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在外商圈工作的學生,無論是美商、英商、德商還是港商,就怕接到新加坡來的email或電話,因此上課尋求專業協助者有增無減。
原來國內外商圈的潛規則是:新加坡人英文很好,又懂中文,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這反倒讓Mike老師疑惑不已、百思不解。
新加坡的「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和我們的「中式英語」(Chinglish),都不是「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可說一個半斤一個八兩,為什麼國人唯獨遇到新加坡,就自動矮半截,突然變成「自我感覺不良好」了呢?
記得退休前,在華府曾和一位星國政府留美官員餐敘,其英語溝通能力普通而已,可以看得出他盡力想用標準英語做表達,但效果不怎麼好,雙方只能說是勉強溝通,稱不上順暢。星國的公務人員培訓計畫令人稱羨,但英文的部份還有很大精進空間。
返國後有機會參加星國駐台官員舉行的會議,會議開始沒多久,就不得不打斷簡報者,要求他使用標準英語,結果會場立即陷入緊張的氣氛當中,後來越聽越聽不懂,簡報完畢只好舉手發言,把所有聽不懂的地方全部詳細問一遍,只見承辦單位疲於奔命忙著回答問題。
這麼做不是鬧場,而是教育星國官員,正式國際場合要講「標準英語」,否則會自討苦吃。
機會教育效果畢竟有限,之後不再參加會議,與會人員應該暗自竊喜,這下又可以回復Singlish啦!
其實學生當中不乏新加坡人。多年前打工兼課,接下一位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家教課程。他一上課就表示閱讀英文很吃力,想要增加閱讀能力,但課堂上卻一直發表「正確英語學習方法之我見」,有點反客為主。
此外,也對Mike老師動不動就說他英語用法不對有點惱怒,於是三不五時把「我在新加坡唸大學的時候如何如何」掛嘴邊,言下之意是:經過新加坡的大學認證,怎麼可能會錯?
與其在課堂上各說各話,不如直接實做驗證。便要他下課後自選一篇英文文章閱讀,不懂之處上課做討論。兩天後上課他問了一個問題,Mike老師表示問題本身不是一個合文法的句子,根本看不懂因此無法回答。他很不服氣出示手中《紐約時報》,露出一副「你難道比《紐時》厲害?」的表情。
「這整篇半版的評論是美國一位博士寫的,連博士也寫錯?」他激動指著報紙,上面用原子筆密密麻麻註記一堆單字中文解釋。
「你知不知道這個博士不是老美?而且根本不懂英文?」
「難道你還會測字?連作者是不是老美你都知道?有違常理!」他開始不耐煩起來。
「作者是印度人,用的是印度英文。因為新聞事件現場在印度,為了搶快直接刊登印度學者的文章,任何一位有國際職場經驗的人都看得出來,那是印度人的名字。」Mike老師不疾不徐回答。
「這‥‥‥」他呼吸開始急促起來。
「一份報紙有那麼多的文章,你怎麼偏偏去選一篇印度人寫的印度英文來閱讀呢?難怪英文出一堆問題!」
「嗯‥‥‥」他雖無言以對,但還是一臉不以為然。
心想他當然會選到印度英文,因為跟Singlish很類似,讀起來比較順。
下課時間一到,他立即起身離開教室,並表示會另選一篇文章下次討論。
但他並沒有照所講的去做,而是要求更換老師。
Mike老師解脫了,不知道接手的老師下場如何?!
本文於 修改第 1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