民關係以及朝代興衰的意識中,走的就是可悲的回頭路。

 

台灣夢與中國夢的分叉點,就落在這裡;這個岔路口上的路標,一邊指向「好帝好官好百姓」,另一邊指向「無帝無官靠法治」,台灣夢要看清路標,視線不要模糊了。

 

漢唐夢不是台灣的菜!台灣的政治亂象可以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來解釋,不必動用到朝代學;台灣總統的問題可以用心理學甚至精神病理學來說明,崇禎帝、晉惠帝就讓他們安息吧。

 

「歷史感立國」其實是危機,不是轉機 

人不能切斷對歷史的知識,也必須堅持追求對歷史的知識,但是人類走到當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必須認清一件事,那就是人的「歷史感」已經成為人類相處的主要絆腳石。

 

歷史感,和歷史知識不是同一種東西歷史知識的成立標準,是嚴格的學術論證流程,而歷史感可以說是歷史知識的逃兵,它不服從知識的規律,帶著部分槍械脫隊,肆意縱橫,甚至在思想的原野中奸殺擄掠。

 

儘管強烈的歷史感可以發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爆發力,使得它富國強兵。但以,一個長期依賴歷史感進行競爭的國家,事實上已經身處危境。其中的危險,可以分幾個層次來看。首先,統一所有人民的歷史感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人的本質是自由思想的動物,只能固窒一時,無法固窒永久;只要人的群體夠大,遲早會出現相衝突的歷史感,在「歷史感一元化」的文化氛圍內,這種衝突只能帶來鎮壓或者革命。我們的歷史知識中充滿了血淚斑斑的事例。大者例如,由希特勒挑起的納粹歷史感,帶來了數百、數千萬人的喪生;小者例如,中國國民黨退敗台灣後所秉持的一元化歷史感,終招致台灣本土的歷史感的挑戰而崩盤,雖然這場歷史感的衝突帶來了台灣的民主化,但是由於其底層動力是歷史感而不是人性的啟蒙,至今台灣還置於歷史感衝突的危境之中

 

固化的歷史感無法應付變化的世界 

依賴歷史感作生存競爭,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危險。那就是,歷史感的本質傾向於固化,而人類的未來傾向於變化;以固化之思想價值,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競爭,被淘汰的機率太大了。若我們尊重歷史知識,應該可以知道,人類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固化的歷史感能夠屹立不搖的,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被徹底淘汰,僅存的或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如歐洲的皇室,或在式微過程中,如教廷體制。

 

人不能擺脫歷史,人有記憶能力,人的生存靠傳承,這是個事實。惟其如此,我們更得小心翼翼的對待歷史。歷史學者在建立歷史知識之時,固然困難重重,然而對歷史知識的最大攔路虎,卻正是人們的歷史感,尤其當歷史感的話語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之時。在固化的歷史感之下,歷史知識的挖掘只能朝向一條被允許的脈絡,久而久之,該歷史感就被自我證實了。

 

歷史感的自償機制 

人具有理性的成份,而人之間的衝突化解靠理性,儘管過程也艱難,但是這點毋庸置疑。一種歷史感,無論開始時是多麼的理直氣壯,若任由其脫離歷史知識而奔馳,到頭來它就會威脅理性。如前所述,歷史感具有自我證實、自我實現的特性,日久天長之後,它不但能通過片面的歷史知識來鞏固自己,還能導致人們的行動方向一致化、焦點化,從而產生最新的「實證」,導致衝突事態升級。這很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案例,例如某人相信別人不喜歡他的某種行為,他就有意無意的凸顯自己的那種行為,結果當然就會進一步證實別人確實不喜歡他。

 

今天的人類,正處於這種「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的巨大威脅之下。地球資源不夠,區域、人種之間的分配不公,經濟的掠奪等等,固然對人類的和平交往是極大的障礙,然而最大的危險還是在於,當這些種種問題附身於某種強大的歷史感之時,或者說當歷史感收編了這些問題之時。顯著的案例就是當今伊斯蘭主義對世界的挑戰。部份西方學者如杭廷頓以「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來詮釋這場衝突,其實,冠以「文明」一詞有點美化人類這種動物的嫌疑,甚至也是一種西方的自我「文明歷史感」誤區的表現。

 

未來感,才是一個國家的出路 

除了靠歷史感維繫自己的文化、國家、生活方式,人類還有其他的出路嗎?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基於歷史知識的未來感。與歷史感相較,未來感的核心差異就是,它基於演化的事實,它承認未來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化。未來感啟自一種心理上的斷代,塵歸塵,土歸土,過去的歸歷史,未來的歸演化。演化論的核心之一是「物競天擇」,而依戀於歷史感的物種,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前提下,終究是競爭失敗的,生物界如此,人界亦如此。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以歷史感立國的氛圍;強烈的歷史感,正在稀釋那好不容易才產生的一點未來感。儘管這種歷史感立國的策略有其社會現實基礎,然而如前所述,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特性,會使得未來的路途越走越窄。許多人認為,中國是個歷史感的國度,事實上,這說法只在漢朝以後有效。在先秦的思想中,以易經為代表,講究的是變化世界下的未來感,否則,「日日新,苟日新」、「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之言作何解?即使在民間,也有敬祖慎終之說;祖先,是用來敬的,不是用來追隨的,自己的未來是自己負責的。

 

過去30餘年,歷史感幫助了中國在世界立足,但只有未來感才能讓中國在世界創造;中國需要從歷史感立國,轉向以未來感立國,才能趕上人類文明的發展。

 

中國以及台灣,必須相互用未來感說服對方任何基於歷史感而非未來感的說服方式,終歸是無效的。

 

作者簡介╱范疇:

連續創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

著有《與中國無關》、 《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台灣是誰的?》等書。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

 

在台灣 帶頭搞《崇禎》這一套的 不正是那位南XX? ------此君歷史感還真強!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58666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和平公式」中的台灣地位 / 范疇 中時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范疇專欄-「和平公式」中的台灣地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8000414-260109
20151208 04:10 范疇

 

打開天窗說亮話,中國最擔心的,恐怕不是台灣這個地方獨不獨立,而是美國(及日本)會不會有朝一日完全掌握台灣,從而威脅到中國的國防安全以及未來對東海、南海、太平洋的戰略延伸。台灣的有識之士,完全認知到這一點,但小小台灣沒有能力改變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只有中美兩國可以

 

中美雙方於上世紀70年代所簽署的三項聯合公報,以及美國國會所訂立的《台灣關係法》,明顯已難以堪任接下來20年的區域和平基石;雙方在台灣議題上需要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基石。站在中國的角度想,對百年中國最有利的策略就是讓台灣「永久的中性化」。中國一直想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和台灣簽署的「兩岸和平協議」,其實找錯了對象,中國應該找美國簽署一個「台灣永久中性化協議」(Agreement on the Permanent Neutralized Status of Taiwan),將台灣因素排除在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之外。這樣做,對中國、美國、世界都有絕大的好處:一、美國本來就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因此中美雙方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簽署協議的,而台灣(如同過去近40年)既沒能力也沒意願去挑戰美國的一中承諾;

 

二、由於中國主動提出台灣中性化,美國也失去在台灣進一步部署攻擊性軍事力量的正當性;

 

三、台灣海峽已經被世界戰略界列為可能引起世界大戰的脆弱點之一,因為此地區若發生軍事衝突,日本、韓國不可能不被捲入,朝鮮可能伺機而動,俄國可能藉此對歐洲、中東、北非採取行動,中國再一次被捲入世界戰爭,美國也吃不完兜著走;換言之,世界將倒退至少30年。台灣海峽若得到中美雙方的中性化保證,整個世界,尤其歐洲,都會鬆一口氣。

 

至於台灣本身呢?只要得到了永久不被中共統治的中美共同承諾,台灣人會很快的回過神來,跳脫統獨的羈絆,他們急於建設寶島都還來不及呢。這樣,中國得到了面子,世界得到了裡子。眼下的中美在亞洲的對撞氣氛,也都得到根本性紓解。

 

「永久中性化」這個概念,或許在當前主權體系下是個陌生概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性化」(neutralization)不等於「中立化」(neutrality後者可能隱含了中國承認台灣的獨立國家地位,但前者完全沒有這層政治含義,而僅僅表達了中國同意使台灣從一個目前處於「衝突公式」中的元素,改變成為一個「和平公式」中的元素,並以中性的地位參與國際事務。出身國際法學界的前比利時參議員亨利‧方亭(Henri La Fontaine)於1917428發表了一篇22頁的宣言,詳細論證了「中性化」和「中立化」的差異,若以一句話表達,就是後者是戰爭時期保持中立的地位,而前者則是即使在和平時期也保持中性的地位。

 

中國當下有6個和絕對主權有關的燙手山芋: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台灣問題、東海(釣魚台)問題,以及南海問題。其中任何一個問題若深化爆發,改革開放30餘年的成果都會被攔腰砍半。

 

六大問題是連動的,而使其連動的就是「絕對主權」這個概念。簡單扼要的說,絕對主權概念在地球上不過400年的歷史,國家成立因為它,但國家毀滅也因為它。接下來,威脅整個世界的嚴重問題,諸如ISIS問題、難民問題、氣候暖化、南極冰帽溶解、北極資源開採、太空兵器及通訊,沒有一個是所謂的「絕對主權體系」可以解決的,人類只有發展出「後主權」的時代思維及哲學,才能避免整體的崩盤和戰禍。

 

種種跡象顯示,人類的「後主權思維」已經啟動,至少「跨主權思維」已經是世界顯學。換句話說,今天的中國如果不開始深切反省其「絕對主權思維」,30年之間的中國,雖然或許還可以保持一個大陸帝國的地位,但是與世界政治文明接軌的能力將越來越薄弱。

 

前述六大問題,若分開一個一個解套,時間夠嗎?資源夠嗎?若「打包解套」,槓桿點又在哪?其實,「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步到位、讓世界驚艷的槓槓點就落在「中美簽署台灣永久中性化協議」這個動作上。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許凱婷

 

 

中國願意讓台灣<永久中性化>? 個人深表懷疑

簽署台灣永久中性化協議 首先須說服中國(不是台灣) 才是重點!

否則過於一廂情願 一切都是白搭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408702
當中國開放臉書,台灣會如何?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當中國開放臉書,台灣會如何?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1319539
015-11-17 12:35:38

 

圖/路透社

 

這是一封寫給青年朋友的信。這兒先對「青年朋友」一詞下個定義:

 

你收入不高,遠低於你對自己價值的看法,或許你的生活開支還主要依賴父母;你聽過白色恐怖,但你沒經歷過;你知道國民黨是從中國來的;你約略聽過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很多年,但你最近才聽說台北被美軍轟炸過;你喜歡寵物,但不一定養得起;你在感情上或行動上參加過太陽花……還有很多,但我想你已經知道你是不是我這一封信的對象。

為什麼給你寫這封信?因為蔡英文的臉書剛剛給中國五萬人網民灌爆,嗯,有人說是八萬人,不管五萬還八萬,反正兩天之內灌爆了。等下再談這問題,先談一件嚇人但和你的未來最有關係的問題:

 

▎台灣的六個選擇

 

台灣離做出最終抉擇的時間點不遠了,我的看法就是五年(但我希望我的判斷是錯的),到那時候,台灣政府可能避免不了擺明對中國的態度。邏輯上,這個態度包括了以下幾種抉擇:

 

1.台灣要從「中華民國」獨立出來,爭取美日支持;如果美日不支持,台灣不惜戰爭,也要堅持;

2.台灣要從 「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出來,爭取美日支持;如果美日不支持,台灣不惜戰爭,也要堅持;

3..台灣要和中國談判,談出一個中國有史以來最高度自治的地區;台灣不做香港;

4.台灣願意在某種「聯邦」體制下和中國統一;

5.台灣不統不獨,而是公開申請美國、日本的保護,加入美日安保條約;如果美中之間因事故發生戰爭,台灣願意在美日安保條約之下為美國作戰;

 

6.以上皆非,而是等待五年內出現一個前所未聞的嶄新解決方案;倘若這種創新方案不出現,台灣只能從1-5方案中做出抉擇。

如果是你,你選那一種?目前2015年台灣的現狀是「不戰、不降、不進、不退」;馬習會被稱為「主權退讓」,小英號稱「維護主權」但是也只敢講「維持現狀」,但是時候一到,他們和你我都得做出抉擇,並且付出代價。

 

▎台灣的兩大事實

 

讀到這裡氣就上來的人,請看以下這一組問題:

 

A)台灣就在中國身旁,台灣島不可能東移一千公里,中國大陸塊也不可能西移一千公里,同不同意?

 

B)不管以上六項抉擇選哪項,地緣上,台灣將來必須和中國打交道,就像越南、菲律賓、泰國、韓國、日本必須和中國打交道一樣,同不同意?

 

不同意的請舉腦。

 

抱歉繞了一圈,現在可以來談蔡英文臉書被中國網民灌爆這件事了。

 

▎小英臉書被灌爆的背景

 

這件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那是中國網軍或「五毛黨」的惡意攻擊。網軍或五毛黨攻擊台灣網站那是必然已經發生而且會繼續不斷發生的事,但這一次我看不像,至少不完全,裡面雖然有很多台灣人覺得不友善的留言,但是還算是在表達意見,帶著質疑的討論口氣。

 

第二種說法是,臉書的馬克‧祖克柏頻頻向中國送秋波,中國考慮開放臉書,因而短暫的開放了教育網的端口為實驗,導致兩天之內數萬人訪問蔡英文臉書頁面。這個說法,也需要一點分析;其一,中國的教育網是個給大學專用的封閉網,使用者數量超過三千萬人(哇,比台灣總人口還多),因此五萬人除以三千萬人,就是百分之零點一七 0.17 %),比例一點都不高。其二,中國網控技術高超,即使試驗臉書,僅僅針對性的開放若干特定對象的專頁是很容易辦得到的(也不排除裏面刻意的混著五毛黨)。

 

論述這點是想提醒,被灌爆一點都不稀奇,無須心生厭惡。中國的網民總數有七億人(台灣人口的35倍),知名公眾人物的微博或微信頁面,包括批評政府的,幾天之內衝上一千萬人次(5萬人次的200倍)的比比皆是。假設有一天,中國開放臉書之後,決定全面開放台灣的臉書對接,湧入台灣臉書的留言,可能一天超過一億條,你的臉書也可能被灌爆,那時台灣總不能向臉書總部申請關閉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連結吧?雖然全面開放台灣臉友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沒可能,都得看北京當局對政治形勢的判斷。花樣多著呢,例如全面開放,除了蔡英文等等數百人的。到時可能小英就要抗議了,為什麼單單不開放她的?

 

中國的互聯網,在2007年以前是幾乎完全開放的,那時國際上對中國的批評還沒那麼多,中國網民人數也不過就數千萬人。2008年奧運時期就封閉了,不但「胡錦濤」、「溫家寶」搜尋被禁止,當時還粗燥的技術下,連「胡蘿蔔」、「胡來」、「溫州」都連帶被犧牲掉了。而今天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封網的精準度極佳,如果你誤觸,連你所使用的IP 地址都自動封掉(例如一台電腦犯規,整個網咖的IP都封掉)。

 

圖/Democracy Chronicles(CC BY 2.0)

 

▎你打算一個人和六十個人幹架?

 

若採取「不爽就開罵」態度,單從人數上台灣就吃不消。相互對立了,你可能每天都得與60個人幹架,這還不包括呼朋引伴的圍攻。「語言暴力」、「網上霸凌」這兩個概念可能得重新定義。惹惱了網上小流氓,你這一輩子剩下的時間用來刪帖可能都不夠。

 

到時候,將是一場對台灣人見識、氣度的世紀大考驗。這樣講,並不是勸你克制自己或忍氣吞聲,而是想指出一個事實:中國的網上族群(除了賺零用錢的五毛黨),即使在拿台灣出氣的時候,其實心中是擺脫不掉對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的嚮往的,他們之中的99%知道共產黨的問題,至少90%想要共產黨改邪歸正,但他們不能罵(想坐牢啊),而只能罵鄰居。英文、日文又普遍不好,罵不到美國人、日本人,只好怨氣上升的時候拿同樣用漢字的鄰居出氣了。

 

你如果懂得一點心理學,應該知道,他們其實想溝通,倘若遇上一位比他們成熟的人,他們會逐步轉向溝通模式,但是若遇上情緒管控程度和他們一樣的人,那就惡言相向了,誰怕誰啊?

 

▎你的情緒控管、你的價值觀、你的成熟度 決定台灣

 

回到文首所提的六個選擇、兩大事實,你應該認清,不管台灣的未來走向如何,你-肯-定-會-遇-上-數-量-幾十倍的-中國網民,他們的數量會比淘寶網上的店家數量多出幾百倍、幾千倍。

 

而,你的情緒控管、你的價值觀、你的成熟度,多少會幫助到或妨礙到,你所選擇的台灣未來。是的,你所選擇的台灣未來,和你的一言一行有很大關係。共產黨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那就是,他們會盡一切努力讓人民支持他的目的,但是他絕對不敢做出多數人民反對的事情,因為那樣它就會在很短時間內垮台。

 

因此,不管你選擇的台灣未來是哪一條路,爭取中國一般網民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即使他們接觸到六種不同路線的台灣人,他們也會打心底服氣:台灣真是自由民主啊,要是中國也能這樣多好啊。

 

小英臉書被灌爆,不要只看到負面,也要看到正面。如果打仗,台灣人得以一當六十,勝算如何你清楚,但是在網上,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百人,勝負的公式你也很清楚。


2300萬人 幾十年來ˋ 總是錯覺 以為自己很<大> 

這個心態再不調整 <夜郎>的日子肯定會愈來愈悶! ----悶到你喘不過氣來!

面對13億人 台灣人要趕快學習 如何不卑不亢!!---- 尤其那些喊聲很大的屁孩!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407495
蔡英文在搞台獨
推薦0


恒春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看來國民黨敗定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84861
論啟蒙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論啟蒙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1009864
2015-06-23 09:41:48

 

ND 2.0)

 

你覺得自己啟蒙了沒有?先別急著回答,想個10秒鐘再說。

 

有點難以回答?我識字,我懂事,我有專業,我甚至為了信念上街遊行,但是,我啟蒙了嗎?

 

舊版的啟蒙

 

作為中文使用者,若活在200年前,你和我都還沒「啟蒙」,那時候得讀完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才算啟蒙,否則即使活到七十歲,也只能稱為「蒙生」,還在「訓蒙」階段呢。

 

活在今天的你我,當然不能接受這種對「啟蒙」的定義,就連近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青年都不能接受。胡適在他的日記中說到:「又如《千字文》上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從五歲時讀起,現在做了十年大學教授,還不懂得這八個字究竟說得是什麼話!所以叫做念死書」。

 

但是,不接受這古板定義,你對「啟蒙」的新理解又是什麼呢?「蒙」的意思,大致包含了「 昏迷」、「看不清楚」、「無知」、「愚昧」等等,無論我們如何定義「啟蒙」,它的核心都應該包括幾個意義元素:清醒、求真、好奇、不固執。

 

那麼,你已經啟蒙了嗎?啟蒙了幾分?你對自己的「啟蒙程度」滿意嗎?

 

新版的啟蒙

 

拒絕了古老的定義,近代人多數把「啟蒙」和十七、十八世紀發生在歐洲的知識及文化大爆發聯想到一處,把法文的Siècle des Lumières 或英文的 Age of Enlightenment 翻譯成為「啟蒙時代」。法文和英文詞中,都有「看到亮光」這個意義,換句話說,你的腦子倘若從來沒有過「突然開竅」,好像在密閉暗室中突然看到一道亮光的經驗,那你就還沒有啟蒙,不管你背了多少書,考了多少分,取得了哪家名校的博士。

 

「突然開竅」的頻率

 

我們又可以停個10秒鐘,回想一下,活到現在,你「突然開竅」的頻率?每天都有?一個月一次?過去十年只有一次?從來沒有過?

 

如果你的同學或同事中,有一個人的「突然開竅」頻率是你的三倍,你覺得他的進步會比你快還是慢?十年後他的薪水會比你高還是低?

 

再來,如果把各個國家,台灣,新加坡、南韓、日本、中國的「人均突然開竅率」統計對比一下,再和GDP成長率做個相關分析圖表,曲線會如何呈現?

 

再問一個問題,過去十年,因為你的作用而使得周邊的人突然開竅的頻率有多少?如果你是老師、老闆、主管而你的答案是「幾乎沒有」,那你應該去跳樓。你認為蘋果的橫空出世是因為史蒂芬賈伯斯一個人的IQ和毅力,還是因為他打造了一個令人天天開竅到受不了的環境?

 

小確幸和大困境,都需要開竅

 

小確幸很好,但若因為當下的幸福感而窗子一點一點的被關起來,光線一點一點的弱化,久而久之你就會發展出一種你自己不得不相信的信仰。哇啦,「固執」開始和你談戀愛,然後論及婚嫁,之後你將難以改變思維方式處於小確幸,別忘了開竅

 

處於大困境,更需要啟蒙開竅。困境,容易讓人鑽牛角尖, 也就是自己從原來還有一絲亮光的地方往黑暗裏鑽,求真、好奇、開放的能力越來越差,視野越來越不清晰。

 

開燈的,只能是你自己

 

啟蒙,與IQ智商無關,它其實就是電燈,開關就在牆上,你不去開它,燈就不會亮。運氣好的時候,有人會告訴你開關在哪裡,但你自己得有開燈的意願才行。讀到這兒,有人會說,說得這麼容易,那你告訴我開關在哪兒啊。對這問題,我只能說,開關到處都是,而且很多人有意無意的都想告訴你哪裡有開關,但絕大部份都被你一秒鐘就拒絕了。

 

自我啟蒙其實真的很容易,你只需要強迫自己養成一個習慣就可以了。那就是,每次你在聽一個道理、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看一則新聞的時候,不要馬上肯定它或否定它,而是先記住它,給自己一天時間,明天再來肯定它或否定它第二天若記不起它,那它就不是開關,但若還記得住,它就有可能是一個開關。撥弄它,如果出現了光,就繼續撥弄它,一直撥弄,一直撥弄……它會帶你找到其他的開關。

 

一天找到一個開關,三年之後你就可以問心無愧的說自己已經啟蒙了;一個星期找到一個開關,十年之後你也算啟蒙了。但若你一年才找到一個開關,你的啟蒙速度肯定跟不上現在這個時代,到了七十歲,你也只是一個「蒙生」這一點都不奇怪,這個社會上,七老八十的老蒙生比比皆是呢。

 

 

 

每次你在聽一個道理、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看一則新聞的時候,不要馬上肯定它或否定它,而是先記住它,給自己一天時間,明天再來肯定它或否定它

 

 這個社會上,七老八十的老蒙生比比皆是呢


希望網友們 天天開竅 
!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60091
論髒話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論髒話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954577
2015-06-09 09:58:50

 

 

圖/ingimage

 

髒話是人類語言工具箱中的一種工具,如果說邏輯推理是螺絲起子、銼刀,那麼髒話就是鐵錘,碰的一錘,沒了!論述結束。在人類的身體動作工具箱中,也有類似的工具,例如夫妻吵架時摔花瓶。

 

語言和身體,都是表達情緒的工具,人人都用,使用次數的多寡和合適性,因人因地不同罷了。

 

轉個小彎,說個故事,看似無關,其實大大有關。上週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舞蹈家(台版百老匯舞台劇《42街》的編舞者),他說了一段話:什麼是舞蹈?當人心中有一把火,而發覺自己的語言能力無法表達的時候,這個人可以用唱歌來表達,但是當一個人連唱歌都難以表達心裡的時候,他只能訴諸自己的身體動作,那就是舞蹈的作用。

 

「自由表達」的社會意義

 

這樣看來,卡拉OK的社會意義大矣,街舞也一樣;他們都是重要的表達形式。當然,藝術性的表達方式千變萬化,畫畫、電影、雜技、行動藝術都是,這也包含了不久前的「解放奶頭」嘗試。

 

話題回到髒話。什麼是髒話?當人心中有一把火、一股情緒,而發覺自己無法使用語言箱中其他工具表達的時候,這個人可以用髒話來表達;這是語言提供給人性的最原始工具,天經地義、普世皆然,不但人會用,猩猩也會用。但此處最最最關鍵的問題是,當一個人心中那把火、那股情緒,連髒話都難以表達的時候,他剩下什麼選擇?非常弔詭的,答案也是同一個:肢體;只是在這一條道路上,肢體的表現不是舞蹈,而是暴力。

 

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嗎?女童割喉案的兇手,日常生活工作在旁人眼裏是個溫文有禮的人,相信很少人聽過他罵髒話,但是他跳過髒話罵人這個步驟,一步到位的訴諸身體動作 -割弱者的喉嚨。你說,我們是希望看到社會上有一百個成天用髒話發洩情緒的人,還是看到一個將心理情緒一步到位訴諸身體赤裸暴力的人?鄭捷呢?媒體是否向他同學打聽一下,他平時說多少髒話?

 

髒話是一種表達形式,就像唱歌是一種表達形式(想想為何群眾運動時,除了喊口號,一定要唱歌),這就是「表達自由」(或「言論自由」)的精義所在。一個表達自由受到壓抑的社會(或者一個自我壓抑的人),只會出現以下現象:用藝術形式表達情緒(哪怕只是在卡拉OK 內狂吼),或走向肢體暴力的岔路。我們希望看到被壓抑或自我壓抑者,走的道路是前者,而不是後者。那麼讓我們問問自己,台灣社會中的種種壓抑的紓解,現在多半是往藝術的方向走,還是在往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網上霸凌的方向走?這兩個方向之間的比例,近年來有沒有變化?

 

髒話與道德無關

 

「溫良恭儉讓」在農業社會、宗族社會、專制社會內是個美德,但我懷疑在現代複雜網狀社會中,一個「溫良恭儉讓」得一句髒話不說的人,值得任何人信賴或依靠。人都有情緒,人都不喜歡被環境壓制,一個一句髒話不說的人,不管男女,某一天直接一步到位做出髒事的機率,大大超過日常適度用髒話表達情緒的人。

 

因此,對髒話做道德譴責,其實是低級動作。習慣這樣做的人,其實沒有多少現代知識。應該譴責的是,教育系統中的許多(語文)老師,為什麼無能或無心,將語言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介紹給受教者,而任憑青年不知道自己的工具箱中還有螺絲起子、削刀、鑽子、剪刀、黏合劑,遇到難解的問題時只會習慣性的拿出鐵錘來敲使用語言工具箱中多種工具的能力的高低,其實反映的是一個社會在解決問題時的能力高低。

 

希拉蕊和鐵達尼號上的羅莎

 

一個經常說「Fooo」或「幹oo」的人,就一定是低下的人?這是大錯的成見。我最佩服的人中,就有一位年屆70的華人、美國名校教授、身兼數學家、工程家、農業專家,其世界歷史知識、史觀極為清晰,分析世事時每分鐘必有強烈髒話,一般女性恐怕五分鐘都坐不住。他是一個善用髒話作連接詞、轉折語以及情緒引導的專家,可稱為「妙髒如珠」。

 

當下正在圖謀美國總統大位的希拉蕊‧克林頓,在白宮日常生活中「出口成髒」已經揚名世界(其夫亦然),喜歡求證者可這個鏈結(看完記得回來)。

 

總而言之,善用語言工具箱內的思辨工具,在其他工具窮盡之餘,拿起髒話來「醍醐灌頂」或助興,不但是人生一樂,也有深遠的社會意義但但但,放著諸多工具不用,任憑它們生鏽,只記得鐵錘怎麼用,其人生的成就最高也就是成為拆違建的工人,做不了雕塑家,更別談建築家了。

 

不論如何,記得接下來的七天內,要求自己至少講一句髒話,對著鏡子講也可以(尤其是女生,記得《鐵達尼號》中傑克誘導羅莎向大海吐痰那一幕嗎?)。髒話如維他命,每日一粒有助健康,多吃無益。




能免則免 萬不得已 偶然一句 倒也無傷大雅!!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56679
思考方法系列之六》你今天穿越「跳痛」了嗎?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思考方法系列之六》你今天穿越「跳痛」了嗎?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925730
2015-05-26 09:51:46

 

圖截自/電影《百變金剛》

 

「無厘頭」也是思考?

 

周星馳的電影是「無厘頭」的典範,道貌岸然的人是不看的。說它無厘頭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任意穿越時空,而且角色錯亂,這對講究「系統思考」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犯了思考方法的天條。

 

嚴格講起來,以「當下的你」任意穿越時空,說是刺激思路可以,但它的確不能作為一種思考方法,否則真會越思考腦袋越亂。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腦子裡東一塊西一塊,湊不成一個整體,提煉不出核心觀念、凝聚不出中心價值,那也是常態。

 

然而,思考就一定得是系統性、邏輯性的嗎?若是那樣,這個世界就只剩下工程師和律師,豈不太乏味?思考可不可以跳Tone,並且還跳出成績?其實是可以的,你只需要鍛鍊一門功夫,然後就可以穿越古今中外,縱橫大事小事,時而君王時而老農,愛怎麼跳Tone就怎麼跳。

 

Tone的「亂拳」

 

這門功夫由三個元素組成,也就是說,思考方法中的「亂拳」只有三招,用精用熟後,你就可以見人之所不見,至少也可以達到百毒不侵,可說是「進可破敵、退可強身」。

 

這三招就是:(一)時間感;(二)地理空間感;(三)主體意識切換。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包括法國皇帝被砍頭、阿拉伯之春、太陽花學運、美國黑白種族衝突、你家隔壁貓咬狗,都發生在時空內,而你對這一切的感覺、印象、理解,都隨著你的主體意識而改變。

 

5W1H vs. 投射

 

在正規的思考訓練下,這三招被歸納為「人、事、時、地、物」的客觀分析框架;在新聞學中,又進一步被簡化為「5W1H」原則:WhoWhereWhatWhenWhy, How (什麼事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在什麼人身上?為什麼發生?發生的過程如何?)。

 

其實,有一句中文成語,也很貼切、簡潔、直觀的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那就是「來龍去脈」;你若不去理解一個現象的原委,你的認知基礎其實是很薄弱的,然後你的情緒反應、推論,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最糟的是,人腦都有一個最強大的能力——投射,把兩件貌似的印象當作本質相同的事。這經驗你我都有,諸如「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單單一個人因為「投射」被嚇也就罷了,放到社會層次,代誌就大條了。例如,以貌取人,看到一個長得像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討厭他、喜歡他,再如俗語所說的「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村里一隻狗晚上看到一個影子就狂吠,結果全村的狗都跟著狂吠。

 

太陽花 vs. 天安門

 

有時,這種時空錯亂、無法切換主體所帶來的集體投射,扭曲了事情的焦點,使得社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舉一個例子,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發生了鎮暴警力以水柱棍棒驅離多數和平靜坐學生的事件。在野黨將其比喻為「六四天安門」,人群、學生和電視媒體人也欣然接受,廣為宣傳。國際上有知識的人一笑置之,但是世界上已經有一大批人相信台灣和中國一樣的落後。

 

天安門事件的六四當晚,我看了美國NBC電視台在現場的槍林彈雨實況直播,事後也看到了吊在北京崇文門大街天橋上被焚燒的軍人屍體,廣場上遍布的彈孔,以及聽取了許多人的現場記憶。在石景山通往長安大街的道路上,民眾清晨走上馬路,捲起地上的「草蓆」:一片一片被坦克車壓扁的人皮,肉骨都已沒有,只剩下人形的皮。

 

在時空錯亂、主體意識不清之下,人們及媒體胡亂將2014324晚間發生在台北的水柱棍棒驅離事態,投射比喻成為「六四天安門」,還在國際媒體上宣傳,只能說他們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當下台灣的台灣人

 

Tone 和系統思考、邏輯思考的關係

 

Tone 往往是創意的來源,我相信達文西絕對是一個極端跳Tone的人;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跳Tone,這個世界上多半的新觀念、發明不會產生。坦白說,Tone比較容易,困難的是,跳Tone之後還願意、還能以以邏輯性思考來挑戰自己,以系統性思考來組織經驗,這樣才能抗拒跳Tone之後的情緒投射快感,或者防止陷入「天方夜譚」式的幻想

 

如何避免穿越跳Tone的後遺症?再度提醒前述的三招:(一)時間感;(二)地理空間感;(三)主體意識切換不要忘記每一件事的時空背景,還有將自己的主體意識切換到那個時空背景中的當事人。這樣,佐以系統的、邏輯的辯證,你就是思考領域的武林高手。

 

跳吧,儘量跳,只是不要忘了地球還有地心引力。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41929
思考方法系列之五》你的薪水被「語言精準能力」打了幾折?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思考方法系列之五》你的薪水被「語言精準能力」打了幾折?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896757
2015-05-12 09:57:35

 

圖/ingimage

 

世代語言戰爭

 

不久前出現了一場「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的語言戰爭:究竟「做出一個XX的動作」這種語句,反映的是台灣年青人的語言能力退化,還是語言的活潑化?因而,在這裡我「做出一個討論思考方法的動作」;為了使這個動作不流於枯燥,我想用最不枯燥的話題——你的薪水,作為文章的結束(意思就是,一路看到文章的結尾,你才知道你的薪水(或收入)被你的語言能力打了幾折XD)。

 

先枯燥一下。稍微了解了「智障」、「情障」之後,才能切入「語障」。

 

智商與情商無關

 

醫學上,如果某人被診斷為智障,我們大概都明白那是什麼意思,就是在全面理解事物這件事上,他具有理解上的障礙,人家都懂了,但他還不懂。智障,一般上和我們所謂的「智商」(IQ)有關。隨著人類知識的精進,研究者發現,智商不是人成功的唯一條件,一個人能否有效察覺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也是人在社會交道上的要素。於是乎,有人就發明了「情商」(EQ)這概念,指的是人接收別人情緒變化的能力。既然有情商,自然就有相隨的「情障」概念。

 

最嚴重的情障者,有人稱為自閉症,就是幾乎完全失去和別人打情緒交道的能力;最輕微的,可說是一般所稱的「亞斯伯格症」,亞症的特色之一就是判別不出別人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義,也聽不懂別人的「暗示」或「弦外之音」,因此特別適合做工程師或「認病不認人」的急救醫生。在一個高度被情緒、人情關係綁架的政治、社會環境中(例如台灣)、當現狀逼得人們幾乎要抓狂時,不被人情控制的亞症患者,可能脫穎而出,變成最受歡迎的人物。你知道我在誇誰,就不多說了。(如果你已經猜到了那是誰,表示你有理解「不言而喻」的能力,不多說了 :-)

 

智障和情障(或相對的智商和情商),都是連續光譜的漸進概念,用考試來測量,只能分出區段,硬給一個分數,其實也是不得已的作法;事實上,硬用分數來斷定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這個動作本身就有點,不好意思,弱智

 

智商和情商之間,沒有必然關聯;許多天才,都是情商薄弱者,許多社會交道能力極強的人,智商卻很平庸。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教育上我們得「因材施教」,而在用人哲學上必須「用人唯才」;一個因材施教、用人唯才的社會,就是一個「人盡其才」的社會。若從社會和諧以及生產力的角度來看,那幾乎就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反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狗拿耗子貓看門」的狀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潛力沒有發揮,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迫做自己不擅長的事,這樣的社會不可能有安寧。

 

「語障」指的是什麼?

 

以上這些,其實只是鋪路,本篇要談的是一個普遍被忽略的問題,「語障」,也就是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障礙。首先澄清,思考不一定靠語言,否則十幾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在沒有現代語言的情況下是如何過日子的?他們的腦子和現代人差不多大,難道沒有語言這工具,腦子就不動了?再說近的,你在木柵動物園看到的猩猩,牠沒有人類的語言能力,但你不能說牠腦子裡沒有思考活動。你養的寵物狗皮皮呢?有的時候你覺得它比你鄰居還聰明,對不對?

 

在長期的演化下,人類的語言符號系統(包括發音和文字)已經和腦中的神經元佈局緊密相聯,雖然我們不能說語言能力就代表思考能力(因為還有許多非語言的思考能力,例如圖形推理能力),但是可以說語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你的社會通行能力(一個啞巴兼文盲的人,有可能成為一個大畫家,但他不可能到你的公司作你的經理)。

 

這裏所談的「語障」,並不涉及生理、腦神經的領域,也不涉及醫學,而只涉及自然語言理解力和表達力的層次。這個層次的「語障」,也和智商、情商無關,一個智商或情商極高的人,也可能出現嚴重的語障,導致他通過語言準確表達、準確理解、準確溝通的能力大幅衰減。

 

概念澄清工作已經做完了,現在可以開始談正事了 :-)

 

如果有人說你是「語障」,你一定不開心;如果說台灣的青年、年輕人大多數處於「語障」狀態,說這話的人可能上街被打。冒著被打的風險,我要說的是,你我都可能是不同程度的語障患者,也就是說,由於自然語言表達、吸收、溝通的能力下降,我們不但跟不上世界的腳步,而且連我們自己之間的溝通都經常是雞和鴨講、驢頭不對馬嘴。如果這樣描述不痛不癢,那就來個痛癢的:你的薪水、你的未來發展,可能因為你的「語障」而被強迫打八折、七折、甚至對折。

 

現在,讓我們做出一個回到文章開頭的動作,究竟「做出一個XX的動作」對不對,好不好?

 

語用學——林北說的聽得懂嗎?

 

「語用學」(Pragmatics, 語言使用和特定語言環境之間的關係)的角度來說,任何語句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互相聽得懂才是重點,這道理就好像「管它黑貓白貓,抓得到老鼠就是好貓」一樣。台灣人ABCD……N +1 之間,互相聽得懂就好了,何必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

 

這話不錯,如果全世界只有台灣人聽說讀寫中文(華文、漢語、支那語,隨你高興怎麼稱呼都行)的話,如果台灣人不想和世界上其他說同種語言的人溝通的話,自己人怎麼說都行。但是,如果採用這個標準看這個議題,大問題就來了,因為客家人可以說,管他世界,我們客家人之間相互聽得懂就行了;閩南人、泰雅族也都可以這樣認為……中國的溫州人可以這樣認為,福州人可以這樣認為,擺夷族可以這樣認為……

 

語意學、語法學——為什麼你不付猩猩薪水?

 

換個角度,從「語意學」(Semantics)和「語法學」(Syntax)來看,就完全不一樣了。「語用學」可以包容任何用法,只要是喉嚨發得出的聲音、筆畫得出的符號,只要一群人之間都懂,沒問題。從這角度來說,猩猩之間絕對有「語用學」,牠們之間都懂,但你不懂(上Google看看Jane Goodal的影片就知道)。但從「語意學」、「語法學」來看,自己人之間的「通關密語」倘若不具備延展性,其後果就是族群和族群之間的隔閡,精準溝通上的困難,造成協作上的障礙。

 

一群人的語言障礙,往往是因為這群人希望用語言表述風格上的不同,來彰顯自己的不同。例如,黑道用暗語,教授喜歡用學術字眼說道理,青年喜歡用火星文來氣老師和老頭子。很正常,但是這裡提出三個「大哉問」,來磨磨腦袋:

 

台灣的新世代還能不能用語言(用字、語句、邏輯)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台灣的新世代還在不在乎通過語言,精準的吸收世界上的知識和經驗?

台灣的新世代知不知道,語言能力和未來薪水、收入的關係,大過文憑的關係?

關鍵在於「精準」二字;黑猩猩還是黑猩猩,乃因為牠雖能「表達」,但「精準度」極低(所以你不會給黑猩猩發薪水)。一個人的語言精準程度越差,他受到情緒的影響就越大。美國一位作家(名字忘了,抱歉)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上說:

 

「當一個人講髒話的時候,代表他的語言能力已經不足以表達他心中的複雜感覺,因此髒話就是語言能力已經走到盡頭的表現。」

 

語言精準能力與薪水高低

 

一個越受到情緒影響(甚至控制)的社會,其溝通力、協作力越下降;個人也一樣。換句話說,精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溝通力、協作力、領導力的基礎。而你知道的,你的薪水高低、你的創業成敗,與你的溝通力、協作力、領導力成正比。

 

如果是社會比社會,後果就更嚴重了。試想,在一個語言精準的社會,許多工作通過電話或郵件就能談清楚,而在一個語言不夠精準的社會,同樣複雜的事情必須面對面才說得清楚,否則就會「誤會」。或者,一個社會中的工作者三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的意思,到了另一個社會卻需要八句話才能傳遞。你說,哪個社會的效率會更高?二十年下來,哪個社會的薪水會更高?

 

語言的精準能力會讓薪水被打折,我做出說這句話的動作,你能理解嗎?

 

  

我相信人人都有同感: 日常生活中 跟某些人很容易溝通 反之跟某些感覺很難溝通? 

講話不是講給自己聽的 而是講給別人聽的 所以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心努力學會《用最精準的話 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意思》 而不是我行我素 自我感覺良好!  

文字亦然! 

對於台灣當前語言癌的事 個人感覺漸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 大家應該提高警覺 當心自己突然成了《少數》 ----- 這時候 保證會讓你有腳底抹油的念頭!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30965
思考方法系列之四》看到「馬」這個字,你聯想到什麼?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思考方法系列之四》看到「馬」這個字,你聯想到什麼?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865845

2015-04-27 15:59:29

 

製圖/鳴人堂

 

 

看到「馬」,你想到……

 

看到「馬」這個字,你腦子裡的第一個形象是什麼?(給你三秒鐘)

 

 

 

 

是一匹祥和站立在那兒的馬,還是一匹狂野奔馳的馬,或是一頭前足站立後足倒踢的馬?還是,你的第一反應是馬英九?

 

隨著你腦中的第一形象反應,你會開始聯想;例如,祥和的馬可能帶來「溫柔、平靜、和諧」的聯想,然後你聯想到你的女朋友;狂野奔馳的馬,聯想到法拉利、曠野;後足倒踢的馬可能讓你聯想到憤怒、被欺負;若第一個意象是連結到馬英九,你接下來的一天,可能都會聯想到種種消沈景象而提不起勁。

 

看到「美國」兩字,你第一聯想到什麼,然後接下來的一連串聯想又是什麼?看到「中國」兩字呢?「日本」?「台灣」?

 

「聯想習慣」可能決定一生心情

 

看到某個字、某個場景,你腦中的「第一聯想」,可能決定了你一整天的心情。倘若你這「第一聯想」恰巧不斷的被重複,那就更糟了,幾個月下來,它可能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心情。把話說深一點,你現在整個對世界的心情,搞不好僅僅來自三歲前反覆被刺激的聯想,你雖然記不得它,但是它已經把你一輩子「定格」了,定格在那一張一張不斷被重複但你已經不記得(或許根本用不上)的老照片上。

 

你相信嗎,我見過許多「老人」,雖然歲月已經鍛鍊出他們各種適應社會的偽裝能力,但事實上他們還沒能(完全)擺脫年幼、年少時的基本心情。這個世界、這個人生,其實也是一場看誰能更快擺脫「基本心情綁架」的競賽越早擺脫者,就越能理性的思考,也越能理解「我」是誰,從而將環境中的資源聚集在「我」的身邊。

 

腦袋就是瑞士軍刀

 

接下來談的有點抽象。經過人生的淬煉,成年人的思考活動,都依賴一個一個已經固化的「聯想系統」以及「推論系統」;後者靠邏輯運作,前者則依賴鬆散的「心情」或「印象」在運作。

 

這些小系統,各自獨立又關聯,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小工具各有各的用途,但有時又可聯合起來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工作。換句話說,我們的腦子就是一把瑞士軍刀,雖然每個人的小工具(小系統)有多有少,功能有強有弱,但是原理是一樣的;基本款的小工具少,因此只能解決一些特定的小問題,但專業款的小工具完備,就能解決複雜的大問題。

 

你的「聯想系統」像一隻八爪章魚,隨著心情的起伏,不一定先勾著什麼,但一旦勾著了一個念頭,其他類似的念頭就會依附上來,念頭像細菌一樣,是會「物以類聚」的。此時,若恰巧在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刺激你類似念頭的因素,或者某人、某方故意的向你推送類似念頭(就是「洗腦」啦),章魚的八只觸鬚,不約而同的吸上了同質念頭,哇啦,恭喜你(或可憐你),一個「聯想系統」就成形了。

 

聯想系統是模糊的、變形的、跳躍的,通常經不起人類的另一種能力——邏輯系統——的推敲。此時,在鬼使神差之下,邏輯系統會受到聯想系統的攻擊,因而弱化。結果就是,你的邏輯系統逐日退化,一直到它鬆散到足以和聯想系統骨肉相連的地步。

 

「共識」以及「社會觀感」

 

在極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一群人,有時一大群人,共享著一套聯想系統,然後他們通過退化的邏輯系統支撐著他們的聯想系統,哇啦,「共識」就形成了

 

「共識」是個危險的字,因為它可以來自理性的邏輯系統,也可以來自不那麼理性的聯想系統。我們的語彙中,還存在著許多類似的危險字眼,例如「社會觀感

 

聯想系統掛帥的後果,最直接的就是「陰謀論」世界上充滿了陰謀,這是一個事實,但把所有一切現象都通過聯想解釋為陰謀,則是一種弱智(弱理性)的表現。至少我知道,今天我有客機可坐,不完全是因為戰爭時期有人想設計「殺人的飛行器」的結果,高鐵也不是「財團密室陰謀剝削乘客」的結果。

 

但另一方面,聯想系統又是人類創新的主要依託。倘若世上只有冷冰冰的邏輯思考系統,那麼可能出現最佳效率的事物,但不可能出現跳躍性的新事物。事實上,本系列前所談的「獨立思考」、「破除我執」,談的也就是如何將你的聯想系統解放出來。

 

對「思考方法」而言,重要的是:1.釋放你的聯想力,讓它飛躍,但是2.審慎觀察你的「第一聯想」,看到它、認識它;3.不要忘了同時發展你的邏輯能力,因為它可使你的聯想力在跳躍時,不至於過於落入「陰謀論」的隧道。

 

 

看看當下的台灣 ------

有多少人只具有《聯想系統》的能力 卻做著自以為是的推論/ 結論 更進一步結黨成派 譁眾取寵 以推翻執政黨 奪取政權為職志!

那些天天在電視上自以為是夸夸其談的《名嘴》 自以為公正客觀 卻甘願做政黨的打手 為虎做悵 其中有幾個具備《推論》能力?

明明只不過是自己的《聯想》卻自欺欺人大言不慚地認為是《推論》 企圖影閱聽者的判斷 如此欺世盜名 自甘墮落者 比比皆是 可惡又可恨!        

作者這樣振聾發嘳的話 又有幾人聽得下去? ........ 嗚呼哀哉!!!!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27732
思考方法系列之三》台灣的「多元包容」停錯了地方 (圖) / 范疇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思考方法系列之三》台灣的「多元包容」停錯了地方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835662
2015-04-14 09:56:45

 

photo creditrichardobeirne(CC BY 2.0)

 

道理上來講,思考應該是一種純粹理性的活動,但在現實中,能夠純理性思考的人,恐怕一萬人中也只有一個,那是因為人的情緒和氣質,無時無刻不在干擾著我們的理性。在本系列的前兩篇中,我們談到了「獨立思考」——個人如何從集體中獨立出來,以及「破除我執」——個人如何從自我立場、自我情緒中分離出來。

 

這篇要談的是,個人如何從自身的「氣質」中解放出來。

 

六種氣質,你哪一種?

 

若要細分,世界上的人有無數氣質,這裡只舉出六種為例:

 

遇到問題時,第一種人只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第二種人好奇這事為什麼會發生,第三種人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第四種人喜歡問這事有什麼意義,第五種人問的是這事對我有什麼好處或壞處,而第六種人首先會為他人著想。

有個小故事,刻劃出這六種氣質的人。話說六個朋友坐在客廳聊天,突然廚房冒出一絲火光。A的反應是:發生了什麼事啊。B的反應是:又沒人在廚房,怎麼會起火?C當下跳起身問:滅火器在哪裏?D腦中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時候冒出火光,是不是代表了什麼意義?E則拔身奔向門口逃生。F想的是,如果火大了,如何幫助大家逃生。

 

A可以作記者,B可以做學問,C可以成為實幹的工程師或管理者,D作哲學家或牧師不錯,E作商人或政客很合適,而F可以成為慈善家或志工。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內都住著這六種人,不斷交織出現。關鍵問題是,電光石火的那一剎那,哪一種反應會跳出來壓制其他五種反應?ABCDEF?在平常,我們每個人都會裝,但是在事態逼人而來的一瞬間,我們就都露出了「本性」。

 

如果世界上的事情都容許我們好整以暇,那就不太需要討論「思考方式」了,反正時間多的是,慢慢想去吧,就像假日漫遊,哪需要GPS呢?然而,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就在短短的一兩年、甚至一兩個月之間,事到臨頭,你的氣質就決定了你的第一反應,而第一反應就決定了你接下來的思考方向。

 

一旦你的「第一反應」促使你進入一種思考方向,每往下走一步,就越難以回頭走其他的思考方式;這就像走進一條隧道,繼續往下走,只能把你帶到這條隧道的特定出口。

 

因此,我們最好知道,在以上六種氣質(反應方式)中,那一種才是「我」;換句話說,六種反應中,你的「第一反應」是哪種?

 

「多元包容」的台灣為何紛擾?

 

強迫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氣質,是思考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讓你察覺別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結論和你不同,並不一定是別人「不對」,而可能僅僅是別人的氣質和你不同,導致他走進了一個和你不同的隧道你應該和他辯論的,不是隧道出口的對錯,而是在走入隧道之前,應該挑選那一個入口。

 

我們可以把這種「認識自己氣質、認識他人氣質」的功夫,應用在面對台灣社會中的紛擾現象上。台灣一向自詡為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然而,許許多多的議題卻無法妥協,甚至到了一點火就爆炸的地步。我們要如何解釋這個大矛盾?是該說台灣的「多元包容」是假的,還是該說台灣人缺乏「多元包容」的思考技能?

 

如果大家認識到「氣質決定第一反應,第一反應決定思考方向」這個命題,那麼對上述矛盾現象就可以解釋了。台灣社會的確缺少一項技能,那就是在遇到問題的當下,沒有先辯論究竟應該挑選哪一條隧道的入口,而是任由各種氣質(第一反應)的人散漫的進入自己喜歡的那條隧道,等到每一批人走到他的隧道的出口的時候,每批人都已經累積了大量的屬於那條隧道的推論和情緒,然後就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解狀態當走到了這一步,再談「多元包容」,只不過是一種「和事佬」、「和稀泥」的做作罷了。

 

有效的「多元包容」,應該是在問題冒出的當下,通過定義問題、說明問題,然後包容各種不同氣質的意見,甚至激烈辯論究竟哪一條隧道是對的,而不是任由人們走進不同的隧道,然後才在不同的隧道出口相互叫罵。

 

認識你的氣質、理解別人的氣質,也是在思考問題時的一個重要方法。

 

 

可曾記得 多少次 多少人(包括你自己)在不同的隧道出口相互叫罵?

既得不到較正確的結論 又壞了朋友/同事的感情 得不償失啊!

大夥都學著點 --------

有效的「多元包容」,應該是在問題冒出的當下,通過定義問題、說明問題,然後包容各種不同氣質的意見,甚至激烈辯論究竟哪一條隧道是對的,而不是任由人們走進不同的隧道,然後才在不同的隧道出口相互叫罵。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22412
范疇: 思考方法系列之二》哇塞!「感悟」乃創新之本! (圖) / 聯合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思考方法系列之二》哇塞!「感悟」乃創新之本!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7/806766
2015-03-31 11:07:18

 

photo creditBrian Hillegas(CC BY 2.0)

 

回顧「獨立思考」

 

上一篇,談到了「獨立思考能力」就是「自我創造機會感」的唯一途徑,並且說了,即使你一輩子沒有踏出過台灣,你也可以通過自我切換看問題的角度而看到更多的機會。

 

當然,這是一種俗氣的說法,似乎「獨立思考能力」就是為了創造自己的機會(然後賺更多的錢)。如果改用高尚的哲學說法,那就應該說成,「個體意識」應該從「集體意識」中解放出來,否則你一輩子只能被「集體」牽著鼻子走。只有怯懦的人,才會被牽著鼻子走(好啦,知道這樣講太文氣,那換成跟著別人的屁股走,會不會容易懂一些?)

 

獨立思考的能力,來自個體意識;如果你連「個」體的感覺都沒有,那還算是「人」嗎?按照這邏輯,如果你在父母面前感覺不到自己是「個」體,那麼你就還不算是個「人」(不過沒關係,做媽寶、做乖孩子,總比做流浪兒舒服一些)。如果你在老師面前感覺不到自己的「個」性,那麼你也稱不上是個「人」,雖然你可以是個「好學生」。說這些無聊話幹嘛?那就試試這個不無聊的:在一場集體運動中(好像衝進立法院的那種),如果你感覺不到自己是「個」體,那麼你也不是「人」,只是「集體的一份子」。

 

終於得到你的注意力了。以下來分享「如何思考」的另一個題目:感悟力。

 

感悟力的天敵——目的心

 

往下讀之前,麻煩請清一清腦子,因為感悟力需要空明。

 

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一個一望無際的荒地中,攝影機鏡頭快速360度旋轉,你看不到任何遮擋物,即使有,你也得穿透它。一旦你的念頭開始有「目的性」,感悟力的視野就會迅速縮窄,一直到你只能看到你眼前和腳下,就像從曠野中被搬到一條山洞裡。(插播一句:現在你可以明白了,為什麼政客通常只有山洞視野,因為他/她的目的性極強)。

 

換句話說,要得到感悟力,最基本的功夫就是在當下摒除目的性,然後全面的、放鬆的來看事情。這裏(又要俗氣的)說一個感悟力幫忙賺錢的例子。金融大鰐索羅斯(對,就是當年操作亞洲金融風暴賺走幾百億美元的那個人),在他早年所寫的一本書內(《財務金融鍊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說出他判斷全球金融走勢的方法。

 

他說,他個人從不做數字研究(那是小助理的事),每天起床後,他把各國權威性報紙平攤在一張大桌子上,一邊吃早餐一邊隨手翻閱,一直到他「悟出一個感覺」,那天的操作決策才會浮現,如果哪一天翻了兩小時還翻不出感覺,那麼也許那一天就不應該做決策。索羅斯從金融操作上賺了那麼多錢,但他從來不先設目的,而是隨著開放性的感悟走;對他來講,任何預設的目的,都會把事情看窄了。

 

說完俗氣說高尚。你我若被一顆蘋果砸到頭,第一反應應該是今天運氣真好,免費有水果吃,但人家牛頓的第一反應是蘋果為什麼不飛上天。發明「解析幾何」的哲學家笛卡爾,感悟來自某一天睡在床上看到天花板上一隻蒼蠅在爬動,看著看著,他假想天花板是一個大座標,然後,哇塞,以座標為運算系統的解析幾何概念就誕生了。如果笛卡爾當時腦中想著別人欠他的錢還沒還,這個感悟不可能出現。

 

聽起來很神?但其實感悟力是天生的,你有,我也有;如果你感到你比較「愚鈍」,那是因為你與生俱來的感悟力被考試教育、家長式氣氛、社會勢利的灰塵給蓋上了,你需要做的是,把鏡子給擦乾淨,至於必須擦多久多大力,那就看你的灰塵的厚度了。

 

IQ 無關

 

還有一個誤會,那就是以為「感悟力」和所謂的IQ 智商有絕對關係。IQ這玩意,只和記憶力、邏輯推論力、聯想力有直接關係,和這裏所談的「感悟力」沒有直接關係。感悟力,若用英文來表述,就是 making senses,也就是那種讓你瞬間喊出 Aha !」(哇塞)的能力;若做簡單的比喻,它其實就是聽懂笑話的能力,如果你聽得懂大多數的笑話,那你就有不錯的感悟力,不管你的IQ測驗多少分。如果你會編出很好的笑話,那麼你的感悟力就超出常人。

 

破除我執

 

前面說了,感悟力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去除特定的目的性。第二個條件,也是老生常談,就是「破除我執」的功夫。

 

感悟力是一種「你」和「對象」之間若即若離的心態。太投入情境,你會被「感動」,但是得不到「感悟」;但是,若太疏離,你或許可得到「理性」,但得不到「感悟」。要得到感悟,你幾乎得像一隻兔子,一下跳入情境,一下跳出情境,一下成為你自己,一下變成對象(不管對象是一個人,一種環境,一朵雲)。

 

你早聽過「破除我執」這句話,就是凡事不要只從「我」的觀點來看,也要從「你」、「他」、「她」、「它」的觀點來看,甚至要從眼前一塊石頭的觀點來看(當然會被笑神經病,但不要去管別人)。其實你老早就在天天「破除我執」了,就是在你打「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若沒有破除我執的功夫,你一定輸得很慘。

 

對於沒打過遊戲的大人來說,可以這樣來理解。佛家千本經、萬言語,不論哪套路數,若歸納成一句話,不過就是「破除我執」。禪家拈花微笑,其實就是轉化為花來看一切,連花都可以成為轉化對象了,其他人、猴子、魚兒、風、錢,自然不在話下了。大千世界、七情六慾,都不過是與生俱來的感悟能力所染上的灰塵;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至於釋家,喜好通過嚴謹的知識論、意識論來打破我執,那不過是「一樣米養千樣佛」的不同路徑罷了。

 

然而,破除我執何嘗容易?你已經是個成人,在成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由「我想要什麼」和「我不想失去什麼」組合而成;一切都是「我」。我想賺大錢,我想做慈善,我想有漂亮妻子,我想嫁高富帥,我想做立委掌大權賺大錢;然後,做不到你失落,做到了你害怕失去

 

在「我執」之下,你注重形象、身份、地位;喝紅酒講品牌年份,喝咖啡講產地,穿衣講牌子,手機講新潮,抗議遊行走前排。到了最後,你把自己弄成了一個人形立牌,你也用人形立牌的標準來評價他人。

 

我執,就看不到本質;在紛雜之中,看不到本質就不會有感悟。失去了感悟力,你人生中的「Aha!哇塞」時刻就會銳減。高尚的說,你作為一個「人」的樂趣會大幅衰減;俗氣的說,即使你賺到了錢、得到了名,你離實現自己潛力的機會還是很遠。

 

感悟力與創新力

 

你知道創新很重要,不管你是想通過創新賺錢還是想證明自己。創新,簡單講就是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順著別人的路走,你就不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缺少了感悟的功夫,你會變成很呆板,很難看到新方向。你覺得第一台iMaciPodiPhone 是組合出來的,還是被感悟出來的?你覺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計算出來的還是感悟出來的?當然,你我都不是賈伯斯或愛因斯坦,但你我都在某個領域做某些事,對不?那就讓我們在各自的領域磨亮感悟力,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到再不創新就對不起自己。

 

感悟力你一定有,只是看你願意讓它冒出來多少。只要你勤擦灰塵,它一定會冒出來,好消息是,只要它溜出來幾次,它就回不去了。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307434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