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http://www.epochtimes.com/b5/ncid2400.htm
成語故事:—日千里
相傳,有個叫造父的人,非常善於駕馭烈馬。造父先後為西周天子周穆王物色八匹好馬。穆王得到這些好馬,統稱八駿。他讓造父把這八匹駿馬,都裝配在一輛馬車上,準備到遙遠的西方去遊歷。
成語故事: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這句成語出自《梁書‧簡文帝紀》。意思是看書時一眼可看十行字。形容閱讀速度極快。
成語故事:光彩奪目
西晉時有個大富豪,名叫石崇。他曾經當過縣令,後來又做過武帝的侍從官。五十一歲,他出任荊州刺史。在荊州任上,他縱容官兵劫掠客商,奪取財寶,成了西晉有名的大富豪。而當時的後軍將軍王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這人也是個大富豪。
成語故事:前徒倒戈 血流漂杵
朝的紂王,是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人民對他非常痛恨。當時,周國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周國的國君姬昌(周朝建立後追尊為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國家,積極準備力量,決心消滅紂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
成語故事:休戚相關
休戚相關」此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周子,因被人陷害而流亡在外,周國的大夫單襄公,非常敬重他,把他請到家中,待為上賓。一成語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周語下》。形容彼此命運聯繫在一起,息息相關。
成語故事:先入為主
「先入為主」這句成語出自漢代班固《漢書‧息夫躬傳》。意思是以先聽到的話為主。比喻抱有成見,不再聽後來的話。
成語故事:抱頭鼠竄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韓信受漢王劉邦之命攻打齊國時,聽說劉邦又另派酈食其成功勸降齊國七十餘城後,韓信打算停止進軍。此時,蒯通鼓動韓信,以漢朝未下詔退軍及與酈食其爭功勞,說服韓信攻打未作防備的齊國。
成語故事:與虎謀皮
春秋末年,魯國的國君,想讓孔丘擔任司寇的官職,準備召集卿大夫們來商討一下。一天,魯君碰見左丘明,問他:「我想讓卿大夫們來商討一下,可不可以讓孔丘做司寇,把魯國的朝政交給他?我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成語故事: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這句成語出自於宋代費樞《釣磯立讀》。原意是作畫不到關鍵處,不用重墨,正像不虛擲黃金一樣。後用來形容作畫、作文時不輕易下筆,力求精練。
成語故事:前徒倒戈 血流漂杵
商朝的紂王,是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人民對他非常痛恨。當時,周國是商朝的一個附屬國。周國的國君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國家,積極準備力量,決心消滅紂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
成語故事:投桃報李
「投桃報李」這句成語出自《詩經‧大雅‧抑》。相傳是春秋時代衛武公所作,是自勉自勵之詩。
成語故事:笑容可掬
「笑容可掬」意指臉上笑容多到似乎可以用手捧取,也就是笑容滿溢,用來形容笑容滿面的樣子。此句成語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成語故事:投桃報李
衛武公是周室元老,歷經厲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厲王流放,宣王中興,幽王覆滅,他都親眼目睹,平王在位時,他已八、九十歲,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性敗壞,政治黑暗,憂憤之下寫了這首〈抑〉詩。
成語故事:笑容可掬
三國時,蜀、魏交戰,蜀相諸葛亮得知魏國任用司馬懿為將帥,於是派兵駐守街亭要地。諸葛亮再三叮嚀統領的馬謖要靠山近水紮營,並且命令王平跟隨輔佐。但是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勸諫,竟紮營於山頂,所以被魏將張郃所敗,以致街亭失守。
成語故事:痛定思痛
「痛定思痛」此句成語出自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意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追思當時所遭的痛苦,倍加傷心。
成語故事:羊續懸魚
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
成語故事:唾手可得
這個成語出自《新唐書‧褚遂良傳》。唐朝初年,高麗發生內亂,告急求救,太宗想親自掛帥,率兵進攻高麗。群臣都勸皇帝不要親征。褚遂良勸太宗:「出征萬一不勝,勢必再興兵;再興兵,則士兵怨恨;隊伍情緒不穩,則勝敗難料了。 」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
《禮記.樂記》記載,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成語故事: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在今安徽壽縣一帶進行一場大戰,史稱「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即出於此。
成語故事:強詞奪理
這個成語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高陽應,是戰國時代宋國的大夫。他很愛與人辯論。有理沒理,都要強辯一番。有時別人有理,但嘴上說不過他,只好認屈。
成語故事: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剛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後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後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成語故事:道路以目
國語‧周語上》和《史記‧周本紀》中都有記載「周厲王殺人止謗」的故事。
成語故事:百步穿楊
從故事中演變出的「百步穿楊」這句成語,形容射箭技術非常高明。
成語故事:殘羹冷炙
「殘羹冷炙」是指吃剩的飯菜,多借指別人的施捨。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
晉代人陶淵明做事隨其自然,為了生計,他出任彭澤縣令。一次太守派人來巡視,縣吏提醒他去迎接,縣吏又說要戴官帽,束官帶,不可違背體統,陶淵明嘆氣說:「我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輕易向人屈身呢?」於是解下官印回家去了。
成語故事:曲突徙薪
有一個客人拜訪主人,見主人家爐灶的煙囪筆直,旁邊還堆放著柴草,對主人說:「把煙囪改成彎曲的,將柴草搬遠些,不然很容易發生火災。」主人笑了笑沒有當回事。
成語故事:得心應手
成語「得心應手」出自《列子•湯問》,與音樂有關。它常被用來比喻做事非常順利,心怎麼想,便能怎麼做。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劉巴是三國時代零陵人。曹操據有荊州後,派劉巴去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三郡不久被劉備所得,諸葛亮勸劉巴歸附劉備,劉巴說:「我受命而來,不成當還,理應如此。足下又有什麼可說的呢?」
成語故事:天下無雙
這個成語出處有二。其一,秦王向魏國發動進攻,魏王命信陵君為上將軍。信陵君率魏、齊、韓、楚、燕、趙六國聯軍,大敗秦軍於黃河南岸,並乘勝追擊,直逼函谷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