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軍方的四代“鷹派”
http://military.dwnews.com/news/2012-08-31/58819387-all.html#page1
2012-08-31 08:06:52
【多維新聞】據悉,美國中央情報局將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軍方“鷹派”進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李際均中將為代表;第二代是因《超限戰》而引人側目的喬良、王湘穗;羅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學者型將軍被歸為第三代;最新一代則包括了《C型包圍》的作者戴旭及《中國夢——後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作者劉明福等。
第一代:“美國別製造12億敵人”
李際均生於1934年,哈爾濱人,16歲入伍,次年入朝參戰,擔任過陸軍師長、38集團軍軍長,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是軍界、學術界公認的“儒將”。
1985年,在中央軍委領導下,原為步兵師師長的他設計並建成了中國首個具有立體作戰能力的機械化集團軍,被直接提拔為集團軍軍長。該集團軍在內蒙古成功組織了一次近似實戰難度的合成作戰演習,《解放軍報》稱“標誌著我陸軍已結束單靠步兵決定勝負的歷史,跨入合成作戰時代”。
1997年7月,李際均訪美,借在美國陸軍學院演講的機會,對“中國威脅論”進行了有力的批駁,指出,“對我們軍人來說,用酒杯瞄準比用槍炮瞄準好”,還強硬地宣稱:“誰敵視中國,誰就會為自己製造12億個敵人,必將為此付出極高的代價。”
當年,有著47年軍齡的李際均從軍科院副院長的崗位上“隱退”。有分析人士透露,其所扮演的幕後智囊角色並不會發生改變。
第二代:“預測”將會發生恐怖戰爭
喬良、王湘穗都出生于軍人家庭。喬良現年57歲,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研室教授,如今是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王湘穗比喬良年長1歲,現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二人曾以空軍將領身份參加1996年台海導彈演習。1995年,喬良和王湘穗在合著的《超限戰》中提出,由於現代技術的介入與全球化的影響,戰爭一起,無論軍人還是平民,都會受到戰爭的威脅,非軍事戰爭行動更讓戰爭超越了原有的界限和限度,將觸角延伸到社會每一個角落。超限戰是“一種可以超越實力局限和制約的戰爭方式,對處於強勢和弱勢的國家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
6年後,“9·11”事件發生,不少人回想起《超限戰》的種種論述,不禁驚歎:“‘9·11’事件原來就是最典型的超限戰!”該書隨即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引起震動,並被義大利陸軍總監米尼上將稱為當代軍事名著。近年來,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被美軍寫入最新作戰條令。
對於外界賦予自己的“鷹派”稱號,喬良表現得十分理性:“軍人如果只會說示弱的話,這個國家就沒希望了;但如果軍人處處逞強,同樣也會損害國家利益……各國軍隊中都有人喜歡發表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的話。這些話有時能起到話語威懾的作用,有的能成為國民心理的強心劑。但我要說的,只是些理性的、現實的、充分顧及國家戰略利益的話。這些話可能兩頭都不討好,但只要有必要,我就會說。”
王湘穗卻表現得直言不諱:“每個軍人都是‘鷹’,如果軍人不是‘鷹’,那就是‘和平鴿’。”
第三代:“我們只能用核武器反擊”
羅援、朱成虎和金一南是當前中國學者將軍的代表,也是外媒眼中第三代中國軍方“鷹派”人士的突出代表。
1952年出生的朱成虎,如今是國防大學教授,少將軍銜。2000年,朱成虎通過《解放軍報》向美國“喊話”:“中國不是伊拉克!”
2005年7月14日,在中國外交部主辦的通報會上,有記者問:“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中國將如何反應?”朱成虎旋即用流利的英語答道:“如果美國用導彈和制導武器攻擊中國領土,我想我們只能用核武器來反擊。如果美國人決心干預,我們就決心反擊。我們已經做好犧牲西安以東所有城市的準備。當然,美國人將必須做好犧牲數以百計城市的準備。”雖然中國官方一直秉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但朱成虎說,“原則是可以改變的”。國內的軍事迷開始稱他為“中國第一鷹派”。
事後朱成虎澄清,這些話只代表個人觀點,他只是想表示,在臺灣問題上,如果我們“被逼到了牆角”,就可以“承擔任何犧牲”。不過,美國各界的強烈反應卻並未停歇——有國會議員認為,朱成虎的講話“高度不負責任”,要求中國政府道歉並撤銷朱成虎的職務;一些美國“鷹派”人士則表示,鑒於此,美國必須認真考慮向臺灣轉移武器。
金一南今年剛到耳順之年,現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少將。他的著述如《苦難輝煌》、《浴血榮光》等,在民眾中頗具影響力,他自己也說,希望能借這些書“寫出信仰的力量”。今年7月,日本領導人發表關於“收購”釣魚島的相關言論,金一南強硬表示:“在今天來看,我們僅僅就釣魚島跟日本就事論事,我認為小了,應該從更大的範圍來看,先討論整個琉球群島的歸屬。從歷史上看,日本是怎麼樣把琉球強佔的,從這個角度來打一個更大的結。”
第四代:尚無嚴謹理論體系
至於第四代“鷹派”人物,雖時常語出驚人,但目前還沒太多理性政策建議及嚴謹的理論體系。
儘管各方對這幾位“鷹派”人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這些不同觀點的同時存在,本身就是中國社會輿論多元化與國家寬容度的有力證明,也標誌著中國正不斷走向成熟與理性。
《鷹派》太血腥 希望也能看到<鴿派>代表人物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