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位國立大學森林系學生來電報名文法課程,表示為了提升英文原文書的閱讀能力,心想難得有如此深謀遠慮的大學生,於是便優先幫她安排「基礎文法課程」。
但課程當中她顯得非常不耐煩,說這些簡單的觀念她進大學前都學過了,能否直接跳級上「進階文法課程」?當然沒問題!「客製化課程」本來就可以靈活調整,於是改上進階課程。
進階課程要造句,下課前依照進度出了簡單的家庭作業,要她返家利用時間造句,下次上課討論。
隔週上課,她立即出示厚厚一疊造句,露出好學生認真寫作業的表情,但Mike老師只看了三個造句就看不下去了!因為她是用套招代換的方式複製句子,也就是「活魚十吃」,同一個句子,只換不同的動詞,就依樣畫葫蘆把所有句子造完,卻沒有一個句子是對的。
耐心把每個句子的錯誤挑出來,告訴她英文不能用套招代換的方式學習,她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好像Mike老師不懂英文。接下來的工作更繁瑣,要從英英字典查出正確的寫法,證明她確實寫錯了,順便讓她知道,可以不相信Mike老師,但不能連英英字典都不相信吧!
第三堂課她帶了新買的Longman英英字典,但還是造不出正確的句子來,並認為瞭解課堂所敎的內容與實際讀懂原文書是兩碼子事。接著她不曉得哪根筋不對,突然把議題跳到莎士比亞和中古英文,開始大放厥詞、發表高論,Mike老師只好先扮演聽眾角色,看她多會扯。
大概是講得口渴了,她停下來喝了幾口水。趕緊趁空檔開口:
「這堂課是文法課,跟莎士比亞和中古英文沒什麼關聯。當然,有興趣想討論非常歡迎,不過該讀的相關書籍要先讀完,具備基本知識之後,再來討論才有實質意義。妳現在連最基本的句子都造不出來,想讀懂莎士比亞和中古英文,機率是零,還是先把重點拉回到造句上吧!」
「老師你把英文閱讀想得太難了!系上都用原文書和英文資料上課,讀起來幾乎沒什麼問題,少部份有問題的地方請教教授也可以馬上知道答案,根本不需要記一大堆文法規則。」
她的語氣聽起來有點像教授在開導剛入學的大一新生。
眼看下課時間已到,不想跟她延長加賽和稀泥打消耗戰,於是簡單糾正她發表莎士比亞和中古英文時所犯人、事、時、地、物的錯誤,要她下課後找資料或問教授做查證,如果這些錯誤查證屬實,那以後就不要再提莎士比亞和中古英文,免得浪費時間。
下課前特別提醒她,下次上課把系裡面的原文書或英文資料帶來,直接上閱讀課。她一聽不用再造句,面露喜色離開。
再次上課,見她手中拿著一份英文期刊,正專心閱讀其中一篇報告。坐定之後,邊喝咖啡邊問她:「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
「還好耶!只有幾個句子看不懂,都做記號了!」她指著藍色原子筆畫底線的句子。
「那先從妳沒問題的句子開始討論好了!做記號那個句子的段落大意妳講講看,有問題的地方跳過去。」
接下來她幾乎是逐字翻譯,並刻意說明森林系專有名詞,洋洋灑灑把整個段落解釋完畢。
「解釋得很辛苦,可惜完全不對!」Mike老師放下咖啡杯,搖搖頭說。
「怎麼可能不對,哪裡不對?」她聽了有點氣急敗壞。
於是把段落真正的意思告訴她,並表示她那種逐字逐句的直線翻譯,就是「中式英文」,連小學生都會,跟真正的英文邏輯差了十萬八千里。此外,她認為比較難看不懂的句子,其實比她認為看得懂的句子難度還低,顯然並不是真的看懂,而是誤認為自己看懂。
經過實際驗證,她終於從自己一手建立的英文空中樓閣重重跌了下來:莎士比亞幻滅了,中古英文消失了,讀的原文書和英文期刊也都歸零了。
現場突然安靜無聲了大約三十秒,Mike老師再度開口打破沉默:
「我沒讀過森林系,因為很怕讀了之後大腦變成木頭!妳現在的思考能力已經很接近植物,如果再不活化思考,恐怕要轉系。」
她開始有點反應,回神問道:「轉到什麼系?」
「礦物系!現在叫地質系。」
她決定先停課一段時間整理思緒,Mike老師欣然同意,畢竟學習心態沒有調整好,貿然上課也是枉然。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