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忙忙碌碌當中,人生的旅程已經走到了盡頭,非常可憐!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
其實從財富對一個人的真實價值來看,即使你擁有南贍部洲的所有財產受用,也只是滿足你一個人的衣食而已,只能吃、穿、用,再沒有別的什麼了。
然而有些人無論如何富足, 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所以,對他們而言,那些不顧一切罪業、苦難、惡語所得來的財產, 既葬送了自己的今生,也斷送了後世。
人的一生很短,但有些人為了微薄的財物,不顧羞恥慚愧,不在乎人倫道德以及長久情誼,也不考慮正法和誓言,甚至都不顧惜生命,始終以貪財、貪食、貪利來過日子。
就像厲鬼尋覓食子一樣,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天悠閒自在、 幸福安樂的日子,就在忙忙碌碌當中,人生的旅程已經走到了盡頭,非常可憐!
《正法念處經》云:“貪心著財寶,不覺死時至。”一個人因為貪著財寶,不知不覺中死亡已經降臨,但他至死都毫無覺悟。
想一想也令人傷心:用盡一生的精力和時間,最終卻一無所得。誠如龍猛菩薩所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富貴雖然快樂,但都是無常的。
“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你的財富其實並非你一人所有,是被五家所共用的,而且,因為貪執的緣故,心始終得不到片刻的寧靜。
最可悲的是,為了財富而造業
轉眼變成了什麼?人死以後,財富又歸誰所有?無非都是無常的道理。除去無常不說,最可悲的是,這些人為了財富不知慚愧,還造下種種罪業,要感受更多的痛苦。
包括現在的人,為了一點利益,不顧佛法和誓言,什麼壞事都乾得出來,但得到了又能怎麼樣呢?死後還不是全部留在人間。因此,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精神財富,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只可惜,懂得這一點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只重視一時之利。
我們看看周圍的世界,人們普遍的價值觀是什麼?同時也看看自己,對財富、對生活的真實看法是什麼?和以前相比,現在是否有些改變?……要知道,學習佛法並不是為了給人講,而是要首先反觀自心,提升自身的佛學修養。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當我們接觸財物,或者置身散亂時,才知道如何對治貪執,也才會心甘情願過知足少欲的生活。
知足少欲就是修行,但這種修行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行持,也不是膚淺地過個簡單生活,而是要有根植於內心的認識作基礎。
否則,一旦財富等各方面因緣具足時,又會隨波逐流,這不叫修行人。修行人應該長期聞思修行,僅憑最初的“看破”,是不會有真實收穫的,因為修行的路很漫長,而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讓自己不退轉是至為關鍵的。
知足少欲積累資糧
當然,“知足少欲”是對修行人的要求,不是要求世間人。但是,明智一點的世間人也應該看到,其實數數積累財富,不僅讓人忙碌並空耗一生,而且很有可能為此送了性命,使自己死在利刃之下,畢生的積蓄都被怨敵等侵占,白白浪費掉了。
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財富多數是被浪費了,而自己享用的並不多。那自己能得到什麼呢?就是在積累財富過程中造下的重如高山的罪業,這些罪業都將在前面等候著,導致自己遙遙無期地漂泊在難忍的惡趣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經濟上稍微寬鬆一些,那就應該趁著今世還自由自在的時候,為來世儲存一些精緻的資糧。
這個道理,我經常用“手機充電”來說明:比如你的手機昨天充了電,今天就可以用,而為了明天能用,今天應該再充。如果今天不充,雖然今天還能打,但明天以後就不行了。
同樣, 我們今生所擁有的錢財、地位或者受用,絕對都是前世的福報所帶來的,而以後變成什麼樣子,就看今生的努力了。
對將來毫不關心的人,是極為愚癡的。這樣的人,不積累資糧、不修善法也可以,但不要整天造業,否則來世就被毀了。
就像世間的愚人,殺人放火一時逞兇,卻落得終生被囚禁在監獄裡,毫無自由。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最關心的是來世,願意為來世修積資糧,而今生今世,僅僅能夠飽腹蔽體就知足了。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回 向 偈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