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長河典藏
市長:SeRa  副市長: 陳明裕(阿川)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詩詞【長河典藏】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現代詩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窗內
 瀏覽482|回應2推薦9

陳明裕(阿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黛絲
花箋
一二三四
香凝
凌嫣
喵永
Juliet*
雪姬
陳明裕(阿川)


  畫幾根橫豎開一扇窗
  兩三點留白
  像滲進好些光
  外邊景色都搖擺,應該是風

  鐘刻意間續的腳步
  每天踩枯瓶插的花
  矜持的筆欲言又止
  直到發現日記頁頁的獨白

  大多時間
  我等待拉進星星的光
  梳理成一條步道
  於是我才有了勇氣
  向前走進窗外的夢


平溪碌碌和啼燕。花蝶翩翩點翠顏。霧嵐嬉鬧漫巒攀。水竹間。還我幾多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848&aid=4887749
 回應文章
自評《窗內》
推薦5


陳明裕(阿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花箋
香凝
陳明裕(阿川)
喵永
雪姬


    在說明創作的內容之前,要稍稍討論《窗》這個字。窗可以是一種被穿透的介面,可以穿透所以可以遮掩,就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性,例如「窗。織錦紗簾半掩房。青燈火,纖影夜中涼。」,透過窗看見裏邊的夜涼人影,背景還必須有點微弱的青燈。如果當成一種阻隔,那就可以被攀越。但僅止於靜態的介面、阻隔描寫,應該會比較可惜。這些,是動手寫之前的基本思考。我的書寫習慣,會先確認這些主要論點。

    於是我想像要開一扇窗,表示對外的遐想追求;那也就是說,這篇的結束最少要到「追求」的表現。於是虛寫開窗,實際上企圖表現對外邊的想像。那就又產生一個隱性議題,為什麼要開窗?也就是說這篇作品裏邊的意識主體面對一個心理上的屏障,窗成為跨越的工具。但是這主體開窗就能夠跨越嗎?有沒有下定決心要跨越?跨過去之後,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因此,這三個自問就成了通篇的主要結構。由於都是疑問,在描寫就避免使用篤定的形容。

    大體說明了基本的思路,回到文字。第一段就寫想像開扇窗,開成了嗎?其實也沒太大把握。第二段作一個內在環境(心裏)的描述,大致是時日虛渡的意象。第三段想像有光的接引,於是可以勇敢的向前。其實真正要寫的是,走出自己。大體上,只能說勉強與當初的構思與企圖描繪的感覺相近。當遇到自己這樣不甚成熟的作品,當然要批的它體無完膚。

    第一段的第四句就是敗筆。之前說,主體意識其實真正面對的是心理屏障,前三句開窗在語氣及用字尚可,用第四句描寫對於窗外景緻的糢糊印象顯得非常粗糙。基本上,原是該矇朧的,但是第四句的表現,到說是風時就顯得筆力的力不從心與矯情。同時與第三句的轉換銜接也唐突。

    第二段整個的問題是片斷。原本希望表現出被動的看著時日流經,再用筆的欲言又止表達心態上躊躇不前。光用四句話明顯是不夠飽滿充份的。像硬是用膠水黏起來的。這都可以再著力。

    第三段文字淺白,整段差強人意。但與因為淺白,其實讓前兩段語氣顯得有點凝滯。例如「鐘刻意間續的腳步 每天踩枯瓶插的花」,還有轉寰空間。整體來看,總是不盡滿意也難以滿意。

    總的來看,最少還要再加強結構上的鋪排、字句上的銜接轉換、前後語氣的一貫。結論是,阿川阿!給我回家去好好再努力努力。哈哈!


平溪碌碌和啼燕。花蝶翩翩點翠顏。霧嵐嬉鬧漫巒攀。水竹間。還我幾多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848&aid=4887971
為什麼要回應
推薦4


陳明裕(阿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花箋
香凝
喵永
陳明裕(阿川)


    之前季閑提到阿川在嘗試不同型式的創作,我習慣性的打哈哈規避。這些天想清楚了,應該要跟季閑道個歉,因為季閑說的很對。阿川確實經常在想,我到底要創作出什麼?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寫兩個字,那不如打電動去。我真正的目標,是希望當我的文字被認同,被認同的同時是我的語氣、個性。至於我終究有沒有被認同,那就要引用我部落格格名「天命不知」了。我唯一可以確實掌握的不過是堅持、自我長進,以及不斷的自我檢討。

    文字創作或是學習過程,不管使用的方式是什麼,不脫對於文字文義的理解、表達形式的掌握、以及意境(象)的建構發展。為避免驗證上述三個階段的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必須用更精確的客觀方式來自我對照審視。文字創作也是一種自我鍛練的過程,想了寫、寫了再想;每一段文字都是思考過程的產物、然後不斷放棄、反省再重來。基於這個發展出來的邏輯,每一篇自己的作品當然可以自我評價。

    回到找出一個客觀的自我對照審視方式,個人認為「回應」就是最佳的方式。回應文友的文字,必須讀懂、掌握通篇,自然提高自己閱讀的能力。閱讀文字時,感性的體會對自己創作沒有幫助,我認為那了不起就是產生「原來可以這樣寫」的速食情緒。藉由要求自己去讀懂作者的心思主題,才會有機會瞭解通篇鋪陳的架構、層次;有這樣的基本認知,才能進一步體會作者在技巧上的運作、畫龍點睛的詩眼,擴大自己對型式、技法運用的知識。或許看官要說,「你寫了這麼多,這些很通常阿!」;但是阿川要說,囿於個人學養的極度缺乏,這至少對我的學習過程有效。

    回到主題,經由深入的反覆閱讀看懂了,就可以透過對應體裁、文意回應。某個程度上,這就是實作,作的出來就表示我們「看懂」的被吸收消化,有可能在穩定成熟後,變成自己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換個角度來看,那可以「作之師」的來源就更多,養成這樣的習慣,就不侷限學習的時空限制了。

    越深入創作的世界,我愈心虛;但是我不惶恐,我知道我找到一個紮實的方法,每天都在成長、自我推翻然後再成長。這個不斷反覆的過程,就是學習樂趣的所在。


平溪碌碌和啼燕。花蝶翩翩點翠顏。霧嵐嬉鬧漫巒攀。水竹間。還我幾多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848&aid=488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