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
市長:pomerry2001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旅遊【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學筆記/壹
 瀏覽532|回應17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二八七.藏律行尊者

藏律行尊者.即懷素.唐代高僧.河南南陽人.俗姓范氏.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十歲出家.拜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為師.被列為(五百羅漢)第二八七尊.

據載.懷素(獨好毗尼*毗尼.意譯為律*.兼善俱舍*俱舍.意譯為藏).自幼聰敏.器度寬大.十二歲禮玄奘出家.專承經論.

受戒後.從道宣習(四分律行事鈔).其後.轉入法礪之弟子道成門下.學(四分律疏).

懷素曾隨當時的律學大師法礪大師的學說.後來另闢新徑.獨抒己見.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四分律記)十卷.時人號稱(新疏).從此.其學說大行天下.尤其盛行於蜀(四川)隴(甘肅)地區.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受召住西太原寺.敷設講座.弘揚其佛教藏律之學.四方僧俗填門塞巷.前來聽講.

唐武則天聖歷元年(六九八年).懷素圓寂.壽年七十四歲.著有(俱舍論疏).(遺教經疏).(四分比丘戒本疏).(僧羯磨)等數種.

唐代還有一高僧.亦名懷素.善長草書.長沙人.俗姓錢.晚藏律行懷素百餘年出生.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5456420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煩惱與習氣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摘錄自《放下的幸福煩惱與習氣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人都會有煩惱,當成為習慣後,煩惱的感覺就漸漸不存在了,只會留下煩惱的現象,也就是習氣。例如一個視錢如命的人,看到了錢就如飢如渴,一看到鈔票就想要佔為己有,這種飢渴的感覺就是煩惱。如果一個人經常有這種飢渴的感覺,看到錢就想拿,而且完全不理會是不是該拿,這時已經變成是一種貪的習氣,而不是貪的煩惱,所以習氣和煩惱是不太一樣的。

煩惱不但會傷害自己,有時也會傷害別人。如果煩惱生起的時候,不表現出來,也許別人不會受傷,卻會傷害到自己,讓自己很痛苦。例如一個單相思的男孩,心裡總是想著喜歡的女孩,但是對方根本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而男孩的內心卻在煩惱。他雖然沒有傷害到其他的人,卻已經傷害到自己。或者說,這個男孩不管對方愛不愛他,總是追著對方不放,把別人煩得痛苦極了,讓對方覺得像是一條甩不掉的蛇,這樣影響到別人,使別人受到傷害,也是帶給別人煩惱。

而習氣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自己並不覺得在傷害人,也不覺這是煩惱。例如有一些人,和他一起吃飯時,他會習慣地看看別人的碗裡究竟吃些什麼,看得別人很不舒服;或是不管別人的感覺,咳嗽的時候不捂嘴巴,甚至對著人一邊談話一邊咳。他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因為他是無心的,所以不覺煩惱,而他的無心卻傷害到人。這種讓別人討厭的無心怪習慣,就是習氣。

習氣重的人,經常讓人感到討厭;但也有一些習氣,反而讓人覺得有趣。像達賴喇嘛來訪時,他在公共場合常常一邊講話,一邊拉拉衣服或是摸摸鼻子,小動作滿多的。他不管別人的感覺怎樣,但是因為是從達賴喇嘛的身上表現出來,反而讓人覺得很可愛。

有一次我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演講,因為衣服穿得滿多的,覺得很熱,當下我也不管別人感覺怎麼樣,就說︰「對不起!我很熱。」然後就把外袍脫掉,現場的聽眾則覺得這位法師很自在、很親切。雖然我沒有像達賴喇嘛那樣灑脫,但是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在身體癢的時候,強迫自己不管它,或是不去抓它。身體癢的時候當然可以抓一抓,坐太久也可以動一動,不需要什麼事都一板一眼的,因為這樣也是一種痛苦。

人所表現出來的習氣,有的很可愛,有的卻讓人討厭。因此習氣是必然的,但還是要注意自己是在什麼樣的場合、是什麼樣的身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否則自己沒煩惱,卻造成別人的煩惱,那就不好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4448
拜佛是懺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拜佛是懺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

「每天拜一千八百拜的癌末同修」

🪷🪷🪷

淨空老法師

你要不真幹,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真正有成就的兩種人,這兩種人都是真幹,都不是假的。

一種是按部就班學出來的,明瞭,真的是一門深入,他明白了,真幹;

另外一種是災難現前,雖然不明瞭,他過去生中善根深厚,我們現在講底蘊很深,不是這一生修的,前生修的,所以他有真誠的信心。

像我們最近遇到一個同修,也是得了末期的肺癌,醫生宣布他的壽命頂多只有一個月。

他宿世有善根,所以他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念佛求往生。

他每天拜佛,每天拜一千八百拜。

前兩天拜得很痛苦,他告訴我,第一天只拜了一百多拜,忍痛也要拜,拜到四、五天才正常,能夠一天拜到一千八百拜。

拜到一個星期之後,別人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他身上的汗流出來是黑色的,而且很臭,他自己聞不到,別人聞到,那都是他的病毒排出來了。

拜到兩個星期十五天,他感覺到很輕鬆,身上衣服換下來很髒,裡面的病毒全排出來了,人好了,現在很正常。

遇到我的時候,胡居士說「你是再來人」,那是真的。

這是什麼?這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他有堅定的信心,他並沒有求病好,他只求往生,沒想到他的病毒全部排出來。這是最初方便。

恭錄自  《華嚴經》 12-017-1875

🪷🪷🪷

「一心頂禮,懺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統統懺除」

淨空老法師:

我們的真誠恭敬心發不出來,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發出來,就是拜佛。

你每天能拜三千拜,我相信三個月你的真誠心就出現,為什麼?真的轉了。

拜佛是懺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因為這個時候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你沒有雜念。

一心頂禮,懺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統統懺除。

你搞別的,心裡頭還有雜念,念佛心裡有雜念,誦經有雜念,聽法也有雜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雜念拜掉。

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第245集

🪷🪷🪷

「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淨空老法師:

「精進」是度懈怠、懶散的,懶散是大毛病,不是小病。

治這個病要真心去懺悔,而懺悔的方法,許多古大德是用拜佛的方法。

我初學也是用此方法,這是懺雲法師教給我的,每天拜八百拜,天天拜,連續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

這是治病,把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也強健了,所以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初學人一天最好能拜三百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

一百拜的時間不會超過八十分鐘,並不耽誤時間,而運動量也足夠了。

恭錄自 《華嚴經》12-017-061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3132
你若受戒,就是墮地獄也很快就出來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親你一下你若受戒,就是墮地獄也很快就出來親你一下

宣化上人

有邪知邪見的人說:“不要受戒,你受戒做什麼?何必弄個‘’來管著你?不受戒多自由呢!你何必要受戒呀?”你以為不受戒是自由,卻很容易墮地獄了。那真是“自由”,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了。

你若受戒,有戒來支持你,有戒相、戒法、戒體支持你,就不容易墮地獄;就是墮地獄也很快就出來了。你要是聽其自由不受戒,以後墮落地獄里,什麼時候才能出來,那是沒有人能擔保的。

你要是受過戒,墮地獄的時間,由很長的時間可以縮短。好像你犯了很大的法,被警察捉住;因為你給總統做護衛、茶房,總統就寫字條叫人把你放出來,你很快就出來了。若是沒有這種關係,很久的時間也不能放出來,不知要拖延多久——這是同一個道理。你有“戒”來保護你,它可以把你受很長罪的時間,縮為很短的時間。所以不要自作聰明,說不受戒是好的。

你們受戒,這是好的!我告訴你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眾生受了佛戒,就是入了佛位。所以不要毀佛禁戒,不要毀謗佛的戒律。

有的人覺得學佛法越學越不方便,越學越不自由。不學佛法,那個不自由是在後邊,而這個不自由是在現在。所以現在學佛法,這是善根增長的時候;你不學佛法,業障就增長。業障增長,那個不自由是永遠的不自由。

恭錄自 《居士基本守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984
不是咒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宣化上人不是咒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

一、沒有功德卻要持咒支配護法,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

楞嚴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門,我們學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著去實行。但也不是聽說法有大靈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麼都不懂,隨便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而在緊要關頭時念五大心咒,這是污衊法;沒有功德,卻要支配鬼神及護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自己會遭受飛災橫禍之事。

二、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你道德不夠,就像假傳聖旨,冒充國王,這是行不通的。現在人只注重念咒靈驗有效力,但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三、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

所以學《楞嚴咒》法,所行必須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凈的妄想,不做不清凈的事,要念茲在茲修清凈的行門。如果一方面修《楞嚴咒》法門,一方面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這一點大家必須明白。

四、佛菩薩是慈悲的,護法都是有很大的脾氣

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會令金剛藏菩薩不佩服你,不保護你,佛菩薩是慈悲的,他不會損害眾生,不會瞋害人;可是所有的侍從,一切的護法、天龍、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氣。

這種惡鬼、惡神,他見到你這修道持咒的人有過錯了,他就會給你一點災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煩,你便會發生種種災難,受種種的果報。所以必須齋戒沐浴,要心裡也清凈,不打污染的念頭;身上也清凈,不行污染的法門,時時刻刻要保持清凈,不可以有絲毫不規矩的行為。

五、持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痴,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六、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

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護法善神離得你遠遠的,有什麼事情他也不管。所以凡是誦持《楞嚴咒》的人,不要有一種詭譎的心,不要有一種盡造罪業的行為。任何時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薩心腸,存菩薩行門。

七、持咒要存大公無私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修《楞嚴法》是很靈感的,但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沒有自私心,其次要沒有自利心,要存大公無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捨己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眾生的心。有以上所說這樣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八、身、口、意三業清凈,才可以相應

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規則。修這個法不守規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裡盡打污染的妄想,不單修法沒有感應,沒有成就,而且還會有奇禍。所以修楞嚴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身、口、意三業清凈,才可以相應。不可以隨隨便便講是講非,挑撥離間,或令大家在道場住得不安樂。你一定要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離家,不可以盡給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顧一下,迴光返照。

九、每一句咒文,有每一句的效力

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煉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煉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時間久了就生懈怠,對《楞嚴咒》不再有興趣。

十、讀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

這不是說你一念,就見到什麼功效,就見、不見什麼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讀誦。這必須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應的。就好像讀書要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持誦這個咒,你要念茲在茲的,時時刻刻都誦持這個咒,不要間斷,也就像穿衣、吃飯、睡覺那樣要緊,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麼功效,你天天受持讀誦,時間久了就有基礎,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十一、誦咒想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就不要心裡總打妄想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你不要心裡總打妄想,想入非非,總是妙想天開。你誦咒若間斷了,你三昧就不會成就的。修習楞嚴法門要拿出真心、誠心來修習。

十二、什麼叫真心

什麼叫真心?就是為修持《楞嚴咒》,把時間也忘了,空間也沒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飯、沒吃飯也不知道,睡覺沒睡覺也不知道。什麼都忘了,什麼都沒有了,一念像無量劫那麼長,無量劫又為一念。要有這種精神,吃飯、睡覺什麼都忘了,只一心來修行《楞嚴咒》,一定成就三昧的。

不能這樣,就談不到真正修楞嚴法門,不只修楞嚴法是如此,修其他的法門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餓不知餓。說:「那不是變成最愚痴的人了嗎?」就是要如此,這才叫: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

十三、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持咒三昧

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你若能學到愚痴到這個樣子,無論你修什麼法門,都能得到三昧,都會有所成就的。就是因為你沒能愚痴,沒能真正進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來修去也不相應。

十四、修行好,自然有好的境界

你用功持誦《楞嚴咒》的時候,或者會夢見拜佛,或者夢見佛放光,或者夢見佛來摩頂,或者夢見佛和你講經說法,或者夢見菩薩、緣覺、聲聞、聖僧,或者天上的將軍,或者夢見自己騰身虛空,或者夢見會飛了,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騎馬,或者渡江,種種祥瑞的光,或者有種種非常出奇的異相。

十五、得到這些應驗應該要小心,更要發菩提心

假設得到這些應驗,你更應該很小心的,你要發菩提心,身、口、意三業要清凈,更加緊你的功夫來持誦這個咒。可是你不可以對人去宣說,你有什麼感應了,有什麼靈驗,叫人相信你,對你有好感。

十六、不可炫示功德,各處賣廣告

你有什麼感應,自己知道就得了,你盡炫示自己的功德,各處賣廣告,滿街賣修行,這是不對的。你如果這樣,便有了漏洞,魔就得其便。就好像你有了財寶,不把它放在保險箱里,你把它放在門口,一定會被人偷去。所以修佛法要很小心,不要讓天魔外道得便。

十七、只限於同道,非為名利,可以說

可是和你同道的,就是一同修行,你不是為了名利,或者為了令人恭敬我、讚歎我,你可以說的。

十八、有了功夫受用,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常護著你

在《楞嚴經》上說:你要是誦持《楞嚴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麼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和他的徒弟眷屬,就都常常隨從保護著你,令你遂心滿願。縱然魔王想找一個漏洞,想來找你的麻煩也沒法子。在過去五祖弘忍大師湖北東山那個地方修行,他戒行精嚴,修行也特別認真。

十九、若沒有真正的功夫,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道交

有一次土匪把這個城圍上,弘忍大師忍不住了,就想要救這個城裡頭的老百姓,於是乎他就下山了,從東山那個地方到湖北城裡去。土匪一見弘忍大師來了,就嚇得丟盔卸甲望影而逃,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弘忍大師雖然是一個人下山來的,可是土匪看到完全是穿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將,就好像從天上下來的天神一樣,都穿著金盔金甲,手裡拿著寶劍威武奇揚的。

土匪一見到這樣的情形就嚇得望影而逃,不用一刀、一槍、一箭,他們就撤退了。這是因為弘忍大師他誦持《楞嚴咒》,所以土匪一見著弘忍大師就嚇得跑了,這就是有真正的功夫才能這樣子,若沒有真正的功夫,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道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873
你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去做這一件事!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虛雲老和尚你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去做這一件事!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

有種人一生在世,晝夜奔忙,痴想豐衣足食,貪圖歌台舞榭,唯願子孫發富發貴,萬世的榮華,到了一氣不來,做了一個死鬼,還要想保佑他的兒女,人財興旺。這種人真是愚痴已極。還有一種人,稍知一些善惡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齋供僧,或裝佛像,或修廟宇等一些有漏之因,冀求來生福報。因他不解無漏功德的可貴,故偏棄不行。

妙法蓮華經》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了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靜心,返照回光,坐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須臾之間,是可以成佛的。故《楞嚴經阿難尊者曰:“不歷僧祇獲法身。”

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總是在塵勞裡,在喜怒裡,在得失裡,在五欲裡,在一切圖快活享用裡過活。而今一到禪堂中,一聲止靜,則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六根門頭,猶如烏龜息六樣的,任什麼境界也擾你不動,這是修無為法,也是無漏法。故以金銀等七種實物造塔,如恆河沙數之多,猶不能及此靜坐一須臾之功德也。

烏龜息六是一譬喻,因為海狗喜食魚鱉,一見烏龜在海灘上爬,它就跑去吃它。烏龜知其要吃它,便把四隻腳、一個頭、一條尾,統統縮進殼裡去。海狗見之咬它不著,空費一番辛苦,棄而他去,此時烏龜亦脫其險。我們人生在世,無錢的為衣食忙得要死,有錢的貪婪色慾不得出離,正如被海狗咬著。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攝,返照回光,都可以從死裡得生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621
一個感恩的人通常歡喜滿足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一個感恩的人通常歡喜滿足,

一個不感恩的人,經常生活在欠缺、

不滿足的心態中。

知道感恩的人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

變得很快樂。

所以感恩的心對於自己是有很大利益的。

——大寶法王噶瑪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392
真正的福報是清淨心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一般人都看錯了,是非看錯了、利害看錯了,不是福的看成是福,真正的福報,他不以為那是福。

今天物質生活豐裕,我們的憂慮牽掛煩惱,卻是無量無邊,所以那不是真正的福報。諸位要知道,真正的福報是清淨心,佛菩薩在經典裡面,雖然為我們說出來,而實際上,你沒有那個境界,你怎麼能夠體會得到?

其實說穿了,真正的幸福快樂,決定不是物質的享受,從物質享受當中得到的快樂,就像什麼?吸毒。物質的享受,是外面境界的刺激,離開外境,樂就沒有了。必須有外面境界的刺激,你才會得到快樂,這個情形就像吸毒。

所以諸位要曉得,享受五欲六塵那個快樂就是吸毒。諸位很冷靜地去想想,你看像不像?你才知道,得一點短暫的快樂,付出的代價,是把性命付出去。

佛跟我們講,真正快樂是不需要外面境界,那個快樂,從內心裡面生出來,像泉水一樣,它自自然然往外推湧,叫法喜充滿。那個快樂怎麼得來?清淨心。清淨心會有什麼快樂?生智慧、生般若,他怎麼不快樂!我們凡夫的心不快樂,因為生煩惱。

諸佛菩薩、修行有功夫的人,他心地清淨,他生般若、生智慧,這是真樂,那才叫真正有福。有福的人心裡頭生智慧,真快樂,那個是真有福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148
你必須讓佛號有個家嘛!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你必須讓佛號有個家嘛!

——淨界法師

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什麼是道法。那麼佛陀的法其實嚴格來說它有三個重點:安住力,調伏力跟引導力,但這三個力量以安住為根本。

我們要面對我們無始的妄想,我們要處理我們無始劫來留下的生死業力,其實我們一生當中我們生生世世要處理的人生問題太多了,很多很多要處理的。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我們的內心累積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安住,找到一個家,你不能沒有家。

一個流浪漢他要承受風吹雨打日曬,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家,他的生命很被動,他只能夠利用沒有下雨的時候,他只能夠利用沒有颱風的時候,他才能夠去做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家。

如果我們心中有一個家,我們不管是下雨不管是颳颱風,我們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而去做我們想要做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我們內心當中是有家的,只是我們選擇了我們不願意待在家裡面,我們願意跟妄想在一起,這是眾生的一個很大的盲點,明明我們受到妄想的傷害,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離開它,不想離開它。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有一塊沒有風雨的地方,沒有煩惱的地方,沒有業力的地方,沒有老病死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安住的家。

你不能永遠活在說,沒有人刺激你的時候,你不起煩惱的時候,把冷氣打開來的時候你才可以修行,你才可以提起佛號。

所以你這個佛號生起來太多條件要具足了,你這個佛號是太脆弱了,你怎麼經得起臨命終的時候呢?臨命終的時候你全身插滿了管子,哪是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時候呢?

所以你必須讓佛號有個家嘛,是不是?

這個家是很堅固的不受干擾的,這個家是哪裡呢?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淨,這個道理你要先了解,你不是本來就這樣子的嘛,如果我們本來就有妄想本來就有煩惱本來就有業力,那這樣子人生就沒有希望了,那佛陀也不要出世了,因為我們不可能改變自己,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但事實上不是嘛,我們本來不是這樣子的,我們是後來才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應該把失去的家找回來,這叫安住真如,你必須把這個家建立起來,你後面才有資格去處理所謂的調伏煩惱,導歸淨土,導歸菩提,才有所謂的調伏力,引導力的問題,你的心就是整天動盪不安,弟子心不安,你心中沒有家,你修行你就很麻煩,你永遠進進退退了,你人生充滿了變數啊。

所以我們首先我們知道我們無量劫的生命留下很多問題要處理,這是沒辦法的,我們要對過去概括承受,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過去,因果絲毫不爽。我們也不逃避我們的過去,但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先把心中的家建立起來,那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我們必須站在一個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本來沒有業力的角度來面對業力;本來沒有老病死的角度來面對老病死,你才有可能在今生短時間成功的。

禪宗的祖師把佛法修學分成三個道次第,第一個你剛進佛門,內心很歡喜,這叫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古人說有相形,你心中很多的願景,你希望能夠透過今生的修學來生有美好的快樂的果報,這個可以理解,安樂道,所以我們願意做義工,我們願意利用人家睡午覺的時候偷偷跑去掃廁所,我們心中有願景,我今生痛苦沒關係,我積集善業,我來生照樣可以享受快樂的果報,剛開始都是這樣子的,有相行嘛。可是你慢慢慢慢的告訴你自己,有相的果報它會觸動生死業力,你要付出代價的,一個甜美的蛋糕裡面是有毒藥的。

所以我們慢慢慢慢的從有相行提升到無相行,就進入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段太重要了,整部《楞嚴經》就在講這個觀念,告訴你怎麼離一切相,好的相狀不好的相狀通通不要管它,剛開始要先否定自己的妄想,你拒絕它幾次它就沒有力量,這個妄想為什麼勢力那麼大,是你把它養得又肥又大的,你每次都隨順它,輾轉增盛,《楞嚴經》說的自心取自心,結果非幻成幻法,你每一次都滿足你的妄想都隨他的願,結果它像滾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大,到臨命終的時候你的佛號被妄想吃掉了,因為你打妄想的時間比較多,你念佛的時間比較短,所以你不對治妄想,你臨終的時候就糟糕了,你心中兩個勢力,一個佛號的勢力,一個妄想的勢力。

所以我們要做到不隨妄轉第二個階段很重要,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開始要見相離相,雖然有妄想你慢慢慢慢告訴你自己安住,不隨妄轉,因為這個本來就不是你的東西,你沒有必要去招惹它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心中的業力,你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件事情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它不會因為你打妄想而改變的。

你看我們現在操心說這個人還沒有回來,那個人怎麼樣,諸位你要知道,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不會因為你的操心而改變事實,你要知道你這打妄想是白打了,你打妄想你倒不如去裡面念佛。

所以這個第二階段是很重要啊,離相,離相清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然離相就是《楞嚴經》的思想,但是離相不能把它當圓滿,因為它只是空性,到了法華會上即一切法,到法華經的時候佛陀告訴你,再把相狀再找回來,籍眾生的相來修你的六波羅蜜的法,但是那個時候的心情不一樣,你是見相離相,那個時候你心中有眾生的相,但是你不住在上面,你不執著,你是暫時借用。很多人都勸我講《法華經》,我說不要緊張,先學《楞嚴經》先修離一切相。

有一個禪師他在行腳的時候,跑到一座很高的山上,那麼他遠遠望去在山上的最頂的地方有一個茅棚,那個茅棚幾乎沒有路可以走上去,就全部長滿了草叢,看這個人是在上面住很久了,因為他沒有路可以走上去。

所以這個禪師很辛苦才登到了山頂,找到這個茅棚,跟他敲門,這個修行人看有行腳比丘,請他進來喝一杯茶。那麼這個行腳比丘就問這個修行人說:仁者你得何道理在此修行?問這個問題,內行人,內行人不會問你說:你一天拜幾拜啦?念幾聲佛號啊?這個是枝末。他說你心中是安住在什麼道你才能夠住下來,得何道理在此修行?

這個住茅棚的比丘說:我幾年前看到一隻泥牛沉入水中,就是有泥巴的牛,這個牛充滿了泥巴沉入水中。那麼這個行腳比丘說:那你準備什麼時候出來呢?等待泥牛浮出水面。

那麼這個泥牛沉入水中是說,這泥牛當然古人講那個泥牛就是我們的心,心可以做很多事情,這個牛可以做一件事情,說這個心以前打太多妄想,我必須讓它沉入真如法性三昧裡面,從空觀的智慧好好地洗滌這個牛身上的污垢,我必須讓自己先沉澱下來,讓妄想沉澱下來。那麼等這個牛再出來的時候是一個乾淨的牛了,是一個離相清淨的心,我就有資格從空出假廣修方便,這個時候可以修一切法,叫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我籍眾生的心來修佈施;我籍眾生的心來修持戒;那麼籍各種因緣來念佛,但這個佛號是堅固的,這叫不生滅心。

所以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失敗,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轉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必經的過程,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的。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修行的時候很快樂,他突然間變得不快樂,不要緊張,好事。他現在開始,真的修空觀的人沒有什麼快不快樂,他的心是寂靜的,他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你一定要經過一個沒有快樂沒有痛苦的階段,你的修行才正常。

如果你學佛以後一直很快樂,不正常,因為你沒有辦法進步,因為你活在有相。你不斷用妄想來刺激你,你完全用善業來刺激你的感受,你永遠很快樂。學佛要先求快樂,然後沒有快樂,然後才有快樂那就對了,第三階段再出現那是法喜。

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明了說安住,你必須在心中安住在你的空性,就是清淨心先安住下來,你才有辦法去處理無量的生死問題,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談安住的問題,那麼以這個本來無一物為住。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921
《金剛經》斷掉煩惱的智慧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1.佛學經典《金剛經》斷掉煩惱的智慧:修不為外物干擾的心,到達智慧的彼岸 | 佛經《金剛經》解讀(佛陀,大般若經,精神內耗,抑鬱,哲學,讀書)(30:1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888
星雲大師:我曾這樣打開糾結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星雲大師:我曾這樣打開糾結

生而為人,就是要挨打

於是,我們開始對世界說

“我認定的事情我會堅持做下去

你隨便打就是了!”

我們最終變得勇敢了

坦蕩了,看開了,無私了

社會自然放下它的鞭子了

當你看開的時候,

就是你不被挨打的開始

一個12歲的孩子,被師父帶到住持面前,留下一句“你可以去剃度了”,便轉身離開了。住持看著面前這個年僅12歲的孩子,問:“告訴我,誰叫你出家的?”小孩子敢作敢當,一拍胸脯:“是我自己要出家的!”話音剛落,住持抄起藤條來劈頭蓋臉把他給揍了一頓。

“小小年紀好大的膽子,沒有你師父允許,你想出家就能出家嗎?我再問你,是誰叫你出家的?”孩子被打得很乖,馬上改口:“哦!那是我師父讓我出家的!”剛說完,住持抄起藤條來劈頭蓋臉又給揍了一頓。“都這麼大的人了你沒個主見啊!你師父讓你出家你就出家了?我再問你,是誰叫你出家的!”

經歷了兩次挨打,孩子知道周全了:“是師父讓我出家的,也是我自己願意來的。”這個回答多麼完美。可是住持抄起藤條劈頭蓋臉又給孩子揍了一頓。“誰教給你的圓滑!說,到底誰讓你出家的!”

一個12歲的孩子,終於被徹底打懵了,唯唯諾諾:“我也不知道是誰讓我出家的,您隨便打我就是了。”

這個時候,住持放下了藤條,“孩子,坐下來,我親自給你剃度。”多年以後,這個孩子,成為了台灣佛光山的開山宗長:星雲大師。

佛門是一道法門,紅塵也是一道法門。

有時候,我們只有自己的角度, “我自己要出家”,錯了嗎?“師父叫我出家”,錯了嗎?都沒錯。可是社會就是這麼不管不顧,藤條伺候左打一頓,右打一頓,我們不斷地被這個世界修理著。

終於,我們被打磨得圓潤了,學會自我反省了,知道很多事情需要去兼顧了,需要多角度、更周密地看待問題了,“是師父讓我出家,也是我自己願意來的”,我們以為這次總該正確了吧?

但是還是要挨打,劈頭蓋臉的藤條讓我們不知所措,內心開始失衡,變得憤世嫉俗,甚至怨天尤人,似乎世相人心就是專門和我作對的。

很多人最終在抱怨中停滯就是在這個階段做出了放棄。終於直到有一天,我們被打得麻木了,突然明白:世界的複雜,誰也不可能讓自己百分之百的滿意,挨打是必然的。

生而為人,就是要挨打。於是,我們開始對世界說:“我認定的事情我會堅持做下去,你隨便打就是了!”我們最終變得勇敢了,坦蕩了,看開了,無私了。社會自然放下它的鞭子了。當你看開的時候,就是你不被挨打的開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819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