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材自日劇《白色巨塔》官方網站)
學生當中醫師、治療師和護士 (護理師) 不在少數,常聽到一些「約定俗成」的奇怪醫學英文用法,可見白色巨塔內自有一套英文使用潛規則,外界很難一窺堂奧。
這個族群當然很會背單字,而且背的單字幾乎都是希臘文跟拉丁文,因此最需要弄懂字首、字根、字尾,否則很難背得起來,同時也必須非常注重發音,因為音發對了有助於把字拼對,可惜這兩點醫護人員做得並不理想。
以下就整理出幾個白色巨塔中常犯的英文錯誤,提供同學們參考:
1. dialysis (透析):
據說台灣是洗腎王國,dialysis 使用頻率很高,通常直接用來取代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先不管這個字如何由希臘文 dialusis (dissolution) 的字首 dia (through) 和字根 lysis (loosening/splitting) 演變而來,重點是醫生們常常唸錯這個字,而且聽起來還真像日語。
醫科生都很聰明,但一群很聰明的人常常會犯一樣笨的錯誤,dialysis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dialysis 被醫師們很有系統切成 dia/ly/sis 三等份來類比發音,首先當然是把 dia 比照 diagram 發成 [daɪə],ly 還不簡單,比照 lying 發音成 [laɪ] 不就好了, sis 跟 sister 一樣發成 [sɪs],於是就成了 [daɪə'laɪsɪs],多聰明!
其實正確的發音差了十萬八千里。dialysis 更接近希臘文 dialusis 的英文發音,區分 di/aly/sis 三個部份,發音分別是 di [daɪ]/aly [ælə]/sis [sɪs],形成重音在第二音節的 [daɪ'æləsɪs] (點此聽發音)。但即便經過糾正,脫下白袍的醫生們還是很難把音發準,原因在於字母 a 是國人的共同音障 [æ] (俗稱「蝴蝶音」),只見醫師們唸到下巴快脫臼還是不到位 (有點像在「復健科」做復健),心想能有機會讓醫生體會一下病患的痛苦也不錯。
2. h(a)emorrhage (出血):
醫院最常見到血,開刀房不算的話,可能護士接觸到血的機會比醫生還多,因此 hemorrhage (英式拼法為 haemorrhage) 是一定要知道的字。重點來了,這個源自希臘文 haimorrhagia 的怪字,是 haimo (blood) 加上 rhēgnunai (burst) 演變而來 (就是「爆血」),可說既難拼又難唸,研判是常接觸血的護士率先化繁為簡,把「字首」hemo- 直接當成 hemorrhage,所以常常聽到一堆人「ㄏㄟㄇㄡ」來「ㄏㄟㄇㄡ」去的,指的就是 hemorrhage。
其實 hemorrhage 中 hemo 的字母 o 不發 [o],而且 rrhage 的字母 h 也不發音,hemo 是 [hɛmə],rrhage 跟 ridge 發音一樣是 [rɪdʒ],因此正確發音是 ['hɛmərɪdʒ] (點此聽發音) 。但字首 hemo- 的發音並非固定不變,例如前面提到的 hemodialysis [͵himodaɪˋæləsɪs] (點此聽發音),hemo 的 he 變成跟 he (他) 的發音一樣,而 mo 的 o 通常會發成 [o]。可是 hemorrhoid [͵hɛmˋrɔɪd] (痔瘡) 這個字又不一樣,通常 hemo 中的字母 o 不發音 (點此聽發音)。醫生們如果全部套招唸成「ㄏㄟㄇㄡ」,未免有點聰明過頭了吧!
3. debridement (清創):
debridement 很容易被分割成 de/bride/ment 來發音,因此字母 i 會按照 bride 的發音方式被誤發成 [aɪ],實際上卻是發 [i] (點此聽發音),其動詞形態 debride 亦然。這個字之所以會有違反英語發音的現象,是因為源自法文 débridement,有些人聽到正確發音之後,會依照英文拼音規則寫成 debridment,也是常見錯誤。
4. penicillin (青黴素/盤尼西林):
印象中醫師或藥劑師講 penicillin [͵pɛnəˋsɪlɪn] (點此聽發音),都是直接把中文「盤尼西林」用類似日語腔調唸成「潘ㄋㄧ西令」,這樣做確實很方便,但聽起來不像西藥 (老美應該聽不懂) 倒有點像草藥。類似 penicillin 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 中很多字尾都有 -cillin (如下圖),醫師 (或藥劑師) 這麼一路「西令」下去,能和世界接軌才真的是活見鬼。
相同問題也出現在 vitamin (A/B+/C/D/E/K) 的發音上,印象中還沒聽過有人 (當然包含醫生) 把 vitamin 正確唸成 [ˋvaɪtəmɪn] (點此聽發音),都是直接把「維他命」用怪腔怪調發音就算交差了事。可是別忘了 vitamin 是拉丁文 vita (生命) 和英文 -amine (胺) 組合而成,雖然後來證實 vitamin 不含「胺」,但寫法只從 vitamine 轉變成 vitamin;若如法炮製唸「多巴胺」(dopamine) 絕對出問題,因為 vitamin 不含「胺」,不能翻成「維他胺」,因此音譯成「維他命」,dopamine [ˋdopə͵min] (點此聽發音) 真的有「胺」,所以翻成「多巴胺」而不是音譯為「多巴命」,喜歡把中文譯名直接怪腔怪調亂唸的人 (當然包含醫生),真的會脫口而出唸成「多把庵~~」。
5. metabolism (代謝):
有次無意間聽到一位知名健康專家 (某醫學大學教授) 將 metabolism 唸成 [͵mɛtəˋbɑlɪzm],心想大事不妙,如果連教授級留美博士的英語發音都日語化,表示狀況已經非常嚴重。metabolism 源自希臘文 metabolē (change),正確發音是 [məˋtæb!͵ɪzəm] (點此聽發音),不但重音節不同,還有三個母音也都不一樣,兩者的誤差值大到想猜都很難猜出來,但大家還是堅定相信健康專家的錯誤唸法,對正確的發音反而嗤之以鼻。Mike老師的想法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健康專家如果連 metabolism 都唸錯,就很難讓人相信是專家。
6.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 不是希臘文也不是拉丁文,而是 1906 年首先發表此一病症的德國精神病學家 Aloysius "Alois" Alzheimer (1864-1915) 的姓氏,因此是德文。Alzheimer's disease 要唸得正確 (至少讓人聽得懂),必須先把 Alzheimer [ˋɔlts͵haɪmɚ] 唸對,那麼發音就不會是「阿茲海默」而比較接近「歐猜麼」。Alzheimer 音準沒問題之後,再唸 Alzheimer's disease (點此聽發音),才有可能聽得懂。麻煩不要再用怪腔怪調唸「阿茲海默」了好嗎?
怕一寫下去沒完沒了,暫時就此打住,希望能拋磚引玉,喚起醫界自發性檢討改進。醫科生是否要以字首/字根/字尾來背單字,其實見仁見智,因為懂不懂某個字的演化過程,和能不能正確使用這個字,關聯並不是很大,如果花費很多心思搞懂字源,卻無法正確「活用」該字,那就是無效學習。對白色巨塔錯誤英語意猶未盡的同學,可詳閱Mike老師新書《這些英文連老外都弄錯》第 284 頁文章:「醫學系學生也會犯的英文錯誤」。
前段所指單字的「活用」,包含了拼字、發音、字義、詞性和用法等,切忌本末倒置去鑽研字首、字根、字尾,卻忽略了正確發音。國內一堆湊熱鬧搞字首/字根/字尾的專家,連基本的英語發音都有問題,去扯希臘文和拉丁文不是胡鬧嗎?
建議醫科生以外的一般英語學習者,不要以字首/字根/字尾的方式背單字 (僅需瞭解字尾以判定詞性),因為那是英語母語人士增加字彙量的作法,不適合非英語母語人士使用。即使是英語母語人士,在學習字首/字根/字尾的同時,也要注意拼字和發音的正確性才能達到學習效果。2010年曾撰文推薦 Norman Lewis 的暢銷書 Word Power Made Easy (1978),書中第三章就有專文簡單扼要說明學習字首/字根/字尾過程中「正確發音」的重要性,僅節錄內容如下,提供迷戀字首/字根/字尾背單字的同學們參考:
台北商務英語養成班報名資訊 (←請點此)
Mike老師課程指定教材:《這些英文連老外都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