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
市長:pomerry2001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旅遊【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學筆記/伍
 瀏覽427|回應10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CORE Yoga 台中  閃(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reYogaTC/

台中五權西三街115號2-6樓

空中瑜伽、熱瑜伽、基礎瑜伽、皮拉提斯、鋼管舞蹈、TRX

http://www.coreyoga.com.tw/

1.生命,哲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生命是有生必有死,每個人都會「走」的,只是時間的早晚不同。就信仰來說,每一個正信的宗教,都能使亡者在臨終時有一個目標可以去,不會徨無依和心生恐怖。對於不同宗教的信仰者,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信仰和當事人的信仰,幫助臨命終者到他想去的地方。

面對生死問題,完全靠理性、知識的力量是不夠的,特別是面對親人的生離死別,光是理性的觀念紓解,未必能勇敢地面對和接受,此時必須靠宗教信仰。

例如,有一位很知名的人文學者,一向不主張人生需要宗教信仰,但是當他的母親往生時,他發現自己一生投入的哲學却幫不了忙。於是,他開始接觸各種宗教,體會宗教是一種心靈的寄託,而佛教又特別強調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所以,人在生前最好要有宗教仰,用宗教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但如果生前沒有宗教信仰,就只好靠他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以佛教來講,念

佛、助念就是藉由他人的力量,把心意與信心不斷地傳達給往生者,使往生者能感受得到他助的力量。

人在世的時候,因為有身體的關係,所以感受較遲鈍。但是當色身生命停止以後,只剩下敏銳的神識,尤其親人的念佛,往生者很容易接收到。如果親人往生時,家人不在遺體的身邊,即使是遠在海外的念佛和心念,往生者還是能感受得到。中國人迷信請法師誦經比較有用,其實法師主要是帶領亡者和家屬一起誦經、迴向親人。

至於有些人在親人往生後,會夢見親人,往往是因為親人對往生家屬的思念與懷念,因為夢只是夢,平時我們偶爾也會夢到某人,但不代表對方進入你的夢中,向你托夢。

原則上,亡者臨終以後,很快就到西方極樂世界或是投胎轉生,因此不需要托夢;生前造惡業的人,臨終以後很快就轉生地獄道或畜生道,他們也不需要託夢。所以託夢,並不可信。

文/ 聖嚴法師《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林果烱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5437357
 回應文章
善根的栽培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淨界法師|我講幾句話跟大家勉勵(非常重要)

這個善根的栽培,我們講幾句話跟大家勉勵勉勵:

一般說修行有解門行門,兩大法門。行門當然是指你的行為,就是身口意、就是福德這一塊;那麼聽經聞法是屬於善根這一塊,是管的你的解門。一般來說,越到末法時代,我們比較忽略善根這一塊,因為善根這一塊,你平常看不到它有什麼好處,往往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在臨終的時候、你臨終的時候,百感交集,一生的善惡念頭全部現前,這個時候就考驗你的善根、你的智慧的觀照,但是平常看不出,你說我今天去聽經了,我聽了以後熏習了善根,但是你回去以後感覺不出來,你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但是你今天去參加一場消災法會,可能這種所謂的消業障、增福報的東西,你馬上感受得到它的效果,所以對我們會產生激勵。所以我們一般人喜歡行門就是這樣,因為他行門那個懺拜下去,你馬上感覺到身心的清涼,這是事實。但是栽培善根你看不出來,不到臨命終你看不出來。但是真正從往生淨土的角度,善根福德更重要!

因為你是隨念往生,你依止正念往生,你看哪一個人往生,臨終不是生起正念,而正念是怎麼來的?當然是靠善根。這裡面沒有一個人是依止福報往生的,沒有。福報是助緣,如果你起顛倒,福報也救不了你──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所以平常智慧的觀照很重要,你栽培的善根,即便你一時的胡塗,遇到善知識的開導,這個人有善根一開導,善根叫金剛種子,它不會失掉,馬上起現行,你平常聽經的功力馬上現前,那麼善根一現前,光明能破除黑暗,那些煩惱就消失了。

如果你沒有善根、平常都不聽經,臨終開示就沒什麼用了。就像印光大師說的:我不相信你平常都沒有善根,臨終善知識講三兩句話,你就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反轉,印光大師說我不相信,你相信嗎?你也不相信對不對!

所以我們平常聽經聞法,點點滴滴,就是在為臨終在儲存能量。善根,我以前那個教務主任講得好,上慧下天長老說:善根的栽培,你聽經,譬如草里的冬瓜,不見其大,但是日日在長。你看冬瓜,今天看、明天看差不多對不對!

其實它每天都在成長,但是你看不出來。這是一種淨法熏習。所以:善根的栽培很難,但是效果很大!問題是它不是馬上看得到效果,除非你是六祖大師,像那種頓悟的人少,我們一般都是漸悟的,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所以如果你有長遠規劃的人,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不要忽略善根的栽培。

從往生的角度、從臨終的正念來說,善根比福報重要。你到極樂世界你福報薄沒關係,你還有時間修;要是善根薄弱、正念薄弱,臨命終那一關你就跳不過去。

問題是:你妄想起現行、業障起現行,善根強的人他可以獅子奮迅三昧,可以越過去,他前面的水溝那個善根強的人他跳過去;你善根薄弱你就跳不過去,同樣的障礙,他跳過去你跳不過去。

所以這個地方諸位要想一想,你栽培的善根,雖然平常感覺不出來,但是那個冬瓜每天在長,是這樣子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4059
過午不食的利益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懺雲老和尚開示錄(33

過午不食的利益

過午不食的利益,第一在知見上、觀念上要瞭解:佛說過午不食正常的;晚上吃一頓,或者吃消夜是不正常的。

最初聽這麼說都有點不大很願意接受。我們吃三頓飯吃慣了,佛怎麼說吃兩頓飯?都說魚蝦豬牛雞鴨應當吃的東西,怎麼也不讓吃了呢?就是過午不食於身體好。

廣欽老和尚根本不吃人間煙火,怎麼活到九十五歲?

我從出家以來,三十六年不吃晚飯,倘使不好,我怎麼勉強在同學面前說好? 實在是好的。

我最初也不習慣,總是由信解行證,信最要緊,我信的是佛,佛這麼說,八關齋戒,佛教受沙彌戒也這麼說,受比丘戒也應當過午不食的,所以我就過午不食,這是由信,信佛。

解呢? 說晚飯少吃肚子空,好用定慧的功夫。轉過來晚飯吃了身子沈,腦筋就迷糊了。同時吃完就要作世俗的活動:賽球、打球、逛夜市、看電視。晚間肚子空虛,好用靜功。還是信佛說的過午不食正常,吃了不正常。考驗久了,知道吃了之後並不好。

我初來台灣得傷寒病,幾天不吃飯,寺里晚上煮了稀飯勸我吃,吃了之後病又犯重,我才知道。

過午不食同學一時很難接受,連醫學院同學都很難接受,可是在實踐上感受瞭解:肚腑晚間本來是休息時間,叫它再刻苦去活動,就像工人晚上五、六點鐘下工,胃腸不讓它下工,再給它裝上、再叫它消化,臨睡前再給它一頓、虐待它,它就不給我們作了,久了就出胃病。所以我長年不吃晚飯。我 的胃本來小孩時候亂吃,願意吃甜的、吃黏的、吃油性的東西,把胃口吃不好了。幸虧我長年過午不食,胃口保持到現在,沒出別個病,好!

「非時食十大利益」還有種種說法,都是好。過午不食,晚間廚房沒有事,要不然晚上還要炒、又要作,臨睡再吃消夜,事情就多了。只要一過午,吃食和我們分家,沒我們的事,完全在學問上、在修持上用功,輕安、無事,較比合乎山林間寺院的意思。

(蓮音第十二期。齋戒學會的生活,四三三頁—四三五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3104
地藏經可以破你的大腦思維取向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地藏經可以破你的大腦思維取向

讀誦地藏經破大腦思維取向。

業障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生病了,是業障,沒有智慧,也是業障。其實還有一種障礙,叫做所知障所知障就是你大腦取向思維產生的障礙。

比如對和錯,善和惡,好和壞。人的大腦都一直在對立之中。學佛後,發財了,太好了。破財了,真糟糕。工資上漲了,是好事。被解雇了,是壞事。這個人助我學佛,是好人。障礙我學佛,是冤親債主,是來討債的。你看,我們都活在這個對立之中,所以很痛苦。

有這個對立,就會產生一個念頭。我學佛後,事業一定會越來越發達,身體會越來越健康,最後死了一定要到極樂世界,然後成佛了,沒有痛苦煩惱。這就是大腦思維取向模式,大家懂嗎?

如果你破財了,婚姻也有問題了,你就會抱怨佛法,菩薩不靈驗了。還有一種思維取向,就是你會覺得,越來越好才是好的。所以你對現在很不滿意,事業,金錢,婚姻,家庭關係,長相等都不滿意,希望你學佛後,你能什麼都滿意。這個大腦思維去向是錯誤的。這樣子,也叫所知障礙。

所知障也是你的業障,因為那個是大腦思維取向,你一直用大腦去思維,而忽略了生命的方式。包括你生病了,你就抱怨,生病了很糟糕,趕緊要治療好,用各種手段跟病魔作鬥爭。因為你把病跟健康對立起來,把死和生對立起來。你就會有痛苦了。

業障就包括身體的障礙,和心理的障礙。這身心障礙是互相轉化,互相影響的。它不是孤立的。要怎麼知道你心理沒有障礙了,可以從你身體上看出來,這個是有指標的。所以修行是可見的。比如說,佛教講身體是地水火風空。火大轉化的人他無明的煩惱就比較少。我們的營養全部供給無明的馬達,是火大沒有轉化造成的。

如果你對立心很強烈,說明你體內有兩股力量。越對立,兩股能量對立越強。你要身心健康,就很難了。因為人體內的兩股能量,它本來要統一的,圓融的。為什麼會對立,這就是大腦思維的模式。

你要記得,宇宙萬物皆如此。就像有陽光,也有暴雨,一樣。那個是好和壞呢。好壞都是我們的分別念起來的。它們只是存在而已。你覺得健康是好的,生病是壞的。你一生病,就苦了。那要怎麼辦?就是明白了,一切都是好的。或者壞中也有好,好中也有壞。這樣你就不會搞對立了。

所以佛教說,沒有絕對的壞事和好事,就看你會不會用心。你生病了,能覺醒,生病是好事。你破財了,能覺醒到珍惜福報,破財是好事。你不能覺醒時,只會造惡業。那福報也是害你的因素。

地藏經有兩個作用。第一,他能擴大你的心量。地藏經是屬於華嚴經的一部分。華嚴講的是心的大方廣。你看地藏經一開頭,場面就非常燦爛,佛開始放種種光,出種種音聲,一切佛菩薩,天龍八部都來聚集在忉利天。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人的生命,他應該有的高度,他不是乾癟的,而是非常燦爛,綻放的。

如果你沒有讀地藏經,估計不知道,原來生命是如此的燦爛,他不只是平常的柴米油鹽,也不是人道眾生,更有十法界的眾生。弘一大師當年勸人學佛,先從華嚴經開始。因為華嚴經講的是佛的境界,高度,佛弟子首先要有佛的高度。

第二個,地藏經有療傷的作用。治療你生命中漏洞的作用。為什麼會出現地獄,地獄是有形象的。一切有形象的東西,都是由無形象的心來構成的。那地藏經就講到了,什麼樣的行為模式,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這就是心的運作方式不能出現錯誤。

你的心有錯誤時,身體就會產生錯誤的物質。比如犯了殺業,殺心很重時,心臟就有問題。怨他人,脾胃就有問題。經常惱人,腎臟就有問題。經常發怒,肝臟就有問題。這就是說,錯誤的情緒會導致病。病就是錯誤物質。

地藏經有個好處,他可以告訴你相。病的相是如何的,這個相,用現在語言來講,就是污點。就是把你心中的污點給指出來。指出來後,你認清他的存在,你再去轉化它,就比較容易了。

就是說,你要改變你的缺點,先承認它的存在。人體內有兩股物質,陰陽。你不能一直壓抑你陰的部分,相當於你的負面情緒,那就會有問題。這個是地藏經的療傷功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880
不要讓別人,決定你的情緒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不要讓別人,決定你的情緒

星雲大師

一樣東西是否值得擁有,不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糾纏,在那上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損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義。

有人認為,受了冤屈,最應該做的就是辯解。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當我們所受的冤屈輻射到別人的時候,我們要出聲辯解。如果那冤屈只與我們自己有關,辯解反而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你出聲為此辯解,說明你的心還不夠靜,甚至還會因別人的些許舉動而發怒。

松雲禪師出家學禪以後,因為掛念年老的母親無人照顧,特地親建一座禪捨,帶著母親同住。每天除了參禪打坐,還幫人抄寫佛經,借此賺些費用供養母親。有時上街為母親買些魚肉,街上人總指著他叫酒肉和尚,松雲禪師也不去解釋。但他的母親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因此,也跟著松雲禪師吃素了。

有一天,一位美麗的姑娘被松雲禪師莊嚴的儀表、安詳的風度所感動,就請他到家中說法。有人便借此散布謠言,說看見松雲禪師到妓院裡去嫖妓。

街坊的人不辨真偽,認為他不守清規,去搗毀他的禪捨,趕他離開。松雲禪師不得已只好將母親托人代養,自己出外雲遊參訪。

不料母親因思兒成疾,未幾去世。鄉鄰不知松雲何去,只得草草收殮,等松雲禪師回來後再行安葬。

不久,松雲禪師回來了,在母親靈棺前站了許久,然後用手杖敲打棺木說:“慈愛的母親,孩兒回來了。”接著學母親的口氣說,“松雲,看你完成禪道回來,母親很高興。”

松雲又說:“是的,母親!孩兒以此禪道祝願您上升佛國,不要再來人間受苦受氣,我也和您一樣高興。”說罷便對眾人說道,“喪禮已畢,可以安葬。”

松雲禪師五十六歲時預知死至,召集弟子辭別,並在母親遺像前上香,寫下一首偈語:“人間逆旅,五十六年,雨過天晴,一輪月圓。”寫完後安詳而逝。

世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黑暗與光明;說好的未必好,說壞的未必壞。如果一味去在意這些好與壞,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別無他益。松雲禪師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從不去跟人爭辯什麼。他明白,那些好與壞,雖然是加在自己身上的,但其實與自己無關。

就像另一位禪師的故事。禪師跟小徒弟出行,中途找不到路,便問一個路人。路人不知為何正在苦惱,雖然給他們指了路,但態度十分不好,話語中帶著厭嫌的口氣。禪師聽了路人的指引,道聲謝,繼續帶著徒弟前行。

沒走幾步,徒弟忍不住了,問禪師:“師父,那個人如此蠻橫無理,您為什麼不生氣?我們應該告訴他,做人要懂禮貌。”

禪師反問:“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情緒?”徒弟頓時釋然。

別人對你誹謗,只能說明那人是野蠻、無禮的,是需要你去拯救的對象。你面對他們時,應該做的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改變自己的做法,去跟他們爭辯,而是做好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他們。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所有的苦難、歡樂,都應該由你自己去體會,別人代替不了。同樣,別人的苦難和歡樂,你也無法真正體會。做回自己,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這才是幸福安樂的泉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863
廣欽老和尚對在家居士的開示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廣欽老和尚對在家居士的開示

有一天,老和尚叫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去山門口割草,有人不理解老和尚為什麼對老年人這麼不慈悲,就問老和尚:「他已經這麼老了,您為何還要叫他去做那種粗活?」 老和尚說:「就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再不做一些事消業障,未來輪迴的路上是很可怕的啊!」老和尚真是用心良苦啊!

居士到佛寺供養財物,是為了種福田,要做到無相布施功德才大,就是不執著布施的人、物及受布施者的相,這樣功德才大。

居士到佛寺念經拜懺,要誠心,要放下,不要人在寺裡念經拜懺,心卻掛念著家裡的兒女。兒女自有他們自己的福報,要虔誠學佛,不要掛礙他們,若一心為兒女操心,就是愚癡的人。

居士到寺裡,把帶來的東西供在佛前,即成三寶物,不再屬於自己的了。假若帶來的小孩要吃供佛或已供過佛的東西,就不可以自己拿給他吃,因為這已經成了三寶物,不屬於自己的了。如要拿給他吃,要得到出家人的同意。

居士到佛寺念經拜懺,參加法會,在生活方面要多將就,不要嫌吃得不好,因為寺裡不同你在家中,有好東西吃,住在寺裡要能吃苦才行。

居士來佛寺,要幫助寺裡工作,不要閒著沒事,講東講西,搬弄是非。

來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苦,我們要知道 —— 生從那裡來?死往那裡去?兒子、媳婦對你越好,你越貪戀,離不開世間,不知脫離苦海,仍在六道中輪迴。這都是業障重,業障就是煩惱、掛礙。

從因果上說,多生多劫以來,曾做過豬狗,到現在才變成人,這是很難得的,因四生中其他動物被深重的貪瞋癡所蒙蔽,很難修行,只有人有理智能克服慾念,能修持,這是其他動物對修學佛法比不了人的地方。但因思想的進化,物質文明進步,人類慾念增加。貪慾越重,即減少學佛的信念,不能脫離苦海,這是很可悲的。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氣地去向老和尚告狀,說自己的媳婦多壞、多不聽她的話。 

老和尚只問她說:「妳如果肚子痛,有沒有辦法叫自己不痛啊?妳如果拉肚子,能不能教自己不拉呢?」 

那一位婆婆回答說:「沒辦法。」 

老和尚說:「妳自己都教不來了,怎能叫別人聽你的話呢?」

用齋時默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起筷子,與人爭著夾好菜的當下,便是一種惡念。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和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沈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道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到福消壽盡時,便會墮落,這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497
人命無常,僅在呼吸間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人命無常,僅在呼吸間

宣公上人開示:

人的一生,少年就去掉十五歲;十五歲前還在學習如何做人,老年又去掉十五年,年老頭腦笨了,耳聾眼花,暮氣沉沉;中間只剩下四十年,四十年裡吃飯、穿衣、上廁所就去了百分之二十,另外百分之四十是醒著,百分之四十則睡著了。

古時又有人這麼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說:“終日忙忙只為飢,得了飽飯又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缺少美貌妻。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車少飛機;飛車飛機俱已備,又無官職被人欺。

五品四品賺官小;三品二品也嫌低;一品當朝作宰相,又想南面去登基。一朝登基坐了殿,又想神仙下盤棋!”

人生的美夢,永遠不會滿足的,所以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古時有三個老人,最年輕的六十歲,一個七十歲,一個八十歲。六十歲的老人說:“今年過了,不知明年還在不在?”七十歲的老人說:“今晚脫了鞋和襪之後,明天不知道還在不在?”八十歲的老人則說:“現在這口氣出去,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口氣呢!”可見人命無常,僅在呼吸間。有一首偈頌這樣說:“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朝朝在作夢,不覺夢黃粱;夢中若不醒,枉作夢一場。”

人生唯有看破、放下,才是真正的快樂自在。金剛經上就這樣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fb開慧的楞嚴》分享之。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390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有些人:在忙忙碌碌當中,人生的旅程已經走到了盡頭,非常可憐!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

其實從財富對一個人的真實價值來看,即使你擁有南贍部洲的所有財產受用,也只是滿足你一個人的衣食而已,只能吃、穿、用,再沒有別的什麼了。

然而有些人無論如何富足, 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所以,對他們而言,那些不顧一切罪業、苦難、惡語所得來的財產, 既葬送了自己的今生,也斷送了後世。 

人的一生很短,但有些人為了微薄的財物,不顧羞恥慚愧,不在乎人倫道德以及長久情誼,也不考慮正法和誓言,甚至都不顧惜生命,始終以貪財、貪食、貪利來過日子。

就像厲鬼尋覓食子一樣,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天悠閒自在、 幸福安樂的日子,就在忙忙碌碌當中,人生的旅程已經走到了盡頭,非常可憐! 

正法念處經》云:“貪心著財寶,不覺死時至。”一個人因為貪著財寶,不知不覺中死亡已經降臨,但他至死都毫無覺悟。

想一想也令人傷心:用盡一生的精力和時間,最終卻一無所得。誠如龍猛菩薩所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富貴雖然快樂,但都是無常的。

“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你的財富其實並非你一人所有,是被五家所共用的,而且,因為貪執的緣故,心始終得不到片刻的寧靜。

最可悲的是,為了財富而造業

轉眼變成了什麼?人死以後,財富又歸誰所有?無非都是無常的道理。除去無常不說,最可悲的是,這些人為了財富不知慚愧,還造下種種罪業,要感受更多的痛苦。

包括現在的人,為了一點利益,不顧佛法和誓言,什麼壞事都乾得出來,但得到了又能怎麼樣呢?死後還不是全部留在人間。因此,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精神財富,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只可惜,懂得這一點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只重視一時之利。 

我們看看周圍的世界,人們普遍的價值觀是什麼?同時也看看自己,對財富、對生活的真實看法是什麼?和以前相比,現在是否有些改變?……要知道,學習佛法並不是為了給人講,而是要首先反觀自心,提升自身的佛學修養。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當我們接觸財物,或者置身散亂時,才知道如何對治貪執,也才會心甘情願過知足少欲的生活。 

知足少欲就是修行,但這種修行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行持,也不是膚淺地過個簡單生活,而是要有根植於內心的認識作基礎。 

否則,一旦財富等各方面因緣具足時,又會隨波逐流,這不叫修行人。修行人應該長期聞思修行,僅憑最初的“看破”,是不會有真實收穫的,因為修行的路很漫長,而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讓自己不退轉是至為關鍵的。

知足少欲積累資糧

當然,“知足少欲”是對修行人的要求,不是要求世間人。但是,明智一點的世間人也應該看到,其實數數積累財富,不僅讓人忙碌並空耗一生,而且很有可能為此送了性命,使自己死在利刃之下,畢生的積蓄都被怨敵等侵占,白白浪費掉了。

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財富多數是被浪費了,而自己享用的並不多。那自己能得到什麼呢?就是在積累財富過程中造下的重如高山的罪業,這些罪業都將在前面等候著,導致自己遙遙無期地漂泊在難忍的惡趣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經濟上稍微寬鬆一些,那就應該趁著今世還自由自在的時候,為來世儲存一些精緻的資糧。 

這個道理,我經常用“手機充電”來說明:比如你的手機昨天充了電,今天就可以用,而為了明天能用,今天應該再充。如果今天不充,雖然今天還能打,但明天以後就不行了。

同樣, 我們今生所擁有的錢財、地位或者受用,絕對都是前世的福報所帶來的,而以後變成什麼樣子,就看今生的努力了。 

對將來毫不關心的人,是極為愚癡的。這樣的人,不積累資糧、不修善法也可以,但不要整天造業,否則來世就被毀了。

就像世間的愚人,殺人放火一時逞兇,卻落得終生被囚禁在監獄裡,毫無自由。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最關心的是來世,願意為來世修積資糧,而今生今世,僅僅能夠飽腹蔽體就知足了。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回 向 偈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920
這些全是假的,想這個幹什麼?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淨空法師: 【恩怨不放心上】這些全是假的,想這個幹什麼?

拍臉(清醒一下)啾
昨天,我有個堂弟晚上跟我聊天談了很多,都是廢話。半生,現在老了,七十多歲,這個半生跟一切人、一切事相處,有恩有怨,跟我談這些。我說恩怨都不能放在心上,不要去念這個,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你念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全是假的,統統等於零,你想這個幹什麼?

我舉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故事告訴他,我說這個故事你聽過,忍辱仙人是什麼境界,歌利王是什麼境界?歌利王是暴君,無道的昏君,殺人不眨眼的,遇到忍辱仙人修忍辱波羅蜜。好,我試試看你能不能忍,手砍斷,看你能不能忍?腳砍斷,凌遲處死,慢慢一刀一刀的割,割死的,到最後問忍辱仙人,你還能不能忍?能忍,沒事,我不怨恨你,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這是受多大的冤枉,他沒有罪過,完全出於誤會,他也不分青紅皂白,就下這種毒手。這樣的一個冤屈,忍辱仙人沒事,他不放在心上。最後成就怎麼樣?成就忍辱仙人提前成佛。所以大的冤枉、大的委屈,你能夠忍受,後面一定有厚福。那個忍辱仙人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成佛本來排列在第五尊,賢劫千佛他是第五,彌勒是第四,因為這個忍辱波羅蜜的殊勝功德讓他提前了,他先來成佛,彌勒菩薩延後。 

  我們中國諺語,能忍受冤枉、忍受委屈,後來一定有大福,他自己這一生沒有遇到大福,他的後代一定是大福。人在世間要積大福德,不要怕委屈,不要怕被騙。被騙行,天天歡歡喜喜,對那個騙我的人還讚歎他。我看到一個人,道安老法師,台灣的。老法師很慈悲,騙他的人很多,都以為老和尚糊塗、不知道,其實老和尚完全明白。那個騙他的人走了,老和尚就告訴我,你看到那個人沒有?看到了,我進寺廟,他在大門口,我碰到的。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我說怎麼?給他了。你看給他了,那個人不知道,要知道的時候多慚愧!一絲毫都不暴露。你說這種包容,這種忍辱波羅蜜,這是他老人家做給我們看的。說給我們聽,我們未必會相信,做給我們看的,我們的印象太深,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積功累德要從這裡做,又何況佛家講的因果報應,能騙得了人嗎?騙不了,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只要他不捨,來世一定要還的,欠得多還得多,欠得少還得少,那又何必!人為什麼不在這一生,短短幾十年做個好人,做彌陀弟子多好!做釋迦弟子,不會墮三途;做彌陀弟子,能超越十法界,不僅僅是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能相信,你就佔大便宜,你就得大福報。一生不欺騙一個人,別人欺騙我,我都清楚,我都知道。我有這個能力給他,沒有能力他就不會騙我,為什麼?不會欺騙一個沒有錢的人,騙他的錢,這他做不到,他也挺聰明的。 

  所以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頭,要建立清淨的信心,要增長堅固的願力,我非去不可。非去,這個地方要放下,不放下就去不了。不放下,這就有業障障礙你。統統放下,名聞利養邊都不沾。利益眾生方便有多門,真正沒有機會,在家裡發願迴向都是,都是一樣的圓滿功德。有緣就做,沒有緣,用心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大家,這樣就好。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八五集) 淨空法師主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874
夢只是夢*如何安心?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一.有些人在親人往生後,會夢見親人,往往是因為親人對往生家屬的思念與懷念,因為夢只是夢,平時我們偶爾也會夢到某人,但不代表對方進入你的夢中,向你托夢。

二.摘錄自《放下的幸福如何安心?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禪宗有一個故事,是初祖菩提達摩和他的弟子慧可禪師之間的對話。慧可禪師老是覺得心裡問題很多,希望菩提達摩能夠幫他安心。於是菩提達摩問他:「你的心在哪裡?把你不安的心拿出來讓我看一看!」結果他找不到自己的心,這時菩提達摩就告訴他:「我已經替你把心安好了!」
人之所以內心不安的原因,歸結起來不外是嫉妒心、擔心、瞋恨心、憤怒心、貪心,以及種種矛盾衝突。這衝突包括自己與自己,或自己與他人之間,以及現實和想像或期待之間的落差
譬如嫉妒心,有時我們看到別人的表現好,心裡就會不舒服,其實別人有好的表現應該要讚歎歡喜,感同身受。而且對別人的成就,我們也可沾一份喜悅,甚至起而效法。與其嫉妒別人,不如去瞭解他人能夠成功的原因,並且看看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夠像他一樣優秀。但是,有時別人能得到的,也許自己付出了同樣的努力還是得不到,這時就要想到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因緣福報不夠,只要再努力,然後加上因緣福報的促成,自然就會成熟了。
所以別人的成功,一定也是辛苦努力來的,即使不是這一生的辛苦,也是過去生累積而來的。有的人會對別人生來有錢、有地位,感到不服氣,覺得自己辛苦一輩子,既沒有錢,也沒有福氣。這時我們就要想到,這是別人過去世努力修來的結果,不用羨慕,也不需要嫉妒。
另外,貪心也是常使人心不安的原因,能夠得到的不叫貪,得不到的卻想要,這才是貪。貪得無厭是很痛苦的事,其實能夠得到的自然會來,所謂水到渠成,根本不必挖空心思去想、去和別人爭,只要努力去經營,自然會開花結果。如果成果沒出現,表示因緣尚未成熟,也不必為此難過。能夠這樣想,就可以消除因貪而產生的痛苦了。
事實上,內心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當覺照到心不安的時候,可以先瞭解心為什麼不安?找到原因之後,就會發現很多煩惱都是沒有必要的。例如參加聯考,有的人考完試,每天等著放榜,心裡等得很不安,一直在擔心會不會上榜?究竟考上哪裡?這時如果能轉念一想:「反正都已經考完了,擔心這麼多也無濟於事。至於放榜以後究竟會怎麼樣,到時候再來打算,現在擔心也沒有用。何必自尋煩惱?」這樣一想,馬上就會心安,覺得自己的胡思亂想真是無聊!
所以,人不安心的時候,可以反思,問問自己不安的原因是什麼?如此一反問,很容易就會發現往往只是自己想太多,事實上,沒有什麼值得煩惱和難過的。經過這樣的省思,心就會安定下來。此外,內心不安的時候,也可以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將心、念頭安住在佛號上,不再去想那些煩惱的問題,心自然會慢慢安下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863
情緒從哪裡來?/不需要托夢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一.摘錄自《放下的幸福情緒從哪裡來?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不要總是將焦點放在情緒的爆發點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聽一首柔和的音樂,或是找朋友談談,讓情緒慢慢緩和。

更進一步的方法,是觀察自己的念頭從哪裡來?也就是看念頭是怎麼產生的?不過,念頭從何而起,常常連自己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情緒,那麼根本就不需要管它,因為不必為了沒有發生過的事生氣。即使是發生過的事,也都已經過去了,那又何必生氣呢?動情緒不但沒用,反而會使自己亂了方寸;如果再加上出言不遜,或動作粗暴,那我們身上的細胞不知道會死掉多少,真是既傷身又傷心。

知道引起情緒起伏的原因,觀察情緒的生滅,以及瞭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這才是一種非常有智慧的處理方式。這種智慧,就是明白情緒生滅的來龍去脈;知道了以後,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問題統統交代清楚以後,自己反而沒有事,既然沒有事,情緒就會安定下來。

另外,更深一層的方法,是根本不管它的來龍去脈,不管它的源頭是什麼?起因是什麼?爆發點是什麼?而是往下去看,看自己的念頭是好念頭嗎?是智慧的念頭,還是煩惱的念頭?如果是煩惱的念頭,老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就太沒智慧了。人之所以為人所愛、所敬,就是因為有智慧,會有人想做愚者嗎?只要是情緒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面對情緒,只看念頭而不管它的好壞,或是怎麼生起的,當下就停止念頭。

所以,佛教稱起煩惱時為熱惱就是煩惱就是火熱。雖然在現實中,我們不在地獄,但其實痛苦的程度和身在火熱地獄沒有兩樣。把自己放在地獄裡,是多麼愚蠢的事啊!在這個時候,就要馬上當機立斷,讓煩惱的念頭一起時,就馬上止息。

但是要做到這個層次相當不容易,所以還是要從第二個層次,也就是從看著念頭起、看著念頭滅的工夫做起。等到工夫純熟之後,才能再進一步到達一發現念頭起,馬上就不見的地步。能到達這個層次的人,我們稱他為賢者,但賢者並不是沒有煩惱,只是已經不會再被煩惱傷害,也不會再傷害其他的人,這是自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親你一下二.亡者臨終以後,很快就到西方極樂世界或是投胎轉生,因此不需要托夢;生前造惡業的人,臨終以後很快就轉生地獄道畜生道,他們也不需要託夢。所以託夢,並不可信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543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