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生成香港“佔中”陰謀論主角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1031/c31hongkong/
儲百亮2014年10月31日

丹·蓋瑞特,一名已經為抗議活動拍攝了數千張照片的博士生,說自己的確曾是一名軍方分析師。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當 丹·蓋瑞特(Dan Garrett)拿著裝有300毫米鏡頭的相機在這裡的街上徘徊,捕捉親民主示威活動場景、標牌和貼紙時,這位刺有紋身的前五角大樓情報分析師最近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目光。
“我覺得不再是紋身的緣故,”他在最近一個早晨開始自己的每日香港抗議營出行之前說。“我覺得,他們讀了關於我的事情或看到了網上的照片,他們在想,'他真正目的是要做什麼?他是那個美國間諜嗎?'”

親北京的香港政客和文匯報把丹·蓋瑞特(中)當做了西方陰謀煽動“佔中”
的主要證據。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親北京的報紙和香港政客、以及中國大陸的媒體都說他是,並把他作為他們指責香港動盪背後有西方陰謀的主要物證。
理由是他承認過去曾在美國情報機構工作,他們說蓋瑞特參與了華盛頓支持的顛覆活動,試圖引發反對中國共產黨的叛亂。這個聲稱是中國官員和官方媒體試圖把香港民主運動抹黑為國外勢力引起的暴亂的一部分。
“種種證據表明,美國煽動學生罷課,其搞亂香港的意圖昭然若揭,”中國主要官方通訊社發的新華微視頻這樣說,視頻還顯示了其稱之為蓋瑞特說的話。
“這個蓋瑞特曾在美國國防部、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等情報部門工作,”微視頻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級間諜。”
現年47歲的蓋瑞特是一名研究生,喜歡穿短褲、涼鞋和T恤衫,他表示非常不解。“這從幾個層次來說都很奇怪,”他說。“我不是詹姆斯·邦德。”
蓋瑞特就讀於香港城市大學,正在寫關於香港如何成為對立政治象徵之戰場的博士論文。令他啼笑皆非的困惑是,他也成了這些象徵之一:擔任了在他所研究的抗議者中煽動叛亂的間諜的角色,成為西方干涉的實例。
他說,間諜的宣稱來自對他的職業生涯和目前工作的古怪且不正確的描述,包括他在九月初參加的一個會議的錯誤描述,那是一次讓居住在香港的外國人與民主派政治人士和學生活動者見面的會議。
“我現在不是、而且從來都不是間諜,”他說。“我成為被一場運動利用的對象,這場運動的目的是讓人害怕被描繪為與外國人合作。這是一場含沙射影的戰爭。”
即使在親民主示威九月下旬爆發為佔領街道的運動之前,中國官員和媒體就已把主要的民主運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描述為西方支持的反對共產黨統治的陰謀。
北京對來自華盛頓、倫敦和其他國家首都的、對香港政治動盪即便是不溫不火的評論也表示憤怒,稱那些評論是干涉中國內政。但是,對蓋瑞特和其他外國居民的指責可遠遠不只是說他們同情街頭的年輕示威者。
香港親北京的報紙和中國大陸媒體都表示,在抗議活動開始大約兩週前開的那個9月會議,是抗議活動背後有西方鼓勵策劃的證據,而且,蓋瑞特是其頭目。
親北京的《文匯報》上一篇描述會議的文章宣稱,他在會上說,“美國堅定支持罷課行動。”還說他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工作。
蓋瑞特並不否認出席了會議,但他和參加會議的其他五人說,對會上討論的描述是假的,或是編造出來的,或嚴重歪曲了他們說的話,目的是把一個平常的政治集會描述為陰謀。澳大利亞語言學家和編輯珍妮弗·伊格爾頓(Jennifer Eagleton)參加了會議,她說自己也被報導錯誤地描述為美國領事館的官員,並稱報導引用的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她說,“我覺得所謂'邪惡外國勢力'的說法只是想把焦點從香港的實際問題上轉移。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發言人斯科特·羅賓遜(Scott Robinson)說,蓋瑞特不是領館僱員。“那個關係是編造的,”羅賓遜在電子郵件中表示。
蓋瑞特說,他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在一個為巡迴狂歡節工作的貧窮家庭中長大。他在美國空軍入伍,曾在日本駐紮了6年,工作是信號情報收集員和分析員,後來在國家安全局和國防情報局擔任過分析師,中間有段時間在私營部門工作。
國家安全局表示“不能確認或否認僱用情況”,國防情報局沒有答復置評請求。
蓋瑞特從不隱瞞他過去的政府工作,甚至在他頻繁發的Twitter帖子中也沒有,但是他說,他與曾僱用他的政府部門已經沒有來往。
他說,那個間諜指控是個極其怪誕的轉移視線手法,尤其是鑑於他2011年離開政府是因為自己對許多美國政策不滿,包括折磨恐怖主義嫌疑人的作法。當被問及他的意識形態傾向時,他答道:“賽博朋克(cyberpunk)。”
他十分仔細的街上搜尋似乎也不是那種讓間諜看得上眼的研究工作。他參加示威,往返於繁忙的城市街道,以一種強迫性的專註記錄著抗議活動的場景。他說,自從抗議活動開始以來,他已經拍了約2萬張照片。
他指著一個貼滿了支持抗議的貼紙、掛滿了象徵示威的黃絲帶的金屬護欄說,“我認為這些是弱者的武器。”在一個停車標誌牌前,他指著上面的又一個抗議貼紙說,“這個已經在這裡貼了快一年了。”
他說,雖然間諜的指控很離奇,但那與他的研究也相當巧和。
“所有這些體驗都將在我的論文裡有所討論,”他說。“這為我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數據。”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翻譯:Cindy Hao
抓到了 抓到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終於抓到了一個美國人!
一個《大國》《三個自信》竟然敗在一個美國博士生手裡?!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2014/11/02 06:47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