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太極能量醫學
市長:freemind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健康【太極能量醫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正確的保健知識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為何得了肺腺癌?
 瀏覽787|回應1推薦3

freemin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newvirgin
elf
freemind

理論上, 抽煙得到肺癌機會比較高

相對的油煙也是殺手

更嚴重的是都市,工廠和醫院的空氣.

這些指的是一般性的肺癌.

報告裡, 沒抽煙得肺癌的人主要是肺腺癌.

肺腺是腺體的工廠, 肺腺癌就是腺體運作不順暢引起.

能量共振有疏通腺體的功能, 在不知腺體為何運作不順暢時協助運作歸於正常, 是預防改善肺腺癌的簡單方法.

~~~~~~~~~~~~~~~~~~~~~~~~~~~~~~

太無辜!!8成肺腺癌患者不抽菸

抽菸是引發肺癌的頭號殺手,但專家分析,近年來民眾抽菸與肺癌間的關係,發現國人抽菸的比例明顯下降,但不抽菸民眾罹患肺腺癌的機率卻節節攀升,且高達8成肺腺癌患者沒有抽菸的習慣,顯現即使自己不抽菸,仍可能受二手菸,甚至三手菸的迫害。



頭號殺手!肺癌占十大癌症No.1

十大癌症中,肺癌並非發生率的榜首,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12年資料顯示,肺癌佔我國癌症死亡數的19.7%,男性5628人,女性2959人,均佔兩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抽菸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原因,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腫瘤內科醫師賴基銘表示,近年來男性抽菸比例大幅下降、女性吸菸率持平,但整體的肺癌發生率卻與早年相差不多。

太無辜!不抽菸卻最易罹患肺腺癌

進一步分析罹患肺癌患者與抽菸習慣的關係,發現約40%男性患者、90%女性患者沒有抽菸的習慣;特別是肺腺癌患者中,這群不抽菸的患者就佔了8成。

肺癌的種類可大致分為「小細胞癌」、「肺腺癌」、「麟狀上皮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等。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成文特別指出,抽菸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因素,但相較於其他肺癌類型,肺腺癌的形成與抽菸行為較不密切,發生率卻位居所有肺癌的第一名,比例高達5成。不抽菸卻罹患攀升的肺腺癌,情況讓人憂心。



遠離肺癌威脅 3大法寶+多吃蔬果

如何擺脫肺癌的威脅,吳成文院士表示,有3大法寶,包括:「杜絕菸害及危險因子」、「早期檢測」,以及「正確治療」。除了癮君子戒菸外,目前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已可提高早期檢測的精準度,早期治療可降低20%死亡率,呼籲抽菸族群、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以及長期暴露在金屬、石綿等致癌環境等高危險族群,盡早接受檢測。



許多人將肺癌死亡率高歸因於不好治療,但臨床數據顯示,肺癌在1公分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至95%;若是2公分以手術切除治癒率也高達70%至80%,只要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治療機會非常大。且在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的搭配下,國內醫學中心治療肺癌的成果也大有進展,5年存活率從2009年的15%以下,爬升至2012年的26%至30%間。

除了上述3大法寶之外,賴基銘醫師表示,多吃蔬果和運動也有助於對抗肺癌。曾有研究指出,每天吃3份蔬菜、2份水果,可降低46%肺癌發生率,而遵守運動333原則者,則可同時減輕各種癌症的風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37&aid=5028214
 回應文章
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確實有效降低罹癌風險。
推薦0


freemin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嗜吃肉者較易罹癌 研究獲證實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吃肉易致癌,並非危言聳聽。美國研究指出,「菸、酒、肉」是致癌最主要的3種因素,特別是趨向以肉類為主的全球飲食習慣變遷,雖然讓人類更加高壯,卻相對提供腫瘤生長所需養分,導致乳房、子宮、卵巢、腎臟、胰臟、攝護腺、睪丸、甲狀腺等部位細胞癌化的比例日益增高。專家表示,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確實有效降低罹癌風險。

美國舊金山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營養》期刊的研究,透過比對人種、年齡、飲食習慣、國內生產毛額等因素,分析21種常見癌症在全球157個國家發生的原因;結果顯示,2008年時全球有近2千5百萬人死於癌症,其中有3成是因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標、少攝取蔬果、缺乏運動、吸菸、飲酒等原因罹癌;在5項致癌主因中,又以吸菸及食用肉類影響最鉅。

「過去只知道多吃蔬果對健康有益,卻不瞭解吃肉竟然會提高罹癌風險。」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威廉葛蘭特解釋,肉類可促進正常身體組織生長,卻也相對導致乳房、子宮、卵巢、腎臟、胰臟、攝護腺、睪丸、甲狀腺等部位細胞更容易癌化,等於是供給腫瘤細胞「坐大」所需養分。

葛蘭特以日本為例說明表示,老一輩日本人身高較矮,但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紀錄,近30年來日本人飲食習慣趨近美國,年輕一代從肉品中獲得更多營養,平均身高幾與西方國家無異,但多種原本在日本罹患人數較少的癌症卻也日漸「流行」,且患者分布有逐漸被西方「同化」的趨勢。

事實上,嗜吃肉類致癌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紀初期,包括德國、愛爾蘭、斯堪地那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地區,國民都以吃肉為主,相較素食者較多的義大利,罹癌比例就高出許多;另一方面,愛吃肉的美國人罹癌比例在各國名列前茅,但部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因為世代吃素,罹癌比例就遠低於該國平均。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證據如此顯而易見的研究。」知名醫學網站「Catalytic Longevity」主筆馬克馬卡提坦言,除各國糧食政策有必要重新調整外,對民眾而言,「算是個好消息,」馬卡提說,「代表每個人都能透過選擇較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降低罹癌風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37&aid=504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